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可折弯装置和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25 12:01:10|209|起点商标网
一种可折弯装置和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弯装置和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屏”因其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将对电子终端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柔性屏幕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

由于柔性屏涉及到弯折,现有的平板式支撑结构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弯折需求的铰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弯装置和折叠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弯装置,所述可折弯装置包括第一铰链单元、转动连接于第一铰链单元的第二铰链单元、连接组件及滑动件,连接组件包括设于第一铰链单元的转轴及限位件,滑动件设于第二铰链单元上,可折弯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展开状态与弯折状态的其中一个,第二状态为弯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中的另一个,当可折弯装置从第一状态形变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限位件沿所述第一铰链单元的转轴轴向移动,并在所述可折弯装置形变至第二状态时抵持滑动件而对滑动件限位。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折叠显示装置,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可折弯装置,所述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显示组件,所述可折弯装置支撑所述柔性显示组件,并带动所述柔性显示组件弯折或展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弯装置通过第一铰链单元转动连接第二铰链单元,连接组件包括设于第一铰链单元的限位件和转轴,且限位件可与第二铰链单元的滑动件滑动抵持限位,以在可折弯装置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形变的过程中,限位件沿转轴的轴向移动,并且最终抵持滑动件而对滑动件限位,实现对可折弯装置的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定型的同时,利用滑动件与限位件的非刚性对接,使得可折弯装置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具有防跌落、防冲击的功能,保证了可折弯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弯装置处于完全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可折弯装置处于完全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可折弯装置的第iii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可折弯装置的第iv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可折弯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可折弯装置的铰链装置中的第一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可折弯装置进一步设置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可折弯装置的局部省略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可折弯装置进一步设置第二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可折弯装置进一步设置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可折弯装置进一步设置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可折弯装置中的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显示装置;

图14是图13所示的折叠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弯装置,可折弯装置包括铰链装置100、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300。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分别设置于铰链连接装置100的相对两侧,并可随铰链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或弯折状态而相互展开或相互叠合。铰链装置100包括第一铰链单元10、转动连接于第一铰链单元10的第二铰链单元20、连接组件30及滑动件90。连接组件30包括设于第一铰链单元10的第一转轴31及限位件32。滑动件90设于第二铰链单元20上。可折弯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展开状态与弯折状态的其中一个,第二状态为弯折状态与弯折状态中的另一个。当可折弯装置从第一状态形变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铰链装置100也随之形变,且限位件32沿第一转轴31的轴向移动,并在可折弯装置形变至第二状态时抵持滑动件90而对滑动件90限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可折弯装置处于展开状态。该铰链装置100能够弯折,可以应用于需要弯折的折叠显示装置上。可选的,该折叠显示装置可以为柔性的移动终端、柔性的平板、柔性的手环等终端设备。进一步的,该铰链装置100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部可以连接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换言之,铰链装置100,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之间的夹角亦随之改变。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的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可折弯装置处于弯折状态。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在铰链装置100的弯折下能够相互叠合设置,从而便于折叠显示装置收纳。可以理解的,完全展平状态为个铰链装置100的弯折角度为180度时的状态,而完全弯折状态为铰链装置100的弯折角度为0度时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如图3所示,图3为图1所示的铰链装置100的第iii局部示意图。第一铰接单元10具有沿着周向连接的第一外表面10a和第一侧面10b,第二铰接单元2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二外表面20a和第二内表面20b。在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完全展开时,第一铰接单元10的第一外表面10a和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外表面20a连接较为平滑,形成接近平直面的弯折外表面,以利于支撑设置于铰链装置100上方的器件(如支撑板或柔性屏幕);如图4所示,图4为图2所示的铰链装置100的第iv局部示意图。在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完全弯折时,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内表面20b贴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的第一侧面10b上,其中,第一外表面10a和所述第二外表面20a形成曲率较大的弯折外表面。本实施例中的铰链装置100通过第一铰接单元10与第二铰接单元20中的各个表面的配合实现铰链装置100在展开/弯折至弯折/展开状态的弯折外表面的弧半径的变化。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一铰接单元10包括两个第一底板11和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底板11之间的第二底板12。两个第一底板11远离第二底板12的端部构造成与第二铰接单元20转动连接的第一铰接座111。

