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01-20 15:01:43|266|起点商标网
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口罩,通过贴合于人脸,对人体的鼻腔与外界起到隔离作用。但是传统的口罩即使贴合在脸部上,与脸部之间也存在间隙,外部携带了病菌、病毒的空气存在从间隙中进入口罩内侧的可能,此外,由于佩戴了口罩的用户的呼气和吸气都位于口罩内侧,长时间佩戴时,口罩内侧容易聚集大量的水汽,而这些水汽则容易粘上病菌、病毒或细小粉尘,不利于用户的健康。由此可见,传统的口罩过滤效果不理想,且口罩内侧容易聚集有害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

一种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两个鼻筒和至少一个滤芯;

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通气腔,所述壳体的开设有呼吸孔、至少一个进气孔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孔,两个所述鼻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每一所述鼻筒的内侧与一所述呼吸孔连通,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通气腔内,且所述通气腔通过所述滤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

所述呼吸孔与所述通气腔连通,所述通气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通气腔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在所述鼻筒向所述通气腔呼气时打开,且在所述鼻筒向所述通气腔吸气时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腔内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呼吸孔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通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在所述鼻筒向所述通气腔呼气时关闭,且在所述鼻筒向所述通气腔吸气时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封闭膜,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呼吸孔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通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封闭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呼吸孔的一面,所述第二封闭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封闭膜活动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呼吸孔的一面,且活动封闭所述第二连通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呼吸孔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呼吸孔以及所述滤芯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倾斜于所述鼻筒的轴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封闭膜,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通气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封闭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出气孔的一面,所述第一封闭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封闭膜活动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出气孔的一面,且活动封闭所述第一连通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支架框和支架板,所述支架框与所述通气腔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支架框绕所述出气孔设置,所述支架框的内侧形成出气通道,所述支架板设置于所述支架框的内侧,且所述支架板的外侧与所述出气通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通口开设于所述支架板上,第一封闭膜活动贴合于所述支架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呼吸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或开设于所述壳体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出气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或者开设于所述壳体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支架板由远离所述出气孔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气孔的一端逐渐朝所述壳体的底部方向倾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鼻筒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面罩,所述面罩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鼻筒插入用户的两个鼻孔中,通过在通气腔内设置第一支架,当用户吸气时,第一单向阀关闭,使得气体无法从出气孔进入通气腔内,外部的空气仅能够通过进气孔和滤芯进入通气腔内,使得呼吸进入用户的鼻腔的空气得到过滤,当用户呼气时,第一单向阀打开,进而使得用户呼气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孔快速排出,由于吸气过程中空气经过过滤,而呼气的空气不经过滤芯,使得吸入和呼出的路径分开,不仅实现了空气的过滤,还使得有害物质不易堆积,更为有利于用户的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一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吸气状态的内部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吸气状态的内部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呼气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10,包括:壳体100、两个鼻筒200和至少一个滤芯300;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开设有通气腔101,所述壳体100的开设有两个呼吸孔102、至少一个进气孔103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孔104,两个所述鼻筒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外侧,且每一所述鼻筒200的内侧与一所述呼吸孔102连通,所述滤芯300设置于所述通气腔101内,且所述通气腔101通过所述滤芯300与所述进气孔103连通;所述呼吸孔102与所述通气腔101连通,所述通气腔101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00,所述通气腔101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500与所述出气孔104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500用于在所述鼻筒200向所述通气腔101呼气时打开,且在所述鼻筒200向所述通气腔101吸气时关闭。

具体地,鼻筒200用于插入人体的鼻孔中,将鼻孔与外部隔离,鼻孔仅与鼻筒200的内侧的空间连通,鼻筒200与壳体100连接,使得鼻筒200的内侧的空间与呼吸孔102连通。滤芯300与壳体100连接,且通气腔101通过滤芯300与进气孔103连通,使得外部的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孔103以及滤芯300进入通气腔101内,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通气腔101通过滤芯300与进气孔103连通,可以将滤芯300设置于进气孔103内,也可以是将滤芯300设置于通气腔101内靠近进气孔103的位置将进气孔103封闭,下面的实施例中将对滤芯300如何封闭进气孔103作进一步阐述。该滤芯300用于过滤空气,该滤芯300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滤芯300实现,该滤芯300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细菌以及病毒。

