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树红茶茶叶的提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古树红茶茶叶的提取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jiǎ),茗,荈。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中国专利:cn201810837990.2公开了一种精制茶叶提取物、爆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茶叶提取;步骤(2)、蒸馏精制。本发明在茶叶中添加适量的氨基酸和糖源假秦艽进行反应增加茶叶香气,利用辛葵酸甘油酯作为溶剂直接提取茶叶制得茶叶提取物,且利用分子蒸馏富集茶叶主要致香成分得到精制茶叶提取物,并将该精制茶叶提取物制成卷烟爆珠产品应用于中支卷烟中,将该爆珠应用于卷烟后,茶香特征明显、卷烟刺激性小、协调性和丰富性较好、感官抽吸品质优雅、飘逸。
但是目前还没有用于此专利步骤一的加工设备,所以需要提出一种古树红茶茶叶的提取设备,可以对茶叶进行浸泡、加热、混合和提取一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古树红茶茶叶的提取设备,本技术方案可以对茶叶进行浸泡、加热、混合和提取一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古树红茶茶叶的提取设备,包括:
加热罐体,用于对茶叶及其配料进行加热;
双向搅拌机构,设置于加热罐体上,双向搅拌机构用于加热罐体内部的茶叶及其配料进行搅拌;
过滤组件,设置于加热罐体的底部,过滤组件用于对加工完成后的茶叶及其溶液进行过滤;
门封机构,设置于加热罐体的顶部,门封机构用于对加热罐体的进料端进行封闭;
浸泡壳体,设置于加热罐体的顶部,浸泡壳体用于对茶叶进行浸泡,浸泡壳体上设置有出水阀;
上料机构,设置于浸泡壳体上,上料机构用于对茶叶进行原料输送进加热罐体内。
优选的,加热罐体包括:
内罐;
电阻丝,电阻丝环绕内罐设置,电阻丝用于对内罐加热;
隔热板,隔热板环绕电阻丝设置,隔热板用于对电阻丝包裹防止热量外散;
支撑架,设置于内罐的底部;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罐的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内罐内部的原料进行测温。
优选的,双向搅拌机构包括:
外圈转组和内圈转组,内圈转组位于内罐的内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外圈转组位于内罐的内部,并且外圈转组与内圈转组可转动连接;
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内罐的底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外圈转组和内圈转组的受力端传动连接。
优选的,外圈转组包括:
矩形框板,矩形框板套设于内圈转组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第一横杆,第一横杆有多个,多个第一横杆对称设置于矩形框板上;
套筒,设置于矩形框板的底部,套筒的底端与内罐可转动连接,并且套筒与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优选的,内圈转组包括:
驱动杆,驱动杆位于内罐的内部,驱动杆的顶端与门封机构的非工作部可转动连接,驱动杆的底端与内罐可转动连接,并且驱动杆的底端与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二横杆,第二横杆有多个,多个第二横杆对称设置于驱动杆上。
优选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结构一致,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包括:
伺服电机,设置于内罐的底部;
第一皮带轮,设置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二皮带轮,设置于驱动杆的底端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过滤组件包括:
通管,设置于内罐的底部,并且通管的一端与内罐螺纹连接;
滤网,设置于通管的另一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封盖,封盖可拆卸连接与通管的出料端。
优选的,门封机构包括:
第一半圆盖板和第二半圆盖板,第一半圆盖板和第二半圆盖板均设置于内罐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二半圆盖板与双向搅拌机构可转动连接,第一半圆盖板上设有开口,第二半圆盖板内设有缺口;
滑动板,设置于第二半圆盖板的缺口内并与其滑动连接;
第一气缸,设置于第二半圆盖板的顶部,并且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滑动板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上料机构包括:
筛板,设置于浸泡壳体的内部,浸泡壳体上设置有引料道;
升降组件,设置于浸泡壳体上,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筛板的顶部连接,升降组件工作状态时,筛板与引料道齐平;
第二气缸,设置于浸泡壳体外部,并且第二气缸远离引料道,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朝向引料道;
推料板,设置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推料板位于浸泡壳体内。
