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曲面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2021-01-25 16:01:53|300|起点商标网
曲面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曲面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全3d显示屏由于其曲面的外观以及全显示屏效果,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在制作时,3d显示屏的四条边及四角位置都有弯曲弧度,四条边处的显示屏只是单方向的弯曲,而四角位置处的显示屏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同时进行弯曲,这样在屏幕与盖板进行贴合的时候四角位置处的显示屏会出现褶皱,无法与玻璃盖板贴合,所以屏幕在四个角位置需要进行相应的拉伸以便完全与盖板贴合,防止会出现褶皱或贴合不上,进而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

因此,关于曲面显示屏的研究有待深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易与曲面盖板贴合的优点的曲面显示屏。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屏。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曲面显示屏包括:平面显示区;及曲面显示区,所述曲面显示区围绕所述平面显示区设置,所述曲面显示区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由此,由于曲面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相对较小,所以会相对增大曲面显示区的可拉伸性能,如此,在曲面显示区进行弯折时,可通过对曲面显示区进行适当的拉伸,进而可避免曲面显示区因弯折发生褶皱或与曲面盖板贴合不上的现象,进而更有利于弯折形成曲面显示屏的曲面部分,而且使得曲面显示屏与曲面盖板完全贴合,防止气泡的产生。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屏的驱动方法。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曲面显示屏包括:平面显示区;及曲面显示区,所述曲面显示区围绕所述平面显示区设置,所述曲面显示区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使所述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以便使得所述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亮度大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中像素的亮度。由此,不仅可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分界线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

在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曲面显示屏相连,所述曲面显示屏和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主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显示驱动器件,所述显示驱动器件与所述曲面显示屏电连接;及曲面透明盖板,所述曲面透明盖板设置在所述曲面显示屏远离所述壳体的表面上。由此,该显示设备中的曲面显示屏易与曲面玻璃盖板贴合,有效提高电子设备中曲面显示屏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曲面显示屏沿aa’的截面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中像素分布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中像素分布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中像素分布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的拐角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屏。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曲面显示屏100包括:平面显示区10;及曲面显示区20,曲面显示区20围绕平面显示区10设置,曲面显示区20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像素密度(ppi)小于平面显示区10中的像素密度(ppi)(图3中以方块表示像素30,其方块的分布密度越大表示像素密度越大)。由此,由于曲面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相对较小,所以会相对增大曲面显示区的可拉伸性能,如此,在曲面显示区进行弯折成型时,可通过对曲面显示区进行适当的拉伸,进而可避免曲面显示区因弯折发生褶皱或与曲面盖板贴合不上的现象,进而更有利于弯折形成曲面显示屏的曲面显示区,而且使得曲面显示屏与曲面盖板完全贴合,防止气泡的产生。

曲面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相对较小,会相对增大曲面显示区的可拉伸性能的原理为:像素内的薄膜晶体管(tft)、无机层、金属走线等结构是不利于柔性显示屏拉伸变形的,而曲面显示屏中的柔性基板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拉伸的,所以当像素密度降低时,非像素区的面积就会相应增加,而非像素区很少有金属走线等结构,主要为柔性基板,所以非像素区域的可拉伸性比较好,因此,非像素区域面积的增大会相应提高曲面显示区的可拉伸性能,即像素密度越小,越有利于提高显示区的可拉伸性能。

其中,柔性基板的具体材料没有限制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情况灵活选择即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柔性基板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i),该材料具有较佳的柔韧性,可以灵活拉伸,而且该材料制作的柔性基板的使用性能较好,可以很好的在其表面制作所需的无机层、金属层等层叠结构。

下面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曲面显示区中ppi减小的具体方式:

参照图3,曲面显示区20的像素密度小于平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且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均匀一致。由此,可以实现增大曲面显示区可拉伸性的效果,以便于更好的弯折形成曲面显示屏的曲面显示区,与曲面玻璃盖板完美贴合。

但是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如果像素密度由平面显示区10的较大值直接降低到图3中曲面显示区20的较小值,即曲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相对平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减小幅度较大,由于像素密度的较大差异,在平面显示区10和曲面显示区20之间的分界位置处,曲面显示屏显示画面时会有一条较为明显的分界线40,且分界线外侧的曲面显示区的亮度明显低于分界线内侧的平面显示区的亮度,进而严重影响观看效果。

参照图4,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比如,平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为400,曲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的最小值为200,则可以使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由400逐渐减小至200,即在曲面显示区中像素密度先由400减小至350、再减小至300、再减小至250、最后减小至200。由此,在保证曲面显示区便于弯折、拉伸的同时,有效弱化甚至消除图3中的分界线(图4中以虚线表示弱化后的分界线40),且曲面显示区靠近平面显示区的边缘处的亮度与平面显示区亮度相近,之后逐渐缓慢降低,在视觉上大大降低亮度的差异,进而提升曲面显示屏的显示质量。

