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25 16:01:46|267|起点商标网
一种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是曲面显示屏的制作流程之一,实现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贴合需要依赖专门的贴合设备。现有贴合设备通过先将柔性显示面板的中间部分压贴至曲面盖板的平直区,再将柔性显示面板的侧边部分压贴至曲面盖板的弯曲区,完成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贴合设备,该贴合设备包括贴合体及弹性支撑体,贴合体的外侧具有贴压面,贴压面包括贴平面以及位于贴平面两侧的第一贴弯面和第二贴弯面,贴平面与曲面盖板的平直区对应,第一贴弯面和第二贴弯面与曲面盖板的弯曲区对应。贴合体包括第一贴合半体和第二贴合半体,第一贴合半体的外侧具有第一贴弯面,第二贴合半体的外侧具有第二贴弯面。弹性支撑体设置于贴合体的贴压面,与第一贴弯面和第二贴弯面接合。第一贴合半体与第二贴合半体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柔性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

但是在上述贴合设备中,弹性支撑体在第一贴合半体与第二贴合半体的相互运动过程中被反复拉伸,反复拉伸导致弹性支撑体可用时间严重缩短;而且对于弯曲角度较大的曲面面板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第一贴合半体与第二贴合半体相对运动距离较大,从而会导致弹性支撑体被拉伸的距离增大,也进一步影响弹性支撑体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装置,以改善相关技术中弹性支撑体使用时间短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可相互靠近与相互远离的两个滑块压头,两个所述滑块压头在相互远离过程中将柔性显示面板压贴于曲面盖板的贴合面,每个所述滑块压头均包括承载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弹性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贴合装置中,两个滑动压头均设置有单独的弹性垫,即弹性垫采用分体结构,如此设计,可以避免一体弹性垫被反复拉伸影响使用时间的问题,还能够克服拉伸量不够的问题,从而适用倒扣深度较大的大角度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采用分体设计还可以使弹性垫多次反复使用,能够降低贴合设备的成本和提高可靠性,有利于量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压头包括压头部和固定贴附于所述压头部的所述弹性垫,所述压头部与所述弹性垫接触的侧面为不光滑的粗糙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垫由硅胶或橡胶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垫为硅胶在所述压头部上注塑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滑块压头具有进行平面区贴合的第一位置以及进行曲面区贴合的第二位置;所述滑动压头具有仿形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承载膜,所述贴合装置包括引导所述承载膜运动的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运动过程中具有仿形位置,处于所述仿形位置的所述引导机构通过所述承载膜带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仿形面的贴合仿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仿形位置的所述引导机构带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所述滑动压头贴合仿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仿形面包括平面仿形面和弯曲仿形面,所述弯曲仿形面的一端与所述平面仿形面连接,所述弯曲仿形面的另一端为仿形末端;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与自所述弯曲仿形面伸出的所述承载膜接触,所述接触端在所述引导机构运动至所述仿形位置时与所述承载膜的接触位置为引导位置,所述引导位置位于所述滑动压头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仿形末端相切的末端切面,或者,所述末端切面与所述平面仿形面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压头还包括底部延伸面,所述底部延伸面自所述仿形末端朝向远离所述弯曲仿形面的一侧延伸;所述底部延伸面与所述末端切面重合,或者相较于所述末端切面靠近所述平面仿形面;所述引导位置在所述滑动压头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底部延伸面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压头包括滑块连接面,所述滑块连接面与所述底部延伸面远离所述弯曲仿形面一端连接,且自所述底部延伸面沿背离所述平面仿形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引导位置在所述滑动压头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位于所述底部延伸面和所述滑动连接的连接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连接面与所述底部延伸面之间连接有倒圆角;所述接触端为与所述倒圆角配合的圆弧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端的圆弧直径等于所述倒圆角直径与所述承载膜厚度之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机构包括与所述滑动压头对应设置的引导夹具,所述引导夹具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滑动压头运动方向延伸的引导件,在所述引导机构运动至所述仿形位置时,所述引导件靠近所述仿形面一端为与所述承载膜接触的接触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件远离所述接触端的一端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自所述引导件沿对应所述滑动压头远离另一所述滑动压头的运动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夹具还包括平行于所述连接件延伸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引导件相对的一侧;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件配合夹紧所述承载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平面仿形面对侧的盖板治具,所述盖板治具固定所述曲面盖板,所述盖板治具和所述滑动压头至少一方可朝向另一方运动,运动过程中具有所述滑动压头进入所述曲面盖板内部进行贴合的贴合位置;所述引导件在所述贴合位置的所述曲面盖板和所述滑动压头之间的间隙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位于处于所述贴合位置的所述曲面盖板和所述盖板治具的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治具上设置有容置所述曲面盖板的盖板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盖板治具和曲面盖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滑动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引导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说明:

