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脱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豆脱皮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大豆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大豆进行脱皮处理,现有技术中,大豆的脱皮主要为湿脱法,即在脱皮之前,需要首先对大豆浸泡,然后再进行脱皮,由于浸泡的过程会造成大豆中营养成分的流失,这降低了大豆营养价值。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814436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大豆微波脱皮机,该脱皮机实现了对干大豆的脱皮,避免了营养的流失。但是该脱皮机在分离豆皮和籽料时,下落的籽料很容易撞击在下方的钢板上的,由于受到钢板的反作用力,籽料很容易弹起并越过籽料出口,越过籽料出口的籽料会进入豆皮出口,从而使得豆皮和籽料的分离不彻底,有时还需要人工再次分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豆脱皮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籽料会碰撞弹起,容易造成籽料和豆皮的分拣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豆脱皮机包括进料斗、微波加热器、滚筒组、吹风机、豆皮出口以及籽料出口,所述微波加热器设置在进料斗的出口位置处,所述微波加热器用于对大豆进行加热;所述滚筒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滚压滚筒,所述滚筒组用于对加热的大豆滚压、以使豆皮和籽料分离;所述滚筒组的下方连通有分离腔,所述豆皮出口设置在分离腔的左侧,所述吹风机设置在分离腔的右侧,所述籽料出口设置在分离腔的底部,所述分离腔的底部还设置有吸振垫和毛刷垫,所述吸振垫位于滚筒组的正下方,所述毛刷垫连接在豆皮出口和籽料出口之间,所述吸振垫和毛刷垫分别位于籽料出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吸振垫和毛刷垫呈v型布置,所述毛刷垫的右侧要低于吸振垫的左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
所述毛刷垫的左侧与吸振垫的右侧处于同一水平。
所述吸振垫可拆安装在分离腔的底部。
所述吸振垫包括第一底板层、吸振层以及固定在第一底板层相对两侧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
各第一翻边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各第一固定孔沿着第一翻边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
所述毛刷垫可拆安装在分离腔的底部。
所述毛刷垫包括第二底板层、毛刷层以及固定在第二底板层相对两侧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
所述进料斗内安装有筛网。
所述筛网倾斜设置,所述进料斗与筛网底端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清理窗口。
所述进料斗上铰接有下翻门,所述下翻门的铰接轴位于筛网底端的下方。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大豆脱皮机,当籽料从滚筒组处落下时,籽料会掉落在吸振垫上,由于吸振垫具有吸振性能,碰撞在吸振垫上的籽料即不会弹起,从而避免了籽料越过籽料出口而落入豆皮出口的情况。另外,由于分离腔的底部还设置有毛刷垫,当籽料滑落至毛刷垫上时,毛刷垫上的毛刷能够进一步刷分豆皮和籽料,由于籽料较重,籽料会沿着毛刷垫的倾角落入籽料出口,而质地较轻的豆皮则会滞留在毛刷垫上或者被气流吹送至豆皮出口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豆脱皮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豆脱皮机的吸振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豆脱皮机的下翻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料斗,2-筛网,3-微波加热器,4-滚筒组,5-吹风机,6-吸振垫,7-籽料出口,8-毛刷垫,9-豆皮出口,10-吸振层,11-第一翻边,12-第一固定孔,13-下翻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大豆脱皮机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大豆脱皮机包括进料斗1、微波加热器3、滚筒组4、吹风机5、豆皮出口9以及籽料出口7,所述微波加热器3设置在进料斗1的出口位置处,所述微波加热器3用于对大豆进行加热;所述滚筒组