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抢险救援用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2021-01-20 16:01:45|253|起点商标网
一种抢险救援用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为一种抢险救援用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车起重机是一种集机械、液压、电子技术为一体的专用车载起重机,当其安装在消防车辆上时,使消防车具有起重抢险救援的功能,在一些非灭火救援中发挥了很多作用。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抢险救援用起重机的发明案件,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15661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起重机,包括折叠式起重机主体结构、水路输送系统、有线遥控电器系统、远程液压输送系统和专用救援工具;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203671.9的中国专利,一种超高层结构施工用自动升降逃生梯,应用在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上支撑体系、主架体、升降动力系统、挂架体系、附着装置、水平连接件组成。逃生梯向上与结构前锋施工作业面相接,向下与水平楼板相接,设备内部从上至下搭设楼梯及楼梯折返梯,保证施工人员从前锋作业面走到后续任何一层已施工完毕的水平作业面;设备可根据施工进度沿建筑结构自行爬升;设备具有相对独立的挂架体系单元,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可接长或截短,不受建筑层高制约。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械要么只能进行灭火和输送物资,要么就是提供升降逃生台,需要升降间隙,无法做到不间断地逃生,需要逃生人员较多的等待时间,无法给高处被困的人员提供可以快速逃生的渠道,造成逃生困难,给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提高了危险系数。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抢险救援用起重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抢险救援用起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械要么只能进行灭火和输送物资,要么就是提供升降逃生台,需要升降间隙,无法做到不间断地逃生,需要逃生人员较多的等待时间,无法给高处被困的人员提供可以快速逃生的渠道,给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提高了危险系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抢险救援用起重机,包括支撑座、旋转台和设置在旋转台顶部的升降机构,所述旋转台通过支撑柱转动连接在支撑座的顶部,所述旋转台以支撑柱为轴心弧形滑动连接在支撑座顶部,所述支撑座上连接有驱动支撑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架,所述第一升降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架,所述第二升降架远离第一支撑架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三升降架,所述第二升降架的下表面与第一升降架底脚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三升降架表面靠近转动连接处与第二升降架的内侧壁靠底端的位置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架、第三升降架和旋转台之间共同连接有逃生机构;

所述逃生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升降架斜面两端的环形固定架和环形移动架,所述环形固定架固定连接在第三升降架斜面的下端,所述环形移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移动滑板,所述半圆形移动滑板滑动连接在第三升降架的顶部,所述环形移动架与环形固定架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逃离管,所述半圆形移动滑板底部穿入第三升降架内部并固定连接有l形驱动架,所述l形驱动架的左侧与第三升降架内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l形驱动架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气缸,两个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杆端部共同转动连接有救护台,所述救护台的顶部转动连接在环形移动架的两侧,所述第三升降架的两侧均通过弹性翻转复位机构连接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端部开设有引导斜面,所述环形移动架的右侧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密封门,所述卡接板端部的卡接头内侧面与半圆密封门表面贴合,所述卡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救护台顶部的两侧对应梯形块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第二升降架的斜坡面上固定连接有逃生管,所述逃生管与环形固定架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可以弯转的第二伸缩逃离管,所述逃生管的底端通过可拆式连接机构固定连通有第三伸缩逃离管,所述第三伸缩逃离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落地管,所述落地管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旋转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开设有倾斜滑槽的折形支撑架,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同侧倾斜滑槽的内壁上,所述落地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减速气囊,所述落地管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鼓风端穿入落地管内侧并与环形减速气囊连通;