1-盖板治具、2-曲面盖板、21-盖板开口、3-柔性显示面板、4-引导夹具、41-固定件、42-引导件、43-接触端、44-连接件、5-承载膜、6-滑动压头、61-弹性垫、62-平面仿形面、63-弯曲仿形面、64-底部延伸面、65-倒圆角、66-滑块连接面、67-压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曲面显示屏包括曲面盖板和柔性显示面板,曲面盖板覆盖于柔性显示面板沿显示方向的外侧面,用于保护柔性显示面板免受外部冲击。为了柔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曲面盖板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佳的透光性。例如,曲面盖板可以为蓝宝石玻璃、大猩猩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醚砜、聚萘二甲酸醇酯和聚降冰片烯之中的至少一种。

在形状上,曲面显示屏中的曲面盖板包括平面盖板部和弯曲盖板部,平面盖板部可以为平行于平面延伸的矩形板,该矩形板具有两对相对的侧边。弯曲盖板部设置有两个,每个弯曲盖板部连接于平面盖板部的一个侧边,两个弯曲盖板部连接的侧边相对。弯曲盖板部与平面盖板部平滑过渡连接。例如,弯曲盖板部可以为与平面盖板部相切的圆弧形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曲面盖板通常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平面盖板部和弯曲盖板部之间并无严格界线,一般将以平面延伸的延伸末端边缘轮廓包围的区域定义为平面盖板部,而弯曲盖板部自平面盖板部的边缘起弯曲延伸,从而形成弯曲的曲面盖板。

两个弯曲盖板部自平面盖板部朝向同一侧弯曲,弯曲盖板部远离平面盖板部的末端为盖板弯曲末端,两个盖板弯曲末端限制出曲面盖板的盖板开口,两个盖板弯曲末端之间的距离为盖板开口的开口宽度。与盖板弯曲末端相切的平面定义为盖板末端切面,盖板末端切面相对于平面盖板部的外侧夹角定义为盖板弯曲角度,盖板弯曲角度可以用于表示曲面盖板的弯曲程度,盖板弯曲角度大于0度,且通常不大于180度。

盖板弯曲角度越大,曲面盖板的弯曲程度越大,当盖板弯曲角度大于90度时,弯曲盖板部绕过外侧边界后朝向另一弯曲盖板部弯曲延伸,弯曲盖板部具有一定的倒扣深度,在平行于平面盖板部的平面内,盖板弯曲末端距离弯曲盖板部内侧面的最大距离为倒扣深度。

曲面盖板对应弯曲盖板部弯曲方向的侧面为内侧面,背离弯曲盖板部弯曲方向的侧面为外侧面,曲面盖板的内侧面为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贴合面。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曲面盖板的贴合面,柔性显示面板可以为柔性oled发光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其他具有柔性能够弯曲的屏体。

定义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完成贴合时的形态为贴合形态,处于贴合形态的柔性显示面板为与曲面盖板相匹配的曲面形状,处于贴合形态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部和弯曲显示部,平面显示部贴合于平面盖板部的内侧面,为与平面盖板部相配合的平面板状结构;弯曲显示部贴合于弯曲盖板部的内侧面,为与弯曲显示部相配合的弯曲状结构。

