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柔性件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柔性件的折叠装置、设置有所述折叠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材的发展,现已出现了一种可弯折电子显示屏,即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相对于传统的显示装置而言,具有可折叠等优点,广泛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柔性显示屏一般通过铰链提供支撑,柔性显示屏随铰链弯折或展平。为了补偿弯折出现的长度差,柔性显示屏一般通过滑动部件连接于铰链。然而,当柔性显示屏的端部受到外力冲击时,滑动部件会带动柔性显示屏相对铰链滑动,造成柔性显示屏拱起,容易损坏柔性显示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屏不容易损坏的折叠装置、设置有所述折叠装置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折叠装置,包括铰链、可相对铰链滑动的滑动件、连接铰链的限位件,以及连接滑动件的定位件,滑动件相对铰链滑动时定位件可相对限位件活动,当铰链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定位件靠近限位件而限制滑动件相对铰链朝铰链的方向可相对铰链滑动的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柔性件、壳体及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铰链、可相对铰链滑动的滑动件、连接铰链的限位件,以及连接滑动件的定位件,滑动件相对铰链滑动时定位件可相对限位件活动,当铰链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定位件靠近限位件而限制滑动件相对铰链朝铰链的方向可相对铰链滑动的距离,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及所述折叠装置上,所述柔性件随所述折叠装置折弯或展平。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包括铰链、可相对于铰链滑动地滑动件、连接铰链的限位件及连接滑动件的定位件,当铰链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定位件靠近限位件而限制滑动件相对铰链朝铰链的方向可相对铰链滑动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起到防止在跌落时滑动件在铰链上溃缩情况,以避免与滑动件固定连接的柔性屏出现拱起而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与壳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折叠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折叠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铰链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铰链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第一连接铰节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第一连接铰节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的第二连接铰节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第二连接铰节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5中的其中一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联动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联动机构的其中一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4中的其中一遮挡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遮挡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的遮挡机构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的遮挡机构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20是图14中的联动机构的立体组装图。
图21是图20中沿xxi-xxi线的剖视图。
图22是图3中的折叠装置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23是图3中的折叠装置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3中沿xxiv-xx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图3中沿xxv-xxv线的剖视图。
图26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的弯折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的弯折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的折叠装置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7中沿xxix-xxix线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7中沿xxx-xxx线的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的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说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说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说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说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一壳体20及设置于壳体20上的一柔性件30。壳体20包括一第一框体21、一第二框体23及连接于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之间的一折叠装置24。柔性件30设置于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3及折叠装置24的正面上。柔性件30设置有对应折叠装置24的一可折弯区域31,以及连接于可折弯区域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折叠装置24用于支撑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4折弯或展平。折叠装置24包括铰链25、可相对于铰链25滑动地滑动件252、连接铰链25的限位件及连接滑动件252的定位件,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滑动时,定位件可相对于限位件活动;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定位件靠近限位件而限制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朝铰链25的方向可相对铰链25滑动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正面指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面,背面指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背离的面。电子设备100例如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电视、智慧手表、vr头戴显示器、车载显示器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的“连接”是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比如a和b连接包括a和b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个元件c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连接还包括一体化连接和非一体化连接两种情况,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一体形成并连接,非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非一体化形成并连接。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装置24包括铰链25、可相对于铰链25滑动地滑动件252、连接铰链25的限位件及连接滑动件252的定位件,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定位件靠近限位件而限制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朝铰链25的方向可相对铰链25滑动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起到防止在跌落时滑动件252在铰链25上溃缩情况,以避免与滑动件252固定连接的柔性屏出现拱起而发生损坏。
折叠装置24还包括设置于铰链25的联动机构26,以及连接于铰链25与联动机构26的遮挡机构27。铰链25包括铰链组件,联动机构26包括插设于所述铰链组件的若干连接轴261、套设于连接轴261的齿轮组件,以及限位机构263,限位机构263包括套设于连接轴261并弹性抵顶于所述齿轮组件的定位件2630,所述折叠装置24的弯折或展平,以带动定位件2630相对于齿轮组件转动而产生阻尼。因此,在电子设备100弯折时具有阻尼感,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地,定位件2630转动接触于齿轮组件而产生阻尼。定位件2630与所述齿轮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能产生阻尼。
联动机构26包括插设于铰链25的若干连接轴261、套设于连接轴261的齿轮组件,以及限位机构263,限位机构263包括套设于连接轴261并弹性抵顶于所述齿轮组件的定位件2630,在所述折叠装置24的弯折或展平,能带动定位件2630相对于齿轮组件转动而产生阻尼。因此,使电子设备100在弯折或展平时具有阻尼感,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4及图5所示,铰链25包括多个铰节,多个所述铰节之间通过转轴铰接,若干铰节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中间铰节组件250、可转动地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支撑铰节253、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支撑铰节253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一侧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及可转动地连接于另一支撑铰节253远离中部铰组件250一侧的第二连接铰节258。中间铰节组件250沿铰链25的弯折轴心线方向的长度小于支撑铰节253沿铰链25的弯折轴心线方向的长度,以在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端面与两个支撑铰节253同一侧端部之间围成收纳空间2509,两个联动机构26分别收容于两个收纳空间2509内。所述联动机构26包括设置于联动机构26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第一连杆件266可滑动地连接或抵持于对应的支撑铰节253及第一连接铰节254,第二连杆件267可滑动地连接或抵持于对应的支撑铰节253及第二连接铰节258。两个联动机构26分别收纳于两个收纳空间2509内,能减少折叠装置24的整体厚度,以减少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厚度,使电子设备100更薄。
