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25 13:01:09|230|起点商标网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出光效率是显示面板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目前,为了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会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贴附圆偏光片,但这种方式中,圆偏光片会吸收1/2的出射光,进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除此,为了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还可以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设置彩膜,例如,在出光面与红色子像素对应的位置设置红色彩膜,在出光面与绿色子像素对应的位置设置绿色彩膜,在出光面与蓝色子像素对应的位置设置蓝色彩膜,由于彩膜对出射光的吸收相对较少,因此,相比于设置圆偏光片的方式,采用彩膜的方式更能提高出光效率。然而,目前采用彩膜的方式,在显示面板处于暗态时会出现色分离的现象,影响显示面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色分离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彩膜基板,包括:基板、色阻层以及第一交叠部,其中,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位于基板的一侧,所述色阻包括第一色阻以及第二色阻。在所述第一交叠部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和所述第二色阻的第一部交叠,且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二色阻的第一部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色阻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色阻几何中心处的厚度。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彩膜基板。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彩膜基板,在基板的一侧设置包括多个色阻的色阻层,其中,色阻包括第一色阻以及第二色阻。沿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色阻几何中心的厚度大于第二色阻几何中心的厚度,且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与第二色阻的第一部相交叠形成第一交叠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方案中第一交叠部处,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位于第二色阻的第一部远离基板的一侧,使得沿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且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上,几何中心的厚度较大的第一色阻的第一部搭接在几何中心的厚度较小的第二色阻的第一部上,使得本方案中,第一色阻的坡度更平缓,减缓了色分离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彩膜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色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彩膜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彩膜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彩膜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现有的采用彩膜进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的方案中,会在显示面板处于暗态时出现色分离的现象,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质量。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包括:基板、色阻层以及第一交叠部,其中,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位于基板的一侧,所述色阻包括第一色阻以及第二色阻。在所述第一交叠部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和所述第二色阻的第一部交叠,且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二色阻的第一部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色阻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色阻几何中心处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彩膜基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所提供的彩膜基板,在基板的一侧设置包括多个色阻的色阻层,其中,色阻包括第一色阻以及第二色阻。沿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色阻几何中心的厚度大于第二色阻几何中心的厚度,且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与第二色阻的第一部相交叠形成第一交叠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方案中第一交叠部处,几何中心的厚度较大的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位于几何中心的厚度较小的第二色阻的第一部远离基板的一侧,使得沿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且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上,几何中心的厚度较大的第一色阻的第一部搭接在几何中心的厚度较小的第二色阻的第一部上,使得本方案中,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距离基板的厚度受第二色阻的第一部的距离基板的厚度的影响较小,进而使得第一色阻的坡度更平缓,减缓了色分离现象。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该显示面板以子像素为三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为例进行介绍,例如图1中,显示面板包括红色子像素11、绿色子像素12以及蓝色子像素13。具体的,该显示面板中,在出光面与红色子像素11对应的位置设置红色彩膜111,在出光面与绿色子像素12对应的位置设置绿色彩膜121,在出光面与蓝色子像素13对应的位置设置蓝色彩膜131,以通过设置彩膜的方式,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而,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会出现色分离的现象。

基于此,发明人对现有的显示面板发生色分离的原因进行剖析,发现:通常在制备各彩膜时,会根据彩膜颜色的不同逐一涂布,例如,先涂布红色彩膜,之后涂布蓝色彩膜,最后涂布绿色彩膜,又如,先涂布蓝色彩膜,之后涂布红色彩膜,最后涂布绿色彩膜,等,在此不进行穷举。在本实施例中,以随机一种彩膜的涂布顺序为例,对现有的显示面板发生色分离的原因进行剖析,参见图2,在该显示面板中,首先在基板上制作红色彩膜211,然后在制作有红色彩膜211的基板上制作绿色彩膜221,最后在制作有红色彩膜211以及绿色彩膜221的基板上制作蓝色彩膜231。而彩膜的制备过程为:从液态进行固化。由于各彩膜的制备顺序不同,会导致后涂布的彩膜在固化的过程中,受到相邻的先固化的彩膜的边缘部的影响,使得彩膜远离基板的表面并不是一个平整的表面,表现为如图2所示,彩膜远离基板的表面具有不同的坡度,并且,不同彩膜的表面的坡度大小也不相同。

