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集控室的气体消防与火灾排烟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厂控制室消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厂集控室的气体消防与火灾排烟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发电厂,特别是火力发电厂的集中控制室的消防系统设计,由于考虑到房间内含有大量贵重、精密的电气、热工盘柜和仪表,普遍采用气体消防灭火的方式而非水消防,以尽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从集控室的房间功能性角度出发,由于房间集中了大量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规范要求,排烟系统的设置是必要的。为防止两个系统运行上的冲突,在房间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前提下,设计方普遍取消集控室排烟系统火灾中的排烟功能,注重强调其灭火后机械通风功用,显然这种不安全的运行模式,忽略了火灾初期烟气的蔓延及其对房间人员逃生时产生的伤害。因此在上述情况下,需要设计一个适用于集控室的消防集成控制系统,并制定合理的消防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厂集控室的气体消防与火灾排烟集成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电厂集控室的气体消防与火灾排烟集成系统,包括:
火灾探测系统,所述火灾探测系统包括设置在集控室内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和感烟火灾探测器;
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所述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包括气体钢瓶、灭火系统管路和灭火喷头,灭火喷头设置在集控室的上部,灭火喷头通过灭火系统管路与气体钢瓶连通,灭火系统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与一第一延时器相连接;
火灾排烟系统,所述火灾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防火阀、排烟系统管路和排烟阀,排烟风机设置在集控室的外部,排烟风机通过排烟系统管路与集控室内部连通,排烟防火阀设置在排烟系统管路中,排烟阀设置在排烟系统管路的底部,排烟风机、排烟防火阀和排烟阀均与一第二延时器相连接;
消防控制中心,所述消防控制中心分别与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第一延时器、电磁阀、排烟风机、排烟防火阀、排烟阀和第二延时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延时器的延时时间大于第二延时器的延时时间,第一延时器的延时时间为30s~90s。
所述第一延时器的延时时间比第二延时器的延时时间多15s。
所述排烟防火阀为280度排烟防火阀。
所述气体钢瓶中灭火气体为七氟丙烷、混合气体、二氧化碳或者气溶胶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消防与火灾排烟集成系统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集成控制系统,解决了气体消防系统、火灾排烟系统运行时易出现的冲突问题,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火灾时的人员的安全可靠疏散,消除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在确保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减少经济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感温火灾探测器,2是感烟火灾探测器,3是气体钢瓶,4是灭火系统管路,5是电磁阀,6是灭火喷头,7是第一延时器,8是排烟风机,9是排烟系统管路,10是排烟防火阀,11是排烟阀,12是第二延时器,13是消防控制中心,14是集控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发电厂集控室的气体消防与火灾排烟集成系统,用于确保及时、有效地扑灭室内火灾,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经济财产损失,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各规模的发电厂单元式或集中式控制室中。包括火灾探测系统、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火灾排烟系统和消防控制中心。
火灾探测系统用于探测集控室14内烟气与集控室14内温度情况,并将探测结果传送至消防控制中心13;火灾探测系统包括设置在集控室14内的感温火灾探测器1和感烟火灾探测器2,感温火灾探测器1和感烟火灾探测器2均匀的设置在集控室14的顶部,确保能够检测到整个集控室区域。
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用于在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后向集控室14内喷射灭火气体,有效扑灭火灾;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包括气体钢瓶3、灭火系统管路4和灭火喷头6,气体钢瓶3中灭火气体为七氟丙烷、混合气体、二氧化碳或者气溶胶中的一种;灭火喷头6设置在集控室14的上部或者集控室14的吊顶处,灭火喷头6均匀分布,确保所有灭火喷头6能够覆盖住整个集控室区域;灭火喷头6通过灭火系统管路4与气体钢瓶3连通,灭火系统管路4上设置有电磁阀5,电磁阀5与一第一延时器7相连接;电磁阀5用于控制灭火系统管路4的启闭,第一延时器7用于控制电磁阀5的启闭时间,从而控制灭火喷头6的工作时间。