其中,两个第一底板11的结构可以相同,在此以一个第一底板1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底板11背离其外表面的方向凸设有第一铰接座111,该第一铰接座111具有两个第一通孔1111,一个第二铰接单元20通过一根销钉转动连接于该第一铰接座111的第一通孔1111中,从而实现第二铰接单元20与第一铰接单元10的转动连接。

该第一铰接座111具有沿着第一底板11的厚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11a和第二部分111b,第一部分111a大致呈长椭圆形,两个第一通孔1111分别开设于第一部分111a上。第一部分111a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外表面10a,第一部分111a的侧面和第二部分111b的侧面形成第一侧面10b。可以理解的,请一并参照图6,该第一侧面10b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凹弧段101b和第一凸弧段102b,该第一凹弧段101b可以用以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用于收容第二铰接单元20与第一铰接单元10临近的端部。第一凸弧段102b则可以用以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弯折状态时,用于与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内表面20b贴合,从而使得第一铰接单元10的第一外表面10a和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外表面20a形成曲率较大的弯折外表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座111的第一侧面10b还可以为一个凹弧面,换言之,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内表面20b大致呈平直面。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铰接单元20的靠近第一铰接座111的端部收容于与第一侧面10b内;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内表面20b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面10b。

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二铰接单元20包括第一子铰接单元21和第二子铰接单元22,第二子铰接单元22转动连接于第一子铰接单元21和第一铰接单元10之间。换言之,请一并参照图4,第一子铰接单元21和第二子铰接单元22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共同形成第二外表面20a和第二内表面20b,如此通过将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外表面20a、第二内表面20b进行多段设计,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时,第一铰接单元10和第二铰接单元20形成的大致呈半圆形的弯折外表面较为平滑。

另外,该铰链装置100实质由5个铰接单元组成,在需要弯折成0度或180时,每个铰接单元只需要弯折45度即可实现,利于每个铰接单元的弯折角度的分配,从而提高了铰链装置100弯折的可靠性。其中,当第二子铰接单元22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弯折时,第二子铰接单元22带动第一子铰接单元21转动,第一子铰接单元21的靠近第一铰接单元10的端部自第一凹部段内转出,第一子铰接单元21和第二子铰接单元22构成的第二内表面20b贴设于第一铰接单元10的第一侧面10b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二铰接单元20还可为仅有第一子铰接单元21或第二子铰接单元22的结构。

请一并参照图3至图5,该铰链装置100自完全展平状态弯折自完全弯折状态的过程中,第二铰接单元20靠近第一铰接座111的端部逐渐自第一凹弧段101b内转出,并贴合第一凹弧段101b,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内表面20b则逐渐贴合于第一凸弧段102b上,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时,第一铰接单元10的第一外表面10a和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外表面20a形成大致呈半圆形的弯折外表面。其中,该铰链装置100自完全弯折状态弯折自完全展平状态的过程的铰接单元的各个面的位置关系与前述描述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7和图8所示,图8是7所示的铰链装置100的部分省略示意图。所述铰链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30,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转轴31和限位件32。第一转轴31设于第一铰接单元10上,限位件32的一端被限制于第一铰接单元10上的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之间,限位件3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顶杆33,第一顶杆33朝向第二铰接单元20延伸,以使得第一顶杆33可滑动地抵持第二铰接单元20的滑动件90。第一顶杆33被限制于第二铰接单元20上,从而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时,第二铰接单元20会带动第一顶杆33转动,从而使得限位件32于第一铰接单元10上转动,在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完全展开时,所述限位件32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壁10c;在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完全弯折时,所述限位件32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壁10d。其中,通过限定限位件32于第一铰接单元10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限定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的弯折的最大角度和最小角度。例如,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铰链装置100的弯折内侧面的夹角为180度)时,限位件32抵接于第一限位壁10c上。换言之,此时若铰链装置100展开超过180度,则由于限位件32抵接于第一限位壁10c上而无法继续展开,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不会被过度展开而损坏铰链装置100、或贴设于铰链装置100上的柔性屏幕。同理,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铰链装置100的弯折内侧面的夹角接近0度)时,限位件32抵接于第二限位壁10d上。由于限位件32与第二限位壁10d的抵接关系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不会被过度弯折。本实施例中的铰链装置100通过第一顶杆33带动限位件32于第一铰接单元10上转动,再通过第一铰接单元10上的第一限位壁10c与第二限位壁10d的结构来使得铰链装置100的弯折程度,该限位结构简单,可靠。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上的第一转轴31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所述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围成一限位槽。具体的,第一底板11上设有两根第一转轴31。两个第一转轴31于第一铰接单元10上的连接结构相同,此处以一根第一转轴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铰接单元10固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座13和第二固定座14,其中,第一固定座13凸设于第一底板11的第一铰接座111上,换言之,第一固定座13与第一铰接座111为一体构造。第二固定座14凸设于第二底板12上。第一转轴3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座13和第二固定座14上。

