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FM信号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星演示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fm信号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演示模型。
背景技术: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卫星模型展示形式分为平面展示和立体展示,模型演示时通常带fm信号装置,对东方红卫星模型进行讲解说明,然而卫星模型在演示前需要进行安装,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不利于对其较为方便的固定,同时不便于全方位对卫星演示模型进行观测,降低演示质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带有fm信号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演示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fm信号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演示模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对其进行快速紧实的固定安装,同时不利于对卫星演示模型进行全方位的观测,降低演示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fm信号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演示模型,包括卫星模型主体、固定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卫星模型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外表面相对于卫星模型主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内槽,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壁表面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连接有螺栓,所述螺纹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凸块的内部相对于抵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抵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钩板。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下表面设置有撑杆,所述开槽的内壁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侧表面连接有全齿轮,所述开槽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撑杆的外表面相对于滚轮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撑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表面连接有半齿轮。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侧表面与弹簧槽的内壁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侧与抵板的一侧表面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卫星模型主体的一侧表面与内槽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所述抵板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螺栓的内部为螺旋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处于支撑座的一侧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轮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滚轮处于开槽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轮的一侧表面与限位槽的内壁表面为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一侧表面与全齿轮的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一侧表面与半齿轮的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全齿轮的外表面与半齿轮的表面为齿轮啮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的固定机构,能够有效的将卫星演示模型固定支撑座上,利用螺栓的固定,使得且固定的更为紧实,从而避免了外界风力干扰和碰撞,使得卫星演示模型倒塌,造成损坏,同时也能够进行自由的拆卸,更便于卫星演示模型的收装。
2、通过设计的转动机构,在进行卫星模型演示过程中,观看者能够通过转动盘的旋转,全方位的对卫星模型进行观看,同时齿轮之间的间隔连接,能够避免转动过程中的视觉疲劳,避免持续转动影响演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东方红一号卫星演示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东方红一号卫星固定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卫星模型主体;2、支撑座;3、凸块;4、滑槽;5、内槽;6、弹簧槽;7、弹簧;8、抵板;9、钩板;10、螺纹杆;11、螺栓;12、转动盘;13、撑杆;14、开槽;15、滚轮;16、限位槽;17、转动杆;18、全齿轮;19、半齿轮;2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带有fm信号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演示模型,包括卫星模型主体1、固定机构和转动机构,卫星模型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3,固定机构包括支撑座2,支撑座2外表面相对于卫星模型主体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内槽5,支撑座2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6,弹簧槽6的内壁表面连接有弹簧7,弹簧7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的外表面连接有螺栓11,螺纹杆10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板8,凸块3的内部相对于抵板8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4,抵板8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钩板9。
为了便于旋转,本实施案例,优选的,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盘12,转动盘1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开槽14,开槽14的下表面设置有撑杆13,开槽14的内壁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7,转动杆17的一侧表面连接有全齿轮18,开槽14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滚轮15,撑杆13的外表面相对于滚轮15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6,撑杆1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20,电机20的一侧表面连接有半齿轮19。
为了便于固定连接,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弹簧7的一侧表面与弹簧槽6的内壁表面为固定连接,弹簧7的另一侧与抵板8的一侧表面为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卡合,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卫星模型主体1的一侧表面与内槽5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抵板8的外表面与滑槽4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
为了便于螺旋固定,本实施案例,优选的,螺纹杆10的外表面与螺栓11的内部为螺旋连接,固定机构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固定机构处于支撑座2的一侧表面连接。
为了便于滚动,本实施案例,优选的,滚轮1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滚轮15处于开槽14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滚轮15的一侧表面与限位槽16的内壁表面为滚动连接。
为了便于齿轮连接,本实施案例,优选的,转动杆17的一侧表面与全齿轮18的表面为固定连接,电机20的一侧表面与半齿轮19的表面为固定连接,全齿轮18的外表面与半齿轮19的表面为齿轮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卫星模型主体1与两侧的凸块3与内槽5进行卡合,同时使得凸块3中的滑槽4套在钩板9上,之后可旋转螺栓11,使得螺栓11与螺纹杆10进行螺旋连接,从而螺纹杆10进行移动,则由螺纹杆10与抵板8固定连接,可拉动抵板8进行移动,从而压缩弹簧7,也使得抵板8的表面紧贴滑槽4的内壁,再由钩板9的表面与凸块3的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将凸块3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卫星模型主体1能够稳固的固定在内槽5的内部,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可旋转螺栓11,由螺纹杆10的移动和弹簧7的弹力,可将抵板8进行移动,使得抵板8脱离滑槽4的内壁,待钩板9的表面与滑槽4大小重合时,可拿出卫星模型主体1,拆装更为便捷,同时利用螺栓11的紧固,使得卫星模型主体1固定的更为紧实。
装置在使用时,可先启动电机20,由电机20带动半齿轮19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半齿轮19与全齿轮18进行齿轮间的啮合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12进行旋转,有半齿轮19的结构,可使得卫星模型主体1在进行旋转时,能够在拥有一半的静止状态,能够使得在演示过程中,模型部位有着思考停留时间,同时也能够更清楚的看清卫星模型主体1的外型结构,避免持续旋转造成视觉疲劳,在旋转的同时滚轮15在限位槽16中进行转动,同时也能够避免开槽14与撑杆13表面直接的摩擦,从而对设备造成损坏,造成整体侧翻带来的损失。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