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中,通常将柔性屏和柔性屏支撑结构相结合,利用柔性屏支撑结构实现柔性屏的弯曲或者折叠。与传统屏幕相比,柔性屏具有的优势,例如,其体积轻薄,功耗低,而且由于柔性屏幕可弯曲、具有柔性等特点,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但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屏的支撑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展开时,无法提供一个平整的平面以整面支撑柔性显示屏,影响触控手感,稳定性差,且容易损坏屏体。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旨在能够向显示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提高显示面板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件,用于显示面板,支撑结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横梁;其中,支撑横梁设置于第二支撑件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支撑件时,至少部分的支撑横梁能够伸出第一支撑件支撑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
第二支撑件包括用于支撑支撑横梁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件在支撑结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以使第二支撑板能够带动支撑横梁在支撑结构件的厚度方向上位移,以将支撑横梁移动至第一支撑件内,或伸出第一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件包括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在支撑结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位置可调,以使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支撑件时,第二支撑板能够带动支撑横梁移动至第一支撑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滑动部,第二支撑件通过第一滑动部相对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滑动部,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方向相对可移动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滑动部和第一支撑板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滑动部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滑动部之间,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滑动部通过连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部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以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调节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滑动部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部包括:
桥接组,包括桥接杆,桥接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件,桥接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滑动部;
驱动组,用于驱动桥接杆转动,以改变桥接杆与第二支撑板及第二滑动部的夹角、并使得第二滑动部相对第二支撑板在厚度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桥接组为两组以上,两组以上的桥接组分设于第二支撑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桥接组包括两个以上的桥接杆,两个以上的桥接杆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驱动部用于驱动桥接组内的至少一个桥接杆转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驱动组包括:
升降部,连接于桥接杆;
驱动按钮,用于驱动升降部在厚度方向上移动,以使升降部带动桥接杆转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支撑件远离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套筒,驱动组设置于套筒,且升降部通过第一复位部连接于套筒内,第一复位部在厚度方向可往复变形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套筒沿第二方向延伸成型并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开口,驱动按钮由至少一个开口伸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开口处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让位口,驱动按钮的尺寸和让位口的尺寸相适配,且驱动按钮由让位口伸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驱动组为两个,各驱动组分别连接于各桥接组中的至少一个桥接杆上,且各驱动组中的驱动按钮分别对应设置于套筒的各开口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套筒内还设置有连杆,两个驱动组的升降部通过连杆相互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相互连接的升降部和桥接杆中一者上设置有滑槽,以使升降部和桥接杆通过滑槽能够相互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升降部具有相对厚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驱动按钮具有相对厚度方向倾斜设置且与第一斜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斜面,升降部和驱动按钮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接触,以使驱动按钮能够通过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的配合驱动升降部沿厚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支撑横梁的个数为一个;或者,支撑横梁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支撑横梁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支撑横梁通过第二复位部和第二支撑件相互连接,第二复位部在支撑结构件的厚度方向可往复变形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支撑件时,支撑横梁伸出第一支撑件时,通过第二复位部沿着厚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复位部包括第二导向杆和沿第二导向杆可往复变形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导向杆相对第二支撑件在厚度方向上可移动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支撑横梁包括:
按压部,
止挡部,在第一方向上,按压部和止挡部分设于支撑横梁的两侧;
