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装置、支撑装置以及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屏装置、支撑装置以及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是继液晶显示面板之后的新一代显示产品,由于其较佳的色彩饱和度,快的响应速度,可折叠化,轻薄等性能,使其正在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及引领者。
对于目前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人们可以将其制备成折叠屏。在使用过程中,将折叠屏展开,可以方便人们观看图像。在不使用时,该折叠屏可以直接卷起来,并收纳于一个收纳盒中,以对折叠屏进行保护。然而,在折叠屏的使用过程中,展开的折叠屏缺乏支撑结构,给折叠屏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屏装置、支撑装置以及支撑结构,能够对折叠屏进行支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包括:
承载板,用于承载折叠屏;
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折叠屏的表面;
连轴,位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两个所述支撑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连轴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承载板平行;
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且均与所述连轴转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连轴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连轴的一端在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的方向上均位于所述连轴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且两个所述连接件的夹角保持为第一角度,两个所述支撑件均朝所述连轴倾斜;在所述连轴从所述第一位置沿着远离所述承载板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两个所述连接件的夹角保持为第二角度,两个所述支撑件相对设置,以支撑所述承载板。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所述连轴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面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伸缩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凹陷部;在所述连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所述伸缩构件伸入所述凹陷部;在所述连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时,所述伸缩构件从所述凹陷部脱出,并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轴的外周面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着所述连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伸缩构件包括弹性件和在所述连轴的轴线方向上可滑动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均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轴,且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所述第二套筒抵接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一套筒面向所述第二套筒的端面设有突出部,所述凹陷部设于所述第二套筒面向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面;
在所述连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所述突出部伸入所述凹陷部;在所述连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时,所述第二套筒面向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面位于所述凹陷部以外的区域抵接于所述突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套筒面向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面位于所述凹陷部以外的区域具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均与所述连轴的轴线方向垂直;在所述连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时,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凹陷部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突出部能够一一对应地伸入两个所述凹陷部,且两个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连轴的径向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示承载板以及两个所述支撑件均呈条状结构,且沿着所述连轴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连轴和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连轴同轴设置,且沿着所述连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连轴与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各所述连接组件中的两个所述连接件均与对应地所述连轴转动连接;各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连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均与一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轴;
多个上述任一项所述支撑结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依次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连轴均与所述支撑轴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连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卷绕于所述支撑轴,且卷绕于所述支撑轴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连轴位于所述承载板靠近所述支撑轴的一侧;所述连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承载板平行设置,以共同承载所述折叠屏。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壳体,所述支撑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
筒状构件,在所述筒状构件的轴线方向上具有相反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二开放端,所述第一开放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多个所述支撑结构中存在部分支撑结构从所述第一开放端伸入所述筒状构件,且从所述第二开放端伸出所述筒状构件;所述筒状构件的内表面设有导向件;