发明人发现,垂直入射至显示面板的光线,经过彩膜上不同坡度的表面后,光线发生折射,最终使得射出彩膜的光线并非垂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进而发生色分离现象。即,目前的显示面板之所以会发生色分离,是因为彩膜具有上述不同坡度的表面。

进一步的,发明人还发现,根据设计需求的不同,通常不同颜色的彩膜的厚度也并不相同,例如图2中,可以设置红色彩膜211的厚度大于蓝色彩膜231的厚度,蓝色彩膜231的厚度大于绿色彩膜221的厚度。当然,除了图2示出的各颜色的彩膜的厚度关系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对彩膜的厚度进行设计,例如绿色彩膜的厚度等于红色彩膜的厚度,红色彩膜的厚度小于蓝色彩膜的厚度等,在此不进行穷举。

在本方案中,以图2示出的不同颜色的彩膜的厚度进行说明,正如上文所述,无论是蓝色彩膜231还是绿色彩膜221,或是红色彩膜211,由于相邻的彩膜的边缘部存在交叠区域,使得位于交叠区域中远离基板的彩膜的远离基板的一侧都会形成具有不同坡度的表面,而结合图2,发明人发现相邻两个彩膜的交叠处的坡度的大小与这两个彩膜的厚度相关。

以蓝色彩膜231为例,该蓝色彩膜231中远离基板的表面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坡度的第一表面2311、具有第二坡度的第二表面2312以及具有第三坡度的第三表面2313。蓝色彩膜231的第一部231a与相邻的红色彩膜211的第一部211a相交叠,且,由于本举例中,红色彩膜211首先进行涂布,蓝色彩膜231是在红色彩膜211固化后进行涂布,因此,蓝色彩膜231的第一部231a位于红色彩膜211的第一部211a远离基板的一侧,进而该蓝色彩膜231的第一部231a距离基板的高度h1会受红色彩膜211的第一部211a的影响。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此处涉及到的彩膜的厚度,是指彩膜中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即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为该彩膜的厚度。例如,图2中,蓝色彩膜231中,几何中心处为具有第二坡度的第二表面对应的位置,那么该蓝色彩膜231的厚度为位于几何中心处的具有第二坡度的第二表面2312距离基板的高度h2。

除此,在该显示面板中,相邻两个彩膜之间部分交叠,形成遮光部,如图2中蓝色彩膜231的第一部231a与红色彩膜211的第一部211a相交叠,构成区域a11,通过设置相邻两个彩膜的材料属性,使得区域a11为遮光区域。顾名思义,遮光区域的作用是为了对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层进行遮光,既能防止入射光线对阵列层中各晶体管的沟道的影响,又能对阵列层中金属走线进行遮挡,以防止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肉眼可见走线。

综上,发明人得出现有的显示面板发生色分离是与显示面板中彩膜远离基板的表面的坡度以及彩膜的厚度有关。具体的,结合附图3-图8,剖析过程如下:

以图2中蓝色彩膜231为例,对该彩膜发生色分离的原理进行介绍,如图3所示,根据彩膜表面坡度的不同,可以将该彩膜划分为具有第一坡度k1的第一部分131a、具有第二坡度k2的第二部分131b以及具有第三坡度k3的第三部分131c。再根据彩膜的透光情况,可以将该蓝色彩膜划分成透光区131d以及遮光区131e。综合考虑坡度以及透光这两个维度,可以将该蓝色彩膜划分成区域①、区域②、区域③、区域④以及区域⑤。其中,区域①和区域②构成具有第一坡度k1(如图2中黑色加粗标记处)的第一部分131a,区域③为具有第二坡度k2的第二部分131b,区域④和区域⑤构成具有第三坡度k3的第三部分131c。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与“第一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图3中,第三部分131c包括区域④以及区域⑤,其中,区域⑤就是图2中的第一部231a。

进一步的,发明人从光线入射区域的不同(区域①-区域⑤),对色分离的原因进行探究:

如图4所示,当光线1入射区域①时,由于彩膜431的折射率n2与彩膜431上表面的膜层的折射率n1不同,因此,光线1在彩膜431中的区域①发生折射,当光线1从区域①中平坦的上表面入射时,进入到彩膜431中的光线2的延伸方向也是向下,而由于该区域①是与相邻彩膜432交叠的区域,因此光线2是经过蓝色彩膜431透过的光线,而蓝色彩膜431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的是其他颜色的彩膜,如绿色彩膜432或红色彩膜433,因此该光线2不能透过除蓝色外的其他颜色的彩膜,即该光线2不会在位于蓝色彩膜431靠近基板的一侧的其他颜色的彩膜中继续传播。