如图6及图7所示,中间铰节组件250包括中部铰节2501及转动地设置于中部铰节2501相对的两侧的旋转铰节2505。中部铰节2501为条状,其包括横截面呈圆弧形的正面,中部铰节2501相对的两端面的中部分别向外凸设延伸条2502,每一延伸条2502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圆弧面,每一圆弧面与所述中部铰节2501对应的端面围成收容口2503,中部铰节2501相对的两端面分别开设轴孔2504,同端的两个轴孔2504位于延伸条2502相对的两侧。每一旋转铰节2505为条状,旋转铰节2505包括横截面呈圆弧形的正面,旋转铰节2505面朝中部铰节2501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收纳槽2508,从而使旋转铰节2505面朝中部铰节2501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形成外周面为圆弧面的两个凸块2506,旋转铰节2505相对的两侧沿旋转铰节2505的长度方向开设轴孔2507,每一轴孔2507均穿通旋转铰节2505相对的两端面,且邻近中部铰节2501一侧的轴孔2507分别穿通凸块2506而连通收纳槽2508。
每一支撑铰节253为条状,支撑铰节253的正面背朝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开设一排相互间隔的收容口2530,支撑铰节253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间隔的两个连接孔2532。本实施例中,支撑铰节253分别连接于两个联动机构26。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第一连接铰节254包括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的安装框256及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框256的连接框257。安装框256包括条形的安装板2561,安装板256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板体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两端的第二板体。安装板2561背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向外垂直延伸一凸耳2565,凸耳2565的背面沿其延伸方向开设用于收纳滑板的第一滑槽2566,第一滑槽2566穿通安装板2561;凸耳2565的正面开设穿通第一滑槽2566的收纳槽2567,收纳槽2567内设置倾斜的第一限位面2568及面朝第一限位面2568的第二限位面25680,第一限位面2568相对的两端分别圆弧过渡,以在邻近第一限位面2568的位置形成凸起25682。铰链25在展开状态及弯折状态过程中定位片60均靠近凸起25682。安装板2561面朝连接框257的侧面于两个凸耳2565之间开设间隔的两对收纳槽2562,每一收纳槽2562穿通安装板2561设置有凸耳2565的侧面,每一收纳槽2562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563。具体地,每一第一弹性件2563为弹簧。安装板2561的正面于每一对收纳槽2562之间开设条形槽2564,条形槽2564沿垂直于安装板256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穿通安装板2561设置有凸耳2565的侧面;安装板2561的背面开设若干阶梯孔25610,若干阶梯孔25610沿安装板256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其中两个阶梯孔25610穿通两个条形槽2564;每一阶梯孔25610为条形,具体地,每一阶梯孔25610沿条形槽2564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板2561于每一凸耳2565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569,具体地,每一第二弹性件2569为弹簧。安装板2561的正面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连接槽25612。
安装板2561的背面两端于邻近每一凸耳2565处沿安装板2561的长度方向开设安装槽2560,每一安装槽2560邻近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的一端连通第一滑槽2566;安装板2561朝每一安装槽2560凸设定位柱25601,每一定位柱25601沿轴向开设连接孔25603。第一连接铰节254内设置定位机构251,定位机构251用于定位铰链25处于展平状态或弯折状态。具体地,定位机构251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安装槽2560内的定位件2511及弹性抵推定位件2511的弹性件2517。定位件2511的一端设置外周面为圆弧面的卡块2512,定位件2511背离卡块2512的一端设置平行间隔的延伸片,两个延伸片之间围成收纳槽2513,定位件2511朝收纳槽2513内延伸连接杆2514。定位件2511在卡块2512与连接杆2514之间开设条形的导滑槽2515,导滑槽2515沿收纳槽2513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穿通定位件2511的正面及背面。定位件2511可滑动地收容于安装槽2560内,弹性件2517套接于连接杆2514并连接于安装槽2560的内壁,弹性件2517能抵推定位件2511沿安装槽2560滑动使卡块2512能插入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内。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517收容于安装槽2560内,弹性件2517的一端套接于连接杆2514,相对的另一端抵接安装槽2560的内壁。
每一凸耳2565上可滑动动地套设有滑动件252,每一凸耳2565的收纳槽2567内可活动地收容有定位片60。具体地,滑动件252的正面开设导滑槽2521,凸耳2565可滑动插入导滑槽2521内。滑动件252对应凸耳2565的收纳槽2567朝导滑槽2521内凸设连接柱2523,连接柱2523轴向开设连接孔2524。定位片60为矩形片,定位片60相对的两端面设置圆弧形,定位片60的一端设置旋转孔62,定位片60的另一端设置条形孔64,第一连杆件266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于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内,定位片60的条形孔64通过锁持件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于滑动件252的连接柱2523的连接孔2524。由此,定位片60可相对第一连杆件266转动,可相对滑动件252转动及滑动。
连接框257包括条形的连接板2571及设置于连接板2571背离中部铰组件250的一侧连接片2573。连接板2571对应安装板2561的阶梯孔25610开设若干连接孔2574,连接板2571背离连接片2573的一侧凸设一排锯齿2575。连接片2573沿垂直于连接板2571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片2573的延伸长度小于连接板2571的长度。连接板2571邻近连接片2573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柱2576,每一连接柱2576轴向开设连接孔2577。
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第二连接铰节258包括条形的连接板2581及设置于连接板2581背离中间铰链组件250一侧相对的两端的凸耳2585,连接板258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板体及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两端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通过卡块与卡槽的方式连接。两个凸耳2585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连接板2581面朝中间铰链组件250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间隔的第二滑槽2580,第二滑槽2580沿垂直于连接板2581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板2581的背面于邻近每一第二滑槽2580处开设安装槽2583,每一安装槽2583邻近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的一端连通第二滑槽2580,连接板2581朝每一安装槽2583凸设定位柱2584,每一定位柱2584沿轴向开设连接孔2586。连接板2581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连接槽25812。第二连接铰节258内也设置定位机构251,定位机构251用于定位铰链25处于展平状态或弯折状态。每一安装槽2583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定位件2511及弹性抵推定位件2511的弹性件2517;弹性件2517弹性抵推定位件2511,使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插入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内。弹性件2517收容于安装槽2583内,弹性件2517的一端抵接安装槽2583的内壁,相对另一端抵接定位件2511。可选地,弹性件2517被压缩于安装槽2583的内壁与定位件2511之间以弹性抵推定位件2511,使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插入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内。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4,折叠装置24还包括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与联动机构26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穿过联动机构26。具体地,转轴包括四个间隔平行的连接轴261,每一连接轴261的轴心线平行于折叠装置24的弯折轴线。每一联动机构26还包括套设于四个连接轴261上的至少一第一齿轮组件262、至少一第二齿轮组件264及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限位机构263设置于四个连接轴261上。四个连接轴261分别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及第二齿轮组件264。可选地,每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每一连接轴26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当然,每一连接轴261也可转动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每一连接轴261可固定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或者,每一连接轴261转动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每一连接轴26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或者,每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每一连接轴261可固定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联动机构26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分别设置于第一齿轮组件262相对的两端。
可选地,每一连接轴261分别固定插设于第一齿轮组件262,每一连接轴261分别可转动地插设第二齿轮组件264。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26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齿轮组件262及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分别邻近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的同一侧连接于第一连杆件266,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67。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之间围成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内可以设置阻尼件或第二齿轮组件264,能使联动机构26的各元件排列更紧密,以减少联动机构26的体积,从而能减少电子设备100的整体体积。