在所述支撑轴沿着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转动时,位于所述筒状构件内的所述支撑结构朝所述第一开放端移动,所述导向件引导所述连轴靠近所述承载板,以使所述连轴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支撑件沿着所述顺时针方向和所述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位于所述筒状构件内的所述支撑结构朝所述第二开放端移动,所述导向件引导所述连轴远离所述承载板,以使所述连轴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构件的内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侧面;所述导向件包括设于所述侧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相对所述筒状构件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沿着所述第一开放端靠近所述第二开放端的方向,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顶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对于位于所述筒状构件内的所述支撑结构,所述顶面面向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连轴的一侧,且与所述承载板平行,所述连轴能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各所述承载板在预设方向上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轴,所述预设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并与所述连轴垂直,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连轴平行,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连轴件,设有间隔分布的两个轴孔,两个所述轴孔的轴线平行;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所述连轴件的一个所述轴孔可转动地套设于一个所述支撑结构的固定轴,另一所述轴孔可转动地套设于另一所述支撑结构的固定轴,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以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的周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连轴的表面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对于在所述支撑轴的径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一个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个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连轴的表面一一对应地与另一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个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连轴的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各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连轴的表面设有沿着所述连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凸块,所述折叠屏位于各所述承载板的两个所述凸块之间。
进一步地,对于在所述支撑轴的径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位于外圈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件搭接于位于内圈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个所述凸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折叠屏装置,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
折叠屏,承载于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承载板。
本公开的折叠屏装置、支撑装置以及支撑结构,在连轴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连接件的夹角保持为第一角度,两个支撑件均朝连轴倾斜,以使支撑结构处于收纳状态;在连轴从第一位置沿着远离承载板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两个连接件的夹角保持为第二角度,两个支撑件相对设置,以支撑承载板,进而可以通过承载板支撑折叠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连轴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第一套筒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第二限位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中连轴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承载板;2、支撑件;3、连轴;301、第一限位件;302、第二限位件;303、卡槽;4、连接件;401、第一连接件;4011、滑槽;402、第二连接件;403、第一套筒;4031、突出部;40311、第一抵接面;4032、滑块;404、弹性件;405、第二套筒;4051、凹陷部;4052、第二抵接面;5、固定轴;6、凸块;8、连轴件;801、轴孔;9、壳体;10、支撑轴;11、折叠屏;12、筒状构件;13、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该支撑结构可以包括承载板1、支撑组件、连轴3以及连接组件,其中:
该承载板1用于承载折叠屏。该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件2,两个支撑件2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承载板1背向折叠屏的表面。该连轴3位于两个支撑件2之间,两个支撑件2的转动轴线和连轴3平行设置,且均与承载板1平行。该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件4,两个连接件4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支撑件2转动连接,且均与连轴3转动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连接件4远离连轴3的一端在垂直于承载板1的方向上均位于连轴3远离承载板1的一侧,且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一角度,两个支撑件2均朝连轴3倾斜;如图4所示,在连轴3从第一位置沿着远离承载板1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二角度,两个支撑件2相对设置,以支撑承载板1。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一角度,两个支撑件2均朝连轴3倾斜,以使支撑结构处于收纳状态;在连轴3从第一位置沿着远离承载板1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二角度,两个支撑件2相对设置,以支撑承载板1,进而可以通过承载板1支撑折叠屏。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承载板1用于承载折叠屏。该承载板1可以包括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用于承载折叠屏。进一步地,该承载板1的第一表面上可以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块6,该折叠屏可以位于两个凸块6之间。两个凸块6可以沿着上述连轴3的轴线方向分布。该承载板1可以呈条状结构,且可以沿着连轴3的轴线方向延伸。两个凸块6可以一一对应地设于承载板1在连轴3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该承载板1可以在预设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轴5。该预设方向可以与承载板1平行,且与上述连轴3垂直。其中,设于承载板1任一侧的固定轴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轴5同轴设置,且与连轴3平行。