优选的,升降组件包括有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和固定板,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沿引料道对称设置于浸泡壳体上,并且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分别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浸泡壳体上,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输出端分别与筛板顶部的两侧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工作人员将15g-25茶叶放置于浸泡壳体的内部,然后往浸泡壳体里添加开水对其进行浸泡,浸泡到3至5分钟后打开出水阀,将浸泡壳体内的水溶液排出,直至控干茶叶上的水分,然后上料机构开始工作,并且与此同时门封机构开始工作,门封机构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的进料口打开,上料机构的输出端将浸泡壳体内控干的茶叶输送进加热罐体的内部,然后工作人员再将0.8-1.2g假秦艽、0.2-0.5g精氨酸、0.1-0.2g赖氨酸、0.08-0.12g天冬氨酸和茶叶重量4-5倍的辛葵酸甘油酯,通过加热罐体的进料口加入其中,然后门封机构再次开始工作,门封机构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的进料口封闭,加热罐体开始工作,加热罐体将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至-浸泡壳体摄氏度,并且与此同时双向搅拌机构开始工作,双向搅拌机构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的内部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持续20-60分钟反应结束后,加热罐体和双向搅拌机构停止工作,工作人员将过滤组件的出料口打开,加热罐体内的原料经过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固体留于加热罐体内液体被工作人员收集,最后液体再次被工作人员通过脱脂棉进行过滤,得到茶叶提取物;
1、通过浸泡壳体和上料机构的设置,可以对茶叶进行浸泡和上料节省了人工操作;
2、通过本设备的设置,可以对茶叶进行浸泡、加热、混合和提取一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加热罐体和过滤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加热罐体、过滤组件、双向搅拌机构和门封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的a-a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加热罐体、过滤组件、双向搅拌机构和门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外圈转组合内圈转组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6的b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封盖透视状态下的过滤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加热罐体、过滤组件、双向搅拌机构和门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的浸泡壳体和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的浸泡壳体和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为:
1-加热罐体;1a-内罐;1b-电阻丝;1c-隔热板;1d-支撑架;
2-双向搅拌机构;2a-外圈转组;2a1-矩形框板;2a2-第一横杆;2a3-套筒;2b-内圈转组;2b1-驱动杆;2b2-第二横杆;2c-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1-伺服电机;2c2-第一皮带轮;2c3-第二皮带轮;2d-第二旋转驱动机构;
3-过滤组件;3a-通管;3b-滤网;3c-封盖;
4-门封机构;4a-第一半圆盖板;4b-第二半圆盖板;4c-滑动板;4d-第一气缸;
5-浸泡壳体;5a-出水阀;5b-引料道;
6-上料机构;6a-升降组件;6a1-第三气缸;6a2-第四气缸;6a3-固定板;6b-筛板;6c-第二气缸;6d-推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古树红茶茶叶的提取设备,包括:
加热罐体1,用于对茶叶及其配料进行加热;
双向搅拌机构2,设置于加热罐体1上,双向搅拌机构2用于加热罐体1内部的茶叶及其配料进行搅拌;
过滤组件3,设置于加热罐体1的底部,过滤组件3用于对加工完成后的茶叶及其溶液进行过滤;
门封机构4,设置于加热罐体1的顶部,门封机构4用于对加热罐体1的进料端进行封闭;
浸泡壳体5,设置于加热罐体1的顶部,浸泡壳体5用于对茶叶进行浸泡,浸泡壳体5上设置有出水阀5a;
上料机构6,设置于浸泡壳体5上,上料机构6用于对茶叶进行原料输送进加热罐体1内;
首先工作人员将15g-25茶叶放置于浸泡壳体5的内部,然后往浸泡壳体5里添加开水对其进行浸泡,浸泡到3至5分钟后打开出水阀5a,将浸泡壳体5内的水溶液排出,直至控干茶叶上的水分,然后上料机构6开始工作,并且与此同时门封机构4开始工作,门封机构4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1的进料口打开,上料机构6的输出端将浸泡壳体5内控干的茶叶输送进加热罐体1的内部,然后工作人员再将0.8-1.2g假秦艽、0.2-0.5g精氨酸、0.1-0.2g赖氨酸、0.08-0.12g天冬氨酸和茶叶重量4-5倍的辛葵酸甘油酯,通过加热罐体1的进料口加入其中,然后门封机构4再次开始工作,门封机构4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1的进料口封闭,加热罐体1开始工作,加热罐体1将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至95-1浸泡壳体5摄氏度,并且与此同时双向搅拌机构2开始工作,双向搅拌机构2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1的内部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持续20-60分钟反应结束后,加热罐体1和双向搅拌机构2停止工作,工作人员将过滤组件3的出料口打开,加热罐体1内的原料经过过滤组件3进行过滤,固体留于加热罐体1内液体被工作人员收集,最后液体再次被工作人员通过脱脂棉进行过滤,得到茶叶提取物。