可以理解的,第一底板11上还固设有第三固定座15,该第三固定座15位于第一固定座13和第二固定座14之间,第一转轴31亦穿过第三固定座15。从而能够将第一转轴31设于第一底板11上,且能够相对第一底板11沿着自身的轴向转动。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座13和第三固定座15相对彼此的端面分别形成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所述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围成一限位槽。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31通过三个固定座而转动连接于第一底板11上,同时还利用第一固定座13和第三固定座15相间隔的空间形成限位槽,实现了一个结构的多个功能的实现,换言之,即可使得第一转轴31无法从第一底板11上脱离,又能够形成用于对限位件32限位的限位槽,优化了铰链装置100的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13还可以与第一铰接座111相独立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一底板11上还设有第四固定座16,第四固定座16位于第三固定座15与第二固定座14之间。对应的,第一转轴31的一端部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座13上,第一转轴31的另一端部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座15、第四固定座16直至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座14上。该第一铰接单元10通过四个固定座对第一转轴31进行限制,保证第一转轴31在第一铰接单元10上转动的平稳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铰链装置100弯折的可靠性。换言之,该第一转轴31在第一铰接单元10的晃动较小。

可以理解的,两根第一转轴31的轴向沿平行所述第一底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根第一转轴31在第一底板11宽度方向上并排对称设置。进一步的,两根第一转轴31之间可以通过一个阻尼件17连接且限定二者的相对位置。该阻尼件17位于第四固定座16和第二固定座14之间。该阻尼件17具有两个环形套,一根第一转轴31位于一个环形套内。第一转轴31与环形套的内壁面具有较大摩擦力,使得第一转轴31相对环形套转动时具有阻尼。本实施例中通过阻尼件17同时连接于两根第一转轴31上,从而利于控制两根第一转轴31之间的间距,便于两根第一转轴31于第一铰接单元10上的装配,另外第一转轴31相对环形套转动时具有阻尼,利于调节铰链装置100的弯折角度,并且使该铰链装置100保持在任一弯折角度。

该限位件32被限定在限位槽内。可以理解的,该限位件32可转动地且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转轴31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之间。其与第一转轴31的配合关系可以为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32与第一转轴31的连接关系保证限位件32能够通过第一转轴31较佳的连接于第一铰接单元10上。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2螺旋传动连接于限位槽内。换言之,该限位件32能够在限位槽内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滑动,从而改变限位件32相对第一转轴31的轴向位置。换言之,限位件32的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的尺寸小于第一限位壁10c与第二限位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的尺寸。该限位件32通过改变自身相对第一转轴31沿着轴向的位置来与第一限位壁10c或第二限位壁10d抵接。当可折弯装置从第一状态形变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限位件32沿第一转轴31的轴向移动,并在可折弯装置形变至第二状态时,限位件32一部分抵持第一限位壁10c或第二限位壁10d,限位件32另一部分设置第一顶杆33,并利用第一顶杆33抵持滑动件90而对滑动件90限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位件32通过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移动而与第一限位壁10c或第二限位壁10d抵接,实现限位功能来实现对铰链装置100的弯折角度的限制的同时,还能够改变设置于限位件32远离第一转轴31处的第一顶杆33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的位置,从而利于第一顶杆33与铰链装置100的其他部件如第一滑块25配合实现对铰链装置100的滑动补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32还可以套设于第一转轴31上,且限位件32设有凸起,凸起分别与第一铰接单元10上的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相抵接而对铰链装置100的弯折角度的限制,从而防止铰链装置100的过度弯折。