如图1、图2以及图7所示,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承载板1。该支撑组件可以包括两个支撑件2。两个支撑件2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承载板1背向折叠屏的表面,即两个支撑件2连接于上述的第二表面。该两个支撑件2的转动轴线可以平行,且与承载板1平行。两个支撑件2可以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承载板1在预设方向上的两侧。以承载板1在预设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轴5为例,一个支撑件2可以与承载板1一侧的固定轴5转动连接,另一支撑件2可以与承载板1另一侧的固定轴5转动连接。各支撑件2可以均呈条状结构,且可以沿着连轴3的轴线方向延伸。以设于承载板1任一侧的固定轴5的数量为两个为例,各支撑件2在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可以均通过固定轴5与承载板1转动连接。
如图4、图5、图6以及图12所示,该连轴3位于承载板1背向折叠屏的一侧,且位于两个支撑件2之间。该连轴3与上述两个支撑件2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该连轴3可以位于两个支撑件2的中线位置。该连轴3的外周面可以设有第一限位件301和第二限位件302。该第一限位件301和第二限位件302沿着连轴3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该第一限位件301可以为环形凸台。该第二限位件302可以为卡簧。该连轴3的外周面可以设有与卡簧配合的卡槽303。
如图3和图4所示,该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支撑件2与连轴3。该连接组件可以包括两个连接件4。两个连接件4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支撑件2转动连接,且均与连轴3转动连接。其中,连接件4可以连接于支撑件2远离承载板1的一端。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连接件4远离连轴3的一端在垂直于承载板1的方向上均位于连轴3远离承载板1的一侧,即两个连接件4连接于支撑件2的一端均位于连轴3远离承载板1的一侧,且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一角度,两个支撑件2均朝连轴3倾斜。在连轴3从第一位置沿着远离承载板1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二角度,两个支撑件2相对设置,以支撑承载板1。其中,该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该第二角度可以为180°,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在连轴3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朝连轴3倾斜的两个支撑件2可以沿着远离连轴3的方向转动。该两个连接件4可以均呈板状结构,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连轴3和上述连接组件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两个连轴3同轴设置,且沿着连轴3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两个连轴3与两个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各连接组件中的两个连接件4均与对应地连轴3转动连接。以上述支撑件2呈条状结构为例,各支撑件2在连轴3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均与一连接件4转动连接。以上述承载板1呈条状结构为例,在连轴3的轴线方向上,任一连轴3远离另一连轴3的一端均可以伸出承载板1。
如图3至图5以及图10所示,上述两个连接件4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401和第二连接件402。在连轴3的轴线方向上,第一连接件401面向第二连接件402的一侧设有伸缩构件,第二连接件402面向第一连接件401的一侧设有凹陷部4051。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伸缩构件伸入凹陷部4051,以使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一角度;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时,伸缩构件从凹陷部4051脱出,并抵接于第二连接件402,以使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二角度。举例而言,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时,伸缩构件伸入凹陷部4051;在连轴3位于第二位置时,伸缩构件从凹陷部4051脱出。
如图4、图5以及图8至图12所示,上述伸缩构件可以包括弹性件404和在连轴3的轴线方向上可滑动的第一套筒403。该弹性件404可以为弹簧。其中,该第一连接件401靠近连轴3的一侧可以设有沿着连轴3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4011,该第一套筒403设有与滑槽4011滑动配合的滑块4032。该第二连接件402可以设有第二套筒405。该第一套筒403和第二套筒405均可转动地套设于连轴3,且均位于上述第一限位件301和上述第二限位件302之间。该弹性件404抵接于第一限位件301与第一套筒403之间。其中,该弹簧处于压缩变形状态。该第二套筒405抵接于第一套筒403与第二限位件302之间。该第一套筒403面向第二套筒405的端面设有突出部4031,上述凹陷部4051设于第二套筒405面向所述第一套筒403的端面。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该突出部4031伸入凹陷部4051,以使上述伸缩构件伸入凹陷部4051;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时,第一套筒403朝第一限位件301移动,弹性件404收到的压缩力变大,突出部4031从凹陷部4051脱出,第二套筒405面向第一套筒403的端面位于凹陷部4051以外的区域抵接于突出部4031。