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滚压滚筒,所述滚筒组4用于对加热的大豆滚压、以使豆皮和籽料分离;所述滚筒组4的下方连通有分离腔,所述豆皮出口9设置在分离腔的左侧,所述吹风机5设置在分离腔的右侧,所述籽料出口7设置在分离腔的底部,所述分离腔的底部还设置有吸振垫6和毛刷垫8,所述吸振垫6位于滚筒组4的正下方,所述毛刷垫8连接在豆皮出口9和籽料出口7之间,所述吸振垫6和毛刷垫8分别位于籽料出口7的左右两侧,所述吸振垫6和毛刷垫8呈v型布置,所述毛刷垫8的右侧要低于吸振垫6的左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进料斗1为四方形漏斗,进料斗1的底部出口位置连通有一根竖直管路,竖直管路上安装有微波加热器3和滚筒组4,其中微波加热器3位于滚筒组4的正上方,微波加热器3用于对大豆进行加热,由于微波加热器3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滚筒组4包括两个并行设置在滚压滚筒,其中位于右侧的滚压滚筒逆时针转动,位于左侧的滚压滚筒顺时针转动,从而微波加热器3流出的大豆会被两个滚压滚筒挤压,从而实现豆皮和籽料的分离。由于滚压组的设置也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对于其原理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竖直管路的底部出口位置连通有分离腔,分离腔水平设置,分离腔的左侧连通有豆皮出口9、右侧连通有吹风机5、底部连通有籽料出口7。本实施例中豆皮出口9和籽料出口7均位于竖直管路的左侧,吹风机5则位于竖直管路的右侧。本实施例中豆皮出口9倾斜向下设置,籽料出口7竖直设置。本实施例中吸振垫6和毛刷垫8分别位于籽料出口7的左右两侧,其中吸振垫6位于籽料出口7和吹风机5之间,并位于滚筒组4的正下方,毛刷垫8位于籽料出口7和豆皮出口9之间。本实施例中吸振垫6和毛刷垫8呈v型布置,即吸振垫6和毛刷垫8均朝向籽料出口7一侧倾斜。本实施例中毛刷垫8的倾斜角度要小于吸振垫6的倾斜角度,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吸振垫6的最高端和毛刷垫8的最高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而吸振垫6的最底端则要略高于毛刷垫8的最低端,这样部分沿着吸振垫6滑落的籽料会首先滑落至毛刷垫8上。
本实施例中吸振垫6和毛刷垫8均通过螺钉可拆安装在分离腔的底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吸振垫6包括吸振层10、第一底板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层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翻边11,两个第一翻边11上均设置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固定孔。安装吸振垫6时,首先将吸振层10插入分离腔底部的通孔内,然后在各第一固定孔12处拧上螺钉即可。本实施例中吸振层10的材质为橡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振层10的材质也可以为其他吸振材料。
本实施例中毛刷垫8包括毛刷层、第二底板层以及设置在第二底板层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翻边,两个第二翻边上均等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由于毛刷垫8的结构与吸振垫6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对于毛刷垫8的具体结构不再详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毛刷层即为一层刷毛,刷毛的材质可以采用类似鞋刷的塑料刷毛材质。
为了过滤大豆中的杂质,本实施例中在进料斗1内还设置有筛网2,本实施例中筛网2倾斜设置,为了方便对筛网2上的杂质进行清除,本实施例中在进料斗1上还设置有清理窗口,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进料斗1的一侧壁铰接安装,该侧壁构成本实施例中的下翻门13,下翻门13的铰接轴水平布置且位于筛网2倾斜底端的下方,当需要清理杂质时,通过将下翻门13下翻即可。
本实施例的桥梁吸振装置在使用时,将大豆倒入进料斗1内,在筛网2过滤后,大豆会被微波加热器3加热,加热后的大豆在滚筒组4的作用下会实现豆皮和籽料的挤压分离,当豆皮和籽料进行分离腔后,吹风机5会向左侧吹送豆皮和籽料,由于豆皮较轻,豆皮会被吹送至豆皮出口9处,由于籽料较重,籽料会直接掉落至吸振垫6上,由于吸振垫6的吸振作用,籽料不会弹起,籽料会沿着吸振垫6滑落至籽料出口7处。此外,由于分离腔的底部还设置有毛刷垫8,当籽料滑落至毛刷垫8上时,毛刷垫8上的毛刷能够进一步刷分豆皮和籽料,由于籽料较重,籽料会沿着毛刷垫8的倾角落入籽料出口7,而质地较轻的豆皮则会滞留在毛刷垫8上或者被气流吹送至豆皮出口9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