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2021-01-25 14:01:09|275|起点商标网
一种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柔性屏贴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手机、笔记本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目前,随着运用需求的多样化,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状设计,柔性屏也随之出现,柔性屏可以通过折叠、弯曲来节省所占用的空间。

现有技术中通过将柔性屏贴附在3d固定曲面盖板上实现产品正面和侧边显示,但是由于曲面盖板呈曲面状,特别是曲面盖板的弧边角度大于90°时,在进行贴合的过程中,会存在柔性屏的侧边缘与曲面盖板直接接触,降低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提高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包括: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包括平直部和曲面部;

所述曲面部上设置有多个气囊;多个所述气囊从所述曲面部邻近所述平直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依次排列;

还包括气压控制结构,所述气压控制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气囊连通;

所述气压控制结构控制所述气囊从所述曲面部邻近所述平直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依次膨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柔性屏、曲面盖板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柔性屏从所述曲面盖板的端部平移进入曲面盖板内;

将所述贴合装置设置于所述柔性屏背离所述曲面盖板一侧;

加压至所述贴合装置的气压控制结构,使与所述气压控制结构连通相连通的所述气囊沿所述曲面部邻近所述平直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依次膨胀。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选用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制造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承载结构的曲面部设置多个气囊,且气压控制结构与至少一个气囊连通,气压控制结构控制气囊从曲面部靠近平直部一端到远离平直部一端依次鼓起,实现每一个气囊对应位置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依次贴合,提高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精度,避免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曲面部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为膨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囊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贴合装置包括:承载结构10,承载结构10包括平直部11和曲面部12(图1示例性用加粗曲线表示),曲面部12上设置有多个气囊20,多个气囊20从曲面部12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向远离平直部11的一端依次排列,还包括气压控制结构30,气压控制结构30与至少一个气囊20连通,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气囊20从曲面部12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向远离平直部11的一端依次膨胀。

如图1所示,贴合装置包括承载结构10和气压控制结构30,在承载结构10的曲面部12上设置有多个气囊20,气压控制结构30与气囊20连通,利用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气囊20鼓起进而实现曲面部中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压合。

示例性的,图1是贴合装置中各气囊20均为未膨胀时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贴合装置中部分气囊20膨胀时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贴合装置中所有气囊20均膨胀时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贴合装置在初始状态下时,贴合装置中的各气囊20均为未鼓起状态,当通过贴合装置进行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压合时,通过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第一个气囊20鼓起,实现第一个气囊20对应位置后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在完成第一个气囊20对应位置处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后,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第二个气囊20鼓起,实现第二个气囊20位置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以此类推,通过气压控制结构30依次控制气囊20膨胀,实现各气囊20位置处对应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依次贴合的过程,即图3所示的贴合装置所对应的状态。通过气压控制结构30实现从曲面部靠近平直部一端到远离平直部一端的气囊20依次鼓起,实现每一个气囊20对应位置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依次贴合,提高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精度,避免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曲面部直接接触,在贴合过程中若存在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侧边缘拉扯,导致柔性屏出现长边裂纹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气囊20膨胀的过程,可以将气压控制结构30分别与不同的气囊20连通,在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第一个气囊20膨胀后,然后再控制第二个气囊20膨胀,实现多个气囊20依次膨胀,即各气囊20之间无连通,通过气压控制结构30分别向不同的气囊20加压。也可以设置多个气囊20之间为连通状态,即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第一个气囊20膨胀后,第二气囊20在气压控制结构的持续压力作用下实现膨胀,以此类推,实现多个气囊20依次膨胀。

示例性的,图1、图2和图3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压控制结构的实现方式,在其他的方式中,也可以实现气压控制结构的功能,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举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为膨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气囊20为膨胀状态时,气囊20承载待贴合柔性屏的施压表面s1与该气囊20处承载的待贴合柔性屏s2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的,当气囊20为膨胀状态时,此时可以设置气囊20承载待贴合柔性屏的表面与待贴合柔性屏s2的形状相同(图4示例性用虚线表示待贴合柔性屏s2),即气囊20在膨胀状态时的曲面与待贴合柔性屏s2的形状相仿,一方面可以保证气囊20为膨胀状态时可以完全将柔性屏贴合在曲面盖板上,提高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形成的显示装置的良品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气囊与柔性屏点接触或线接触而产生应力集中。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多个气囊20之间连通,且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的气囊20与气压控制结构30连通。