如图9和图10所示,该突出部4031远离第一限位件301的一侧具有第一抵接面40311。该第二套筒405面向第一套筒403的端面位于凹陷部4051以外的区域具有第二抵接面4052。其中,该第一抵接面40311与第二抵接面4052均与连轴3的轴线方向垂直。在突出部4031从凹陷部4051脱出后,该第一抵接面40311能够与第二抵接面4052配合,以提高第一套筒403和第二套筒405之间的挤压作用力,进而提高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该突出部4031和凹陷部405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突出部4031能够一一对应地伸入两个凹陷部4051,且两个突出部4031沿着连轴3的径向方向分布。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支撑装置可以包括支撑轴1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支撑结构依次连接,多个支撑结构的连轴3均与支撑轴10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转动连接。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的多个支撑结构能够卷绕于支撑轴10,且卷绕于支撑轴10的支撑结构的连轴3位于承载板1靠近支撑轴10的一侧。连轴3位于第二位置的多个支撑结构的承载板1平行设置,以共同承载折叠屏11。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连轴3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支撑件2均朝连轴3倾斜,以使各支撑结构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可以方便地将多个支撑结构卷绕于支撑轴10;在连轴3从第一位置沿着远离承载板1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两个连接件4的夹角保持为第二角度,两个支撑件2相对设置,以使多个支撑结构能够支撑承载板1。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以及图16至图18所示,该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连轴件8,以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该连轴件8设有间隔分布的两个轴孔801,两个轴孔801的轴线可以均与连轴3平行。以承载板1在预设方向上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轴5为例,对于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连轴件8的一个轴孔801可转动地套设于一个支撑结构的固定轴5,另一轴孔801可转动地套设于另一支撑结构的固定轴5,以使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转动连接。
如图14所示,对于卷绕于支撑轴10的多个支撑结构,在支撑轴10的周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的支撑件2背向连轴3的表面相互配合。以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为例,该第一支撑结构靠近第二支撑结构的支撑件2背向连轴3的表面与第二支撑结构靠近第一支撑结构的支撑件2背向连轴3的表面配合。此外,对于在支撑轴10的径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一个支撑结构的两个支撑件2背向连轴3的表面一一对应地与另一支撑结构的两个支撑件2背向连轴3的表面平齐。其中,位于外圈的支撑结构的两个支撑件2背向连轴3的表面共两个,位于内圈的支撑结构的两个支撑件2背向连轴3的表面共两个,位于外圈的两个表面与位于内圈的两个表面一一对应地平齐。
其中,如图14所示,卷绕于支撑轴10的多个支撑结构可以形成多个支撑结构组,各支撑结构组均可以包括多个支撑结构,且不同的支撑结构组内的支撑结构的数量均相同,例如可以为六个,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以各支撑结构组内的支撑结构的数量均为六个为例,各支撑结构组内的每个支撑结构在支撑轴10的周向上的两个端面的夹角均为30°。多个支撑结构组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结构组、第二支撑结构组、第三支撑结构组……第(n-1)支撑结构组以及第n支撑结构组,n大于等于2。该第一支撑结构组位于初始卷绕位置。各支撑结构组内的多个支撑结构的尺寸相同,第n支撑结构组内的支撑结构的尺寸大于第(n-1)支撑结构组内的支撑结构的尺寸。在支撑轴10的周向上,各支撑结构组的两个端面平齐,即各支撑结构组的两端的支撑件2的外侧面平齐。
如图1、图14以及图16所示,上述多个支撑结构用于共同承载折叠屏11。以承载板1背向连轴3的表面设有上述的两个凸块6为例,承载于多个支撑结构的折叠屏11可以位于各承载板1的两个凸块6之间。在多个支撑结构卷绕于支撑轴10时,对于在支撑轴10的径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位于外圈的支撑结构的支撑件2搭接于位于内圈的支撑结构的两个凸块6,从而可以避免支撑件2与两个凸块6之间的折叠屏11接触,避免折叠屏11受到损伤。
如图13至图15所示,该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壳体9和筒状构件12。该支撑轴10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9内壁。该筒状构件12在筒状构件12的轴线方向上具有第一开放端和第二开放端。该第一开放端连接于壳体9,并与壳体9内部连通。多个支撑结构中存在部分支撑结构从第一开放端伸入筒状构件12,且从第二开放端伸出筒状构件12。该筒状构件12的内表面可以设有导向件13。在支撑轴10沿着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转动时,位于筒状构件12内的支撑结构朝第一开放端移动,该导向件13引导连轴3靠近承载板1,以使连轴3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支撑件2沿着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位于筒状构件12内的支撑结构朝第二开放端移动,该导向件13引导连轴3远离承载板1,以使连轴3移动至第二位置。
具体地,如图15所示,该筒状构件12的内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未图示)和底面(未图示)以及连接顶面和底面的侧面(未图示)。该侧面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其中,该侧面可以与顶面垂直。该导向件13包括设于侧面的导向槽。以上述的连轴3的数量为一个为例,该筒状构件12的一个侧面上设有所述导向槽。以上述的连轴3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该筒状构件12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相对筒状构件12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沿着第一开放端靠近第二开放端的方向,该导向槽与顶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即导向槽与底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其中,该导向槽可以包括相对的两个槽壁,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对于位于筒状构件12内的支撑结构,该顶面面向承载板1背向连轴3的一侧,且与承载板1平行,该连轴3能与导向槽滑动配合,以使连轴3远离或靠近承载板1。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折叠屏装置。该折叠屏装置可以包括折叠屏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装置。该折叠屏承载于各支撑结构的承载板。该折叠屏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但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折叠屏装置所包括支撑装置同上述支撑装置的实施方式中的支撑装置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公开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