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多人高楼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楼逃生设备,具体涉及家用多人高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楼逃生装置大致为缓降绳索类、滑降管道类、升降机类和滑翔飞行器类。滑降管道类和升降机类由于受高度和空间限制不适用于高层建筑使用,滑翔飞行器类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高,不适用于普通人群。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是缓降绳索类,就市场上现有的缓降绳索类高楼逃生装置而言大部分都可靠性不高,适用人群比较单一,普及度不高。
对目前市场上的缓降绳索类逃生产品的技术进行分析,得出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安全性差:本身没有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能保障人员安全逃离,反而使人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2)体积过大,不易安装:占用过多的空间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3)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结构简便、安全稳定的家用多人高楼逃生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高楼逃生装置存在的通用性差、造价高、可靠性差和普及度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家用多人高楼逃生装置,包括下底板、上底板、绳盘、固定钩、绳盘轴、安全绳、第一辅助轴、第二辅助轴和第三辅助轴,所述下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绳盘轴通孔,所述下底板上靠近其边缘且远离绳盘轴通孔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绳盘轴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将所述下底板等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关于所述平面对称;所述上底板上与所述下底板的绳盘轴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对应位置均开设通孔,且所述下底板的第三通孔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弧形缺口;分别采用三个螺栓和螺母将所述下底板的绳盘轴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上底板对应的孔连接,所述绳盘轴套装于连接绳盘轴通孔的螺栓上,所述绳盘固定于所述绳盘轴上,所述第一辅助轴套装于连接第一通孔的螺栓上,所述第二辅助轴套装于连接第二通孔的螺栓上,所述第三辅助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通孔上,另一端穿出所述弧形缺口;所述固定钩的一端具有连接孔,另一端具有连接钩,连接所述绳盘轴通孔的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固定钩固定于所述上底板的外侧,所述连接钩与所述第三辅助轴钩连;所述安全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于绳盘上,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辅助轴和所述第二辅助轴分别缠绕若干圈后又缠绕于所述第三辅助轴若干圈,所述安全绳的末端连接安全钩。
优选的,以所述下底板的绳盘轴通孔为圆心均布有若干减重孔,所述上底板上与所述下底板的对应位置也均布有若干减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结构紧凑,安装牢固;
2.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用时再拿出来,不占用过多的空间;
3.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操作方便;
4.本实用新型效率高,可以多人一起使用,一个背包上可以承载多人进行逃生,可以有效的提高逃生效率;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家用多人高楼逃生装置,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2、绳盘3、固定钩4、绳盘轴、安全绳5、第一辅助轴6、第二辅助轴7和第三辅助轴8,所述下底板1的中部开设有绳盘轴通孔,所述下底板1上靠近其边缘且远离绳盘轴通孔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绳盘轴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将所述下底板1等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关于所述平面对称;所述上底板2上与所述下底板1的绳盘轴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对应位置均开设通孔,且所述下底板1的第三通孔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弧形缺口;分别采用三个螺栓和螺母将所述下底板1的绳盘轴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上底板2对应的孔连接,所述绳盘轴套装于连接绳盘轴通孔的螺栓上,所述绳盘3固定于所述绳盘轴上,所述第一辅助轴6套装于连接第一通孔的螺栓上,所述第二辅助轴7套装于连接第二通孔的螺栓上,所述第三辅助轴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通孔上,另一端穿出所述弧形缺口;所述固定钩4的一端具有连接孔,另一端具有连接钩,连接所述绳盘轴通孔的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固定钩4固定于所述上底板2的外侧,所述连接钩与所述第三辅助轴8钩连;所述安全绳5的一端固定并缠绕于绳盘3上,所述安全绳5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辅助轴6和所述第二辅助轴7分别缠绕若干圈后又缠绕于所述第三辅助轴8若干圈,所述安全绳5的末端连接安全钩。
以所述下底板1的绳盘轴通孔为圆心均布有若干减重孔,所述上底板2上与所述下底板1的对应位置也均布有若干减重孔。
其中第一辅助轴6、第二辅助轴7盘绕安全绳5的圈数固定,第三辅助轴8可以在逃生前按体重增加或减少安全绳5的圈数,固定钩4是为了防止绳子滑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下落过程中,安全绳5由于绕轴多圈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摩擦力会抵消一部分重力带来的加速度,使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维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整个装置置于特制背包内,背包背带为双人跳伞包背带式结构,可以双人同时逃生。
同时需要说的是:第一辅助轴6、第二辅助轴7和第三辅助轴8之间安全绳5的缠绕方式根据体重会分为不同的缠绕方式区间。
需根据逃生人员体重区间,确定相应区间的缠绕方式自行缠绕安全绳5,并且时常根据体重更新缠绕方式,同时需要选择家里合适位置安装固定环,固定环用于与固定钩4钩连。
本实用新型的理论依据:
1.绳与圆柱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会随着绳子绕圆柱体的圈数的增多而增大。
2.圆柱受到绳单位长度上的压力即压力密度,与绳两端的拉力成正比,与圆柱体的截面半径成反比。
(以上两点节选自《物理教师》第35卷第10期《绳绕圆柱体的摩擦力分析》)
根据论文中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重量减速到相同速度时所绕的圈数与重量的关系式,再将体重分为一个个区间,每个区间的第一辅助轴6、第二辅助轴7上圈数不同,同一区间利用第三辅助轴8进行调节。这样就涵盖了相当大的体重范围,同时范围内的调节也可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