参照图5,曲面显示屏还包括过渡显示区50,过渡显示区50设置在平面显示区10和曲面显示区20之间,其中,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50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且过渡显示区50中的像素密度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平面显示区10中的像素密度,过渡显示区50中的像素密度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由此,过渡显示区的设置可以使得平面显示区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至曲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不仅不影响曲面显示区的拉伸性能和柔韧性,而且还可有效弱化甚至消除图3中的分界线(图5中以虚线表示弱化后的分界线40),且曲面显示区靠近平面显示区的边缘处的亮度与平面显示区亮度相近,之后逐渐缓慢降低,在视觉上大大降低亮度的差异,进而提升曲面显示屏的显示质量。

上述“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以及“过渡显示区50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中逐渐减小的具体趋势没有限制要求,本领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比如,可以为线性递减、等梯度递减或曲线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密度逐渐减小是呈线性递减,由此,不仅保证曲面显示区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而且可更好的弱化分界线,以及在视觉上降低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曲面显示屏显示画面质量较佳。

进一步的,曲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的最小是为100ppi~200ppi,比如100ppi、110ppi、120ppi、130ppi、140ppi、150ppi、160ppi、170ppi、180ppi、190ppi或200ppi。由此,既可以保证曲面显示区较佳的拉伸性能,还不影响曲面显示区的整体显示功能以及显示效果。

更进一步的,如图1中的(b)(图1中的(b)为图1中(a)中虚线圆形框中的放大图)所示,曲面显示区20包括相互连接的直边区22和拐角区21,拐角区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由于拐角区的显示区弯曲时需要两个方向上进行弯曲,而直边区的显示区弯曲时只需要单方向上的弯曲,所以拐角区需要具有更大的拉伸性能,因此,若直边区的显示区在保持与平面显示区具有相同像素密度的同时,又可以满足其弯曲时对拉伸性能的要求,则可以不减小直边区中的像素密度(即仅仅减小拐角区中的像素密度),这样可以保证直边区的显示区与平面显示区之间没有分界线的问题,而且亮度均匀一致,大大提升显示屏的显示质量。

更进一步的,参照图6,在直边区22与拐角区21的连接线z1至拐角区21的中线z2(平分拐角区区域的线)的方向上,拐角区21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图中未示出像素)。由于拐角区越靠近中线,显示平的弯曲度越大,越容易发生褶皱,所以在连接线z1至中线z2的方向上,使得拐角区21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进而保证拐角区的中间部分便于拉伸,进而进一步的有利于曲面显示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屏的驱动方法。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和图3,曲面显示屏100包括:平面显示区10;及曲面显示区20,曲面显示区20围绕平面显示区10设置,曲面显示区20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平面显示区10中的像素密度,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使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以便使得所述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亮度大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中像素的亮度。由此,通过增大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来增大像素的亮度,不仅可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分界线,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从而有效的提高曲面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

在通常的曲面显示屏中,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中每个像素亮度一致,但是在本申请中,由于曲面显示区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像素密度小于平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导致曲面显示区整体发光亮度会低于平面显示区的发光亮度;而且,如前所述,参照图3,若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保持均匀一致,或者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相比平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减小幅度较大,在曲面显示屏显示画面时,平面显示区10和曲面显示区20之间会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40。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将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增大,以此来调高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亮度,使得曲面显示区的亮度与平面显示区的亮度基本一致(由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可避免因素,两者之间的亮度很难达到完全一致,所以此处描述为“基本一致”),如此,不仅可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亮度的差异,而且还可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分界线,从而有效的提高曲面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所述曲面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包括: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使所述曲面显示区20中像素30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以便使曲面显示区20中像素30的亮度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由于曲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可以有效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分界线40,但是由于像素密度逐渐减小,因此曲面显示区中的亮度逐渐降低,所以,通过逐渐增大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可以逐渐增大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亮度,进而使得整个曲面显示区的亮度保持基本一致,缩小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而且还可进一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分界线4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曲面显示屏还包括过渡显示区50,过渡显示区50设置在平面显示区10和曲面显示区20之间,其中,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50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且过渡显示区50的像素密度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平面显示区10的像素密度,过渡显示区50的像素密度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曲面显示屏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使过渡显示区50和曲面显示区20中像素30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以便使得过渡显示区50和曲面显示区20中像素的亮度在远离平面显示区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由于过渡显示区的设置可以使得平面显示区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至曲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不仅不影响曲面显示区的拉伸性能、柔韧性,而且有效弱化甚至消除图3中的分界线(图5中以虚线表示弱化后的分界线40),且曲面显示区靠近平面显示区的边缘处的亮度与平面显示区亮度相近,之后逐渐缓慢降低,在视觉上大大降低亮度的差异,进而提升曲面显示屏的显示质量;但是由于过渡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也会使得过渡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中的亮度逐渐降低,所以,在远离平面显示区的方向上,通过逐渐增大过渡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可以逐渐增大过渡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亮度,进而使得整个过渡显示区、曲面显示区和平面显示区的亮度保持基本一致,缩小平面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进而可进一步弱化分界线4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使过渡显示区50和曲面显示区20中像素30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是指过渡显示区50中像素30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曲面显示区20中像素的驱动电流不变,且过渡显示区50中像素30的驱动电流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曲面显示区20中像素的驱动电流。