示例性,如图5所示,设置多个气囊20之间通过气道21连通,且气道21设置在承载结构10的平直部11上,当多个气囊20之间连通时,此时各个气囊20无需分别与气压控制结构30连通,降低了贴合装置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气囊20设置在承载结构的曲面部12,当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的气囊20与气压控制结构30连通时,气囊20与气压控制结构30通过设置在承载结构10的平直部11上的气道21连通,通过设置连通气囊20与气压控制结构30的气道21为硬性材料,避免设置在平直部11的气道21发生形变从而影响平直部11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5,还包括气阀40和通孔50,气阀40设置在相邻两气囊20之间,在气囊20从曲面部12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向远离平直部11的一端依次膨胀的过程中,气阀40依次打开。通孔50设置在远离平直部11的最末端的气囊20上,且通孔50与气阀40相对设置,当气囊20从曲面部12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向远离平直部11的一端依次膨胀的后,通孔50打开,气囊20通过通孔50实现压缩。

当多个气囊20之间连通,且靠近平直部11的一端的气囊20与气压控制结构30连通时,此时可以通过在相邻两气囊20之间设置气阀40,利用气阀40实现在气压控制结构30向气囊20中充气,且各气囊20依次膨胀。示例性的,在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的过程中,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靠近平直部11的第一个气囊20膨胀,膨胀的第一个气囊20使得位于第一个气囊20位置处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实现完全贴合,在气压控制结构30控制第一个气囊20的完全膨胀后,此时第一个气囊与第二个气囊之间的气阀40打开,然后气压控制结构30实现加压第二个气囊20膨胀,使得位于第二个气囊20位置处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实现完全贴合,以此类推,依次实现每个气囊20的膨胀,实现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从平直部到远离平直部的一端依次接触,提高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效果。当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完成贴合后,可通过控制远离平直部11的最末端的气囊20上的通孔50打开,实现气囊20的压缩。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气囊20之间的气阀40为单向阀,保证了气囊20从曲面部12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向远离平直部11的一端依次膨胀的效果,提高柔性屏区曲面盖板贴合的精确度。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气压控制结构30包括弹性元件31、挤压部32以及容纳腔33,容纳腔33设置在平直部11,容纳腔33与气囊20连通,挤压部32与容纳腔33形成密闭空间,并与容纳腔33的侧壁活动连接,弹性元件31位于挤压部32与容纳腔33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挤压部32用于挤压弹性元件31产生形变,平直部11包括第一面100,第一面100用于承载待贴合的柔性屏,弹性元件31的形变方向垂直于第一面100。

如图6所示,气压控制结构30包括弹性元件31、挤压部32以及容纳腔33,在进行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的过程中,通过挤压挤压部32实现弹性元件32在垂直于平直部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活动,在挤压部32挤压弹性元件31的过程中,由于挤压部32与容纳腔33为密闭空间,且挤压部32与容纳腔33的侧壁活动连接,当改变的弹性元件31的形变的时候,挤压部32与容纳腔33构成的密闭空间之间的气体会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容纳腔33与气囊20之间的连通通道进入气囊20,实现气囊20的鼓起。由于设置有容纳腔33的气压控制结构30设置在承载结构的在平直部11,因此可通过将气压控制结构与承载结构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降低了贴合装置的整体厚度。示例性的,平直部11的第一面100用加粗实线表示,由于位于平直部11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均为平整的一面,此时将柔性屏设在的平直部11,在实现气囊20从曲面部12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向远离平直部11的一端依次膨胀的过程中,可以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完全贴合。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气压控制结构30包括弹性元件31、挤压部32以及容纳腔33,容纳腔33设置在平直部,容纳腔33与气囊20连通,平直部11包括相对的第一面100和第二面200,第一面100用于承载待贴合柔性屏,挤压部32位于第二面200,挤压部32与容纳腔33形成密闭空间,承载结构10包括弹性材料,挤压部32用于挤压承载结构10以及弹性元件31产生形变,承载结构10以及弹性元件31的形变方向垂直于平直部11的第一面100。