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械要么只能进行灭火和输送物资,要么就是提供升降逃生台,需要升降间隙,无法做到不间断地逃生,需要逃生人员较多的等待时间,无法给高处被困的人员提供可以快速逃生的渠道,造成逃生困难,给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增加了生命危险,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逃生机构接近以上问题,通过外设的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第三升降架伸展至合适的高度,将第三伸缩逃离管端部通过可拆式连接机构与环形固定架连接,根据实际需要的连接角度,在折形支撑架侧面的滑槽内翻转滑动,然后通过外设的控制器同步启动两个第四气缸,两个第四气缸推动救护台翻转,救护台的翻转带动拨动杆翻转,拨动杆向左侧拨动梯形块斜面,直至挤过梯形块斜面并与梯形块内侧相互接触,梯形块在拨动杆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卡接板翻转,使得卡接板端部的卡接头脱离对半圆密封门的限位,从而半封闭门可以自由打开,供逃离人员进入,然后启动第三气缸,第三气缸推动l形驱动架向右侧移动,l形驱动架带动半圆形移动滑板和环形固定架缓慢伸出第三升降架,从而移动至靠近逃生人员的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拨动杆会脱离梯形块,在脱离的时候,半圆形移动滑板已经移动至两个卡接板之间,在弹性翻转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卡接板的卡接端只会与半圆形移动滑板的两侧相互接触,不会阻碍半圆形移动滑板的移动,并且当拨动杆远离梯形块后,卡接板也不会限制第一伸缩逃离管和半圆密封门移动,此时,可以继续启动第四气缸,使得第四气缸推动或者拉动救护台,使得第四救护台被调整至水平支撑的角度,方便逃离人员平稳站立,从而进入第一伸缩逃离管内,依次通过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逃生管、第三伸缩逃离管和落地管,并且在落地管内壁时,可以得到环形减速气囊进行减速,使得逃离人员安全着陆在旋转台上,逃生人员可以一个一个依次穿过逃生,避免升降逃离过程中造成逃离人员较长时间等待的问题,从而给逃生人员提供了快速逃生的渠道,给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降低了危险系数;逃离完成后,可以通过第三气缸将拉动l形驱动架、半圆形移动滑板和环形固定架的整体进行复位,在复位的过程中环形固定架会挤压卡接板端部的斜面从而实现进入两个卡接板的内侧,使得卡接板端部的卡接端向内侧挤压半圆密封门,实现对环形固定架的密封,防止灰尘落入,造成污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所述折形支撑架的端部共同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端部穿过折形支撑架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支撑轴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缠绕辊,所述缠绕辊的表面上缠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缠绕辊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环形移动架顶端,所述第二升降架表面上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牵引绳穿插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顶端的通口内,所述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和第三伸缩逃离管表面的中段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吊环,所述吊环滑动连接在牵引绳的表面上;工作时,由于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和第三伸缩逃离管均为伸缩构件,在承载的过程中,承载偏柔性,给人支撑不稳定的感觉,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缠绕辊、牵引绳和支撑架,可以对实现对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和第三伸缩逃离管的牵引,从而增加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和第三伸缩逃离管的承载能力,使得逃生过程中更加稳定;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缠绕辊旋转,可以实现对牵引绳的收放,以满足对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和第三伸缩逃离管在伸缩距离变化的同时也能满足牵引,从而实现对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和第三伸缩逃离管的承载,使得逃生过程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轴远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穿出折形支撑架并固定连接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正面远离驱动盘圆心的位置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连接销的一端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条形滑轨,所述条形滑轨固定连接在折形支撑架正面,所述折形支撑架之间位于缠绕辊右侧的位置共同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右端前后滑动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折形支撑架内侧面,所述螺纹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分布在牵引绳两侧的调节杆,所述螺纹杆的前端穿出折形支撑架并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与齿条板顶部的齿牙相互啮合;工作时,由于绳索在缠绕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相互堆叠,如果没有均匀缠绕的话容易造成跳绳,从而使得牵引承载的过程中,产生突然的抖动,或者支撑松动的情况,给逃生人员造成恐慌感,通过设置驱动盘、驱动杆、齿条板、条形滑轨、螺纹杆、螺纹套、调节杆、传动齿轮和支撑杆,在缠绕的过程中支撑轴会带动驱动盘旋转,驱动盘通过驱动杆往复作用齿条板,使得齿条板可以前后往复移动,齿条板同步驱动传动齿轮的交替变换方向旋转,从而带动螺纹杆驱动螺纹套前后往复移动,从而带动调节杆前后移动,将牵引绳均匀调整在缠绕辊的表面上,避免造成堆叠不均匀,从而避免在牵引过程中产生跳绳的问题,保证牵引更加稳定,避免造成逃生人员的恐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制动电机,所述第二制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座的顶部凹槽内,所述第二制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轮侧面相互啮合的随动齿轮;工作时,通过第二制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可以带动随动齿轮旋转,从而实现对旋转台的旋转调节,从而带动第三升降架水平翻转移动,从而使得第三升降架的位置更加理想,更方便逃离人员逃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车轮,并且支撑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输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工作时,通过设置车轮,便于对整个起重机进行转移;通过设置第五气缸和固定盘,当到