火灾排烟系统用于火灾初期排出储烟仓区域的烟气,防止烟气下沉,保证工作人员疏散及生命健康安全;火灾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排烟系统管路9和排烟阀11,排烟防火阀10为280度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8设置在集控室14的外部,排烟风机8通过排烟系统管路9与集控室14内部连通,排烟防火阀10设置在排烟系统管路9中,排烟阀设11置在排烟系统管路9的底部,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和排烟阀11均与第二延时器12相连接;第二延时器12控制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和排烟阀11的启闭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和排烟阀11在消防系统中是连锁开启和关闭的,其是消防系统中的公知常识。
消防控制中心13与感温火灾探测器1、感烟火灾探测器2、第一延时器7、电磁阀5、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排烟阀11和第二延时器12相连接;消防控制中心13用于接收感温火灾探测器1和感烟火灾探测器2的探测信号,并通过探测信号控制第一延时器7、电磁阀5、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排烟阀11和第二延时器12的工作。
进一步的,第一延时器7的延时时间大于第二延时器12的延时时间,第一延时器7的延时时间为30s~90s。较佳的,第一延时器7的延时时间比第二延时器12的延时时间多15s。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控制关系,以及对各种阀的控制,以及控制中所涉及的软件,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对其详细描述。
上述集成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火灾探测系统中,感温火灾探测器1的内部感温探测元件提供一路火灾报警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13,感烟火灾探测器2的内部感烟探测元件提供一路火灾报警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13。
在火灾发生初期,消防控制中心13首先接收到感温火灾探测器1或感烟火灾探测器2任何一路的火灾报警信号,消防控制中心13根据阈值确认是预火警信号并根据预火警信号控制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或火灾排烟系统;当消防控制中心接收到感温火灾探测器1和感烟火灾感测器2两路火灾报警信号后,消防控制中心13根据阈值确认是真实火警信号并控制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和火灾排烟系统。
由于集控室14的大小及内部空间位置不尽相同,设定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内的第一延时器7的延时时间为t1,且30s≤t1≤90s;火灾排烟系统内的第二延时器12的延时时间为t2,且t1=t2+15s。
气体消防灭火系统与火灾排烟系统均受消防控制中心13控制。气体消防灭火系统与消防控制中心13的真实火警信号连锁,当消防控制中心13接收到真实火警信号后,反馈信号至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的电磁阀5及第一延时器7,随后第一延时器7确保电磁阀5延时t1时长后开启,随即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开始向集控室14释放气体钢瓶3中储存的灭火气体,确保有效扑灭房间内火灾。
火灾排烟系统与消防控制中心13的预火警信号以及真实火警信号均连锁。当消防控制中心13接收到预火警信号后,反馈信号至火灾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和排烟阀11,在15s内连锁开启上述设备,进行火灾事故中的排烟,保证在气体消防系统运行前排出火灾烟气。同时,火灾排烟系统与消防控制中心13的真实火警信号系统连锁,当消防控制中心13接收到真实火警信号后,反馈信号至火灾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排烟阀11和第二延时器12,随后第二延时器12确保火灾排烟系统上述设备在延时t2时长后关闭,以确保能在灭火气体释放前火灾排烟系统关闭,保证灭火气体可以充满房间,实现良好的灭火效果。当火灾结束后,消防控制中心13可远程控制开启火灾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和排烟阀11,以确保火灾熄灭后及时排除房间内的灭火气体。
具体实施例:首先,根据集控室14房间大小(假设200m2)及内部疏散通道布置,设定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内第一延时器7的延时时间为45s;火灾排烟系统内第二延时器12的延时时间为45s-15s=30s。设定在火灾发生初期,消防控制中心13首先接收到感烟火灾探测器2的一路火灾报警信号,假定消防控制中心13在60s后接收到感温火灾探测器1的火灾报警信号,即预火警信号与真实火警信号的时间差为60s。
一:火灾初期,消防控制中心13接收到预火警信号并反馈至火灾排烟系统。火灾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和排烟阀11,接收到消防控制中心13的预火警信号反馈后,均在15s内确保连锁开启,进行排烟。
二:随着火灾的进一步发展,经过60s后消防控制中心13接收到真实报警信号,并分别反馈至气体消防灭火系统与火灾排烟系统。火灾排烟系统的第二延时器12经过30s的延时,连锁控制关闭火灾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和排烟阀11,停止排烟。同时,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的第一延时器7经过30s+15s=45s的延时后,连锁控制开启电磁阀5,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开始向集控室14内释放气体钢瓶3中储存的灭火气体,扑灭房间内火灾。
三:当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已被扑灭后,通过消防控制中心13远程控制开启火灾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8、排烟防火阀10和排烟阀11,进行火灾后的排风,确保火灾后进入房间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应当指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和改变,这些改进和改变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