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线路登杆作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带。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线路登杆作业时广泛使用的安全带是腰带加围杆带的方式,围杆带不具备防坠落功能。在登杆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易因操作失误发生顺杆下滑的“打通票”高摔事故。此外,现用的安全带主腰带使用时,对作业人员的腰部压迫感较大,极不舒服,长时间佩戴杆上作业时,容易导致作业人员疲劳,不利于作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登杆作业用安全带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包括腰带,腰带能够绕设在操作人员身上;内围杆带,内围杆带与腰带可调节连接;防滑护套,防滑护套套设在内围杆带的外侧,且防滑护套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外围杆带,外围杆带上设置有滑环,内围杆带可活动地穿设在滑环内,外围杆带与内围杆带之间形成用于包围电杆的包围区域,且防滑护套位于包围区域的侧壁,当操作人员下坠时,内围杆带挤压滑环并拉紧外围杆带,包围区域大小减小,防滑护套紧贴在电杆上,并阻碍操作人员下坠。
进一步地,沿包围区域的周向,外围杆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滑环,内围杆带穿设在两侧的滑环中,并且防滑护套位于两侧的滑环之间,当操作人员下坠时,内围杆带挤压滑环,并使两侧的滑环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包围区域大小减小。
进一步地,安全带还包括调节器,调节器可调节地设置在外围杆带上并与滑环扣合连接,滑环通过调节器与外围杆带连接,调节器能够在操作人员的作用下改变在外围杆带上的位置,以改变包围区域的大小。
进一步地,防滑护套的两端具有径向伸出的凸起部,滑环能够抵接在凸起部上。
进一步地,安全带还包括第一自锁器,内围杆带和腰带之间通过第一自锁器可调节连接,且内围杆带与腰带之间形成让位区域,第一自锁器阻碍让位区域增大。
进一步地,内围杆带的一端通过保险扣与腰带连接,内围杆带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一自锁器上,并通过第一自锁器与腰带活动连接,通过改变第一自锁器在内围杆带上的位置改变让位区域的大小。
进一步地,安全带还包括跨越绳,跨越绳与腰带连接,跨越绳上穿设有用于与腰带连接的第二自锁器。
进一步地,外围杆带的两端具有供操作人员握持的握持部。
进一步地,腰带包括:主带,主带具有用于与内围杆带连接的围杆挂点;护带,护带设置在主带内侧,且护带远离外围杆带的内侧壁设置有柔软织物层,并开设有透气孔,护带的侧面设置有工具挂点和工具袋。
进一步地,主带为牛皮带,护带为牛津布带。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内围杆带和外围杆带之间活动连接的设置方式,配合套设在内围杆带上的防滑护套实现对操作人员下坠时进行安全保护的效果。具体而言,使用前,操作人员将腰带系在身上,将外围杆带和内围杆带分别放置在电杆的两侧后,将内围杆带穿设到外围杆带上的滑环内,再将内围杆带的两端与腰带连接起来即可完成组装,当登杆作业时,由于内围杆带处于放松状态,并未拉紧,因而包围区域的大小并不会完全夹紧电杆,内围杆带和外围杆带在操作人员的作用下即可向上移动,而当操作人员出现下坠情况时,内围杆带由于操作人员的下坠而挤压滑环并拉紧外围杆带,内围杆带与外围杆带形成的包围区域大小减小,外围杆带、内围杆带和防滑护套均与电杆之间紧密接触,三者依靠与电杆之间的摩擦力而停止下滑,也就使得操作人员停止下坠,从而快速将操作人员锁止在电杆上,防止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安全带的腰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腰带;11、主带;12、围杆挂点;13、护带;14、透气孔;15、工具挂点;16、跨越挂点;20、内围杆带;30、防滑护套;31、凸起部;40、外围杆带;41、握持部;50、滑环;60、调节器;70、第一自锁器;80、跨越绳;90、第二自锁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登杆作业用安全带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安全带,包括腰带10、内围杆带20、防滑护套30和外围杆带40,腰带10能够绕设在操作人员身上;内围杆带20与腰带10可调节连接;防滑护套30套设在内围杆带20的外侧,且防滑护套30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外围杆带40上设置有滑环50,内围杆带20可活动地穿设在滑环50内,外围杆带40与内围杆带20之间形成用于包围电杆的包围区域,且防滑护套30位于包围区域的侧壁,当操作人员下坠时,内围杆带20挤压滑环50并拉紧外围杆带40,包围区域大小减小,防滑护套30紧贴在电杆上,并阻碍操作人员下坠。