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通过第五气缸推动固定盘至地面,然后将固定盘固定在地面上,从而使得整个起重机更加稳定,给逃生提供一个稳定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翻转复位机构包括u形安装架,所述u形安装架固定连接在第三升降架的侧面,所述第三升降架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在卡接板的左端,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穿过u形安装架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支撑轴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板内侧和u形安装架侧面;工作时,通过设置u形安装架、支撑轴和扭簧,可以对卡接板的位置进行弹性支撑,当卡接板受到向外侧的翻转力时,可以克服扭簧的复位力,当失去外力时,在扭簧的复位作用下,可以继续回复卡接板的卡接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可拆式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在第三伸缩逃离管的端部,所述连接环与逃生管的底端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所述支撑滑板的顶部与第三伸缩逃离管表面相互接触;工作时,通过设置连接环和螺栓,将第三伸缩逃离管的端部与逃生管的底端可拆式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滑板,可以实现对第三伸缩逃离管的支撑,使得第三伸缩逃离管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逃生机构,逃生人员可以一个一个依次穿过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逃生管、第三伸缩逃离管和落地管后安全落至旋转台上,完成逃生,避免升降逃离过程中造成逃离人员较长时间等待的问题,从而给逃生人员提供了快速逃生的渠道,给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降低了危险系数。

2.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制动电机、缠绕辊、牵引绳、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吊环、驱动盘、驱动杆、齿条板、螺纹杆、螺纹套、支撑杆、调节杆和传动齿轮,使得在可以对第一伸缩逃离管、第二伸缩逃离管和第三伸缩逃离管进行牵引支撑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牵引绳在缠绕辊表面上的跳绳,使得牵引支撑的过程更加稳定,有助于逃离人员更加稳定的逃生,避免造成恐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局部剖面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三升降架局部剖面后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落地管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三升降架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支撑座1、旋转台2、支撑柱3、第一升降架4、第二升降架5、第三升降架6、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环形固定架9、环形移动架10、第一伸缩逃离管101、半圆形移动滑板11、l形驱动架12、第三气缸13、第四气缸14、救护台15、卡接板16、半圆密封门17、梯形块18、拨动杆19、逃生管20、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落地管22、滑块23、折形支撑架24、环形减速气囊25、鼓风机26、支撑轴27、第一制动电机28、缠绕辊29、牵引绳30、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吊环33、驱动盘34、驱动杆35、齿条板36、螺纹杆37、螺纹套38、支撑杆39、调节杆40、传动齿轮41、第二制动电机42、驱动齿轮43、随动齿轮44、车轮45、第五气缸46、固定盘47、u形安装架48、连接轴49、扭簧50、连接环51、支撑滑板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抢险救援用起重机,包括支撑座1、旋转台2和设置在旋转台2顶部的升降机构,旋转台2通过支撑柱3转动连接在支撑座1的顶部,旋转台2以支撑柱3为轴心弧形滑动连接在支撑座1顶部,支撑座1上连接有驱动支撑轴27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架4,第一升降架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架5,第二升降架5远离第一支撑架3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三升降架6,第二升降架5的下表面与第一升降架4底脚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7,第三升降架6表面靠近转动连接处与第二升降架5的内侧壁靠底端的位置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气缸8,第二升降架5、第三升降架6和旋转台2之间共同连接有逃生机构;

逃生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升降架6斜面两端的环形固定架9和环形移动架10,环形固定架9固定连接在第三升降架6斜面的下端,环形移动架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移动滑板11,半圆形移动滑板11滑动连接在第三升降架6的顶部,环形移动架10与环形固定架9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逃离管101,半圆形移动滑板11底部穿入第三升降架6内部并固定连接有l形驱动架12,l形驱动架12的左侧与第三升降架6内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13,l形驱动架12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气缸14,两个第四气缸14的输出杆端部共同转动连接有救护台15,救护台15的顶部转动连接在环形移动架10的两侧,第三升降架6的两侧均通过弹性翻转复位机构连接有卡接板16,卡接板16的端部开设有引导斜面,环形移动架10的右侧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密封门17,卡接板16端部的卡接头内侧面与半圆密封门17表面贴合,卡接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块18,救护台15顶部的两侧对应梯形块18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拨动杆19,第二升降架5的斜坡面上固定连接有逃生管20,逃生管20与环形固定架9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可以弯转的第二伸缩逃离管21,逃生管20的底端通过可拆式连接机构固定连通有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落地管22,落地管22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滑块23,旋转台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开设有倾斜滑槽的折形支撑架24,两个滑块23分别滑动连接在同侧倾斜滑槽的内壁上,落地管2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减速气囊25,落地管2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鼓风机26,鼓风机26的鼓风端穿入落地管22内侧并与环形减速气囊25连通;