如图13及图14所示,每一第一齿轮组件262包括一固定件2621及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2621相对两端的转动件2625,第一连杆件266靠近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连接于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同侧的转动件2625,第二连杆件267靠近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连接于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背离第一连杆件266一侧的转动件2625。具体地,每一转动件2625与对应的固定件2621之间通过齿轮配合,第一连杆件266与对应的转动件2625通过螺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接,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转动件2625通过螺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件266与其中一转动件2625螺接,第一连杆件266与另一转动件2625一体成型于一体;第二连杆件267与其中一转动件2625螺接,第二连杆件267与另一转动件2625一体成型于一体。位于中间的连接轴261固定插接于固定件2621相对的两端,位于外侧的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固定插接于对应的转动件2625;第二齿轮组件264包括两个传动件2641,两个传动件2641之间通过齿轮配合,每一连接轴261可旋动地插接于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端部。
第一齿轮组件262与传动件2641之间设置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防止所述铰链组件反折
具体地,固定件2621呈腰形体,固定件2621的正面为圆弧面,固定件2621相对的两端沿平行于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开设腰形的定位孔2622,固定件2621相对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第一齿轮2623。每一固定件2621正面的中部朝另一固定件2621延伸一止挡条2620。固定件2621背离止挡条2620的一侧面于两个定位孔2622之间设置第一止挡块2624,第一止挡块2624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止挡面26240。每一转动件2625面朝固定件2621的一侧设有啮合于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的第二齿轮2626;转动件2625沿平行于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开设腰形的定位孔2627;转动件2625的一侧面远离第二齿轮2626的一侧对应第一止挡块2624设置第二止挡块2628,第二止挡块2628面朝第二齿轮2626的一侧设置第二止挡面26280。
每一传动件2641概呈腰形体,传动件2641的正面为圆弧面,传动件2641相对的两端沿平行于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开设两个轴孔2643。每一传动件2641面朝另一传动件2641的一端设置第三齿轮2645,两个传动件2641上的第三齿轮2645相互啮合,每一第三齿轮2645包括沿对应的轴孔2643的轴心线环形阵列的若干齿牙。每一传动件2641面朝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侧面于两个轴孔2643之间设置第三止挡块2648,第三止挡块2648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三止挡面26480。当每一转动件2625相对于固定件2621转动及两个传动件2641相对转动至第一止挡面26240和第二止挡面26280分别贴合于对应的第三止挡面26480时,能阻止两个传动件2641之间及每一转动件2625与固定件2621之间继续转动,以防止柔性件30反折而损坏。传动件2641背离第三齿轮2645的端面设置为圆弧面,传动件2641的正面与所述圆弧面圆滑过渡。
每一传动件2641背离第三止挡块2648的侧面于每一轴孔2643的周围设置若干凹槽2646,每一凹槽2646的内侧面与传动件2641背离第三止挡块2648的侧面的相交处圆弧过渡,具体地,每一凹槽2646的内侧面与传动件2641背离第三止挡块2648的侧面的相交处倒圆角。本实施例中,每一传动件2641背离第三止挡块2648的侧面于每一轴孔2643的周围设置四个凹槽2646,四个凹槽2646沿所述轴孔2643的周向均匀排列,即每相邻的两个凹槽2646之间周向角度为90度。
第一连杆件266包括条形的第一杆体2661,第一杆体2661靠近固定件2621的一端固接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同侧的转动件2625。每一第一杆体2661的一侧设置卡挡部,当铰链25处于展平状态或完全弯折状态时,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定位件2511卡接于所述卡挡部,以定位第一连杆件2661相对于第一连接铰节254滑动。具体地,卡挡部是开设于第一杆体2661一侧的第一卡口2663及第二卡口2664,第一卡口2663与第二卡口2664相互间隔,每一第一杆体2661上的第一卡口2663较第二卡口2664远离转动件2625。当铰链25处于展平状态时,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第一卡口2663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当铰链25弯折时,第一杆体2661相对定位件2511滑动,使得卡块2512脱离第一卡口2663后卡入第二卡口2664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弯折状态。当铰链25处于弯折状态时,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第二卡口2664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弯折状态;当铰链25展平时,第一杆体2661相对定位件2511滑动,使得卡块2512脱离第二卡口2664后卡入第一卡口2663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在卡块2512脱离第一卡口2663或第二卡口2664的过程中,卡块2512与第一卡口2663及第二卡口2664克服相互间摩擦力,使得产生阻尼作用,从而提升弯折时的手感。第一连杆件266远离转动件2625的一端开设连接孔2667,连接孔2667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
第二连杆件267包括条形的第二杆体2671,第二杆体2671靠近固定件2621的一端固接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同侧的转动件2625。每一第二杆体2671的一侧设置卡挡部,当铰链25处于展平状态或完全弯折状态时,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卡接于所述卡挡部,以定位第二杆体2671相对于第二连接铰节258滑动。具体地,卡挡部是开设于第二杆体2671一侧的第三卡口2673及第四卡口2674,第三卡口2673与第四卡口2674相互间隔,每一第二杆体2671上的第三卡口2673较第四卡口2674远离转动件2625。当铰链25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第三卡口2673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当铰链25弯折时,第二杆体2671相对定位件2511滑动,使得卡块2512脱离第三卡口2673后卡入第四卡口2674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弯折状态。当铰链25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第四卡口2674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弯折状态;当铰链25展平时,第二杆体2671相对定位件2511滑动,使得卡块2512脱离第四卡口2674后卡入第三卡口2673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在卡块2512脱离第三卡口2673或第四卡口2674的过程中,卡块2512与第三卡口2673及第四卡口2674克服相互间摩擦力,使得产生阻尼作用,从而提升弯折时的手感。
每一连接轴261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接段2611、位于连接段2611相对的两端的定位段2612,及位于其中一定位段2612远离连接段2611一端的延伸段2614,连接段2611靠近延伸段2614的一端与定位段2612之间设置定位环2615,延伸段2614与对应的定位段2612的相交处设置外螺纹2616。连接段2611及延伸段261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定位段2612的横截面为腰形。
每一联动机构26还包括套接于每相邻的两个连接轴261之间的阻尼件269,阻尼件269由弹性材料制成,阻尼件269用于提供折叠装置24在转动时的阻力。阻尼件269设置有孔径能弹性伸缩的两个阻尼孔2693,连接轴261过盈配合地插接于阻尼孔2693内。具体地,阻尼件269包括两个孔用弹性挡圈2694,以及连接于两个孔用弹性挡圈2694之间的连接部2695。每一孔用弹性挡圈2694包括凸设于连接部2695一侧的第一弹性肩,以及凸设于连接部2695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弹性肩。所述第一弹性肩与所述第二弹性肩之间围成阻尼孔2693。阻尼孔2693的孔径略小于连接轴261的连接段2611的直径。
每一联动机构26还包括套设于外侧的两个连接轴261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一端的连接筒268,每一连接筒268沿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开设腰形的卡接孔2682。每一连接筒268背离另一连接筒268的一侧设置连接板2684。两个连接筒268的连接板2684用于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
请一并参阅图13至图15,限位机构263的定位件2630套设于连接轴261上,定位件2630随连接轴261相对于齿轮组件转动能产生阻尼。具体地,定位件2630可转动地接触对应的传动件2641,即定位件2630与传动件2641之间能相对转动,定位件2630与传动件2641的接触处设置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多个凸起及与所述多个凸起对应的多个凹槽,定位件2630相对于传动件2641转动时,各凸起逐个卡入不同的凹槽内,以定位铰链模组在0度至180度之间的任意弯折角度,并产生阻尼作用,从而提升弯折时的手感。
定位件2630包括定位环2631,多个凸起2632设置于定位件2630,具体的,多个凸起2632设置于定位环2631的侧面,且沿定位环2631的周向排列一圈。定位环2631的通孔2633呈腰形,定位环2631通过所述通孔2633套设于连接轴261。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630的一侧于通孔2633的周围设置有四个凸起2632,四个凸起2632沿对应的连接轴261周向阵列一圈,每相邻的两个凸起2632至连接轴261的轴心线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每一凸起2632的外表面平滑过渡,优选地,每一凸起2632的外表面设置为圆弧面。
限位机构263还包括对应每一定位件2630的弹性件2634,弹性件2634用于定位件2630与齿轮组件的弹性抵顶。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634是套设于连接轴261的若干环表的弹性垫片,每一弹性件2634的中部开设通孔2635,弹性件2634通过所述通孔2635套接于连接轴261。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634也可以是套设于连接轴261的弹簧等。
限位机构263还包括连接于每一连接轴261上的连接件2636,连接件2636用于定位所述定位件2630及对应的弹性件2634。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636是能螺接于连接轴261的外螺纹2616的螺母。
限位机构263还包括套接于相邻的两个连接轴261上的垫片2637,每一垫片2637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通孔2638,连接轴261能穿插于通孔2638内。