如图3所示加热罐体1包括:
内罐1a;
电阻丝1b,电阻丝1b环绕内罐1a设置,电阻丝1b用于对内罐1a加热;
隔热板1c,隔热板1c环绕电阻丝1b设置,隔热板1c用于对电阻丝1b包裹防止热量外散;
支撑架1d,设置于内罐1a的底部;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罐1a的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内罐1a内部的原料进行测温;
加热罐体1开始工作,电阻丝1b与电网连接,电阻丝1b开始发热对内罐1a进行加热,通过内罐1a对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内部原料的进行测温,当内部原料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网连接,控制器使电网与电阻丝1b断开连接,当内部原料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网连接,控制器使电网与电阻丝1b重新连接,隔热板1c用于包裹电阻丝1b防止其也外界接触,支撑架1d用于固定和支撑。
如图4所示双向搅拌机构2包括:
外圈转组2a和内圈转组2b,内圈转组2b位于内罐1a的内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外圈转组2a位于内罐1a的内部,并且外圈转组2a与内圈转组2b可转动连接;
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均设置于内罐1a的底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的输出端分别与外圈转组2a和内圈转组2b的受力端传动连接;
双向搅拌机构2开始工作,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开始工作,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的输出端带动内圈转组2b的受力端进行正向转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开始工作,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的输出端带动外圈转组2a的受力端进行反向转动,外圈转组2a和内圈转组2b分别通过正转和反转对原料进行搅拌。
如图7所示外圈转组2a包括:
矩形框板2a1,矩形框板2a1套设于内圈转组2b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第一横杆2a2,第一横杆2a2有多个,多个第一横杆2a2对称设置于矩形框板2a1上;
套筒2a3,设置于矩形框板2a1的底部,套筒2a3的底端与内罐1a可转动连接,并且套筒2a3与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开始工作,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的输出端带动套筒2a3进行转动,套筒2a3带动矩形框板2a1进行转动,矩形框板2a1带动多个第一横杆2a2进行反向转动。
如图7所示内圈转组2b包括:
驱动杆2b1,驱动杆2b1位于内罐1a的内部,驱动杆2b1的顶端与门封机构4的非工作部可转动连接,驱动杆2b1的底端与内罐1a可转动连接,并且驱动杆2b1的底端与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二横杆2b2,第二横杆2b2有多个,多个第二横杆2b2对称设置于驱动杆2b1上;
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开始工作,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的输出端带动驱动杆2b1的受力端进行转动,驱动杆2b1带动多个第二横杆2b2进行正转。
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的结构一致,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包括:
伺服电机2c1,设置于内罐1a的底部;
第一皮带轮2c2,设置于伺服电机2c1的输出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二皮带轮2c3,设置于驱动杆2b1的底端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2c2和第二皮带轮2c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开始工作,伺服电机2c1的输出端带动第一皮带轮2c2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2c2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2c3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2c3带动驱动杆2b1进行转动。
如图9所示过滤组件3包括:
通管3a,设置于内罐1a的底部,并且通管3a的一端与内罐1a螺纹连接;
滤网3b,设置于通管3a的另一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封盖3c,封盖3c可拆卸连接与通管3a的出料端;
工作人员将封盖3c拆下,然后内罐1a内部的原料通过通管3a向外排出,在原料排出的过程中通过滤网3b的进行过滤。
如图10所示门封机构4包括:
第一半圆盖板4a和第二半圆盖板4b,第一半圆盖板4a和第二半圆盖板4b均设置于内罐1a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二半圆盖板4b与双向搅拌机构2可转动连接,第一半圆盖板4a上设有开口,第二半圆盖板4b内设有缺口;