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械要么只能进行灭火和输送物资,要么就是提供升降逃生台,需要升降间隙,无法做到不间断地逃生,需要逃生人员较多的等待时间,无法给高处被困的人员提供可以快速逃生的渠道,造成逃生困难,给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增加了生命危险,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逃生机构接近以上问题,通过外设的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将第三升降架6伸展至合适的高度,将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端部通过可拆式连接机构与环形固定架9连接,根据实际需要的连接角度,在折形支撑架24侧面的滑槽内翻转滑动,然后通过外设的控制器同步启动两个第四气缸14,两个第四气缸14推动救护台15翻转,救护台15的翻转带动拨动杆19翻转,拨动杆19向左侧拨动梯形块18斜面,直至挤过梯形块18斜面并与梯形块18内侧相互接触,梯形块18在拨动杆19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卡接板16翻转,使得卡接板16端部的卡接头脱离对半圆密封门17的限位,从而半封闭门可以自由打开,供逃离人员进入,然后启动第三气缸13,第三气缸13推动l形驱动架12向右侧移动,l形驱动架12带动半圆形移动滑板11和环形固定架9缓慢伸出第三升降架6,从而移动至靠近逃生人员的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拨动杆19会脱离梯形块18,在脱离的时候,半圆形移动滑板11已经移动至两个卡接板16之间,在弹性翻转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卡接板16的卡接端只会与半圆形移动滑板11的两侧相互接触,不会阻碍半圆形移动滑板11的移动,并且当拨动杆19远离梯形块18后,卡接板16也不会限制第一伸缩逃离管101和半圆密封门17移动,此时,可以继续启动第四气缸14,使得第四气缸14推动或者拉动救护台15,使得第四救护台15被调整至水平支撑的角度,方便逃离人员平稳站立,从而进入第一伸缩逃离管101内,依次通过第一伸缩逃离管1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逃生管20、第三伸缩逃离管201和落地管22,并且在落地管22内壁时,可以得到环形减速气囊25进行减速,使得逃离人员安全着陆在旋转台2上,逃生人员可以一个一个依次穿过逃生,避免升降逃离过程中造成逃离人员较长时间等待的问题,从而给逃生人员提供了快速逃生的渠道,给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降低了危险系数;逃离完成后,可以通过第三气缸13将拉动l形驱动架12、半圆形移动滑板11和环形固定架9的整体进行复位,在复位的过程中环形固定架9会挤压卡接板16端部的斜面从而实现进入两个卡接板16的内侧,使得卡接板16端部的卡接端向内侧挤压半圆密封门17,实现对环形固定架9的密封,防止灰尘落入,造成污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折形支撑架24的端部共同转动连接有支撑轴27,支撑轴27的端部穿过折形支撑架24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28,支撑轴27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缠绕辊29,缠绕辊29的表面上缠绕有牵引绳30,牵引绳30远离缠绕辊2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环形移动架10顶端,第二升降架5表面上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牵引绳30穿插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顶端的通口内,第一伸缩逃离管1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和第三伸缩逃离管201表面的中段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吊环33,吊环33滑动连接在牵引绳30的表面上;工作时,由于第一伸缩逃离管1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和第三伸缩逃离管201均为伸缩构件,在承载的过程中,承载偏柔性,给人支撑不稳定的感觉,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28、缠绕辊29、牵引绳30和支撑架,可以对实现对第一伸缩逃离管1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和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的牵引,从而增加第一伸缩逃离管1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和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的承载能力,使得逃生过程中更加稳定;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8驱动缠绕辊29旋转,可以实现对牵引绳30的收放,以满足对第一伸缩逃离管1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和第三伸缩逃离管201在伸缩距离变化的同时也能满足牵引,从而实现对第一伸缩逃离管1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和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的承载,使得逃生过程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支撑轴27远离第一驱动电机28的一端穿出折形支撑架24并固定连接有驱动盘34,驱动盘34的正面远离驱动盘34圆心的位置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有驱动杆35,驱动杆35远离连接销的一端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有齿条板36,齿条板36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条形滑轨,条形滑轨固定连接在折形支撑架24正面,折形支撑架24之间位于缠绕辊29右侧的位置共同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7,螺纹杆37的表面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38,螺纹套38的右端前后滑动有支撑杆39,支撑杆3