在曲面显示屏的制作过程中,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曲面盖板的贴合面需要依赖贴合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该贴合装置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且能够适应盖板弯曲角度在90-180度之间的大角度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以下实施例以90-180度曲面盖板为例进行描述,显然在能够贴合90-180度大角度曲面盖板的基础上,该贴合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小于90度的小角度曲面盖板。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盖板治具和曲面盖板的配合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贴合装置包括盖板治具1、滑动压头6和引导机构。其中,盖板治具1用于固定曲面盖板2,盖板治具1可以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吸附于曲面盖板2的外侧面以实现对曲面盖板2的固定,盖板治具1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固定曲面盖板2。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盖板治具1设置有盖板槽,盖板槽在一侧通过槽口与外部贯通;盖板槽限制出与曲面盖板2相匹配的槽体空间,槽体空间的内壁面包括平面槽壁和弯曲槽壁,曲面盖板2的平面盖板部与平面槽壁贴合接触,两个弯曲盖板部的外侧面与弯曲槽壁贴合接触。位于盖板槽中的曲面盖板2,其盖板开口21通过槽口与外部贯通。盖板弯曲末端还应当与弯曲槽壁的末端对齐或者超出弯曲槽壁的末端一定距离,使盖板槽能够将曲面盖板2限制在盖板槽中,且盖板开口21位于槽口中,以方便贴合装置的贴合(可参考下文)。

定义在盖板治具1限制下,曲面盖板2中平面盖板部平行于第一平面,盖板开口21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所在直线为第一直线,第一直线垂直于第一平面,第一方向为盖板开口21沿第一直线相对于平面盖板部的方向。盖板治具1沿第一方向的外侧面距离弯曲槽壁的末端有一定距离。

以图1和图2所示方位为例,第一直线平行于y轴方向,第一方向为沿y轴向下的方向(即-y方向),第一平面平行于x轴。

图3为图1中滑动压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3所示,滑动压头6设置于盖板治具1沿第一直线的一侧,盖板治具1中曲面盖板2的盖板开口21朝向滑动压头6所在一侧,也就是说,滑动压头6设置于盖板治具1沿第一方向的外侧。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滑动压头6位于盖板治具1的下方。

滑动压头6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3,并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进行贴合。滑动压头6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动压头6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沿垂直于第一直线的第二直线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第二直线平行于第一平面,并且平行于盖板治具1中曲面盖板2的盖板开口21宽度方向。

在柔性显示面板3和曲面盖板2的贴合过程中,两个滑动压头6首先处于相互靠近的第一位置,盖板治具1沿第一方向朝向滑动压头6运动,盖板治具1运动至两个滑动压头6上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的平面盖板部贴合的位置后停止,处于第一位置的两个滑动压头6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的平面盖板部压贴,即实现平面区贴合,此时盖板治具1和滑动压头6所处位置定义为贴合位置;

然后两个滑动压头6沿第二直线相互远离运动至第二位置,处于第二位置的两个滑动压头6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中的两个弯曲盖板部压贴,实现曲面区贴合,从而完成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的贴合。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处于第一位置的两个滑动压头6与盖板治具1中曲面盖板2的开口正对,且处于第一位置的两个滑动压头6在第二直线上的最大距离应小于曲面盖板2的开口宽度,以允许滑动压头6通过盖板开口21进入曲面盖板2的内部。

滑动压头6还具有对柔性显示面板3进行仿形的作用,滑动压头6与柔性显示面板3配合的侧面为仿形面,通过将柔性显示面板3贴合于滑动压头6的仿形面,可将柔性显示面板3弯曲成待成型形状。

两个滑动压头6为相对于第一直线对称的结构,以其中一个滑动压头6为例,请参考图3,滑动压头6包括平面仿形面62、弯曲仿形面63和底部延伸面64,平面仿形面62和弯曲仿形面63合称为仿形面,可以理解的,两个滑动压头6中的平面仿形面62和弯曲仿形面63组成柔性显示面板3的仿形面,每个滑动压头6中的平面仿形面62和弯曲仿形面63为柔性显示面板3仿形面中一部分。

平面仿形面62位于滑动压头6靠近平面盖板部的一侧,为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平面,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3中平面显示部进行仿形,并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平面盖板部贴合。平面仿形面62沿第二直线远离另一滑动压头6的端部连接有弯曲仿形面63,弯曲仿形面63朝向背离盖板治具1的一侧弯曲,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3中弯曲显示部进行仿形,并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弯曲盖板部贴合。