本实施例中,遮挡机构27的数量为两个,每一联动机构26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设置遮挡机构27。具体地,遮挡机构27包括多个铰接的遮挡单元,多个遮挡单元分别连接于联动机构26、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优选地,每一联动机构26的中间的遮挡单元连接于联动机构26,相对两端的遮挡单元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当铰链25的多个铰节相对转动,各遮挡单元也相对转动。遮挡机构27用于遮挡灰尘或水等杂物进入折叠装置24内。
请一并参阅图16及图17,每一遮挡机构27是若干遮挡单元依次连接成的表链式结构,若干遮挡单元包括第一遮挡单元、第二遮挡单元及位于第一遮挡单元与第二遮挡单元之间的第三遮挡单元,第一遮挡单元连接铰链25,第二遮挡单元连接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第三遮挡单元与铰链25分离。具体地,遮挡机构27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部挡片270、转动地连接于中部挡片270相对的两侧的连接挡片271,以及转动地连接于每一连接挡片271远离中部挡片270一侧的固定挡片275。可选地,中部挡片270可固定连接于联动机构26背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端部,两个固定挡片275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端部。第一遮挡单元是中部挡片270,第二遮挡单元是固定挡片275,第三遮挡单元是连接挡片271。可选地,第一遮挡单元位于遮挡机构27的中部,第二遮挡单元位于遮挡机构27的外侧。
具体地,中部挡片270包括概呈腰形的连接部2701及设置于连接部2701一侧的遮挡部2703。连接部2701的正面及相对的两端面均设置成圆弧面,所述正面与每一端面圆滑过渡,连接部2701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旋转轴2705。遮挡部2703包括呈三角形的框体,所述框体的尖端部远离连接部2701。连接部2701相对的两端于每一旋转轴2705的周围开设收容缺口2706。
每一连接挡片271包括概呈腰形的连接部2711、设置于连接部2711一侧的遮挡部2733,及以设置于遮挡部2733远离连接部2711一端的导滑条2712,遮挡部2713呈三角形,遮挡部2713的尖端部远离连接部2711。连接部2711的正面及相对的两端面均设置成圆弧面,连接部2711的正面与每一端面圆滑过渡。连接部2711邻近遮挡部2713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收容槽2715,连接部2711于每一收纳槽2715的侧面设置为圆弧面。连接部2711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连通对应的收容槽2715的轴孔2716。导滑条2712位于背离遮挡部2713的一侧,导滑条2712设置有垂直于轴孔2716的轴心线的导滑面。每一固定挡片275包括连接部2751、设置于连接部2751一侧的遮挡部2753,及设置于遮挡部2753的固定部2755,连接部2751远离连接部2751的一端设置圆弧面,连接部2751远离固定部2755的一端沿所述圆弧面的轴心线凸设旋转轴2756;固定部2755开设若干连接孔2757。
请一并参阅图16至图19,组装每一遮挡机构27时,将两个连接挡片271分别置于中部挡片270相对的两侧,且中部挡片270的两个旋转轴2756分别插入两个连接挡片271相邻近的两个轴孔2716内,使两个连接挡片271分别转动地连接于中部挡片270相对的两侧,每一连接挡片271的端部收容于对应的收容缺口2706内;将两个固定挡片275分别置于两个连接挡片271远离中部挡片270的一侧,且每一固定挡片275的旋转轴2756插入对应的连接挡片271的轴孔2716内,使固定挡片275的连接部2751的端部可转动地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2715内。因此,若干遮挡单元依次连接成表链结构的遮挡机构27,若干所述遮挡单元沿铰链25弯折,中部挡片270的遮挡部2703、连接挡片271的遮挡部2713及固定挡片275的遮挡部2753相互搭接,以起到防尘、防水等作用。在铰链25弯折或展开的过程中,各遮挡部一直保持相互搭接,起到防尘、防水等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5及图20-图21,组装每一联动机构26时,将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限位机构263、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连接筒268及两个阻尼件269组装于一体。具体地,将两个阻尼件269并排放置,四个连接轴265分别插入两个阻尼件269的四个阻尼孔2693内,直至四个阻尼件269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的连接段2611处,且阻尼件269抵触定位环2615;将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相对的两端,直至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分别靠近两个阻尼件269相对的两侧。具体地,将中间的两个连接轴261靠近阻尼件269的一端插入其中一固定件2621的两个定位孔2622内,所述其中一固定件2621套接于两个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使所述其中一固定件2621靠近阻尼件269背离定位环2615的一侧;将中间的两个连接轴261背离阻尼件269的一端插入另一固定件2621的两个定位孔2622内,所述另一固定件2621套接于两个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使所述另一固定件2621接触定位环2615。将外侧的两个连接轴261的一端分别插入其中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两个转动件2625的定位孔2627内,两个转动件2625套接于两个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且使所述其中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两个第二齿轮2626分别啮合于对应的固定件2621相对两端的第一齿轮2623;将外侧的两个连接轴261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另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两个转动件2625的定位孔2627内,两个转动件2625套接于两个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且使所述另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两个第二齿轮2626分别啮合于对应的固定件2621相对两端的第一齿轮2623。将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分别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相对的两端,直至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分别靠近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具体地,将每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的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互啮合,且使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止挡块2648相对应;四个连接轴261的一端分别插入其中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的四个轴孔2643内,四个连接轴261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另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的四个轴孔2643内,直至每一第二齿轮组件264套接于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此时,每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止挡块2648位于对应的固定件2621的第一止挡块2624与对应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止挡块2628之间,且第三止挡块2648的两个第三止挡面26480分别对应第一止挡面26240及第二止挡面26280,阻尼件269位于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围成的空间内,第一连杆件266靠近阻尼件269一端相对的两侧分别固接于一侧的两个第二齿轮2626,第二连杆件267靠近阻尼件269一端相对的两侧分别固接于相对的另一侧的两个第二齿轮2626;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分别邻近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背离阻尼件269的一侧,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固定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上,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可转动地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上。再将限位机构263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上,具体地,将四个连接轴261的延伸段2614分别插入四个定位件2630的通孔2633,每一定位件2630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滑动,直至凸起2632插入对应的凹槽2646内,此时,每一定位件2630套接于对应的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并随连接轴261运动;将四个弹性件2634分别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直至每一弹性件2634抵触对应的定位件2630,将两个垫片2637分别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即每一连接轴261的延伸段2614插入对应的垫片2637的通孔2638,直至每一垫片2637抵触对应的弹性件2634;将四个连接件2636分别套入四个连接轴261的延伸段2614上并沿连接轴261滑动,且每一连接件2636螺接于对应的外螺纹2616。此时,每一连接件2636通过垫片2637及对应的弹性件2634弹性抵推对应的定位件2630,使定位件2630的凸起2632插入对应的凹槽2646内。将两个垫片分别套接于四个连接轴261背离限位机构263的一端,将两个连接筒268分别套入外侧的两个连接轴261背离限位机构263的一端,使每一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插入对应的连接筒268的卡接孔2682内,且两个连接筒268的连接板2684分别固接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
联动机构26弯折时,将第一连杆件266朝向第二连杆件267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对应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其中一连接轴261上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一连杆件266通过对应的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传动件264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传动件2641转动,所述另一传动件2641带动另一连接轴261转动,所述另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二齿轮2626沿固定块2621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件267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靠近而折弯。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在联动机构26的带动下可以同步转动。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两个相邻的铰链转动时,联动机构26带动其余的铰链同步转动;每一定位件2630相对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使定位件2630的凸起2632分别插入或脱离凹槽2646,当多个凸起2632插入多个凹槽2646时,能定位联动机构26;当多个凸起2632在多个凹槽2646内切换,能定位联动机构26在不同的弯折状态。