可以理解的,该限位槽为螺旋面槽,限位件32为与限位槽的形状相匹配的螺旋件。具体的,第一固定座13朝向限位件32的端面为第一螺旋面,限位件32朝向第一固定座13的端面为与第一螺旋面的螺旋轨迹对应的第二螺旋面,当限位件32抵接于第一限位壁10c上,限位件32的第二螺旋面与第一螺旋面相贴合。第一螺旋面为绕第一转轴31轴线倾斜螺旋设置的倾斜面。第二螺旋面与所述第一螺旋面相同结构,并可与第一螺旋面分离或抵触。当限位件32的第二螺旋面与第一螺旋面配合并相互逐渐错开直至最终分离的过程中,所述限位件32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的一部分绕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线转动。即在可折弯装置从第一状态形变至第二状态时,限位件32限制于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的一部分可沿第一转轴31轴向移动,并同时还绕第一转轴31的轴线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弯折至完全弯折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顶杆33带动限位件32绕第一转轴31于限位槽内转动,由于第一螺旋面为倾斜的,故第一螺旋面能够推动限位件32逐渐靠近第二限位壁10d直至贴合于第二限位壁10d上。同理,第三固定座15朝向限位件32的端面为第三螺旋面,限位件32朝向第三固定座15的端面为与第三螺旋面的螺旋轨迹对应的第四螺旋面,当限位件32抵接于第二限位壁10d上,限位件32的第四螺旋面与第三螺旋面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32与限位槽的结构使得限位件32只有受到绕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的转动力才能够于限位槽中转动,换言之只有在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时才能够使得限位件32与第一限位壁10c或第二限位壁10d脱离,从而解除限位件32的限位,进一步提高了该限位件32限位的可靠性,亦防止非轴向的外力强压导致限位失效,从而使滑块相互靠近,进而导致屏幕拱起。因此,还对屏幕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槽的第一限位壁10c和第二限位壁10d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从而所述铰链装置100能弯折180度。换言之,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以逆时针转动90度,则第一顶杆33带动限位件32相对限位槽转动90度时限位件32抵接于第二限位壁10d上,此时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自完全弯折状态展开至完全展平状态时,使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以顺时针转动90度,则第一顶杆33带动限位件32相对限位槽转带动90度时限位件32抵接于第一限位壁10c上。

可以理解的,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还包括挡板23,当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展开时,所述第一顶杆33受到所述挡板23的限制作用力而随所述挡板23一同绕第一转轴31转动,并带动所述限位件32在所述限位槽内转动。即在可折弯装置从第一状态形变至第二状态时,限位件32的第一顶杆33沿第一转轴31的轴向移动,并同时还绕第一转轴31转动。具体的,挡板23固定连接于第二子铰接单元22上,其与第二子铰接单元22形成一个收容腔,第一顶杆33远离限位件32的端部朝着第二子铰接单元22延伸并伸入该收容腔内。该第一顶杆33被挡板23限制于第二铰接单元20内,其能在限位件32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滑动时而在第二铰接单元20上滑动,而无法从第二铰接单元20上脱落。本实施例中通过挡板23来将第一顶杆33限制于第二铰接单元20上,结构简单,利于装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铰接单元20还可以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设置条形槽,顶杆对应设置导向柱,顶杆的导向柱被限制连接于条形槽内。当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展开时,所述第一顶杆33受到所述挡板23的力而转动,并带动所述限位件32在所述限位槽内转动。当限位件32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滑动时,第一顶杆33能够在条形槽内滑动。