其中,在远离第一支撑件的方向上,靠近第一支撑件的支撑横梁的止挡部被后一个支撑横梁的按压部抵压。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按压部包括相对支撑结构件厚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配合面,止挡部包括相对厚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件;
显示面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端通过第三复位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远离支撑横梁的一侧,第三复位部在第一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以使第二支撑件相对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时,第二端通过第三复位部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件中,支撑结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横梁。第二支撑件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当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支撑件时,支撑横梁能够伸出第一支撑件,使得伸出第一支撑件的支撑横梁能够支撑显示面板。因此,在本发明中,当第二支撑件远离第一支撑件移动时,支撑横梁能够伸出第一支撑件向显示面板提供支撑,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件能够向显示面板提供稳定的支撑,提高显示面板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在某一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在另一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在又一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中iv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在另一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中iv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的局部细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面板;110、第一端;120、第二端;
200、支撑结构件;200a、第一支撑件;200b、第二支撑件;
210、第一支撑板;211、承载面;212、第一滑动部;
220、第二支撑板;221、第二滑动部;222、套筒;222a、开口;222b、固定块;223、挡板;223a、让位口;
230、支撑横梁;231、第二复位部;231a、第二导向杆;231b、第二弹性件;231c、挡块;232、按压部;233、止挡部;
240、连接部;240a、桥接组;240b、驱动组;241、桥接杆;241a、滑槽;242、升降部;242a、凸柱;242b、第一斜面;243、驱动按钮;243a、第二斜面;244、第一复位部;244a、第一导向杆;244b、第一弹性件;
250、支撑框架;251、侧板;252、弧形侧板;253、固定结构件;254、底板;255、中间连接部;
260、容纳腔;
270、第三复位部;
aa1、第一侧;aa2、第二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4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轴测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支撑结构件200,支撑结构件200用于向显示面板100提供支撑。显示装置具有在其厚度方向(图2中的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aa1和第二侧aa2,或者显示装置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aa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为柔性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可变形设置。支撑结构件200可伸缩设置,且显示面板100和支撑结构件200可滑动连接,至少部分显示面板100绕过支撑结构件200位于第二侧aa2。当支撑结构件200伸缩时,第二侧aa2的显示面板100能够移动至第一侧aa1,从而增加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电子书、电视机、门禁、智能固定电话、控制台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该支撑结构件200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件200。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件200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00,支撑结构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00a;第二支撑件200b,沿第一方向(图2中的x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0a,第二支撑件200b上设置有支撑横梁230;其中,支撑横梁230设置于第二支撑件200b靠近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第二支撑件200b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支撑件200a时,至少部分的支撑横梁230能够伸出第一支撑件200a支撑显示面板100。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件200中,支撑结构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00a和第二支撑件200b。第二支撑件200b上设置有支撑横梁230。第二支撑件200b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0a,当第二支撑件200b远离第一支撑件200a时,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能够伸出第一支撑件200a,使得伸出第一支撑件200a的支撑横梁230能够支撑显示面板100。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二支撑件200b远离第一支撑件200a移动时,支撑横梁230能够伸出第一支撑件200a向显示面板100提供支撑,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件200能够向显示面板100提供稳定的支撑,提高显示面板100使用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支撑横梁230的个数为一个。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横梁230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支撑横梁230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当第二支撑件200b沿远离第一支撑件200a移动时,一个或多个支撑横梁230能够伸出第一支撑件200a,进而可以合理控制支撑结构件2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尺寸。当支撑结构件200用于显示装置时,使得显示装置能够多尺寸显示,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第一支撑件200a和第二支撑件200b的设置方式有多种,第二支撑件200b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横梁230的第二支撑板220,第二支撑板220具有用于安装支撑横梁230的安装面。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支撑件200a在支撑结构件200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以使第二支撑板220能够带动支撑横梁230在支撑结构件200的厚度方向上位移,以将支撑横梁230移动至第一支撑件200a内,或伸出第一支撑件200a。