或者,将第二连杆件267朝向第一连杆件266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二连杆件267上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二连杆件267通过对应的外侧的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传动件264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传动件2641转动,所述另一传动件2641带动外侧的另一连接轴261转动,所述另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一连杆件266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固定块2621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杆件266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靠近而折弯。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在联动机构26的带动下可以同步转动。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两个相邻的铰链转动时,联动机构26带动其余的铰链同步转动。每一定位件2630相对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使定位件2630的凸起2632分别插入或脱离凹槽2646,当多个凸起2632插入多个凹槽2646时,能定位联动机构26;当多个凸起2632在多个凹槽2646内切换,能定位联动机构26在不同的弯折状态。
可选地,连接轴261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轴孔2643内转动。
在其他的使用方式中,可以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朝相向方向一同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均与外侧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中间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连杆件266上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通过对应的连接轴261一并带动同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的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互转动,使两个传动件2641相互靠近,从而使每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靠近而折弯。每一定位件2630相对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使定位件2630的凸起2632分别插入或脱离凹槽2646,当多个凸起2632插入多个凹槽2646时,能定位联动机构26;当多个凸起2632在多个凹槽2646内切换,能定位联动机构26在不同的弯折状态。
当联动机构26由弯折状态展平时,将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朝远离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连杆件266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一连杆件266通过对应的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可选地,连接轴261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轴孔2643内转动,以带动对应的定位件2630一并转动。传动件264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传动件2641转动,所述另一传动件2641带动外侧的另一连接轴261转动,所述另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二连杆件267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固定块2621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件267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远离而展平。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当多个凸起2632插入多个凹槽2646时,能定位联动机构26保持展平状态;当联动机构26位于展平状态时,每一传动件2641上的第三止挡块2648的两个第三止挡面26480分别贴合于对应的第一止挡块2624的第一止挡面26240及对应的第二止挡块2628的第二止挡面26280,以防止联动机构26进一步反折。
或者,将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朝远离另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外侧的两个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二连杆件267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二连杆件267通过对应的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每一连接轴261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轴孔2643内转动,以带动连接轴261上的定位件2630相对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传动件264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传动件2641转动,所述另一传动件2641带动外侧的另一连接轴261转动,所述另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一连杆件266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固定块2621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杆件266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远离而展平。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当多个凸起2632插入多个凹槽2646时,能定位联动机构26保持展平状态;当联动机构26位于展平状态时,每一传动件2641上的第三止挡块2648的两个第三止挡面26480分别贴合于对应的第一止挡块2624的第一止挡面26240及对应的第二止挡块2628的第二止挡面26280,以防止联动机构26进一步反折。
在其他的使用方式中,可以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朝相反方向一同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对应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固定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的连接轴261带动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上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朝相反方向转动,且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朝相反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远离而展平。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当多个凸起2632插入多个凹槽2646时,能定位联动机构26保持展平状态;当联动机构26位于展平状态时,每一传动件2641上的第三止挡块2648的两个第三止挡面26480分别贴合于对应的第一止挡块2624的第一止挡面26240及对应的第二止挡块2628的第二止挡面26280,以防止联动机构26进一步反折。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组装第一连接铰节254时,将每一定位件2511的连接杆2514插入弹性件2517后安装于安装框256的安装槽2560内,使安装槽2560内的定位柱25601插入定位件2511的导滑槽2515内,定位件2511能沿导滑槽2515滑动,弹性件2517弹性抵持于定位件2511与安装槽2560的内壁之间,弹性件2517抵推定位件2511沿滑槽2515滑动使卡块2512伸入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内;将两个定位片60分别收容于安装框256的两个收纳槽2567内,并将两个滑动件252分别套接于安装框256的两个凸耳2565,且使每一定位片60的条形孔64可转动并可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滑动件252的连接柱2523,即连接件穿过定位片60的条形孔64连接于连接柱2523的连接孔2524内;此时,每一滑动件252套接于对应的凸耳2565上并连接于对应的两个第二弹性件2569。将连接框257覆盖至安装框256上,使连接框257的两个连接柱2576分别可滑动地插入安装框256的两个条形槽2564内,连接框257的连接片2573抵接于安装框256上的第一弹性件2563,连接框257的连接板2571盖设于安装框256上,两个锁固件分别插入安装框256背面的阶梯孔25610连接于连接柱2576的连接孔2577使连接框257能沿所述阶梯孔相对于安装框256滑动;若干锁固件分别插入安装框256背面的其他阶梯孔25610连接于连接框257上对应的连接孔2574,连接框257可沿阶梯孔25610相对于安装框256滑动。此时,第一弹性件2563被弹性夹持于连接片2573与安装框256之间,每一连接柱2576能沿对应的条形槽2564滑动,即连接框257相对于安装框256可沿条形槽2564滑动;两个滑动件252能相对于安装框256滑动;两个定位片60能在对应的收纳槽2567内转动。当所述联动机构26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定位片60与该收纳槽2567的第一限位面2568贴合,从而可实现当所述联动机构26受到向中间区域挤压的力时,不会由于该挤压力而使联动机构26在横向方向上压缩,从而使屏幕拱起。当所述联动机构256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连杆件266远离转动件2625的一端抵接到该收纳槽2567内与该第一限位面2568相对的一侧,从而可实现当所述联动机构26受到向中间区域挤压的力时,不会由于该挤压力而使联动机构26在横向方向上压缩,从而使屏幕拱起。
如图7及图10至图11所示,组装第二连接铰节258时,将每一定位件2511的连接杆2514插入弹性件2517后安装于连接板2581的安装槽2583内,使安装槽2583内的定位柱2584插入定位件2511的导滑槽2515内,定位件2511能沿导滑槽2515滑动,弹性件2517弹性抵持于定位件2511与安装槽2583的内壁之间,弹性件2517抵推定位件2511沿滑槽2515滑动使卡块2512伸入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内。