底板延伸面连接于弯曲仿形面63远离平面仿形面62的末端,也就是说,弯曲仿形面6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平面仿形面62和底部延伸面64。弯曲仿形面63远离平面仿形面62的末端为仿形面的仿形末端,此处仿形末端是指贴合于滑动压头6的柔性显示面板3中弯曲显示部末端对应的位置。底部延伸面64自仿形末端朝向远离弯曲仿形面63的一侧继续延伸一定距离,底部延伸面64远离弯曲仿形面63的一端沿第二直线距离弯曲仿形面63外边缘的最大距离大于盖板治具1中曲面盖板2的倒扣深度。

滑动压头6包括压头部67和弹性垫61,弹性垫61贴附于压头部67外侧,弹性垫61远离压头部67的外侧面包括与柔性显示面板3配合的平面仿形面62和弯曲仿形面63。滑动压头6的底部延伸面64可以由弹性垫61的外侧面形成,也可以为压头部67的表面形成,也可以为弹性垫61的外侧面和压头部67的表面共同形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垫61的外侧面超出仿形末端一端距离,底部延伸面64包括弹性垫61的部分外侧面和部分压头部67的侧面。

弹性垫61的设置用于缓冲滑动压头6对柔性显示面板3的冲击力,并且弥补滑动压头6由于加工公差导致的贴合时与曲面盖板2产生接触段差,从而保证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贴合的质量。弹性垫61通常选用质地均匀,吸附性好以及摩擦不易燃烧等特性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和橡胶等。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垫61采用硅胶,且硅胶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设置于压头部67的外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注塑成型的过程包括:制作滑动压头6(包含压头部67和弹性垫61)的轮廓模具;对压头部67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压头部67与弹性垫61接触的侧面变为不光滑的粗糙侧面,粗糙侧面能够增加与弹性垫6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利于固定弹性垫61;将压头部67装入轮廓模具内,此时压头部67与轮廓模具之间形成有弹性垫61的成型空间;将硅胶原材填充进轮廓模具与压头部67之间的成型空间;将装有硅胶原材和压头部67的轮廓模具置于高温环境,直至胶皮成型。

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弹性垫61与压头部67的连接,无需采用粘贴胶即可实现弹性垫61与压头部67之间的固定连接,且相较于粘贴胶更为牢靠;而且弹性垫61成型精度更高,从而使得仿形面的精度更高。显然,弹性垫61也可采用粘贴胶实现与压头部67的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贴合装置中,两个滑动压头6均设置有单独的弹性垫61,即弹性垫61采用分体结构,如此设计,可以避免一体弹性垫61被反复拉伸影响使用时间的问题,还能够克服拉伸量不够的问题,从而适用倒扣深度较大的大角度曲面盖板2与柔性显示面板3的贴合;采用分体设计还可以多次反复使用,降低贴合设备的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底部延伸面64沿第一直线远离弯曲仿形面63的一端连接有滑块连接面66,滑块连接面66自底部延伸面64的端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底部延伸面64通过倒圆角65连接。

本实施例中,贴合装置通过引导薄膜(guidefilm)技术实现柔性显示面板3在滑动压头6的仿形,柔性显示面板3粘贴于承载膜5的一侧,承载膜5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运动弯曲,柔性显示面板3随承载膜5的运动实现仿形。

承载膜5可以为有粘性的粘性膜,也可以为不具有粘性的普通膜。对于普通膜而言,可以通过双面胶等粘贴胶将柔性显示面板3粘贴于承载膜5。例如,承载膜5可以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膜,pet膜具有可拉伸的特点,将柔性显示面板3使用双面胶粘附在pet膜上。在完成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的贴合后,双面胶又可以很容易地实现pet膜和柔性显示面板3的分离,不会破坏柔性显示面板3和曲面盖板2的贴合效果,也不会对柔性显示面板3造成损伤。

贴合装置还包括带动承载膜5运动以实现柔性显示面板3仿形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包括两个引导夹具4,两个引导夹具4分别用于固定和引导承载膜5的端部。