示例性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气压控制结构30包括弹性元件31、挤压部32以及容纳腔33,承载结构10包括弹性材料,挤压部32位于承载结构的第二面200,通过施压在挤压部32使得承载结构10以及弹性元件31发生形变,而设置弹性元件的容纳腔33构成的密闭空间内的气体会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容纳腔33与气囊20之间的连通通道进入气囊20,实现气囊20的鼓起。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中的气压控制结构均包括弹性元件31,此时弹性元件为可以为压簧,保证弹性元件在收到外界压力作用是发生形变进而实现使得容纳腔内的空气在外界环境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气囊20。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气压控制结构30包括挤压部32,承载结构10包括弹性材料,挤压部32包括多个第一镂空结构320,第一镂空结构320的一端与气囊20连通,第一镂空结构320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平直部11包括第一面100,第一面100用于承载待贴合的柔性屏,挤压部32的形变方向垂直于平直部11的第一面100。

示例性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气压控制结构30包括挤压部32,承载结构10包括弹性材料,挤压部32包括多个第一镂空结构320,通过施压在挤压部32使得承载结构10以及挤压部32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镂空结构320的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气囊20,实现气囊20的鼓起。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可以设置气压控制结构30与承载结构10为一体结构,也可以分别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气压控制结构30与承载结构10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气囊20呈圆柱状,相邻两气囊20从曲面部12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向远离平直部11的一端依次排列,且相邻两气囊20连通,其中,呈圆柱状气囊20的侧壁与曲面部12贴合。

示例性,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气囊20呈圆柱状排列,且相邻两呈圆柱状的气囊20之间导通,当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进行贴合时,首先气压控制装置控制第一个呈圆柱状的气囊20膨胀,此时位于第一个气囊20位置处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实现贴合,在第一个气囊20膨胀完成对应位置处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后,继续控制气压控制结构30使得第二个呈圆柱状的气囊20膨胀,实现第二个气囊20对应位置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依次类推,实现曲面位置处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依次贴合。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囊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气囊20呈圆球状,相邻两气囊20从曲面部12邻近平直部11的一端向远离平直部11的一端依次排列,沿平直部11和曲面部12相交叠的方向,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气囊20间隔排列。

如图10所示,此时由于相邻两行以及相邻两列的气囊20均间隔排布,在进行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柔性屏从曲面盖板的端部依次平移进入曲面盖板内,也可以直接将柔性屏放置在曲面盖板内。当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时,此时可以通过气压控制结构控制第一列的气囊依次鼓起,实现第一列位置处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然后控制第一列的气囊依次鼓起,实现第二列位置处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依次类推,实现整面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提高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的精度。

可选的,气囊20的半径大于等于3um。

通过设置气囊20的半径大于等于3um,使得气囊20在膨胀状态时鼓起气囊能够完全与柔性屏贴合,进而保证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保证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精度。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柔性屏、曲面盖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的贴合装置。

如图所示,制备方法包括:

s110、将柔性屏从曲面盖板的端部平移进入曲面盖板内。

s120、将贴合装置设置于柔性屏背离曲面盖板一侧。

s130、加压至贴合装置的气压控制结构,使与气压控制结构相连通的气囊沿曲面部邻近平直部的一端到远离平直部的一端依次膨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在实现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的过程中,首先将柔性屏从曲面盖板的端部移入到曲面盖板内,然后通过在柔性屏背离曲面盖板一侧设置贴合装置,加压至贴合装置的气压控制结构,使得与气压控制结构连通的气囊依次膨胀,使得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从平直部到远离平直部的一端依次实现接触,解决在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中曲面部直接接触造成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不良的现象。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显示装置,选用上述实施例所述所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制造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选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制造成型,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理解,下文中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显示装置600为柔性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屏300和曲面盖板400,该显示装置6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具有柔性可折叠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