请参阅图3至图26,组装折叠装置24时,先组装中间铰节组件250,具体地,将两个旋转铰节2505分别放置于中部铰节2501相对的两侧,将每一旋转铰节2505的两个凸块2506分别插入中部铰节2501同侧的两个收容口2503,使两个凸块2506的轴孔2507与中部铰节2501同侧的轴孔2504对应,使中部铰节2501相对的两侧分别收容于两个旋转铰节2505的收纳槽2508。将两个联动机构26分别置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端,使每一联动机构26背离连接筒2680一端的每一连接轴26插入对应的旋转铰节2505的轴孔2507内,中间的两个连接轴26穿过轴孔2507插入中部铰节2501对应的轴孔2504内,使两个旋转铰节2505通过连接轴26可转动地连接于中部铰节2501上。将两个支撑铰节253分别放置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两个支撑铰节253分别连接于同侧的两个第一连杆件266及两个第二连杆件267上,即若干锁固件分别穿过支撑铰节253的连接孔2532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将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6分别置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每一联动机构26一侧的两个第一连杆件266分别插入第一连接铰节254的两个第一滑槽2566内,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铰节267分别插入第二链接铰节258的第二滑槽2580内,每一第一连杆件266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通过锁固件连接于对应的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使定位片60能沿所述旋转孔62转动,即锁固件插入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及定位片60的连接孔2667。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两个定位件2511在对应的弹性件2517的抵推下能使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卡口2663内;第二连接铰节267上的两个定位件2511在对应的弹性件2517的抵推下能使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三卡口2673内,以使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且每一传动件2641上的第三止挡块2648的两个第三止挡面26480分别贴合于对应的第一止挡块2624的第一止挡面26240及对应的第二止挡块2628的第二止挡面26280,以防止折叠装置24进一步反折。
可选地,第一连杆件266的端部也可转动并滑动地连接于定位片60的条形孔64,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通过锁持件可转动连接于滑动件252的连接孔2524。由此,定位片60可相对第一连杆件266转动及滑动,可相对滑动件252转动。定位片60可抵持于第一限位面2568或与第一限位面2568分离。可选地,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杆件266可相对第一连接铰节254滑动,第二连杆件267相对于第二连接铰节258滑动,第一连杆件266带动定位片60在收纳槽2567内活动,定位片60的一侧面沿第一限位面2569对应的端部的圆弧过渡移动。可选地,当折叠装置24在弯折过程中,定位片60的其中一侧面与第一限位面2568分离,第一连杆件266的末端抵持于滑动件252,从而对滑动件252在凸耳2565上的长度方向限位,具体地,定位片60随第一连杆件266运动至定位片60背离第一限位面2568的另一侧面与第二限位面25680贴合,使得定位片60的另一侧面与该收纳槽2567内第二限位面25680抵持,对滑动件252在凸耳2565上长度方向限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起到防止在跌落时滑动件252在凸耳2565上溃缩情况,以避免与滑动件252固定连接的柔性屏出现拱起而发生损坏。当折叠装置24在展开过程中,定位片60的另一侧面第二限位面25680分离,定位片60的其中一侧面与第一限位面2568贴合,同样对滑动件252在凸耳2565上长度方向限位。具体地,定位片60随第一连杆件266运动使定位片60的所述另一侧面与第二限位面25680分离,定位片60的其中一侧面沿第一限位面2568对应的端部的圆弧过渡运动,直至所述其中一侧面与第一限位面2568贴合,使得定位片60的所述其中一侧面与该收纳槽2567内第一限位面2568抵持,对滑动件252在凸耳2565上长度方向限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起到防止在跌落时滑动件252在凸耳2565上溃缩情况,以避免与滑动件252固定连接的柔性屏出现拱起而发生损坏。每一联动机构26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插入第二连接铰节258的第二滑槽2580,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每一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每一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内。此时,折叠装置24处于展开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折叠装置24在弯折状态时,第一连杆件266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端面能与收纳槽2567内第二限位面25680贴合,也可以起到防止在跌落时滑动件252在凸耳2565上溃缩情况,以避免与滑动件252固定连接的柔性屏出现拱起而发生损坏。
将两个遮挡机构27分别置于铰链25相对的两端,使每一遮挡机构27的中部挡片270的连接部2701固定连接于联动机构26的中部,且两个固定挡片275的两个固定部2755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端部,具体地,其中一固定挡片275的固定部2755插入第一连接铰节254的连接槽25612,另一固定挡片275的固定部2755插入第二连接铰节258的连接槽25812,若干锁固件分别穿过固定部2755的连接孔2757锁固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上。遮挡机构27的连接挡片271与联动机构26分离。遮挡机构27随中间铰节组件250的弯折而弯折,此时,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通过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当组装折叠装置24展平时,连接框257的锯齿2575插入支撑铰节253的收容口2530内,中部铰节2501的正面、旋转铰节2505的正面、第一连接铰节254的正面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以方便安装柔性件30。
折叠装置24展平时,各铰节的铰接位置共同定义第一平面,各遮挡单元的铰接位置共同定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异面。
可选地,各铰节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各遮挡单元通过第二转轴铰接,连接轴261的轴心线处于第一平面,遮挡机构27的各旋转轴的轴心线处于第二平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指连接轴261,各铰节通过连接轴261铰接;所述第二转轴指旋转轴2705、2756,各遮挡单元通过旋转轴2705、2756铰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且不同。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相比第二平面远离柔性屏。可选地,遮挡机构27的中部挡片270与连接挡片271的铰接位置、连接挡片271与固定挡片275的铰节位置,相比于旋转铰节2505与中部铰节2501的铰接位置、第一连接铰节254与旋转铰节2505的铰接位置、第二连接铰节258与旋转铰节2505的铰接位置更靠近柔性件。由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对柔性屏的距离不同,当折叠装置24弯折时,原本处于第一平面的连接轴261形成的圆弧的半径小于原本处于第一平面的旋转轴所形成的圆弧的半径,为适应半径的差异,固定于二个固定挡片275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会相对中间铰节组件250滑动,也就是说,在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可相对中间铰节组件250转动。可选地,在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接铰节254相对于对应的支撑铰节253朝向中间铰节组件250滑动,第二连接铰节258相对于对应的支撑铰节253朝向中间铰节组件250滑动。可选地,在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接铰节254相对于旋转铰节2505转动,第二连接铰节258相对旋转铰节2505转动。
由于采用直齿轮啮合的方式联动,相比于采用斜齿轮啮合联动的方式而言,不需要很高的制造精度,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将安装完成的折叠装置24置于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之间,第一连接铰节254的两个凸耳2565分别收容于第一框体21,且位于第一框体21内的滑动件252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21。第一连接铰节254的连接框257与安装框256可沿垂直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的弯折轴心线的方向相对滑动;第一弹性件2563产生将连接框257的连接片2573向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推动的弹性力,第二弹性件2569产生将第一框体21推离第一连接铰节的弹性力。可选地,第一弹性件2563与第二弹性件2569均被预压缩之后安装于相应的位置上。折叠装置24的正面与第一框体21的正面及第二框体23的正面共面,连接板2571与安装框256之间沿垂直于折叠装置24的弯折轴心线方向上有间隙。支撑片5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框体23上,另一端固定于连接板2571上,两端之间的部分覆盖于折叠装置24的部分位置上并可相对折叠装置24的该部分位置滑动。可选地,支撑片5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覆盖于第一连接铰节254、中间铰节组件250及第二连接铰节258。柔性屏的一端固定于支撑片50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两端之间的部分覆盖支撑片50的相应部分并可相对支撑片50的该相应部分滑动。可选地,当折叠装置24弯折时,支撑片50可带动连接板2571相对第二框体23滑动,柔性屏可带动第一框体21相对第二框体23滑动。可选地,当折叠装置24弯折时,支撑片50可带动连接板2571相对第二框体23朝向第二框体23滑动,柔性屏可带动第一框体21相对第二框体23朝向第二框体23滑动。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可随折叠装置24的弯折而弯曲,第一弹性件2563向外抵推连接片2573,以带动连接板2571向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抵推支撑片,使支撑片50处于绷紧状态。第二弹性件向外抵推第一框体21,使柔性屏绷紧,防止柔性屏拱起而损坏。当柔性件30处在展平状态时,每一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卡口2663及第三卡口2673内,以定位铰链25保持展平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27至图32,弯折电子设备100时,对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至少其中一个施加折弯的力,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和第二框体23的第二连接铰节258朝相互邻近的方向转动,通过两个联动机构26实现折叠装置24的折弯,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弯折。