当光线3竖直入射区域①中第一坡度的表面时,由于该区域①具有一定的坡度,因此,彩膜431中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分两种情况:

一,彩膜上表面的膜层的折射率n1小于彩膜的折射率n2时,根据折射定律,彩膜中的折射角β小于彩膜上表面的入射角α,当彩膜中折射光线4的延伸方向仍位于区域①时,该折射光线4也不能在位于蓝色彩膜431靠近基板的一侧的绿色彩膜432中继续传播。

二,彩膜上表面的膜层的折射率n1大于彩膜的折射率n2时,同样根据折射定律,彩膜中的折射角β大于彩膜上表面的入射角α,当彩膜中折射光线的延伸方向经过区域②时,如图5所示,折射光线能够从区域②继续传播,并在区域②的下表面与位于区域②下表面的膜层继续发生光线的折射,直至折射光线遇到反射物(可以是距离彩膜下表面距离最近的金属层),将折射光线进行反射,此时,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出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与入射到反射物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相同,之后,反射光线经过一层层的折射,到达彩膜的下表面,而由于反射光线的折射光路与从彩膜下表面射出的折射光线的光路是对称的,因此,图5中,折射光线5与折射光线6与各自法线的夹角γ相同,那么,折射光线6继续传播,经过各膜层的折射后,当彩膜中的折射光线7到达彩膜的上表面时,再一次发生折射,而由于折射光线7与彩膜的上表面具有非90°的夹角,使得经过彩膜折射后的光线8并不是竖直向上射出的,进而产生了光线的色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发现,图5中的折射光线7是从表面平坦的区域③射出,而当折射光线9从区域②中的第一斜坡射出时,其光线传输路径可以如图6以及图7所示,此时,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光线的色分离现象更为明显。基于此,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反射光将射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出现反射光的色分离现象。

进而发明人对斜坡处光色分离程度比平坦表面光色分离程度严重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如图8所示,其中,图8中彩膜的第一坡度为k1’,相比于图7中的彩膜的第一坡度为k1的情况,以k1’>k1为例,对色分离程度进行分析。在图8中,折射光线11是与图7中折射光线9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光线,即,图7中,折射光线9与法线的夹角为θ,同时,图8中,折射光线11与法线的夹角也为θ。由于图8中彩膜的坡度大于图6中彩膜的坡度,那么光线11在彩膜的坡度处的入射角η大于光线9在彩膜的坡度处的入射角η1,在图8与图7中各膜层的折射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光线12与法线的夹角ε大于光线10与法线的夹角ε1。即,当彩膜中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时,彩膜的坡度越大,光的色分离现象越明显。

上述介绍了光线入射区域①中的折射光线的传输路径,请继续结合图4,光线还可以从区域②、区域③、区域④以及区域⑤入射至彩膜431中,其中,光线入射区域②后,折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也包括折射光线的延伸方向位于区域①、折射光线的延伸方向经过区域②下方的其他膜层的情况,在此不重复介绍,在这两种情况下,彩膜的坡度越大,光的色分离现象越明显。

当光线垂直入射区域③时,进入到彩膜431中的光线的延伸方向也是垂直向下的,经过一层层的折射,当折射光线遇到反射层后,光线发生反射,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反射后的光线经过一层层的折射,射出彩膜431的光线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即,当光线垂直入射区域③时,光线的入射方向和反射光出射的方向相平行,这些垂直入射的光线不会发生色分离现象。

当光线竖直入射区域④时,由于区域④远离基板的表面为一斜坡,因此光线在区域④中的传输路径的原理与光线在区域②中的传输路径的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区域②与区域④的坡度可能不相同。具体的,射入彩膜431的光线在彩膜431中会发生折射,进入彩膜431的光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如图4所示,折射后的光线截止到交叠处。还可以是折射后的光线经过区域④或者区域③射出彩膜431。而正如上文分析,斜坡处入射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发生色分离的现象,且彩膜的坡度越大,光的色分离现象越明显。

