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新型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2021-01-07 10:01:51|364|起点商标网
一种新型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茶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炒茶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人工炒茶采用的锅具一般包括生锅、二青锅和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三口锅相连形成一个炒茶灶,锅呈25-30°倾斜。茶农概括整个炒茶的过程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

生锅主要起到杀青作用,锅温控制约在180℃-220℃,投叶量为0.25-0.5千克,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二青锅内。

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约为150℃-180℃,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称为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

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

炒青是一个术语,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另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在当今社会,人工炒茶效率低且劳动程度大,导致制茶成本的显著提高,已经被机器炒茶取代。但是,现有的炒茶机的结构一般如公告号为cn205884592u公开的一种转动式半自动炒茶机,包括炒茶机主体和炒茶机主体内腔的第一第一第一转轴,所述炒茶机主体的一侧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第一第一第一转轴通过第二第一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第一第一转轴上端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安装有第一翻炒装置,所述第一第一第一转轴下端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翻炒装置相连接,所述炒茶机主体上端安装有进料口,且炒茶机主体远离转动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出料口,所述炒茶机主体的下端安装有支架,且支架呈“h”形状,所述炒茶机主体的下端安装有烘炒电机装置,且烘炒电机装置位于支架两侧的支撑柱之间。

由于炒茶中的三个步骤:杀青-压扁-成型炒制的力度不同,采用上述机器炒制茶叶,整个过程中炒茶的力度均不变,这就导致炒出来的茶叶茶型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机器炒茶的茶叶茶型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炒茶机,能够有效提高茶叶的茶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新型炒茶机,包括机筒和设置于机筒外壁的加热装置,机筒内转动设置有炒茶机构,炒茶机构包括与机筒两端中心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以及伸缩设置于第一转轴上的炒茶部,第一转轴受控于第一电机,炒茶部包括呈外凸的弧形的翻炒部、固定于翻炒部靠近机筒一侧上的柔性摩擦层以及连接于翻炒部和第一转轴之间的伸缩杆,在伸缩杆与第一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在伸缩杆和翻炒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机构,杀青时,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均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柔性摩擦层与机筒的内壁间隙配合;压扁时,第一伸缩机构处于收缩状态且第二伸缩机构处于伸出状态或者第一伸缩机构处于伸出状态且第二伸缩机构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柔性摩擦层与机筒的内壁仍然间隙配合;成型时,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均处于伸出状态,此时,柔性摩擦层与机筒的内壁贴合或者弹性抵接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实现柔性摩擦层与机筒内壁间距的变化,从而适应在茶叶的不同炒制时期中,柔性摩擦层对茶叶力度的变化,在杀青-压扁-成型的三个炒制周期内,柔性摩擦层与机筒内壁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无间隙,导致柔性摩擦层对茶叶的作用力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最终,茶叶被抵压进入柔性摩擦层内随着柔性摩擦层的移动自动卷曲定型,对应人工炒茶中对炒茶三个周期时炒制力度的变化,故,该新型炒茶机能够有效提高炒制后的茶叶的茶型,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

作为优选,第一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靠近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的直径大于伸缩杆直径的第一限位块、在第一转轴上设置的可供伸缩杆伸缩并限位第一限位块滑出的配合槽、固定于配合槽底部的第一电磁铁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电磁铁和第一限位块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伸缩杆的伸缩受控于第一电磁铁的得电或者失电,当第一电磁铁得电时,伸缩杆收缩,此时,第一复位弹簧处于收缩状态;当第一电磁铁失电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伸缩杆伸出至第一限位块抵住配合槽的开口处为止。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铁的得失电就能够最终实现柔性摩擦层与机筒内壁的间隙的调节,从而改变柔性摩擦层对茶叶的施加力度,控制方便且易于实现。

作为优选,柔性摩擦层的厚度为0.5cm-2cm。

作为优选,柔性摩擦层为纱布摩擦层或者毛毡摩擦层。

采用上述方案,纱布和毛毡的材质柔软且摩擦力大,在于茶叶的摩擦中不会损坏茶叶的外表。

作为优选,在机筒的外环壁设置有进出料口,在机筒的两端水平向外偏心延伸有第二转轴以及位于机筒两侧的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驱使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进料和炒茶时,进出料口位于正上方;炒制结束后,第二电机驱使第二转轴转动180°进行自动排料。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快速且自动排料。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炒茶部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实现位于其上的柔性摩擦层与机筒内壁间距的变化,从而适应在茶叶的不同炒制时期中,柔性摩擦层对茶叶力度的变化,在杀青-压扁-成型的三个炒制周期内,柔性摩擦层与机筒内壁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无间隙,导致柔性摩擦层对茶叶的作用力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最终,茶叶被抵压进入柔性摩擦层内随着柔性摩擦层的移动自动卷曲定型,对应人工炒茶中对炒茶三个周期时炒制力度的变化,并且在炒制后,成品茶叶能够实现自动排料,该新型炒茶机能够实现自动切快速排出成品茶叶,有效提高炒制后的茶叶的茶型,提高茶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炒茶机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炒茶机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机筒;2、进出料口;3、第一转轴;301、配合槽;4、第一电机;5、第二转轴;6、支撑架;7、第二电机;8、翻炒部;9、柔性摩擦层;10、伸缩杆;101、第一限位块;102、第二限位块;11、第一电磁铁;12、第一复位弹簧;13、固定套;14、第二电磁铁;15、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炒茶机,参照图1-图5所示,包括机筒1和设置于机筒1外壁的加热装置(未示出),加热装置为蛇形分布于机筒1外壁的加热管,在机筒1外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温度控制器上,温度控制器可采用品牌为民熔,型号为hs-618f的电子式温度控制器。