具体地,如对第一框体21施加折弯的力,第一框体21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及对应的支撑铰节253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带动两个联动机构26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转动,使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的卡接,第一连杆件266沿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滑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对应的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连杆件266共同带动第一连杆件266的转动件2625上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连接轴261的转动带动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对于另一第二传动件264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使对应的旋转铰节2505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连接轴261也带动阻尼件269沿对应的另一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分别啮合于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转动,带动所述另外两上传动件2641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带动对应的另外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所述另外的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使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与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的卡接,第二连杆件267带动对应的第二连接铰节258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在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及第二滑槽2580内滑动,直至第一连接铰节254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二卡口2664内,以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四卡口2674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呈折弯状态,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4弯折,直至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的背面贴接。
此时,折叠装置24完成弯折,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4实现弯折,使中间铰节组件250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正面相互连接形成拱形的弧面,以方便贴合柔性件30。
在折叠装置24的弯折过程中,第一连接铰节254的安装框256可相对于第一框体21沿垂直于折叠装置24的弯折轴心线方向滑动,第一连接铰节254的连接框257可相对于安装框256沿垂直于折叠装置24的弯折轴心线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一连接铰节254完成补偿运动;连接轴261分别在两个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内转动,每一阻尼件269的弹性挡圈2694转动地套接于对应的连接轴261上,由于连接轴261分别过盈配合地插接于对应的阻尼件269;因此,折叠装置24能在弯折过程中定位于任意一角度。
在折叠装置24的弯折过程中,每一遮挡机构27随折叠装置24的弯折而弯折,即若干所述遮挡单元沿折叠装置24弯折,以使中部挡片270的遮挡部2703、连接挡片271的遮挡部2713及固定挡片275的遮挡部2753相互搭接,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折叠装置24内。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也可以仅对第二框体23施加折弯的力,第二框体23带动第二连接铰节258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第二连接铰节258带动两个联动机构26的第二连杆件267及对应的支撑铰节253转动,使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的卡接,第二连杆件267沿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滑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第二连杆件267共同带动第二连杆件267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连接轴261的转动带动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对于另一第二传动件264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使对应的旋转铰节2505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连接轴261也带动阻尼件269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分别啮合于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转动,以带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带动对应的另外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另外的连接轴261带动第一连杆件266及对应的支撑铰节253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使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与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的卡接,第一连杆件266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接铰节254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一连杆件266在第一滑槽2566内滑动,直至第一连接铰节254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二卡口内,以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四卡口2674内,第一连接铰节254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四卡口2664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呈折弯状态,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4弯折,直至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的背面贴接。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还可以同时对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施加折弯的力,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分别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和第二连接铰节258相对于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并通过联动机构26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折弯。
当需要展平电子设备100时,向外拉开第一框体21或第二框体23,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上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和第二框体23上的第二连接链节258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具体地,对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至少其中一个施加向外拉开的力,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和第二框体23上的第二连接铰节258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每一联动机构26的第一连杆件266及对应的支撑铰节253和第二连杆件267对应的支撑铰节253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如对第一框体21施加向外拉开的力,第一框体21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对应的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带动两个联动机构26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和支撑铰节253及第二连杆件267和支撑铰节253转动,使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的卡接,第一连杆件266沿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滑动,第二连杆件267沿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滑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连杆件266共同带动第一连杆件266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连接轴261的转动带动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对于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使对应的旋转铰节2505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连接轴261也带动阻尼件269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分别啮合于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转动,带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带动对应的另外的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连接轴261固定连接,且每一连接轴261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另外的连接轴261带动第二连杆件267及对应的支撑铰节253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使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与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二卡口2674的卡接,第二连杆件267带动旋转铰节2505沿对应的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二连杆件267在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内滑动,直至第一连接铰节254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内、第二连接铰节258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内,且每一传动件2641上的第三止挡块2648的两个第三止挡面26480分别贴合于对应的第一止挡块2624的第一止挡面26240及对应的第二止挡块2628的第二止挡面26280,以防止联动机构26进一步反折,以定位折叠装置24呈展平状态,防止柔性件30反折而损坏。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4展平,在折叠装置24的展平过程中,连接轴261分别在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内转动,由于连接轴261分别过盈配合地插接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因此,折叠装置24能在展平过程中定位于任意一角度。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展平方式中,也可以仅对第二框体23施加向外拉开的力,第二框体23通过联动机构26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展平。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还可以同时对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施加向外拉开的力,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分别带动对应的连接铰节及对应的支撑铰节253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展平。