如图7和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装置100自完全展平状态弯折至完全弯折状态的过程中各个部件的运动过程为:施加第一外力至第二铰接单元20上,使得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此时第一顶杆33亦绕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转动,限位件32在限位槽内发生转动,从而在第一限位壁10c的作用下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移动直至与第二限位壁10d贴合连接,此时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其中,第一顶杆33亦相对第二铰接单元20滑动,并且与第二铰接单元20的滑动件90限位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装置100自完全弯折状态至完全展平状态的过程中各个部件的运动过程为:施加与第一外力反向的第二外力至第二铰接单元20上,使得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此时第一顶杆33受到挡板23的力的作用亦绕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转动,限位件32在限位槽内发生转动,从而在第二限位壁10d的作用下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移动直至与第一限位壁10c贴合连接,此时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滑动件90设有第二顶杆24;当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和第二铰接单元20处于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一顶杆33与所述第二顶杆24抵接。具体的,第一顶杆33随着限位件32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于限位槽内的移动而移动,换言之,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展开/完全弯折状态时,也就是可折弯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第一顶杆33相对第二铰接单元20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的位置是不相同的。

此处为了便于描述,分别将第一顶杆33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时于第二铰接单元20上的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可以认为可折弯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件32抵持滑动件90的第一位置。将第一顶杆33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时于第二铰接单元20上的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可以认为可折弯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限位件32抵持滑动件90的第二位置。在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一位置设置第二顶杆24,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时,第一顶杆33位于该第一位置,并由于第二顶杆24的设置而与第二顶杆24抵接在一起,从而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时,由于第一顶杆33与第二顶杆24相抵接在一起,而使得该铰链装置100在该状态跌落时亦能够防止铰链装置100溃缩,也就是对可折弯装置在第一状态下进行限位。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铰接单元20上设置第二顶杆24,利用限位件32在铰链装置100弯折过程中会带动第一顶杆33滑动改变位置的特征,来使得第一顶杆33与第二顶杆24抵接的关系来对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时的防跌落保护,进一步提高了铰链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杆33和所述第二顶杆24相接的端面分别为相互匹配的斜面。第二顶杆24的一端设置第一斜面241,第一顶杆33的一端设有可与第一斜面配合的配合斜面331。在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完全展开时,两个所述斜面完全重叠,也就是限位件32移动至第一位置,可折弯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第一位置设置于第一斜面241上。在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弯折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顶杆33与所述第二顶杆24完全分离;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与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的相对展开表示180度到第一角度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斜面的倾斜角为45度。具体的,在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完全展开时,限位件32抵接于第一限位壁10c上,第一顶杆33背向第二限位壁10d的配合斜面331与第二顶杆24的第一斜面241相抵接。换言之,第二顶杆24朝向第二限位壁10d的第一斜面241与第一顶杆33背向第二限位壁10d的配合斜面331完全重叠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杆33和第二顶杆24通过斜面配合,从而利于第一顶杆33与第二顶杆24的滑动脱离,并且在脱离的过程中朝向转轴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了带动滑块25的相对移动,从而在实现防止跌落的同时,也很好地配合实现了滑动补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顶杆33和第二顶杆24相抵接的端面还可以为其它结构,比如平行于第一转轴31的平直面。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90还设有第一滑块25,所述第二顶杆24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25上;在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弯折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块25受到弹力的作用朝向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在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展开过程中,所述第一顶杆33和所述第二顶杆24的抵持力使所述第一滑块25克服所述弹力背向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具体的,该第二顶杆24与第一滑块25一体构造而成。换言之,在铰链装置100自完全展平状态弯折至完全弯折的过程中,限位件32会带动第一顶杆33与第二顶杆24逐渐分离,其中第一顶杆33逐渐靠近第一滑块25,最终第一顶杆33抵接在第一滑块25上,也就是将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位置设置于第一滑块25,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顶杆33位于该第二位置,并由于第一滑块25的设置而与第一滑块25抵接在一起,从而避免铰链装置100在弯折状态时突然展开,也就是对可折弯装置在第二状态下进行限位。显然,滑动件9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设置于第二顶杆24和第一滑块25上,即第一位置不同于第二位置,而且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处于不同的平面上。