可选的,第一支撑件200a包括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支撑板210,第一支撑板210具有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00的承载面211。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支撑板210在支撑结构件20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位置可调,以使第二支撑件200b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支撑件200a时,第二支撑板220能够带动支撑横梁230移动至第一支撑板21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
支撑横梁230例如在第二方向(图2中的y方向)上具有预设长度。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支撑横梁230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支撑板210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尺寸,以使支撑横梁230能够完全被第一支撑板210覆盖。可选的,支撑横梁230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和第一支撑板210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尺寸接近,例如支撑横梁230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尺寸与第一支撑板210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mm。以使支撑横梁230能够向显示面板100提供更好的支撑。
可选的,支撑结构件200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为支撑结构件200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收缩状态,至少部分第二支撑板220及支撑横梁230位于第一支撑板210背离承载面211的一侧。
请继续参阅图4,图4为支撑结构件200在某一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撑板220沿第一方向伸出第一支撑板210,使得支撑结构件200转变至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伸出第一支撑板210并与第一支撑板210并列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支撑结构件200在收缩状态的延伸尺寸小于其在展开状态的延伸尺寸。即当支撑结构件200由收缩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时,支撑结构件20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会增大。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第二支撑板220,能够令支撑结构件200在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变,从而改变支撑结构件200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当支撑结构件200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00时,支撑结构件200位于展开状态能够增大位于第一侧aa1的显示面板100的尺寸,从而实现显示装置的大屏幕显示。支撑结构件200位于收缩状态便于显示装置的收纳。
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横梁230通过第二复位部231和第二支撑板220相互连接,第二复位部231在厚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使得当第二支撑板220相对第一支撑板210移动并带动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移出第一支撑板210时,在第二复位部231发生弹性变形,支撑横梁230能够沿厚度方向移动。
第一支撑板210能够向伸出的支撑横梁230提供阻力,实现一个或多个支撑横梁230的自由停顿,能够将支撑结构件200保持在合适的尺寸。
可选的,在收缩状态,支撑横梁230位于第一支撑板210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第二复位部231被压缩。当第二支撑板220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支撑结构件200由收缩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第二支撑板220带动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伸出第一支撑板210时,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未收到压力。那么与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连接的第二复位部231沿厚度方向复位展开,使得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在厚度方向上移动,且使得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与第一支撑板210沿第一方向平齐并共同向显示面板100提供支撑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收缩状态,支撑横梁230位于第一支撑板210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第二复位部231被压缩。当第二支撑板220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支撑结构件200由收缩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第二支撑板220带动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伸出第一支撑板210时,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未收到压力。那么与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连接的第二复位部231沿厚度方向复位展开,使得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在厚度方向上移动,但是支撑横梁230在厚度上移动的距离十分有限,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不能与第一支撑板210沿第一方向平齐。此时,令第二支撑板220沿厚度方向靠近第一支撑板210移动,带动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继续沿厚度方向移动并使得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与第一支撑板210沿第一方向平齐,使得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能够与第一支撑板210共同向显示面板100提供支撑力。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收缩状态,支撑横梁230位于第一支撑板210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第二复位部231位处于自然状态。当第二支撑板220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支撑结构件200由收缩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第二支撑板220带动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伸出第一支撑板210时,第二复位部231的状态不变,支撑横梁230不会沿厚度方向移动。此时,令第二支撑板220沿厚度方向靠近第一支撑板210移动,带动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继续沿厚度方向移动并使得伸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与第一支撑板210沿第一方向平齐,使得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能够与第一支撑板210共同向显示面板100提供支撑力。此时,位于第一支撑板210背离显示面板一侧的支撑横梁230收到第一支撑板210的压力,第二复位部231件由自然状态转变至收缩状态。