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折形支撑架24内侧面,螺纹套3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分布在牵引绳30两侧的调节杆40,螺纹杆37的前端穿出折形支撑架24并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41,传动齿轮41的底部与齿条板36顶部的齿牙相互啮合;工作时,由于绳索在缠绕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相互堆叠,如果没有均匀缠绕的话容易造成跳绳,从而使得牵引承载的过程中,产生突然的抖动,或者支撑松动的情况,给逃生人员造成恐慌感,通过设置驱动盘34、驱动杆35、齿条板36、条形滑轨、螺纹杆37、螺纹套38、调节杆40、传动齿轮41和支撑杆39,在缠绕的过程中支撑轴27会带动驱动盘34旋转,驱动盘34通过驱动杆35往复作用齿条板36,使得齿条板36可以前后往复移动,齿条板36同步驱动传动齿轮41的交替变换方向旋转,从而带动螺纹杆37驱动螺纹套38前后往复移动,从而带动调节杆40前后移动,将牵引绳30均匀调整在缠绕辊29的表面上,避免造成堆叠不均匀,从而避免在牵引过程中产生跳绳的问题,保证牵引更加稳定,避免造成逃生人员的恐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制动电机42,第二制动电机42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的顶部凹槽内,第二制动电机4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43,支撑柱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轮43侧面相互啮合的随动齿轮44;工作时,通过第二制动电机42带动驱动齿轮43旋转,驱动齿轮43可以带动随动齿轮44旋转,从而实现对旋转台2的旋转调节,从而带动第三升降架6水平翻转移动,从而使得第三升降架6的位置更加理想,更方便逃离人员逃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支撑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车轮45,并且支撑座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五气缸46,第五气缸46输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47;工作时,通过设置车轮45,便于对整个起重机进行转移;通过设置第五气缸46和固定盘47,当到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通过第五气缸46推动固定盘47至地面,然后将固定盘47固定在地面上,从而使得整个起重机更加稳定,给逃生提供一个稳定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弹性翻转复位机构包括u形安装架48,u形安装架48固定连接在第三升降架6的侧面,第三升降架6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9,连接轴49固定连接在卡接板16的左端,连接轴49的两端均穿过u形安装架48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支撑轴27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扭簧50,扭簧5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板内侧和u形安装架48侧面;工作时,通过设置u形安装架48、支撑轴27和扭簧50,可以对卡接板16的位置进行弹性支撑,当卡接板16受到向外侧的翻转力时,可以克服扭簧50的复位力,当失去外力时,在扭簧50的复位作用下,可以继续回复卡接板16的卡接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可拆式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环51,连接环51固定连接在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的端部,连接环51与逃生管20的底端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环5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52,支撑滑板52的顶部与第三伸缩逃离管201表面相互接触;工作时,通过设置连接环51和螺栓,将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的端部与逃生管20的底端可拆式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滑板52,可以实现对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的支撑,使得第三伸缩逃离管201更加稳定。

工作原理:通过外设的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将第三升降架6伸展至合适的高度,将第三伸缩逃离管201端部通过可拆式连接机构与环形固定架9连接,根据实际需要的连接角度,在折形支撑架24侧面的滑槽内翻转滑动,然后通过外设的控制器同步启动两个第四气缸14,两个第四气缸14推动救护台15翻转,救护台15的翻转带动拨动杆19翻转,拨动杆19向左侧拨动梯形块18斜面,直至挤过梯形块18斜面并与梯形块18内侧相互接触,梯形块18在拨动杆19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卡接板16翻转,使得卡接板16端部的卡接头脱离对半圆密封门17的限位,从而半封闭门可以自由打开,供逃离人员进入,然后启动第三气缸13,第三气缸13推动l形驱动架12向右侧移动,l形驱动架12带动半圆形移动滑板11和环形固定架9缓慢伸出第三升降架6,从而移动至靠近逃生人员的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拨动杆19会脱离梯形块18,在脱离的时候,半圆形移动滑板11已经移动至两个卡接板16之间,在弹性翻转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卡接板16的卡接端只会与半圆形移动滑板11的两侧相互接触,不会阻碍半圆形移动滑板11的移动,并且当拨动杆19远离梯形块18后,卡接板16也不会限制第一伸缩逃离管101和半圆密封门17移动,此时,可以继续启动第四气缸14,使得第四气缸14推动或者拉动救护台15,使得第四救护台15被调整至水平支撑的角度,方便逃离人员平稳站立,从而进入第一伸缩逃离管101内,依次通过第一伸缩逃离管101、第二伸缩逃离管21、逃生管20、第三伸缩逃离管201和落地管22,并且在落地管22内壁时,可以得到环形减速气囊25进行减速,使得逃离人员安全着陆在旋转台2上,逃生人员可以一个一个依次穿过逃生,避免升降逃离过程中造成逃离人员较长时间等待的问题,从而给逃生人员提供了快速逃生的渠道,给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降低了危险系数;逃离完成后,可以通过第三气缸13将拉动l形驱动架12、半圆形移动滑板11和环形固定架9的整体进行复位,在复位的过程中环形固定架9会挤压卡接板16端部的斜面从而实现进入两个卡接板16的内侧,使得卡接板16端部的卡接端向内侧挤压半圆密封门17,实现对环形固定架9的密封,防止灰尘落入,造成污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伸缩接头起重机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