换言之,第一滑块25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而第一滑块25与第二铰接单元20相固定,对应的第一滑块25会带动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其中,柔性显示组件例如柔性屏幕设置于铰链装置100的弯折外侧面、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上。而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乃是固定连接于第二铰接单元20上,从而使得柔性组件带动第一滑块25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来对柔性屏在展开过程或者弯折过程的长度的补偿。由于柔性组件在弯折时可以通过第一滑动块滑动,因此可以避免弯折时由于第一铰接单元10和第二铰接单元20、和柔性组件的弯折半径差所导致柔性组件被第一铰接单元10和第二铰接单元20以较大的力度拉扯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块25上设置第二顶杆24既能够实现铰链装置100在完全展平状态进行防跌落保护,又能够对贴设于自身的柔性显示组件在弯折时进行滑动补偿,较少的零件实现较多的功能,结构紧凑。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顶杆24还可以固定于第二铰接单元20上,与第一滑块25相独立设置。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铰接单元20具有滑槽20c,第一滑块25限制连接于滑槽20c中,且通过第一弹性件26固定于第二铰接单元20上。可选的,该第一弹性件26具有沿着第一顶杆33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261、第二固定部262,第一固定部261抵接于第一滑块25上,第二固定部262为两个,固定于第二铰接单元20上。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时,该第一弹性件26具有背向第一铰接单元10的弹性力,从而使得柔性显示组件例如柔性屏幕贴设于铰链装置100的弯折外表面上时,柔性显示屏具有背向第一铰接单元10的弹性力,以使得柔性显示屏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被拉伸而具有较佳的平直面,进一步提高了铰链装置100应用于折叠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9,所述第一滑块25包括与所述第一顶杆33的配合斜面331相互配合的承载槽,所述承载槽的一侧壁为第二斜面20d。当第一铰接单元10与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弯折时,所述第一顶杆33的配合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斜面20d上,也就是限位件32移动至第二位置,可折弯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滑动件90的第二位置设置于第二斜面20d上。具体的,在铰链装置100自完全展平状态弯折至完全弯折的过程中,限位件32会带动第一顶杆33与第二顶杆24逐渐分离,其中第一顶杆33的配合斜面331逐渐靠近第一滑块25直至与承载槽的第二斜面20d相抵接,此时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也就是限位件32移动至第二位置,可折弯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换言之,在第二铰接单元20的第二位置设置第二斜面20d,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时,第一顶杆33的配合斜面331与第二斜面20d抵接在一起,而由于第一顶杆33的配合斜面331与第二斜面20d相抵接在一起,而使得该铰链装置100在该状态跌落时亦能够防止铰链装置100溃缩。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铰接单元20上设置有承载槽,用于在铰链装置100弯折时,抵持并容置第一顶杆33;该承载槽具有第二斜面20d,利用限位件32在铰链装置100弯折过程中会带动第一顶杆33滑动改变位置的特征,来使得第一顶杆33与第二斜面20d抵接的关系来对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时的防跌落保护,进一步提高了铰链装置100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相对第二铰接单元20的转动角度为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顶杆33的斜面接触所述第二顶杆24上的斜面;在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完全弯折时,所述第一顶杆33的斜面与第二斜面20d完全重叠;所述第二铰接单元与所述第一铰接单元的相对弯折表示所述第二角度到0度之间。