同一支撑横梁230上例如设置有两个第二复位部231,两个第二复位部231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以通过两个第二复位部231向支撑横梁230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第二复位部23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二复位部231包括第二导向杆231a和沿第二导向杆231a可往复变形的第二弹性件231b,第二导向杆231a相对第二支撑板220在厚度方向上可移动设置。例如第二支撑板220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二导向杆231a沿厚度方向延伸成型,第二导向杆231a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横梁230,另一端在安装孔内可移动设置。可选的,第二导向杆231a背离支撑横梁230的一端还设置有挡块231c,挡块231c位于第二支撑板220背离支撑横梁230的一侧,以避免第二导向杆231a由第二支撑板220的安装孔内脱落。
支撑横梁23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横梁230包括按压部232和止挡部233。在第一方向上,按压部232和止挡部233分设于支撑横梁230的两侧;其中,在远离第一支撑板210的方向上,靠近第一支撑件200a的支撑横梁230的止挡部233被后一个支撑横梁230的按压部232抵压。即后一个支撑横梁230能够向前一个支撑横梁230提供限位,能够保证移出第一支撑板210的支撑横梁230在第一方向上平齐。
可选的,按压部232包括相对支撑结构件200厚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配合面,止挡部233包括相对厚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使得相邻的两个支撑横梁230的按压部232和止挡部233能够通过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相互接触,增加按压部232和止挡部233的接触面积,并提升两者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可选的,支撑横梁230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支撑横梁230的横截面形状规则,便于支撑横梁230制造成型。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第一端110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10,第二端120通过第三复位部270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10远离支撑横梁230的一侧,第三复位部270在第一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以使第二支撑板220相对第一支撑板21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时,第二端120通过第三复位部270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
在这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的第一端110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10,第二端120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20的第二侧aa2,至少部分显示面板100被第一支撑板210支撑。当支撑结构件200由收缩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第二端120通过第三复位部270移动,从而将位于第二侧aa2的显示面板100移动至第一侧aa1,实现大屏幕显示。当支撑结构件200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收缩状态,第二端120通过第三复位部270复位,从而将位于第一侧aa1的至少部分显示面板100移动至第二侧aa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第三复位部270和第二端120的中间连接部255。中间连接部255例如呈具有中空空间的棱柱状,第二端120连接于中间连接部255的中空空间内。可选的,第二端120在中间连接部255内与第三复位部270相互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图6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200在另一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200在又一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支撑板210在支撑结构件200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以使第二支撑板220能够沿厚度方向移动、并带动支撑横梁230移动至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支撑板220带动至少部分支撑横梁230与第一支撑板210相互并列设置后,即当支撑结构件200由收缩状态转变至展开状态后,第二支撑板220能够带动支撑横梁230沿厚度方向移动。支撑横梁230能够由图7所示的位置转变至图9所示的位置,支撑横梁230与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错位,第一支撑板210不会向支撑横梁230提供沿第一方向的阻力。第二支撑板220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带动支撑横梁230移动至第一支撑板210背离承载面211的一侧,使得支撑结构件200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收缩状态。因此,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使得支撑结构件200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往复变形。
如图7所示,支撑横梁230和第一支撑板210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如图8所示,支撑横梁230与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错位,第一支撑板210不会向支撑横梁230提供沿第一方向的阻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10设置有第一滑动部212,第二支撑板220设置有第二滑动部221,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支撑板210通过第一滑动部212和第二滑动部221沿第一方向相对可移动设置。