当光线竖直入射区域⑤时,其光线折射路径与光线1垂直入射区域①时的光线折射路径原理相同,在此不重复叙述。

综上,可知,竖直入射彩膜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的光线中,有一部分光线在区域①以及区域⑤中停止传播,另一部分光线会在彩膜远离基板的表面发生色分离,而竖直入射彩膜的第二部分的光线,不会发生色分离。因此,发明人得出目前的显示面板之所以会发生色分离,是因为彩膜具有上述不同坡度的表面。且,在折射光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彩膜的坡度越大,光的色分离现象越明显。

基于此,为了改善采用彩膜的显示面板发生色分离的现象,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该彩膜基板包括基板91、色阻层92以及第一交叠部93。其中,色阻层92位于基板91的一侧,包括多个色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基板91可以为柔性基板或硬性基板,将色阻层直接制备在单独的基板上。除此,本实施例中的基板91还可以指显示面板中的任一膜层,例如,当本实施例中的基板为薄膜封装层中的远离发光元件的一层时,那么,直接在薄膜封装层中远离发光元件的一层的表面制备色阻层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色阻包括第一色阻911和第二色阻912,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x上,第一色阻911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大于第二色阻9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并且第一色阻911的第一部911a与第二色阻的第一部912a相交叠,形成第一交叠部93。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色阻911以及第二色阻9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对第一色阻911以及第二色阻912的涂布顺序进行设定,以使得色阻上的斜坡的坡度变平缓,进而改善色分离现象。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几何中心处厚度小的第二色阻912首先涂布在基板91上,然后再涂布几何中心处厚度大的第一色阻9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厚度大以及厚度小是相对的概念,是将第一色阻911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与第二色阻9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进行比较,二者之间厚度大的色阻称之为几何中心处厚度大的色阻,二者之间厚度小的色阻称之为几何中心处厚度小的色阻。本方案中,由于几何中心处厚度较大的第一色阻911是在涂布了几何中心处厚度较小的第二色阻912后的基板上形成,因此,在第一色阻911与第二色阻912的交叠处93,会使得第一色阻911的第一部911a位于第二色阻的第一部912a远离基板的一侧。

在本方案中,由于第二色阻9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小于第一色阻911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因此,当第二色阻912涂布在基板上时,第二色阻912由液态变成固态,此时,第二色阻912中靠近第一色阻的一侧的坡度是自然形成的,其不受第一色阻911的第一部912a的高度的影响。

示意性的,请结合图9以及图2,图2中蓝色色阻231的第一部231a位于红色色阻211的第一部211a远离基板的一侧,使得该蓝色色阻231的第一部231a的高度会受红色色阻211的第一部211a的高度的影响,此时,图2中蓝色色阻231的第一部231a距离基板的高度h1会大于图9中第二色阻912的第一部912a距离基板的高度h3。具体为,图9中第二色阻912的第一部912a直接形成在基板91上,其是在色阻固化时自然形成。而图2中,蓝色色阻231的第一部231a形成在红色色阻211的第一部211a远离基板的一侧,使得该蓝色色阻231a的第一部的高度h1要比自然形成在基板上时的高度h3大,假设图9中第二色阻9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h3与图2中蓝色色阻231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h2相同,那么图9中第二色阻中第一部912a处不会形成斜坡,而图2中蓝色色阻231中第一部231a与几何中心处之间会形成具有第三坡度的第三表面2313。

而正如上文所述,当色阻中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时,色阻的坡度越大,光的色分离现象越明显,因此,本方案提供的彩膜基板中,能够根据色阻的厚度设置色阻的涂布顺序,使得第一交叠处中,几何中心处厚度较小的色阻的第一部位于靠近基板的一侧,几何中心处厚度较大的色阻的第一部位于几何中心处厚度较小的色阻的第一部远离基板的一侧,进而使得几何中心处厚度较小的色阻的第一部不受几何中心处厚度较大的色阻的第一部的影响,降低了几何中心处厚度较小的色阻中的坡度,减缓光的色分离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本方案中,第一色阻911以及第二色阻912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斜坡,每个斜坡的坡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第一色阻911包括坡度k4以及坡度k5,第二色阻912包括坡度k1。除此,在本实施例中,色阻中的斜坡可以是色阻固化时自然形成的,此时无需增加色阻制备的工艺难度,采用现有的色阻的制备工艺即可完成本方案中色阻的制备。

优选的,由于本方案中对不同厚度的色阻的制备顺序进行限定,并结合当前色阻的制备工艺,色阻在自然形成时,使得本方案中色阻远离基板的表面形成的上述坡度的斜率值小于等于tan50°,此时各个坡度都较为平缓,进而能够减缓光的色分离现象。