所述第一顶杆33的配合斜面331、所述第二顶杆24的第一斜面241、和所述第二斜面20d在展开和弯折的过程中保持平行,并且所述第二顶杆24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20d沿从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向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的方向上的距离为需要滑动补偿距离的一半,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在实现完全展平状态和完全弯折状态的防跌落保护的同时,能够避免弯折时由于第一铰接单元10和第二铰接单元20、和柔性屏的弯折半径差异所导致柔性屏被可折弯部件以较大的力度拉扯的情况。显然,第一斜面241设置于第二顶杆24远离第一滑块25的一端,第二顶杆24远离第一滑块25一端相比第一滑块25靠近第一铰链单元10,而第二斜面20d设置于第一滑块25连接所述第二顶杆24的一侧,即第二斜面20d相比第一斜面241更远离第一铰链单元10,也就是滑动件90的第二位置相比第一位置更远离第一铰链单元。第一斜面241与第二斜面20d相隔离,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隔设置,使得滑动件90的两个相隔离的位置对限位件32进行限位,以对限位件32有效限位,使得可折弯装置在第一状态下和第二状态下保持稳定。第一斜面241与第二斜面20d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杆24和所述第一滑块25上,第一斜面241与第二斜面20d异面,使得第一顶杆33抵接第一斜面241的状态不同于第一顶杆33抵接第二斜面20d的状态。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0,第二铰接单元20还设有第二滑块26,该第二滑块26设于第二铰接单元20的滑槽20c内,且连接于与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连接的钢板19上。该铰链装置100可以通过调节第二滑块26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的位置而调节铰链装置100的长度。换言之,通过调节第二滑块26相对于第一铰接单元10的位置而实现铰链装置100在完全展平状态弯折至完全弯折状态的过程中的长度补偿。可以理解的,第一铰接单元10和第二铰接单元20构成的弯折外侧面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时的弧长大于第一铰接单元10和第二铰接单元20构成的弯折外侧面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时的弧长,如此,则需要通过调整第二滑块26与第一铰接单元10之间的间距,通过钢板19带动第二滑动块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来对钢板19在展开过程切换至弯折过程的长度的补偿,避免钢板19被拉伸。其中,第二滑块26与第一滑块25堆叠,位于第一滑块25和钢板19之间。第二滑块26和第一滑块25同时收容于一个滑槽20c内,使得铰链装置100的内部器件排布紧凑。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该铰链装置100还包括联动件40,所述联动件40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之间,所述联动件40用于使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同步反向转动,以使一个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时,另一个第二铰接单元20在对应的所述转动件的带动下亦相对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具体的,在第一转轴31发生转动时,联动件40能带动另一根第一转轴31同步反向转动。可选的,两根第一转轴3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受到第一转轴31的作用而对应转动的器件能够逆向对称转动。可选的,第一转轴31固定连接有延伸连接至第二铰接单元20上的连接板50,当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弯折时,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带动所述连接板50转动,进而所述连接板50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1转动。换言之,第二铰接单元20通过连接板50连接于第一转轴31上,其中,连接板50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铰接单元20和第一转轴31上,从而使得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时,连接板50能够带动第一转轴31转动。对应的,另一根第一转轴31在联动件40的作用下逆向转动,从而使得固定连接于该另一根第一转轴31的连接板50亦发生逆向转动,进而带动与该连接板50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从而实现两个第二铰接单元20相靠近直至使得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联动件40,从而使得转动一个第二铰接单元20可以带动另一个铰接单元做同步运动,利于铰链装置100的弯折。可以理解的,连接板50的数量与第一转轴31的数量相同,为了便于看图,图10仅示出了一边的连接板50。