第一滑动部212和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使得第一支撑板210和第二支撑板220通过第一滑动部212和第二滑动部221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和/或,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二滑动部221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通过调节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二滑动部221的相对位置,调节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滑动部212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第一滑动部212和第二滑动部22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212例如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第二滑动部221为沿滑轨可移动设置的滑板。
滑轨相对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使得与滑轨相互配合的滑板与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进而使得连接于滑板的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支撑板21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滑轨的设置位置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滑轨可以直接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10背离承载面211的表面。或者第一支撑件200a还包括支撑框架250,支撑框架25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10背离承载面211的一侧,滑轨设置于支撑框架250。
可选的,支撑框架250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51,两个侧板251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1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以使第一支撑板210和两个侧板251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第二支撑板220、第二滑动部221和支撑横梁230的容纳腔260。第二滑动部221在容纳腔260内相对滑轨可移动设置,以使第二支撑板220能够带动支撑横梁230移出容纳腔260。滑轨例如设置于侧板251,滑轨例如为两个,各滑轨分别设置于各侧板251。在图6至图9所示的结构中,为了展示支撑结构件200的内部结构,略去了一个侧板251。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的第二端120通过第三复位部270连接于支撑框架250。可选的,支撑框架250具有用于连接第三复位部270的固定结构件253,第三复位部270的一端连接于固定结构件253,另一端连接于显示面板100的第二端120。
可选的,支撑框架250还包括弧形侧板252,连接于两侧板251之间并位于背离第二支撑板220的一侧,弧形侧板252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10的边缘。显示面板100的第一端110可以连接于弧形侧板252并通过弧形侧板252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10,或者显示面板100的第一端110可以连接于弧形侧板252和第一支撑板210的连接处,或者显示面板100的第一端110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10的承载面211。
可选的,支撑框架250还包括底板254,底板254和第一支撑板210沿厚度方向间隔分布,底板254连接于弧形侧板252和两侧板25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件200还包括连接部240,连接部240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二滑动部221之间,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二滑动部221通过连接部240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
连接部24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40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图中未示出),连接部24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滑动部22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20,以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调节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二滑动部221的相对位置。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40包括:桥接组240a,包括桥接杆241,桥接杆24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20,桥接杆24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滑动部221;驱动组240b,用于驱动桥接杆241转动,以改变桥接杆241与第二支撑板220及第二滑动部221的夹角、并使得第二滑动部221相对第二支撑板220在厚度方向上移动。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组240b能够驱动桥接杆241转动,从而改变桥接杆241和第二支撑板220、及桥接杆241和第二滑动部221的夹角,改变第二滑动部221和第二支撑板220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使得第二滑动部221相对第二支撑板220在厚度方向上移动。
可选的,桥接杆241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平行设置的转动杆和连接两个转动杆的横杆,横杆沿第二方向延伸,各转动杆的一端通过一横杆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20,另一端通过另一横杆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滑动部221。
桥接组240a例如为两组,两组桥接组240a设置于支撑结构件20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向第二支撑板220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桥接杆241分设于第二支撑板22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使得桥接杆241不会与安装面发生干涉,不影响支撑横梁230的设置。