正如上文所述,当彩膜中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时,彩膜的坡度越大,光的色分离现象越明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以及第二色阻的第一部的形状进行限定,进而使得第一交叠部的高度降低,而在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交叠部的高度降低则会使得第一交叠部与几何中心处的高度差降低,进而降低第一色阻中靠近第一交叠部的斜坡的坡度。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将第一色阻的第一部设置成上升楔形,将第二色阻的第一部设置成下降楔形。以使当第二色阻的第一部的高度h3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在固化时流入第二色阻的第一部形成的凹槽间隙中,进而使得固化后的第一色阻1011的第一部1011a与第一色阻的几何中心处的高度差h6小于色阻自然形成时的第一部与第一色阻的几何中心处的高度差h4(参见图)。而如上文所述,第一部的高度差减小后,斜坡的坡度则会小于图中斜坡的坡度,而色阻的坡度变小,则能改善光的色分离现象。

具体的,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对上升楔形以及下降楔形进行解释说明。其中,图10中色阻的第一部为上升楔形,以色阻的底面为基准,沿图中x1方向,所述第一部距离色阻底面的距离逐渐增大。图11中色阻的第一部为下降楔形,同样以色阻的底面为基准,沿图中x2方向,第一部距离色阻底面的距离逐渐减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中,通过将相邻两个色阻的第一部进行交叠,形成遮光部,通过该交叠部实现对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层以及走线进行遮光。除此,如图13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还可以包括黑矩阵,该黑矩阵设置在第一交叠部靠近基板的一侧,与第一交叠部至少部分交叠。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黑矩阵对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层以及走线进行遮挡,进而避免漏光,提高遮光效果。在本方案中,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黑矩阵的厚度优选为大于0.5μm,使得黑矩阵满足遮光的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还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交叠部对光的反射。具体的,如图14所示,定义黑矩阵的折射率为n1,第一色阻的折射率为n2,第二色阻的折射率为n3,∣n1-n2∣<∣n1-n3∣,且沿第一方向,第一色阻与黑矩阵的交叠宽度d1大于第二色阻与黑矩阵的交叠宽度d2,降低第一交叠部对光线的反射,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图9以彩膜基板中相邻的色阻的第一部相交叠为例进行介绍,除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还可以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三色阻1513。该第三色阻1513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色阻1512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且第三色阻1513的第一部1513a与第二色阻1512的第二部1512b交叠,形成第二交叠部151。在该第二交叠部151,第三色阻1513的第一部1513a位于第二色阻1512的第二部1512b靠近基板的一侧。

除此,图15中的第一色阻、第二色阻的位置关系与图9相同,具体为:第一色阻1511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大于第二色阻15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并且第一色阻1511的第一部1511a与第二色阻1512的第一部1512a相交叠,形成第一交叠部151。在该第一交叠部151,第一色阻1511的第一部1511a位于第二色阻1512的第一部1512a远离基板的一侧。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色阻1513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第二色阻15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以及第三色阻1511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依次递增。而由于第三色阻1513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在三个色阻中的厚度最小,使得第二色阻在涂布时,第二色阻1512的第二部1512b距基板的厚度只受厚度最小的第三色阻1513的第一部1513a的影响,而第二色阻1512的第一部1512a距基板的厚度只受黑矩阵的影响,换言之,第二色阻1512的第一部1512a距基板的厚度不受第一色阻以及第三色阻的影响。之后,第一色阻1511在涂布时,第一色阻1511的第一部1511a只受第二色阻1512的第一部1512a的影响,第一色阻1511的第二部只受第三色阻的影响。

又因为本实施例中,第三色阻1513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小于第二色阻15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第二色阻15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小于第三色阻1511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进而使得第二色阻1512的第一部1512a距离基板的高度受相邻的色阻(第三色阻)的影响较小,使得第二色阻1512的第一部1512a与第二色阻1512的几何中心处之间的坡度相对平缓,进而减缓色分离现象。