本实施例中,呼吸孔102与通气腔101连通,因此,用户在吸气时,能够将通气腔101内的空气吸入鼻腔。该第一单向阀500具有单向导通的功能,第一单向阀500用于在通气腔101内产生正压时打开,且在通气腔101内产生负压时关闭。具体地,当用户吸气时,在通气腔101内产生负压时,第一单向阀500在负压的作用下关闭,使得外部空气无法从出气孔104进入通气腔101,这样,通气腔101内的负压将使得外部的空气经过进气孔103和滤芯300进入通气腔101。而当用户呼气时,通气腔101内的空气压力使得第一单向阀500打开,使得通气腔101内的空气通过该第一单向阀500快速流通至出气孔104,进而排出至外部。

使用时,将鼻筒200插入用户的两个鼻孔中,通过在通气腔101内设置第一支架,当用户吸气时,第一单向阀500关闭,使得气体无法从出气孔104进入通气腔101内,外部的空气仅能够通过进气孔103和滤芯300进入通气腔101内,使得呼吸进入用户的鼻腔的空气得到过滤,当用户呼气时,第一单向阀500打开,进而使得用户呼气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孔104快速排出,由于吸气过程中空气经过过滤,而呼气的空气不经过滤芯300,使得吸入和呼出的路径分开,不仅实现了空气的过滤,还使得有害物质不易堆积,更为有利于用户的健康。

为了进一步避免用户呼出的空气由滤芯300和进气孔103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腔101内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00,所述呼吸孔102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400与所述通气腔101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400用于在所述鼻筒200向所述通气腔101呼气时关闭,且在所述鼻筒200向所述通气腔101吸气时打开。

本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400具有单向导通的功能。第二单向阀400用于在通气腔101内产生正压时关闭,且在通气腔101内产生负压时打开。具体地,当用户吸气时,在通气腔101内产生负压时,第二单向阀400在负压的作用下打开,而第一单向阀500关闭,使得外部空气无法从出气孔104进入通气腔101,通气腔101内的负压将使得外部的空气经过进气孔103和滤芯300进入通气腔101。而当用户呼气时,通气腔101内的空气压力使得第二单向阀400关闭,第一单向阀500打开,由于第二单向阀400关闭,使得通气腔101内的空气无法经由滤芯300排出至出气孔104的外侧,通气腔101内的空气通过该第一单向阀500快速流通至出气孔104,进而排出至外部。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单向阀500和第二单向阀400的配合,使得用户在吸气时,空气由进气孔103进入,并且经过滤芯300的过滤,而用户在呼气时,空气由出气孔104排出,实现了吸气和呼气的路径的分开,不仅实现了空气的过滤,还使得有害物质不易堆积,更为有利于用户的健康。

为了避免用户呼出的空气由滤芯300和进气孔103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至图4,所述第二单向阀400包括第二支架410和第二封闭膜420,所述第二支架410开设有第二连通口401,所述呼吸孔102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401与所述通气腔101连通,所述第二封闭膜42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410朝向所述呼吸孔102的一面,所述第二封闭膜42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架410连接,所述第二封闭膜420活动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架410朝向所述呼吸孔102的一面,且活动封闭所述第二连通口40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闭膜420用于在呼吸孔102向通气腔101内呼气时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架410朝向所述呼吸孔102的一面,封闭所述第二连通口401。具体地,第二封闭膜420的一侧与第二支架410的朝向所述呼吸孔102的一面的一侧连接,第二封闭膜420的外侧活动抵接于第二支架410的朝向所述呼吸孔102的一面,这样,如图7所示,当呼吸孔102向通气腔101呼气时,第二封闭膜420受到远离呼吸孔102的方向的力,进而贴合于第二支架410,将第二连通口401封闭,如图5和图6所示,当呼吸孔102吸气时,负压的作用使得第二封闭膜420受到朝向呼气孔的方向的力,使得第二封闭膜420脱离第二支架410,将第二连通口401打开,从而实现了单向导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呼吸孔102和进气孔103之间的连通,并且使得吸入的空气能够得到充分过滤,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至图4,所述第二支架410靠近所述呼吸孔102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架410设置于所述呼吸孔102以及所述滤芯300之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支架410设置于呼吸孔102以及滤芯300之间,使得空气由进气孔103进入并且经过滤芯300过滤后,将通过第二连通口401进入呼吸孔102,使得呼入人体鼻腔的空气得到充分过滤,而当用户呼气时,第二支架410上的第二封闭膜420将充分阻挡呼出的空气流通至滤芯300,使得呼出的空气快速地由第一连通口排出至出气孔104的外侧,避免呼出的空气经过滤芯300,且避免呼出的水汽粘附在滤芯300上,从而避免了通气腔101内由于湿度高、水汽多而引起的细菌滋生、污染物堆积的情况。