另外,参照图1和图6,曲面显示区20包括相互连接的直边区22和拐角区21,拐角区21中的像素密度小于平面显示区10中的像素密度,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使拐角区21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大于平面显示区10中像素的驱动电流,以便使得拐角区21中像素的亮度大于平面显示区10中像素的亮度。由于拐角区21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可以有效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拐角区21之间的分界线40,但是由于像素密度逐渐减小,因此拐角区21中的亮度逐渐降低,所以,通过逐渐增大拐角区21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可以逐渐增大拐角区21中像素的亮度,进而使得整个曲面显示区的亮度保持基本一致,缩小平面显示区和拐角区21之间的亮度差异,而且还可进一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拐角区21之间的分界线40。其中,由于拐角区的显示区弯曲时需要两个方向上进行弯曲,而直边区的显示区弯曲时只需要单方向上的弯曲,所以拐角区需要具有更大的拉伸性能,因此,若直边区的显示区在保持与平面显示区具有相同像素密度的同时,又可以满足其弯曲时对拉伸性能的要求,则可以不减小直边区中的像素密度(即仅仅减小拐角区中的像素密度),这样可以保证直边区的显示区与平面显示区之间没有分界线的问题,而且亮度均匀一致,大大提升显示屏的显示质量。

进一步的,参照图6,在直边区22与拐角区21的连接线z1至拐角区21的中线z2(平分拐角区区域的线)的方向上,拐角区21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图中未示出像素),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连接线z1至中线z2的方向上,使拐角区21中像素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以便使得拐角区21中像素的亮度在连接线至中线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由此,在保证曲面屏与曲面盖板之间无褶皱贴合的同时,还可根据拐角区像素密度的分布大小改变拐角区中像素的亮度,使得整个曲面显示屏的亮度保持基本一致。另外,该曲面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可以用于驱动前面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中,对曲面显示屏中像素密度、柔性基板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曲面显示屏的要求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再者,所述驱动全面显示屏的方法还包括:对平面显示区10输入第一显示信号,使所述平面显示区10显示第一图像;对所述曲面显示区20输入第二显示信号,使所述曲面显示区20显示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渐变过渡连接。由此,通过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渐变过渡连接来实现分界线40的弱化,进而提升曲面显示屏显示画面的质量。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共同构成曲面显示屏的显示画面。

其中,渐变过渡连接包括图像样式渐变、色彩明度渐变、对比度渐变、色彩饱渐变和度渐变和锐度渐变中的至少一种。由此,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弱化分界线40的技术效果,具体的:图像样式渐变可以为显示画面的图案的渐变,使得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图案的线条密度逐渐增大、色彩逐渐加深等),将分界线遮挡住,进而在视觉上可以弱化分界线的存在;对比度渐变可以是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的对比度降低,对比度较低的画面可以有效遮挡分界线,进而有效在视觉上弱化分界线的存在,提升显示画面的质量;色彩明度渐变可以是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的色彩明度逐渐降低,即显示画面的颜色逐渐变暗,明度较低的画面可以有效遮挡分界线,进而可以在视觉上进一步的弱化分界线的存在;色彩饱和度渐变可以是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的饱和度逐渐降低,饱和度越低,通常色彩越暗,低饱和度的画面可以有效遮挡分界线,进而在视觉上有效弱化分界线的存在;锐度渐变是指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的锐度逐渐降低,由于锐度较低的画面清晰度较低,进而可以在视觉上有效弱化分界线的存在。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的,上述曲面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可以用于驱动前面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中,对柔性基板、曲面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的最小值等要求与前面所述的一致,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在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参照图6,所述电子设备1000包括:前面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在图6中未标出);壳体200,壳体与曲面显示屏相连,曲面显示屏和壳体200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主板(图6中未示出),主板设置在安装空间内,主板上设置有显示驱动器件,所述显示驱动器件与曲面显示屏电连接;及曲面透明盖板300(比如可以为玻璃盖板),曲面透明盖板300设置在曲面显示屏远离壳体200的表面上。

