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吸湿纱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气吸湿纱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纱线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常规的纱线大多通过棉或化学纤维制成,且为实心结构,不具备较好的透气及吸湿性能,由其所制成的面料或者衣物透气性能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吸湿透气性能好的纱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气吸湿纱线,包括外层、设置于外层内部的中间层以及设置于中间层内部的包覆层,所述外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有中空层,所述外层和中间层上分别设置有若干通气孔道一和通气孔道二,所述通气孔道一贯穿外层设置并与中空层相连,所述通气孔道二贯穿中间层设置并与包覆层相连,所述包覆层的外表面设置有抗菌涂层,所述包覆层包括第一缠绕纱、第二缠绕纱、第三缠绕纱和芯层,所述第一缠绕纱、第二缠绕纱和第三缠绕纱缠绕于芯层上,所述第一缠绕纱由第一芯纱和第二芯纱交叉缠绕而成,所述芯层的内部中央位置设置有空腔,所述芯层上开设有若干贯通至空腔的通气孔道三,所述芯层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吸湿孔。
优选的,所述吸湿孔设置于靠近空腔的位置,且吸湿孔的形状为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吸湿孔内填充有吸湿颗粒。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道一的数量为6~10个。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道二的数量为6~10个。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道三的数量为3~5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有通气孔道一、中空层及通气孔道二,可便于水分及空气通过,再结合通气孔道三、空腔及吸湿孔的设置,可达到很好的吸湿透气效果;第一缠绕纱、第二缠绕纱和第三缠绕纱缠绕于芯层上形成结构紧凑的缠绕体,并通过包覆层包覆,使其具有很好的牢固性以及结构稳定性;而纱线多层结构的设置,使其整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及强度。
通过设置中空层,中空层内部为蜂窝状编织的网状结构,纱线表面的水分湿气能够从外层上的通气孔道一渗透到中空层当中,使得纱线表面干爽舒适;第一缠绕纱由第一芯纱、第二芯纱混纺而成,第一芯纱、第二芯纱分别为竹炭纤维和咖啡碳纤维,第二缠绕纱、第三缠绕纱均为纳米银抗菌纤维,能增加纱线的吸湿效果,并增加了纱线的抗菌抑菌效果;中空层当中的水分能够从通气孔道二向纱线的内部进行渗透,并经由芯层上的通气孔道三进入到空腔当中,形成纱线内部的透水排水通道结构,提升了纱线的透气吸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透气吸湿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2、通气孔道一;3、中间层;4、通气孔道二;5、中空层;6、包覆层;7、抗菌涂层;8、第一缠绕纱;9、第二缠绕纱;10、第三缠绕纱;11、第一芯纱;12、第二芯纱;13、芯层;14、空腔;15、通气孔道三;16、吸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透气吸湿纱线,包括外层1、设置于外层1内部的中间层3以及设置于中间层3内部的包覆层6,所述外层1和中间层3之间设置有中空层5,所述外层1和中间层3上分别设置有若干通气孔道一2和通气孔道二4,所述通气孔道一2贯穿外层1设置并与中空层5相连,所述通气孔道二4贯穿中间层3设置并与包覆层6相连,所述包覆层6的外表面设置有抗菌涂层7,所述包覆层6包括第一缠绕纱8、第二缠绕纱9、第三缠绕纱10和芯层13,所述第一缠绕纱8、第二缠绕纱9和第三缠绕纱10缠绕于芯层13上,所述第一缠绕纱8由第一芯纱11和第二芯纱12交叉缠绕而成,所述芯层13的内部中央位置设置有空腔14,所述芯层13上开设有若干贯通至空腔14的通气孔道三15,所述芯层13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吸湿孔16。所述吸湿孔16设置于靠近空腔14的位置,且吸湿孔16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吸湿孔16内填充有吸湿颗粒。所述通气孔道一2的数量为6~10个。所述通气孔道二4的数量为6~10个。所述通气孔道三15的数量为3~5个。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有通气孔道一2、中空层5及通气孔道二4,可便于水分及空气通过,再结合通气孔道三15、空腔14及吸湿孔16的设置,可达到很好的吸湿透气效果;第一缠绕纱8、第二缠绕纱9和第三缠绕纱10缠绕于芯层13上形成结构紧凑的缠绕体,并通过包覆层6包覆,使其具有很好的牢固性以及结构稳定性;而纱线多层结构的设置,使其整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及强度。
通过设置中空层5,中空层5内部为蜂窝状编织的网状结构,纱线表面的水分湿气能够从外层1上的通气孔道一2渗透到中空层5当中,使得纱线表面干爽舒适;第一缠绕纱8由第一芯纱11、第二芯纱12混纺而成,第一芯纱11、第二芯纱12分别为竹炭纤维和咖啡碳纤维,第二缠绕纱9、第三缠绕纱10均为纳米银抗菌纤维,能增加纱线的吸湿效果,并增加了纱线的抗菌抑菌效果;中空层5当中的水分能够从通气孔道二4向纱线的内部进行渗透,并经由芯层13上的通气孔道三15进入到空腔14当中,形成纱线内部的透水排水通道结构,提升了纱线的透气吸湿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