为了充分阻隔呼吸孔102向滤芯300呼出空气,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架410的外侧边缘与通气腔101的侧壁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410通过与通气腔101的侧壁连接,实现了对呼吸孔102与滤芯300之间的阻隔,当第二封闭膜420贴合于第二支架410的表面时,第二连通口401封闭,呼吸孔102呼出的空气将被阻隔,无法流通至滤芯300。

为了使得第二封闭膜420能够高效地、充分地贴合于第二支架410的表面,对第二连通口401进行封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支架410倾斜于所述鼻筒200的轴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呼吸孔102开设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所述出气孔104开设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或者开设于所述壳体100靠近底部的位置,由于使用时,鼻筒200沿鼻孔方向竖直设置,第二支架410倾斜设置,使得第二支架410倾斜于竖直方向,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这样,第二支架410朝向呼吸孔102的一面为第二封闭膜420的上表面,第二封闭膜420的一侧连接于第二支架410的上表面,当用户吸气时,第二封闭膜420在负压作用下克服重力,向上运动,脱离第二支架410,当用户停止吸气时,第二封闭膜420将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向下运动,抵接于第二支架410,将第二连通口401封闭,这样,当用户呼气时,第二封闭膜420已经抵接于第二支架410或者靠近第二支架410,这样,能够立即对呼吸孔102与滤芯300进行阻隔,从而实现第二封闭膜420高效地、充分地贴合于第二支架410的表面,在呼气时高效对第二连通口401进行封闭。

应该理解的是,当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10被佩戴时,壳体100的顶部指的是壳体100的靠近人脸的上方的位置,壳体100的底部指的是壳体100靠近人脸的下方的位置,该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10被使用时,壳体1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上方的方向即壳体100的顶部的方向,壳体1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下方的方向即壳体100的底部的方向。为便于描述和理解,各实施例中的壳体100的顶部和底部均按此定义。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支架410倾斜设置,且倾斜于于水平方向设置,进而使得第二封闭膜42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贴合于第二支架410。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水平设置,这样,第二封闭膜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贴合于第二支架,并且更好地将第二连通口封闭。而在第二支架410倾斜设置的实施例中,第二封闭膜420在受到负压作用而向上运动脱离第二支架410过程中,由于第二封闭膜420初始状态为倾斜,这样,重力在第二封闭膜420的运动方向上的分力小于重力,使得第二封闭膜420能够更容易地脱离第二支架410,便于第二连通口401的打开,使得用户吸气更为省力,更为顺畅。