在机筒1内转动设置有炒茶机构,参照图2、图3和图5所示,炒茶机构包括与机筒1两端中心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3以及伸缩设置于第一转轴3上的炒茶部,第一转轴3受控于第一电机4,炒茶部绕第一转轴3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一组,炒茶部包括呈外凸的弧形的翻炒部8、固定于翻炒部8靠近机筒1一侧上的柔性摩擦层9以及连接于翻炒部8和第一转轴3之间的伸缩杆10,柔性摩擦层9为纱布摩擦层或者毛毡摩擦层,柔性摩擦层9的厚度为0.5cm-2cm。在伸缩杆10与第一转轴3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在伸缩杆10和翻炒部8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机构,杀青时,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均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柔性摩擦层9与机筒1的内壁间隙配合;压扁时,第一伸缩机构处于收缩状态且第二伸缩机构处于伸出状态或者第一伸缩机构处于伸出状态且第二伸缩机构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柔性摩擦层9与机筒1的内壁仍然间隙配合;成型时,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均处于伸出状态,此时,柔性摩擦层9与机筒1的内壁贴合或者弹性抵接配合。

第一伸缩机构参照图3所示,包括伸缩杆10靠近第一转轴3的一端设置的直径大于伸缩杆10直径的第一限位块101、在第一转轴3上设置的可供伸缩杆10伸缩并限位第一限位块101滑出的配合槽301、固定于配合槽301底部的第一电磁铁11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电磁铁11和第一限位块101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12,伸缩杆10的伸缩受控于第一电磁铁11的得电或者失电,当第一电磁铁11得电时,伸缩杆10收缩,此时,第一复位弹簧12处于收缩状态;当第一电磁铁11失电时,在第一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伸缩杆10伸出至第一限位块101抵住配合槽301的开口处为止;

第二伸缩机构参照图3所示,包括伸缩杆10靠近翻炒部的一端设置的直径大于伸缩杆10直径的第二限位块102、在翻炒部上设置的可供伸缩杆10伸缩并限位第一限位块101滑出的固定套13、设置于固定套13底部的第二电磁铁14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电磁铁14和第二限位块102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15,伸缩杆10的伸缩受控于第二电磁铁14的得电或者失电,当第二电磁铁14得电时,伸缩杆10靠近翻炒部8的一端缩入到固定套13内,此时,第二复位弹簧15处于收缩状态;当第二电磁铁14失电时,在第二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伸缩杆10伸出至第二限位块102抵住固定套13的开口处为止。

第一电磁铁11和第二电磁铁14的得电或者失电分别受控于独立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电磁铁11和第一控制开关或者串联设置的第二电磁铁14和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设置在机筒1外部,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翻炒时间去控制第一电磁铁11和第二电磁铁14的得失电,为了便于设置,第一转轴3具有中心孔可供线路穿设。

杀青时,新鲜的茶叶投入到机筒1内,此时,茶叶叶片舒展,体积最大,故,柔性摩擦层9与机筒1内壁的间隙较大,间隙范围为3cm-5cm,此时,第一电磁铁11和第二电磁铁14均处于得电状态,第一复位弹簧12和第二复位弹簧15均处于收缩状态;翻炒一段时间后,茶叶失去大量水分后需要经历压扁,此时,操作人员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铁11得电、第二电磁铁14失电或者第一电磁铁11失电、第二电磁铁14得电,此时,柔性摩擦层9与机筒1的内壁仍然间隙配合,该间隙范围为小于2cm;继续翻炒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最终的成型,操作人员控制第一电磁铁11和第二电磁铁14均失电,此时,柔性摩擦层9与机筒1的内壁处于贴合或者弹性抵接配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为了便于炒制后的茶叶的自动排放,参照图4-图5所示,在机筒1的外环壁设置有进出料口2,进出料口2设置成漏斗状,在机筒1的两端水平向外偏心延伸有第二转轴5,在机筒1两侧设置与第二转轴5转动连接的支撑架6,在支撑架6的一侧设置有驱使第二转轴5转动的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进料和炒茶时,进出料口2位于正上方;炒制结束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第二电机7,驱使第二转轴5转动180°进行自动排料。

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7均为现有的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茶叶炒茶转轴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