各组桥接杆241的数量例如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桥接杆24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保证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二滑动部221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如图6至图9所示,桥接杆241为两组,各组包括三个桥接杆241,三个桥接杆24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桥接杆241的总数量为六个。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桥接杆24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或等于长度阈值。桥接杆24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尺寸较长,能够避免第二滑动部221和第二支撑板220相对第一方向发生倾斜,保证第二滑动部221上的不同位置与第二支撑板220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相等,即保证滑板和第二支撑板220相互平行。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3,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200的侧视图,图11为图10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件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驱动组240b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组240b包括:升降部242,连接于桥接杆241;驱动按钮243,用于驱动升降部242在厚度方向上移动,以使升降部242带动桥接杆241转动。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按钮243能够改变升降部242的位置,进而使得升降部242带动桥接杆241转动,使得支撑结构件200在伸缩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变。通过驱动按钮243便于用于随时改变支撑结构件200的状态。
驱动按钮243驱动升降部242移动的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升降部242具有相对厚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242b,驱动按钮243具有相对厚度方向倾斜设置并与第一斜面242b相对设置的第二斜面243a,升降部242和驱动按钮243通过第一斜面242b和第二斜面243a相互接触,以使驱动按钮243能够通过第二斜面243a和第一斜面242b的配合驱动升降部242沿厚度方向移动。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斜面242b和第二斜面243a的配合,沿靠近升降部242的方向按压驱动按钮243时,第一斜面242b和第二斜面243a的相互挤压力会产生沿厚度方向的驱动力,进而驱动升降部242在厚度方向升降。
可选的,驱动按钮243和升降部242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向驱动按钮243施加第二方向上的力,驱动按钮243能够驱动升降部242升降。
如图11所示,沿第二方向驱动驱动按钮243,使得驱动按钮243向升降部242施加驱动力,令升降部242由图10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13所示的位置。
可选的,在支撑横梁230至第二支撑板220的方向上,至少部分驱动按钮243的第二斜面243a覆盖升降部242的第一斜面242b。按压驱动按钮243时,能够驱动升降部242沿支撑横梁230至第二支撑板220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板220沿靠近第二滑动部221的方向移动。带动支撑横梁230沿靠近第二滑动部221的方向移动,使得支撑横梁230能够移动至第一支撑板210背离承载面211的一侧,支撑横梁230不再与承载面211并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支撑板220远离第一支撑板210的一端设置有套筒222,显示面板100和套筒222相互接触连接,显示面板100通过套筒222和第二支撑板220可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220远离第一支撑板210的一端是指:在展开状态,第二支撑板220远离第一支撑板210的一端,即至少部分第二支撑板220伸出第一支撑板210时,第二支撑板220上远离第一支撑板210的一端。通过设置套筒222,能够改善第二支撑板220和显示面板100相互滑动时对显示面板100造成的摩擦力损伤。
套筒222例如呈圆柱形,圆柱形套筒222不会存在棱角,避免棱角划伤显示面板10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组240b设置于套筒222,且升降部242通过第一复位部244连接于套筒222内,第一复位部244在厚度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升降部242通过第一复位部244设置于套筒222内,能够通过驱动按钮243反复驱动升降部242升降,实现支撑结构件20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
可选的,套筒222内设置有固定块222b,升降部242通过第一复位部244设置于固定块222b。第一复位部244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复位部244包括第一导向杆244a和沿第一导向杆244a可往复变形的第一弹性件244b,第一导向杆244a的一端连接于升降部242,第一导向杆244a的另一端和固定块222b分离设置。第一弹性件244b的一端抵靠于升降部242,第一弹性件244b的另一端抵靠于固定块222b。
可选的,套筒222沿第二方向延伸成型并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开口222a,驱动按钮243由至少一个开口222a伸出。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升降部242位于套筒222内,套筒222能够向升降部242提供保护。驱动按钮243由至少一个开口222a伸出,便于用户通过驱动按钮243驱动升降部242运动。
可选的,开口222a处还设置有挡板223,挡板223上设置有让位口223a,驱动按钮243的尺寸和让位口223a的尺寸相适配,驱动按钮243由让位口223a伸出。通过设置挡板223,能够遮挡至少部分开口222a,避免灰尘等杂质由开口222a进入套筒222内部影响支撑结构件200的运行。
可选的,挡板223设置有环形槽,套筒222在环形槽内可转动设置。当支撑构件在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变,显示面板100可以带动套筒222在环形槽内转动,从而可以改善显示面板100和套筒222之间的滑动摩擦,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240b为两个,各驱动组240b分别连接于各桥接组240a中的至少一个桥接杆241上,且各驱动组240b中的驱动按钮243分别对应设置于套筒222的各开口222a处。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组驱动组240b能够更好的驱动两组桥接组240a内的桥接杆241转动。两组驱动组240b的两个驱动按钮243分别对应设置于套筒222的两个开口222a处,便于用户通过两个开口222a处的驱动按钮243驱动升降部242运动,符合人工学设计。
可选的,套筒222位于第二支撑板220背离第一支撑板210的一端,驱动组240b设置于套筒222内,那么驱动组240b连接于各组桥接组240a中远离第一支撑板210的桥接杆241。即在展开状态,驱动组240b连接于各组桥接组240a中远离第一支撑板210的桥接杆241,即当至少部分第二支撑板220伸出第一支撑板210时,驱动组240b连接于各组桥接组240a中远离第一支撑板210的桥接杆241。
可选的,套筒222内还设置有连杆,两个驱动组240b的升降部242通过连杆相互连接。使得两个驱动组240b的升降部242尽量同步运动,保证两组桥接组240a件内的桥接杆241转动角度一致,进而保证第二支撑板220的安装面的平整性。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4示出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件200的局部细节图。
可选的,在相互连接的桥接杆241和升降部242中一者上设置有滑槽241a,以使升降部242和桥接杆241通过滑槽241a能够相互移动。如图14所示,桥接杆241上设置有滑槽241a,升降部242上伸出有凸柱242a,凸柱242a沿滑槽241a可移动设置,以避免桥接杆241相对第二支撑板220和第一滑动部212相对转动发生卡顿。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