为了避免用户在吸气过程中,实现通气腔101与出气孔104的阻隔,避免外部空气由出气孔104吸入通气腔101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7,所述第一单向阀500包括第一支架510和第一封闭膜520,所述第一支架510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501,所述通气腔101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501与所述出气孔104连通,所述第一封闭膜52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510朝向所述出气孔104的一面,所述第一封闭膜52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架510连接,所述第一封闭膜520活动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架510朝向所述出气孔104的一面,且活动封闭所述第一连通口50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膜520用于在呼吸孔102向通气腔101内呼气时脱离所述第一支架510朝向所述出气孔104的一面,使得所述第一连通口501打开,在呼吸孔102向通气腔101内吸气时,在负压作用下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架510朝向所述出气孔104的一面,封闭所述第一连通口501。具体地,第一封闭膜520的一侧与第一支架510的朝向所述出气孔104的一面的一侧连接,第一封闭膜520的外侧活动抵接于第一支架510的朝向所述出气孔104的一面,这样,如图7所示,当呼吸孔102向通气腔101呼气时,第一封闭膜520受到朝向出气孔104的方向的力,朝向出气孔104方向运动而脱离第一支架510,使得第一连通口501打开,如图5和图6所示,当呼吸孔102吸气时,负压的作用使得第一封闭膜520受到朝向呼气孔的方向的力,使得第一封闭膜520贴合于第一支架510,将第一连通口501封闭,从而实现了单向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图4、图5和图7,所述第一支架510包括支架框511和支架板512,所述支架框511与所述通气腔101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支架框511绕所述出气孔104设置,所述支架框511的内侧形成出气通道502,所述支架板512设置于所述支架框511的内侧,且所述支架板512的外侧与所述出气通道502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通口501开设于所述支架板512上,第一封闭膜520活动贴合于所述支架板512。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架框511将出气孔104的外侧封闭,使得通气腔101仅能够通过支架框511内侧的出气通道502与出气孔104连通,这样,呼出的空气仅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口501流通至出气孔104,在吸气过程中,在第一封闭膜520对第一连通口501封闭时,能够充分阻隔空气,避免空气由出气孔104进入鼻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图5和图7,所述呼吸孔102开设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或开设于所述壳体100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出气孔104开设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或者开设于所述壳体100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支架板512由远离所述出气孔104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气孔104的一端逐渐朝所述壳体100的底部方向倾斜。

本实施例中,呼吸孔102位于壳体100的顶部或者靠近顶部的位置,而出气孔104位于壳体100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位置,能够更好地匹配鼻腔的呼吸方向,有利于用户的呼吸,此外,本实施例中,支架板512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出气孔104开设于壳体100的一侧的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这样,位于支架板512上的第一封闭膜52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贴合于支架板512表面,将第一连通口501封闭,实现对第一连通口501的高效封闭。在用户吸气过程中,第一封闭膜520不仅在负压作用下贴合于支架板512表面,还在重力作用下贴合于支架板512表面,使得第一封闭膜520能够充分抵接于支架板512表面,使得对第一连通口501的封闭效果更佳,而在用户呼气过程中,由于第一封闭膜520初始状态为倾斜,这样,重力在第一封闭膜520的运动方向上的分力小于重力,使得第一封闭膜520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更容易地脱离支架板512,便于第一连通口501的打开,使得用户呼气更为省力。

为了适用于不同的鼻孔的宽度,适应不同的人群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鼻筒200与所述壳体100可拆卸连接。通过鼻筒200与壳体100的可拆卸连接,使得鼻筒200能够进行更换,配合不同的不同人群的使用,更换不同的尺寸,从而适用于不同的鼻孔的宽度,适应不同的人群使用。

为了实现鼻筒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一个实施例中,呼吸孔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鼻筒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呼吸孔内,从而使得鼻筒的内部与呼吸孔连通,并且实现鼻筒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

为了实现鼻筒200与壳体100的可拆卸连接,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10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105,呼吸孔102贯穿所述安装槽105的底部与安装槽105连通,两个所述鼻筒200连接一安装板250,所述安装板25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05内,且鼻筒200的中部对齐于呼吸孔102设置,这样,通过安装板250将两个鼻筒200连接在一起,对于不同尺寸的不同型号的鼻筒200,其安装板250的宽度相等,这样,使得不同型号尺寸的安装板250均能够与安装槽105配合,实现了不同型号的鼻筒200与壳体100的兼容,而通过安装板250与安装槽105的配合,使得鼻筒200的安装更为方便,从而实现鼻筒200与壳体100的可拆卸连接。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体,将外部空气隔离在口腔至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10还包括面罩600,所述面罩6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外侧,且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本实施例中,面罩600的两侧分别连接挂绳610,使用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10,将两个鼻筒200分别插入至两个鼻孔中,将面罩600贴合于脸部,且封闭口部,将挂绳610挂在耳朵上,从而将口腔封闭,避免口腔接触外部空气的有害物质,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10的安全性。