可见,在本方案中,以三个不同几何中心处厚度为例,对色阻的设置位置以及涂布顺序进行举例说明,其中,第三色阻1513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小于第二色阻15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且,第二色阻15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小于第一色阻1511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那么本方案中,首先在基本上涂布几何中心处厚度最低的第三色阻1513,然后在形成有第三色阻1513的基板上涂布第二色阻1512,之后,在形成有第三色阻1513以及第二色阻1512的基板上涂布第一色阻1511,以使几何中心处厚度最大的第一色阻的第一部搭接在第二色阻的第一部远离基板的一侧,以及,以使几何中心处厚度最大的第一色阻的第二部搭接在第三色阻的第一部远离基板的一侧,而由于三个色阻中,第一色阻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最厚,使得相比于将厚度较小的色阻搭接在厚度较大的色阻上时,第一色阻的第一部距基板的距离受第二色阻的第一部距基板的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第一色阻的第二部距基板的距离受第三色阻的第一部距基板的距离的影响也相对较小,进而使得各色阻中的坡度均较为平缓,减缓色分离现象。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基于色阻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对色阻的涂布顺序进行限定,使得几何中心处厚度最小的第三色阻首先涂布在基板上,之后涂布几何中心处厚度处于中间的第二色阻,最后涂布几何中心处厚度最大的第一色阻,进而使得第三色阻的斜坡是在基板上形成第三色阻时自然形成的,该第三色阻中的斜坡不受其他两个色阻中第一部的高度影响。除此,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处于中间的第二色阻的斜坡只受几何中心处的厚度最小的第三色阻的第二部的高度影响。几何中心处的厚度最大的第一色阻的坡度受第二色阻的第一部以及第三色阻的第二部的影响,而由于第一色阻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最大,因此其受厚度较低的色阻的第一部或第二部的影响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中,各色阻上的坡度均较为平缓,进而减缓了色分离现象。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色阻的第二部和/或第三色阻中斜坡的坡度的斜率值小于等于tan50°,进一步减缓色阻上的坡度,减缓彩膜基板的色分离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几何中心处厚度不同的多个色阻的涂布顺序,进而使得各个色阻远离基板的一侧的坡度的斜率值小于等于tan50°,还可以在各个色阻自然形成后,对色阻远离基板的一侧的斜坡进行处理,如进行打磨,使得各色阻远离基板的一侧的坡度的斜率值小于等于tan5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彩膜基板161。除此,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封装层162以及发光层163。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彩膜基板161中的基板可以为封装层162中远离发光层163的一个膜层。

除此,在该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多个像素16,其中,像素包括第一像素164和第二像素165,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色阻1611覆盖所述第一像素164,所述第二色阻1612覆盖所述第二像素165。

除此,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像素164和所述第二像素165之间的第一非发光区167以及保护层168,第一交叠部169位于所述第一非发光区167。其中,所述保护层168位于所述色阻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保护层168覆盖所述色阻层。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减少光线的反射,具体的,发明人结合上述反射率与折射率的关系,其公式为r=[(n1-n2)/(n1+n2)]2,其中,r为反射率,n1为物质一的折射率,n2为物质二的折射率。通过设置第一色阻1611与保护层168的交叠宽度以及第二色阻1612与保护层168的交叠宽度,进而减小该显示面板对光的折射。

具体的,当保护层的折射率固定时(对应物质二的折射率),色阻的折射率(对应物质一的折射率)与保护层的折射率的差值越小,则反射率r越小。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结合保护层的折射率、第一色阻的折射率以及第二色阻的折射率,对第一色阻与保护层的交叠宽度以及第二色阻与保护层的交叠宽度进行设计。

示意性的,设定保护层的折射率为n4,第一色阻的折射率为n2,第二色阻的折射率为n3。那么,当第一色阻的折射率、第二色阻的折射率以及保护层的折射率呈∣n4-n2∣<∣n4-n3∣的关系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色阻与第一非发光区的交叠宽度d3大于第二色阻与第一非发光区的交叠宽度d4,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光的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率。

除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p,如图17所示,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显示面板。在该显示装置中,色阻按照厚度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涂布,进而降低色阻中斜坡的坡度,减缓色分离现象。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和数码相机等。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彩膜基板,在基板的一侧设置包括多个色阻的色阻层,其中,色阻包括第一色阻以及第二色阻。沿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色阻几何中心的厚度大于第二色阻几何中心的厚度,且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与第二色阻的第一部相交叠形成第一交叠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方案中第一交叠部处,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位于第二色阻的第一部远离基板的一侧,使得沿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且远离基板的方向上,几何中心的厚度较大的第一色阻的第一部搭接在几何中心的厚度较小的第二色阻的第一部上,使得本方案中,第一色阻的坡度更平缓,减缓了色分离现象。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折射定律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