本实施例通过内围杆带20和外围杆带40之间活动连接的设置方式,配合套设在内围杆带20上的防滑护套30实现对操作人员下坠时进行安全保护的效果。具体而言,使用前,操作人员将腰带10系在身上,将外围杆带40和内围杆带20分别放置在电杆的两侧后,将内围杆带20穿设到外围杆带40上的滑环50内,再将内围杆带20的两端与腰带10连接起来即可完成组装,当登杆作业时,由于内围杆带20处于放松状态,并未拉紧,因而包围区域的大小并不会完全夹紧电杆,内围杆带20和外围杆带40在操作人员的作用下即可向上移动,而当操作人员出现下坠情况时,内围杆带20由于操作人员的下坠而挤压滑环50并拉紧外围杆带40,内围杆带20与外围杆带40形成的包围区域大小减小,外围杆带40、内围杆带20和防滑护套30均与电杆之间紧密接触,三者依靠与电杆之间的摩擦力而停止下滑,也就使得操作人员停止下坠,从而快速将操作人员锁止在电杆上,防止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前后、左右均是以操作人员的视角为参照。
在本实施例中,沿包围区域的周向,外围杆带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滑环50,内围杆带20穿设在两侧的滑环50中,并且防滑护套30位于两侧的滑环50之间,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滑环50,分别位于电杆的左右两侧,这样,当操作人员下坠时,操作人员系在腰上的腰带10会带着内围杆带20一同下坠,内围杆带20自然挤压两个滑环50,使得两个滑环50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内围杆带20形成包围区域的长度减小,包围区域的大小自然就减小,从而紧紧包围在电杆外侧,依靠与电杆之间的摩擦力即可阻碍进一步下坠,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本实施例的安全带还包括调节器60,调节器60可调节地设置在外围杆带40上并与滑环50扣合连接,调节器60能够在操作人员的作用下改变在外围杆带40上的位置,以改变包围区域的大小。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外围杆带40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滑环50,其中一个滑环50直接与外围杆带40连接,其相对于外围杆带40仅能够转动,在外围杆带40的长度方向上无法运动,内围杆带20在生产装配时就穿设在该滑环50内,另一个滑环50并非是直接与外围杆带40连接的,其是通过调节器60与外围杆带40连接,内围杆带20在生产装配时穿设在该滑环50上,调节器60上的滑辊可滑动地设置在外围杆带40上,其能够在操作人员的外力推动下沿外围杆带40的长度运动,调节器60的环扣通过后续使用时的装配与滑环50扣合在一起,这样,由于电杆一般设置成上窄下宽的锥形,因而当随着登高作业的进行,操作人员可以推动滑辊从而手动调整调节器60的位置,实时改变包围区域的大小,使得外围杆带40和内围杆带20一直保持与电杆之间的贴合状态,从而确保安全性,并且提高适应性。
可选地,防滑护套30的两端具有凸起部31,且凸起部31沿防滑护套30的径向伸出,当内围杆带20挤压拉紧滑环50时,滑环50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也就是向靠近防滑护套30的方向运动,滑环50能够抵接在凸起部31上,这样,凸起部31就能够在滑环50靠近防滑护套30时阻碍滑环50运动到防滑护套30上,从而避免对防滑护套30的防滑效果产生影响,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安全带还包括第一自锁器70,内围杆带20和腰带10之间通过第一自锁器70可调节连接,且内围杆带20与腰带10之间形成让位区域,第一自锁器70阻碍让位区域增大。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内围杆带20的一端设置有保险扣,该端即为与腰带10连接的起点端,与之相对的另一端即为自由端,自由端上穿设有第一自锁器70,第一自锁器70包括滑道和可卡设在滑道内的卡扣,内围杆带20即穿设在滑道内,而卡扣能够夹紧或释放内围杆带20,从而使得内围杆带20通过第一自锁器70与腰带10活动连接,并且自锁器的锁定方向为使得让位区域增大的方向,即在操作人员不操作自锁器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无法向后,即向远离电杆的方向倾斜,而自锁器不会影响让位区域的减小,操作人员向前,即向靠近电杆方向的运动不受自锁器影响,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直接拉动自由端即可实现自身靠近电杆,当操作人员需要向后远离电杆时,需要手动按压卡扣,使得卡扣解除对内围杆带20的限制,内围杆带20在滑道内运动,从而改变第一自锁器70在内围杆带20上的位置,当移动到位后释放扣合卡扣,再次将内围杆带20锁定即可实现对内围杆带20有效长度的调节,也就实现对让位区域大小的调节,也就实现了操作人员与电杆之间前后距离的调节。上述设置方式一方面使得系有腰带10的操作人员与电杆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满足向上攀登和到位作业两种不同工作状态的需求,另一方面第一自锁器70能够对操作人员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操作人员下坠时腰带10与内围杆带20脱离而发生坠落的情况,保证安全性。当然,也可以在内围杆带20的两端均采用保险扣的设置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内围杆带20的两端均采用调节器60的设置方式,这样,从内围杆带20的两端均可以进行调整。