为了将滤芯固定在通气腔内,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腔的侧壁于所述进气孔的外侧凸起设置有固定筋,固定筋绕进气孔设置,固定筋的内侧形成固定槽,滤芯设置于固定槽内,这样,通过固定筋将滤芯固定,并且使得滤芯能够将进气孔103封闭,外部的空气由进气孔进入通气腔时,需经过滤芯的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至图7,所述第二支架410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第二支架410与一所述呼吸孔102对应,且所述进气孔10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滤芯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滤芯300分别设置于所述通气腔101的两侧,且每一所述滤芯300封闭一所述进气孔103。每一所述第二支架410设置于一侧所述呼吸孔102与对应的滤芯300之间,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03开设于壳体100的底部,呼吸孔102开设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两个第二支架410分别设置于两个呼吸孔102的两侧的外侧,且两个第二支架410由靠近呼吸孔102的外侧的一端向靠近呼吸孔102的内侧的一端之间向壳体100的底部倾斜,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二支架410上的第二封闭膜42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贴合于第二支架410,将第二连通口401封闭,另一方面,在吸气过程中,能够使得空气由底部的进气孔103进入滤芯300,经过滤芯300过滤后,穿过第二连通口401向上流通,使得第二连通口401的方向与吸气的方向匹配,有利于更为顺畅地吸气。

为了实现吸气和呼气的路径分开,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两个所述第二支架410的靠近底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架510的支架框511的外侧表面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架410的设置于所述支架框511的两侧,所述支架框511的远离出气孔104的一端的开设有出气口503,出气口503开设的方向朝向呼吸孔102,通气腔101通过出气口503与出气通道502连通。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吸气时,经过滤芯300过滤的空气由两侧向上流通至呼吸孔102,进而进入鼻腔,而当用户呼气时,空气由顶部的呼吸孔102直接向下运动至支架框511的出气口,进而通过出气通道502输送至出气孔104排出。这样,使得呼吸过程中的吸气流通的路径和呼气流通的路径分开,避免了水汽在通气腔101内的堆积,避免了细菌等有害物质的滋生。

下面是一个实施例中,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10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请结合图1至图7,呼吸系统空气净化器10包括壳体100、两个鼻筒200和两个滤芯300,壳体100包括上壳体110和下盖120,上壳体110的底部和下盖120连接,上壳体110和下盖120的内侧形成通气腔101,上壳体11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05,两个鼻筒200通过安装板250安装于安装槽105内,安装槽105的底部开设呼吸孔102,鼻筒200的内侧通过呼吸孔102与通气腔101连通,下盖120开设有两个进气孔103,两个进气孔103设置于下盖120的靠近两侧的位置,下盖120的内侧绕进气孔103设置有固定筋,固定筋的内侧形成固定槽,两个滤芯300一一设置于两个固定槽内,且每一滤芯300对应封闭一进气孔103,上壳体110靠近下盖120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104,出气孔104对齐于下盖120的中部,且下盖120设置有支架框511,支架框511绕出气孔104设置,支架框511内形成出气通道502,支架框511内设置支架板512,支架板512开设第一连通口501,所述第一支架510朝向所述出气孔104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封闭膜520,支架框511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支架410,且每一第二支架410设置于一滤芯300和呼吸孔102之间,两个第二支架410分别开设有第二连通口401,所述第二支架410朝向所述呼吸孔102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封闭膜420。

使用时,将鼻筒200插入用户的两个鼻孔中,请参见图5和图6,当用户吸气时,由于通气腔101内产生负压,使得第一封闭膜520贴合于支架板512朝向出气孔104的一面,将第一连通口501封闭,第二封闭膜420脱离第二支架410,使得第二连通口401打开,使得气体无法从出气孔104进入通气腔101内,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孔103和滤芯300从两侧进入呼吸孔102内,进入鼻腔,使得呼吸进入用户的鼻腔的空气得到过滤;如图7所示,当用户呼气时,第一封闭膜520在向外的气流的影响下脱离支架板512,使得第一连通口501打开,而第二封闭膜420在呼气的作用下紧贴于第二支架410,将第二连通口401封闭,进而使得用户呼气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孔104快速排出,且避免了呼出的空气吹向滤芯300,由于吸气过程中空气经过过滤,而呼气的空气不经过滤芯300,使得吸入和呼出的空气分开,不仅实现了空气的过滤,还使得有害物质不易堆积,更为有利于用户的健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空气滤芯呼吸系统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