滑动板4c,设置于第二半圆盖板4b的缺口内并与其滑动连接;
第一气缸4d,设置于第二半圆盖板4b的顶部,并且第一气缸4d的输出端与滑动板4c的输出端连接;
门封机构4开始工作,第一气缸4d的输出端回缩并带动滑动板4c,滑动板4c收回至第二半圆盖板4b的缺口内,内罐1a的进料口打开,第一气缸4d的输出端推出并带动滑动板4c,滑动板4c覆盖于第一半圆盖板4a的开口处,内罐1a的进料口封闭。
如图11所示上料机构6包括:
筛板6b,设置于浸泡壳体5的内部,浸泡壳体5上设置有引料道5b;
升降组件6a,设置于浸泡壳体5上,升降组件6a的输出端与筛板6b的顶部连接,升降组件6a工作状态时,筛板6b与引料道5b齐平;
第二气缸6c,设置于浸泡壳体5外部,并且第二气缸6c远离引料道5b,第二气缸6c的输出端朝向引料道5b;
推料板6d,设置于第二气缸6c的输出端,推料板6d位于浸泡壳体5内;
工作人员打开出水阀5a,将浸泡壳体5内的水溶液排出,直至控干茶叶上的水分,升降组件6a开始工作,升降组件6a的输出端带动筛板6b进行上升,直至升降组件6a与引料道5b齐平,然后第二气缸6c开始工作,第二气缸6c的输出端通过推料板6d推动筛板6b顶部的茶叶,茶叶被推入引料道5b内并通过其滑入加热罐体1的进料口。
如图12所示升降组件6a包括有第三气缸6a1、第四气缸6a2和固定板6a3,第三气缸6a1、第三气缸6a1和第四气缸6a2沿引料道5b对称设置于浸泡壳体5上,并且第三气缸6a1和第四气缸6a2分别通过固定板6a3固定连接于浸泡壳体5上,第三气缸6a1和第四气缸6a2的输出端分别与筛板6b顶部的两侧连接;
升降组件6a开始工作,第三气缸6a1和第四气缸6a2的输出端同时拉动筛板6b上升,直至筛板6b与引料道5b齐平,固定板6a3用于固定支撑。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15g-25茶叶放置于浸泡壳体5的内部,此时茶叶位于引料道5b的顶部,然后往浸泡壳体5里添加开水对其进行浸泡,浸泡到3至5分钟后打开出水阀5a,将浸泡壳体5内的水溶液排出,直至控干茶叶上的水分,然后上料机构6开始工作,并且与此同时门封机构4开始工作,第一气缸4d的输出端回缩并带动滑动板4c,滑动板4c收回至第二半圆盖板4b的缺口内,内罐1a的进料口打开,升降组件6a开始工作,第三气缸6a1和第四气缸6a2的输出端同时拉动筛板6b上升,直至筛板6b与引料道5b齐平,然后第二气缸6c开始工作,第二气缸6c的输出端通过推料板6d推动筛板6b顶部的茶叶,茶叶被推入引料道5b上并滑入内罐1a内,然后工作人员再将0.8-1.2g假秦艽、0.2-0.5g精氨酸、0.1-0.2g赖氨酸、0.08-0.12g天冬氨酸和茶叶重量4-5倍的辛葵酸甘油酯,通过加热罐体1的进料口加入其中,然后门封机构4再次开始工作,第一气缸4d的输出端推出并带动滑动板4c,滑动板4c覆盖于第一半圆盖板4a的开口处,内罐1a的进料口封闭,加热罐体1开始工作,电阻丝1b与电网连接,电阻丝1b开始发热对内罐1a进行加热,通过内罐1a对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内部原料的进行测温,当内部原料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网连接,控制器使电网与电阻丝1b断开连接,当内部原料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网连接,控制器使电网与电阻丝1b重新连接,并且与此同时双向搅拌机构2开始工作,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开始工作,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c的输出端带动内圈转组2b的受力端进行正向转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开始工作,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d的输出端带动外圈转组2a的受力端进行反向转动,外圈转组2a和内圈转组2b分别通过正转和反转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持续20-60分钟反应结束后,加热罐体1和双向搅拌机构2停止工作,工作人员将封盖3c拆下,然后内罐1a内部的原料通过通管3a向外排出,在原料排出的过程中通过滤网3b的进行过滤,固体留于内罐1a内液体被工作人员收集,最后液体再次被工作人员通过脱脂棉进行过滤,得到茶叶提取物。
本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的功能,进而解决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
步骤一、工作人员将15g-25茶叶放置于浸泡壳体5的内部,往浸泡壳体5里添加开水对其进行浸泡到3至5分钟;
步骤二、将浸泡壳体5内的水溶液排出,直至控干茶叶上的水分;
步骤三、门封机构4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1的进料口打开;
步骤四、上料机构6的输出端将浸泡壳体5内控干的茶叶输送进加热罐体1的内部;
步骤五、工作人员再将0.8-1.2g假秦艽、0.2-0.5g精氨酸、0.1-0.2g赖氨酸、0.08-0.12g天冬氨酸和茶叶重量4-5倍的辛葵酸甘油酯,通过加热罐体1的进料口加入其中;
步骤六、4再次开始工作,门封机构4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1的进料口封闭;
步骤七、加热罐体1开始工作,加热罐体1将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至95-1浸泡壳体5摄氏度;
步骤八、双向搅拌机构2开始工作,双向搅拌机构2的输出端将加热罐体1的内部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持续20-60分钟反应结束后;
步骤九、工作人员将过滤组件3的出料口打开,加热罐体1内的原料经过过滤组件3进行过滤;
步骤十、最后液体再次被工作人员通过脱脂棉进行过滤,得到茶叶提取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