其中,显示驱动器件用于控制像素的驱动电流,使得像素密度小的区域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像素密度大的区域中像素的驱动电流。由此,通过控制像素的驱动电流来控制不同像素密度区域的像素的亮度,进而提升像素密度小的区域中像素的亮度,从而保证整个显示屏的亮度基本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驱动器件可用于控制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大于平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由此,通过增大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来增大像素的亮度,不仅可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分界线,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从而有效的提高曲面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在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驱动器件可用于控制所述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由此,参照图4,当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时,通过显示驱动器件控制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可以逐渐增大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亮度,进而使得整个曲面显示区的亮度保持基本一致,缩小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而且还可进一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分界线40。

再进一步的,参照图5,曲面显示屏还包括过渡显示区50,过渡显示区50设置在平面显示区10和曲面显示区20之间,其中,在远离平面显示区10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50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且过渡显示区50的像素密度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平面显示区10的像素密度,过渡显示区50的像素密度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曲面显示区20中的像素密度时,在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驱动器件可用于控制过渡显示区和所述曲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由此,可以使得过渡显示区50和曲面显示区20中像素的亮度在远离平面显示区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进而使得整个过渡显示区、曲面显示区和平面显示区的亮度保持基本一致,缩小平面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曲面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进而可进一步弱化分界线40。

另外,参照图1和图6,曲面显示区20包括相互连接的直边区22和拐角区21,拐角区21中的像素密度小于平面显示区10中的像素密度时,所述显示驱动器件可用于控制所述拐角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平面显示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由此,可以使得拐角区21中像素的亮度大于平面显示区10中像素的亮度,进而使得整个曲面显示区的亮度保持基本一致,缩小平面显示区和拐角区21之间的亮度差异,而且还可进一步弱化平面显示区和曲拐角区21之间的分界线40。

进一步的,参照图6,在直边区22与拐角区21的连接线z1至拐角区21的中线z2(平分拐角区区域的线)的方向上,拐角区21中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图中未示出像素)时,在所述直边区与所述拐角区的连接线z1至所述拐角区的中线z2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驱动器件可用于控制所述拐角区中像素的驱动电流逐渐增大。由此,可以使得拐角区21中像素的亮度在连接线至中线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以可在保证曲面屏与曲面盖板之间无褶皱贴合的同时,还可根据拐角区像素密度的分布大小改变拐角区中像素的亮度,使得整个曲面显示屏的亮度保持基本一致,缩小平面显示区和拐角区21之间的亮度差异。

再者,所述显示驱动器件可用于控制向所述平面显示区输入第一显示信号,使所述平面显示区显示第一图像;且所述显示驱动器件可用于控制向所述曲面显示区输入第二显示信号,使所述曲面显示区显示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渐变过渡连接。由此,通过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渐变过渡连接来实现分界线40的弱化,进而提升曲面显示屏显示画面的质量。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共同构成曲面显示屏的显示画面。

其中,渐变过渡连接包括图像样式渐变、色彩明度渐变、对比度渐变、色彩饱渐变和度渐变和锐度渐变中的至少一种。由此,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弱化分界线40的技术效果,具体的:图像样式渐变可以为显示画面的图案的渐变,使得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图案的线条密度逐渐增大、色彩逐渐加深等),将分界线遮挡住,进而在视觉上可以弱化分界线的存在;对比度渐变可以是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的对比度降低,对比度较低的画面可以有效遮挡分界线,进而有效在视觉上弱化分界线的存在,提升显示画面的质量;色彩明度渐变可以是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的色彩明度逐渐降低,即显示画面的颜色逐渐变暗,明度较低的画面可以有效遮挡分界线,进而可以在视觉上进一步的弱化分界线的存在;色彩饱和度渐变可以是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的饱和度逐渐降低,饱和度越低,通常色彩越暗,低饱和度的画面可以有效遮挡分界线,进而在视觉上有效弱化分界线的存在;锐度渐变是指渐变过渡连接区域的显示画面的锐度逐渐降低,由于锐度较低的画面清晰度较低,进而可以在视觉上有效弱化分界线的存在。

其中,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没有限制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或kindle等电子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除了上述曲面显示屏、壳体、主板、和曲面玻璃盖板之外,还包括常规电子设备所必备的结构或部件,以手机为例,除了上述结构,还包括音频模组、指纹模组、摄像模组等必备的结构或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