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熔喷布的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熔喷布的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熔喷工艺是利用高速热空气对模头喷孔挤出的聚合物熔体进行牵伸,形成纤维,喷射在收集装置上,最后依靠自身粘合而成熔喷布。
2019年6月18日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8995688u公开了一种熔喷布生产装置,包括收集滚筒、抽吸风箱和多个熔喷模头,多个熔喷模头环形分布在第一抽吸区域外围且所述抽吸风箱覆盖在反吹区域外围,该熔喷模头的流道结构使得不能均匀地喷射熔体,从而影响熔喷布的性能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熔喷布的模具装置,该模具装置提供的流道结构能更加均匀地喷射熔体,大大提高了熔喷布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生产熔喷布的模具装置,其中,所述模具装置包括注射嘴和分流板,所述注射嘴具有入料口和与入料口相连通的主流道,所述分流板具有均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至少两个分流道、分别与每个分流道相对应连通的衣架型流道、及与所述衣架型流道相连通的多个出胶网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板具有均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且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均分别对应连通有各自的衣架型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板还具有均与所述第一分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与所述第一子流道相连通的第一衣架型流道、及与所述第二子流道相连通的第二衣架型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板还具有均与所述第二分流道相连通的第三子流道和第四子流道、与所述第三子流道相连通的第三衣架型流道、及与所述第四子流道相连通的第四衣架型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分流板相固定连接的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分流板之间在邻近所述出胶网孔的部分形成容纳气体的气腔,所述进气组件上设有供进气的主气孔、及连通主气孔和气腔的分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出胶网孔沿纵长方向上排布,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均与所述分流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进气座和第二进气座,所述第一进气座和第二进气座上均设有所述主气孔和所述分气孔,且所述第一进气座和第二进气座之间形成了与多个出胶网孔相贯通的纵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板上设有多组定位销孔,多组定位销孔在与纵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偏移一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一进气座和第二进气座通过定位销与相应组定位销孔配合以实现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装置还包括邻近入料口设置的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射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分流板,所述注射嘴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将所述过滤网压紧于所述定位环与所述注射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板表面设有加热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分流板上设有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至少两个分流道,且每个分流道均相对应连通有衣架型流道,从而使得模具装置能更加均匀地喷射熔体,进而大大提高了熔喷布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生产熔喷布的模具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模具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模具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模具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图8是图7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或装置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或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或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产熔喷布的模具装置,模具装置包括注射嘴10和分流板11,注射嘴10具有入料口12和与入料口12相连通的主流道14,分流板11具有均与主流道14相连通的至少两个分流道、分别与每个分流道相对应连通的衣架型流道、及与衣架型流道相连通的多个出胶网孔16。熔融过的塑料从入料口12进入,通过主流道14再分别进入到两个分流道,接下来再由分流道进入到与其相对应的衣架型流道,最后通过多个出胶网孔16流出。
本优选实施例中,由于分流板11上设有与主流道14相连通的至少两个分流道,且每个分流道均相对应连通有衣架型流道,从而使得模具装置能更加均匀地喷射熔体,进而大大提高了熔喷布的质量。
分流板11具有均与主流道14相连通的第一分流道18和第二分流道20,且第一分流道18和第二分流道20均分别对应连通有各自的衣架型流道。第一分流道18和第二分流道20均自主流道14向主流道14的两侧延伸,且第一分流道18和第二分流道20均包括与主流道14相连通且相垂直的水平段和与水平段相连通且与水平段相垂直的竖直段。主流道14的中心线、第一分流道18的中心线与第二分流道20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分流板11还具有均与第一分流道18相连通的第一子流道22和第二子流道24、与第一子流道22相连通的第一衣架型流道26、及与第二子流道24相连通的第二衣架型流道28。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熔体的喷射均匀性,以再进一步提高熔喷布的质量。
分流板11还具有均与第二分流道20相连通的第三子流道30和第四子流道32、与第三子流道30相连通的第三衣架型流道34、及与第四子流道32相连通的第四衣架型流道36。
另外,模具装置还包括与分流板11相固定连接的进气组件38,进气组件38与分流板11之间在邻近出胶网孔16的部分形成容纳气体的气腔39,进气组件38上设有供进气的主气孔40、及连通主气孔40和气腔39的分气孔42。冷却气体从主气孔40进入,再通过分气孔42进入到气腔39中,从而冷却出胶网孔16处的塑料。
多个出胶网孔16沿纵长方向上排布,进气组件38包括均与分流板11固定连接的第一进气座44和第二进气座46,第一进气座44和第二进气座46上均设有主气孔40和分气孔42,且第一进气座44和第二进气座46之间形成了与多个出胶网孔16相贯通的纵长孔。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出胶网孔16为方形孔,优选的,出胶网孔16为正方形孔。出胶网孔16的边长大致为0.22mm。
分流板11上设有多组定位销孔50,多组定位销孔50在与纵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偏移一定距离设置,第一进气座44和第二进气座46通过定位销52与相应组定位销孔50配合以实现定位。当定位销52与不同组定位销孔50配接时,第一进气座44与分流板11之间的间隙不同,第二进气座46与分流板11之间的间隙也会不同,实现了对气腔39的间隙调节,从而调节冷却效果。
模具装置还包括邻近入料口12设置的过滤网54。注射嘴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分流板11,注射嘴10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环56,定位环56将过滤网54压紧于定位环56与注射嘴10之间。注射嘴10和分流板11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分流板11上设有定位槽58,注射嘴10部分位于定位槽58中,且注射嘴10位于定位槽58中的部分与定位槽58大小相适配,从而对注射嘴10进行稳定定位。为方便穿设螺栓,注射嘴10向外延伸有外伸凸台60,外伸凸台60与分流板11相抵靠,且螺栓穿过外伸凸台60与分流板11相固定连接。
主流道14包括邻近分流板11的下部分流道62和与下部分流道62相连通且内径大于下部分流道62的上部分流道64,注射嘴10邻近定位环56的端部设有内凸台,过滤网54被置于内凸台上。进一步的,过滤网54包括置于内凸台的外翻边部66、自外翻边部66向下延伸的侧部68和与侧部68相连接的底部70,侧部68和底部70均与注射嘴10内侧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而防止过滤网54堵塞,使熔料的流动更加顺畅。通常,侧部68为圆柱状,底部70与侧部68相垂直。过滤网54位于主流道14的上部分流道64中。
另外,分流板11表面设有加热丝72,从而保证熔料的流动。进一步的,分流板11表面设有两组加热丝72,其中一组加热丝72设于第一分流道18、第一子流道22和第二子流道24的外周向,其中另一组加热丝72设于第二分流道20、第三子流道30和第四子流道32的外周向。再者,分流板11的表面还设有探温组件,探温组件用于探测分流板11表面的温度,从而可根据探测温度控制加热丝72的工作,以更好更有效地保证熔料的流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