可选地,安全带还包括跨越绳80,跨越绳80与腰带10连接,跨越绳80上穿设有第二自锁器90,在上、下电杆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需要跨越时,操作人员需先将跨越绳80围绕在电杆上,第二自锁器90与腰带10连接并锁好保险,然后人员解开内围杆带20跨越障碍物,跨越完成后解锁第二自锁器90将跨越绳80回收即可,从而避免操作人员解开内围杆带20时失去安全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外围杆带40的两端具有供操作人员握持的握持部41,握持部41可以供操作人员进行握持,从而为操作人员的攀登提供着力点,同时便于操作人员对调节器60进行操作。
如图2所示,腰带10包括主带11和护带13,主带11起到主要的系紧作用,其两侧具有用于与内围杆带20连接的围杆挂点12,内围杆带20一端的保险扣和第一自锁器70均通过围杆挂点12与腰带10连接;护带13设置在主带11内侧,其上设置有用于与跨越绳80连接的跨越挂点16,护带13宽度300mm,长700mm-800mm,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贴合操作人员的腰部,发生坠落时,分散冲击力,起保护操作人员腰部的作用,并且护腰带10与人体接触的一面即护带13远离外围杆带40的内侧壁设置有柔软织物层,并开设有透气孔14,穿戴舒适,使操作人员作业过程中腰部得到良好的支撑和保护,有效减少坠落停止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对人体腰椎的伤害。护带13的侧面设置有工具挂点15和工具袋,方便操作人员携带常用工具。
本实施例的主带11为牛皮带,护带13为牛津布带,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坚固耐用,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并且本实施例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例如滑环50、第一自锁器70与腰带10的连接环、跨越绳80与腰带10的连接环等连接部件均可以采用保险扣,以增强整体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本实施例的内围杆带20、外围杆带40等部件可以采用带状件,也可以采用绳状件,具体选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的将外围杆带40设置成带状件,内围杆带20设置成绳状件。
本实施例的安全带的使用过程如下:
装配:将腰带10围绕在操作人员腰部,系好扎紧扣。将内围杆带20两端的保险扣和第一自锁器70分别钩挂在腰带10两侧的围杆挂点12上,并锁好保险。将跨越绳80钩挂在腰带10的围杆挂点12上,并锁好保险。将外围杆带40围绕在电杆外侧,并将内围杆带20置于电杆的内侧,将内围杆带20上的滑环50扣合到调节器60上的环扣内,并锁好相应的保险。通过调整调节器60和第一自锁器70,将外围杆带40和内围杆带20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即可完成安装。
登杆:操作人员双手握住外围杆带40两端的握持部41,兜住电杆攀登电杆,由于锥形电杆随高度变化,电杆直径也会发生变化,操作人员可滚动调节器60的滑辊,调整外围杆带40的长度,使外围杆带40和内围杆带20与电杆充分环抱。
作业:攀登到作业位置时,可通过第一自锁器70调整内围杆带20的长度,将操作人员身体调整到与电杆合适的距离,进行施工作业。当作业过程中发生坠落时,第一自锁器70将自动锁止,外围杆带40、内围杆带20和防滑护套30三者抱紧电杆,将操作人员锁止在电杆上,防止“打通票”发生人员高摔事故。
跨越障碍物:操作人员需先将跨越绳80围绕在电杆上的障碍物的上方或下方,并与腰带10上的跨越挂点16连接,锁好第二自锁器90保险,然后将内围杆带20上连接的滑环50与调节器60分离,将电杆从包围区域中释放出来,然后将内围杆带20和外围杆带40在障碍物的上方或下方重新装配抱紧电杆,装配完成后解锁第二自锁器90将跨越绳80回收即可完成跨越障碍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登杆作业用安全带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2、通过内围杆带、外围杆带配合防滑护套三者依靠与电杆之间的摩擦力而停止下滑,从而快速将操作人员锁止在电杆上,防止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3、当随着登高作业的进行,操作人员可以实时改变包围区域的大小,使得外围杆带和内围杆带一直保持与电杆之间的贴合状态,从而确保安全性,并且提高适应性;
4、第一自锁器使得系有腰带的操作人员与电杆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满足向上攀登和到位作业两种不同工作状态的需求;
5、跨越绳辅助操作人员跨域障碍物,避免操作人员解开内围杆带时失去安全保护;
6、安全带设计与材质选择使登杆操作人员作业过程中腰部得到良好的支撑和保护,有效减少坠落停止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对人体腰椎的伤害;
7、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操作灵活方便。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