请一并参阅图31及图32,图3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2是图31中的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结构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另一实施例中的定位件2516结构与其中一实施例中的定位件2511的结构略有不同。具体地,定位件2516概呈矩形块,定位件2516的一侧设置两个间隔的外周面为圆弧面的卡块25162,定位件2516背离卡块25162的另一侧设置平行间隔的两个连接杆25164及位于两个连接杆25164之间的隔板25165。定位件2516的背面于卡块25162与连接杆25164之间开设条形的导滑槽2515,导滑槽2515穿通定位件2516的正面,且导滑槽2515沿折叠装置的弯折轴线方向延伸。定位件2516的两个连接杆25164上均套设有弹性件2517,定位件2516可滑动地收容于第一连接铰节254的安装槽2560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安装槽2583内;具体地,定位件2516收容于第一连接铰节254的安装槽2560时,两个弹性件2517分别套接于连接杆25164并连接于安装槽2560的内壁,弹性件2517能抵推定位件2516沿安装槽2560滑动使两个卡块25162能插入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内;定位件2516收容于第二连接铰节258的安装槽2583时,两个弹性件2517分别套接于连接杆25164并连接于安装槽2583的内壁,弹性件2517能抵推定位件2516沿安装槽2583滑动使两个卡块25162能插入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内。第一连杆件266面朝安装槽2560的一侧开设两个间隔的卡口2668,第一连杆件266于两个卡口2668之间形成卡块2669,第一连杆件266滑动地插接于第一滑槽2566内;第二连杆件267面朝安装槽2583的一侧开设两个间隔的卡口2678,第二连杆件267于两个卡口2678之间形成卡块2679,第二连杆件267滑动地插接于第二滑槽2580内。当弹性件2517抵推定位件2516的卡块25162卡入第一连杆件266的卡口2668内,第一连杆件266的卡块2669定位于两个卡块2516之间;以及弹性件2517抵推定位件2516的卡块25162卡入第二连杆件267的卡口2678内,第一连杆件266的卡块2679定位于两个卡块25162之间,以使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
本发明中的所述限位件可以是第一连杆件266、或形成第一限位面2568的侧壁、或者第一连接铰节254、或者同时包括第一连杆件266和第一限位面2568的侧壁(或第一连接铰节254);所述定位件可以是连接柱2523、或定位片60、或者同时包括连接柱2523和定位片60。具体地,即当限位件为第一连杆件266时,定位件为连接柱2523;当限位件为形成第一限位面2568的侧壁或第一连接铰节254时,所述定位件为定位片60。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也可以是第一连杆件266末端向下形成的倒钩,定位件也可以是滑板上开设的槽,当铰链25弯折时,所述倒钩靠近所述槽的内侧壁面,起到限位作用,当铰链25展开时,所述倒钩远离所述槽的内侧壁面。
可选地,优选地,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mm,或者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mm,或者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6mm,或者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4mm,或者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2mm。
本发明中的折叠装置中的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或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包含小于或等于2mm、1mm、0.6mm、0.4mm或0.2mm等各种状态。由于生产精度及组装公差的原因,定位件与限位件在靠近之后二者之间通常会留有一定程度的间隙,当然定位件与限位件靠近并不排除定位件与限位件贴合的情况,也就是说定位件与限位件贴合也可以认为是定位件与限位件靠近。定位件与限位件之间因为相互靠近,留出的间距较小,即使滑动件252受到外界冲击而朝向铰链25滑动,由于分别连接的定位件及限位件可相对活动的间隙较小,因而仍然可以将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滑动的距离限制住,避免或减小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大幅度滑动的情况,从而使得与滑动件252连接的柔性屏不会出现大幅度拱起的现象,防止或降低柔性屏损坏的情况。优选地,定位件与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小于0.2mm并大于0,这个数值可以确保柔性屏基本不会出现拱起的现象,并且,还可给装配留出一定的公差余量。
可选地,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定位件与限位件靠近且二者通过间隙隔开。可选地,当铰链25由弯折状态形变至展开状态时,定位件与限位件相对活动的距离大于滑动件252与铰链25相对滑动的距离。可选地,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另一个状态时,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限位件。可选地,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的两个相向设置的面中的至少一个不平行于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的滑动方向。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部分,当铰链25形变时,定位件的第一部分相对所述限位件的活动方向与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的滑动方向相同;可选地,所述定位件还包括与第一部分相对设置的第二部分,当铰链25形变时,定位件的第二部分相对限位件的活动方向与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的滑动方向相反。可选地,当铰链25形变时,定位件的第二部分相对限位件的活动行程大于定位件的第一部分相对限位件的活动行程。所述定位件指定位片60,所述限位件指第一所述第一部分是指第一连杆件266,定位件的第一部分指定位件60与第一连杆件266相连接的一端,即第一连杆件266远离转动件2625的一端的连接孔2667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定位件的第二部分指定位件60与滑动件252相连接的一端,即连接件穿过定位片60的条形孔64连接于滑动件252的连接孔2524内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第一定位件靠近第一限位件而限制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朝铰链25的方向可相对铰链25滑动的距离,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另一个状态时,第二定位件靠近第二限位件而限制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朝铰链25的方向可相对铰链25滑动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指第一连杆件266,所述第二限位件指第一连接铰节254,所述第一定位件指连接柱2523,所述第二定位件指定位片60。
可选地,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第二定位件远离第二限位件;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另一个状态时,第一定位件远离第一限位件。具体地,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个状态时,定位片60远离第一连接铰节254;当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其中另一个状态时,连接柱2523远离第一连杆件266。
可选地,第二定位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的相对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限位件。具体地,定位片6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柱2523,定位片60的相对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件266。
可选地,第二定位件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件的一端还可相对第一定位件滑动。具体地,定位片60转动连接于连接柱2523的一端还可相对连接柱2523滑动。
可选地,第一限位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铰链,第二限位件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铰链,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位于折叠装置厚度方向上的不同层,所述铰链指中间铰节组件250。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件26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第一连接铰节254通过另一转轴转动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
可选地,折叠装置还包括连接铰链的第一连接铰节及与滑动件连接的定位片,铰链形变时定位片相对第一连接铰节转动;所述铰链是中间铰节组件250,限位件是第一连杆件266,定位件是连接柱2523。具体地,折叠装置还包括连接中间铰节组件250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及与滑动件252连接的定位片60,铰链25形变时定位片60相对第一连接铰节254转动。
可选地,第一连接铰节254包括朝向定位片60的第一限位面2568,铰链25形变至展开状态时定位片60靠近第一限位面2568,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时定位片60远离第一限位面2568。
可选地,第一连接铰节254在邻近第一限位面2568的位置形成凸起25682,铰链25在展开状态及弯折状态时定位片60均靠近凸起25682。
可选地,第一限位面2568相对滑动件252相对铰链25的滑动方向倾斜。
可选地,定位片60的一端滑动铰接于定位件,定位片60的相对另一端铰接于限位件;具体的,定位片60的一端滑动铰铰于连接柱2523,定位片60的相对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件266。
可选地,铰链25弯折时,定位片60的一端相对铰链25朝铰链25移动,相对另一端相对铰链25远离铰链25移动。
可选地,第一连接铰节254开设收纳槽2567,定位片60收容于收纳槽2567内,第一限位面2568为收纳槽2567的内侧壁面。
可选地,铰链25形变至弯折状态时,第一定位件靠近第一限位件,其中第一限位件为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侧壁,第一定位件是螺柱;在铰链25形变至展开状态时,第二定位件靠近第二限位件,其中第二限位件为收纳槽2567的第一限位面2568,第二定位件为定位片60。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