可以理解的,该第一转轴31的转动与限位件32的转动保持同步。换言之,限位件32相对第一转轴31静止。从而有效保证铰链装置100同时实现限位和联动的功能。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40螺纹传动于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上,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一个所述第一转轴31具有一个螺旋轨道31a,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上的螺旋轨道31a镜像对称。请一并参照图10,所述联动件40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球体41,一个所述球体41螺旋传动于对应的所述螺旋轨道31a上,当一个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时,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带动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31转动,一个所述球体41使所述联动件40轴向滑动,另一个所述球体41带动对应的所述转动件转动,以使另一个所述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所述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具体的,所述联动件40具有主体42,所述主体42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开设一个弧形槽42a,一个所述弧形的槽壁上设有一个所述球体41,一个所述弧形槽42a对应贴合于一个所述第一转轴31上,且该所述弧形槽42a的球体41螺旋传动于所述螺旋轨道31a。具体的,该弧形槽42a贴设于第一转轴31的结构使得联动件40紧凑设置于两根第一转轴31之间,有效保证两根第一转轴31之间的联动,从而进一步保证一个第二铰接单元20与另一个第二铰接单元20的同步运动。其中,螺旋轨道31a位于第三连接座与阻尼件17之间,更利于两根转轴的平稳转动。

请参照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装置100需要自完全展平状态弯折至完全弯折状态时,首先施加第一外力至第二铰接单元20上,使得第二铰接单元20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转动,此时第一顶杆33亦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转动,限位件32在限位槽内发生转动,从而在第一限位壁10c的作用下沿着第一转轴31的轴向移动直至与第二限位壁10d贴合连接,此时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连接板50会带动一根第一转轴31转动,而另一个第二转轴在联动件40的联动件40亦逆向对称转动,从而带动与该根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铰接单元20朝着靠近第一铰接单元10的方向弯折,从而使得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

其中,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时,第一顶杆33滑动至与第一滑块25的第二斜面20d完全重叠,从而由于第一顶杆33与第二斜面20d相抵接在一起,而使得该铰链装置100在该状态跌落时亦能够防止铰链装置100溃缩。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顶杆33逐渐靠近第一滑块25,换言之,第一滑块25相对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从而使得柔性显示组件朝向铰链装置100的弯折外侧面的表面被第一滑块25带动着朝着第一铰接单元10滑动。

其中,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时,第一顶杆33与第一滑块25的第二顶杆24的斜面完全重叠,来对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时的防跌落保护。在这个状态时,第一滑块25具有背向第一铰接单元10的弹性力,从而使得柔性显示组件例如柔性屏幕贴设于铰链装置100的弯折外表面上时,柔性显示屏具有背向第一铰接单元10的弹性力,以使得柔性显示屏在铰链装置100处于完全展平状态被拉伸而具有较佳的平直面。

请参照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1000,包括柔性显示组件400和可折弯装置。可折弯装置的第一结构件200、铰链装置100和第二结构件300一并支撑所述柔性显示组件400,并可带动柔性显示组件400弯折或展开。所述柔性显示组件400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滑块25上,从而使所述铰链装置100在弯折和展开过程中,保持两个第一滑块25之间的长度与柔性显示组件400的长度匹配。换言之,柔性显示组件400在角度a的长度的b,则此时铰链装置100的两个第一滑块25之间的长度亦为b,或者接近于b,以柔性显示组件400可承受该两滑块25带来的张力程度为前提,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由于柔性显示组件40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柔性显示组件400面向滑块25的一侧的长度在弯折和展开过程中是有所变化的。在忽略柔性显示组件400的情况下,则所述铰链装置100在弯折和展开过程中,可保持两个第一滑块25之间的长度不变。其中,该柔性组件400包括柔性屏,该柔性屏为柔性oled,其具有低功耗、可弯曲特性。换言之,柔性屏在不设置于刚性的结构件上时,柔性屏的各个部位皆可以发生弯折。所述铰链装置100用于支撑以及弯折所述柔性显示组件400。可以理解的,如图14所示,所述铰链装置100朝向所述柔性显示组件400的屏幕的一侧的侧边100a凸出于所述屏幕。具体的,如图1所示,铰链装置100、第一结构件200和第二结构件300朝向柔性显示组件200的屏幕的一侧的侧边凸出于所述屏幕,从而使得在折叠显示装置1000的屏幕的一侧跌落时,能够对柔性显示组件400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了折叠显示装置10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该折叠显示装置1000的柔性显示组件与铰链装置100的连接关系可参见前述实施例记载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以上所指代的第二铰接单元20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为第二子铰接单元22。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