在引导机构引导承载膜5运动以实现柔性显示面板3仿形过程中,首先,两个引导夹具4位于处于第一位置的两个滑动压头6上方,且位于两个滑动压头6沿第二直线的外侧。两个引导夹具4固定承载膜5的两端并张紧,使承载膜5为平行于平面仿形面62的平面,柔性显示面板3位于承载膜5远离滑动压头6的侧面;

随后,两个引导夹具4沿第一直线朝向滑块压头运动,引导夹具4在滑动压头6的外侧越过平面仿形面62后,滑动压头6顶起承载膜5,承载膜5背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侧面与滑动压头6的平面仿形面62和部分弯曲仿形面63贴合;两个引导夹具4再相互靠近,运动至仿形位置后停止。

为了满足柔性显示面板3的仿形角度,而且在滑动压头6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柔性显示面板3的末端与曲面盖板2过早接触影响贴合质量,引导机构引导承载膜5使柔性显示面板3至少在滑动压头6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完成仿形,也就是说,处于仿形位置的引导机构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滑动压头6贴合仿形。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导夹具4,如图1和图4所示,该引导夹具4包括引导件42、连接件44和固定件41,固定件41沿图4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连接件44设置于固定件41的上方且平行于固定件41延伸,连接件44在延伸方向的一端与固定件41平齐,另一端超出固定件41,引导件42设置于连接件44超出固定件41的一端。引导件42自连接件44沿垂直于连接件44且背离固定件41的方向延伸,即引导件42和连接件44组成l型结构。引导件42远离连接件44的端部具有与承载膜5接触的接触部。

处于仿形位置的引导夹具4位于滑动压头6中底部延伸面64的下方,固定件41和连接件44在处于贴合位置的盖板治具1和曲面盖板2的下方,引导件42在滑动压头6与盖板治具1和曲面盖板2之间的间隙延伸。

处于仿形位置的引导夹具4引导承载膜5的路径为:承载膜5自弯曲仿形面63的仿形末端伸出延伸至接触端43,承载膜5绕接触端43延伸至引导件42靠近另一引导夹具4的一侧,并沿引导件42延伸至连接件44,弯曲延伸至连接件44和固定件41之间,连接件44和固定件41为夹紧承载膜5端部的固定位置,从而实现对承载膜5的夹紧固定。

定义接触端43在引导机构运动至仿形位置时与承载膜5的接触位置为引导位置,为了使处于仿形位置的引导机构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滑动压头6完成贴合仿形,引导位置位于滑动压头6在第二位置时与仿形末端相切的末端切面,或者,末端切面与平面仿形面62之间。

由于底部延伸面64处于末端切面或者相较于末端切面靠近平面仿形面62,因此接触端43将承载膜5抵压于处于第二位置时滑动压头6的底部延伸面64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端43在引导机构运动至仿形位置时,将承载膜5抵压于底部延伸面64和滑块连接面66的连接位置,即引导位置在滑动压头6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位于底部延伸面64和滑动连接的连接位置。滑块连接面66与底部延伸面64之间可以通过倒圆角65连接,在此种情况下,接触端43为与倒圆角65配合的圆弧凸起,进一步地,接触端43的圆弧直径等于倒圆角65直径与承载膜5厚度之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引导机构如此设计,能够保证最晚在滑动压头6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完成柔性显示面板3与仿形面的贴合仿形,从而可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的过早接触和产生干涉,保证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的贴合质量。

图5至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示意图,如图5至图8所示,该贴合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请参考图5,引导机构中引导夹具4运动至仿形位置,带动承载膜5在滑动压头6上仿形;

请参考图6,盖板治具1带动曲面盖板2沿第一方向运动至贴合位置,处于第一位置的两个滑动压头6自盖板开口21进入曲面盖板2内部,滑动压头6的平面仿形面62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平面盖板部压贴。

请参考图7,两个滑动压头6沿第二直线向远离运动至第二位置,滑动压头6的弯曲仿形面63带动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部中靠上部分贴合;

请参考图8,盖板治具1上提,两个滑动压头6稍微内收,柔性显示面板3与曲面盖板2部中靠下部分。

上述实施例中,以两个滑动压头6在第一直线上位置固定,引导机构和盖板治具1相对于两个滑动压头6运动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上述实施例发明构思基础上,可以将滑动压头6设计成能够沿第一直线运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上文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盖板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