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20 14:01:58|308|起点商标网
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空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高层建筑火灾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从近年的火灾案例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及应急逃生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消防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高层建筑的人员逃生主要是依靠防烟楼梯间防火通道。但在防火通道被火势阻挡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较严重的伤亡。

如果在建筑中配备多种形式的应急逃生通道,保证受困人员能够有效的自救和互救,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将会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国外发达国家,他们的民众不仅逃生意识强,而且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拥有技术先进和实用的逃生装备,提高了民众的逃生能力。我国近年也意识到了高楼应急逃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始研究和应用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装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高空救援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包括升降组件、移动元件、逃生斗和逃生通道,所述移动元件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逃生斗固定于所述升降组件的上端,且所述升降组件能够带动所述逃生斗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逃生通道的上端固定于所述逃生斗的下端,且所述逃生通道与所述逃生斗内部连通,所述逃生通道的下端用于延伸至靠近地面,且所述逃生通道在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有出口,所述出口连通所述逃生通道内腔与外界,所述逃生通道能够折叠,所述逃生通道包括阻拦网,所述阻拦网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所述阻拦网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并固定连接,各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滑道朝向相反,所述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阻拦网内壁上,且使用时,所述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所述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所述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入下层所述阻拦网单元内。

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剪叉升降单元,相邻的所述剪叉升降单元之间通过连接平台固定,且所述连接平台上靠近高层建筑的一侧用于固定在高层建筑的墙壁上。

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逃生斗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每组所述升降组件上的所述剪叉升降单元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逃生通道安装在所述逃生斗下底面中部,且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逃生通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移动元件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下端,且所述移动元件为可移动式底座。

优选地,所述连接平台与高层建筑的墙壁通过锚固固定。

优选地,所述阻拦网内设有多个支撑环,每个所述阻拦网单元的上下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支撑环,且相邻的所述阻拦网之间共用一所述支撑环,所述阻拦网单元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承重绳,且各个所述阻拦网单元上的所述承重绳的位置一一对应,相邻的所述阻拦网单元上的所述承重绳固定连接,靠近所述逃生斗的所述阻拦网单元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逃生斗的下端面,所述滑道上端贴紧所述阻拦网的内壁固定在上层相邻的所述支撑环上,所述滑道的下端固定在本层所述支撑环上。

优选地,每个所述滑道的下端固定一缓冲绳,且所述缓冲绳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滑道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缓冲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拉簧,本层所述支撑环在对应每个所述拉簧的位置固定一连接环,所述拉簧能够勾住所述连接环。

优选地,每个所述承重绳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张力传感器,每个所述张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逃生斗的外底面,且各所述张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电连接一超重警示灯,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超重警示灯均安装在所述逃生斗的内底面,且所述控制器内存储一预设值,每个所述张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不同的所述承重绳的张力值,并分别将所述张力值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各所述张力值与所述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至少有一个所述张力值不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超重警示灯亮起。

优选地,所述阻拦网进行阻燃处理,且所述滑道与所述支撑环所在平面之间所夹锐角为50°~70°。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移动元件能够带动升降组件和逃生斗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将逃生斗移动至逃生人员所在位置的下方,升降组件能够带动逃生斗沿竖直方向升降,从而将逃生斗移动至靠近逃生人员,以便实现高空救援逃生,逃生通道的上端固定于逃生斗的下端,且逃生通道与逃生斗内部连通,逃生通道的下端用于延伸至靠近地面,使得逃生人员先进入逃生斗再进入逃生通道,安全可靠,以便逃生人员顺着逃生通道到达地面,安全可靠,且可供多个逃生人员同时使用,提高救援效率,逃生通道包括阻拦网,阻拦网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阻拦网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并固定连接,各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滑道在阻拦网内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滑道朝向相反,多个滑道组成“之”字形通道,逃生人员顺着各层滑道逐渐靠近地面,防止逃生人员在下滑过程中出现互相碰撞,提高逃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平稳性,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阻拦网内壁上,使用时,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滑道的上端,且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入下层阻拦网单元内,保证各层阻拦网单元能够互相连通,且方便逃生人员进入下一阻拦网单元,逃生通道在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出口连通逃生通道内腔与外界,逃生人员在逃生通道内移动至靠近地面后,从出口钻出到达地面,逃生通道能够折叠,方便收纳与展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中阻拦网单元的示意图;

图中:1-高层建筑,2-逃生斗,3-逃生通道,4-升降组件,5-移动元件,6-剪叉升降单元,7-连接平台,8-超重警示灯,9-滑道,10-承重绳,11-阻拦网,12-支撑环,13-缓冲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以解决现有高空救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包括升降组件4、移动元件5、逃生斗2和逃生通道3,移动元件5与升降组件4连接,用于带动升降组件4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将逃生斗2移动至逃生人员所在位置的下方,逃生斗2固定于升降组件4的上端,且升降组件4能够带动逃生斗2沿竖直方向升降,从而将逃生斗2移动至靠近逃生人员,以便实现高空救援逃生,逃生通道3的上端固定于逃生斗2的下端,且逃生通道3与逃生斗2内部连通,逃生通道3的下端用于延伸至靠近地面,使得逃生人员先进入逃生斗2再进入逃生通道3,安全可靠,以便逃生人员顺着逃生通道3到达地面,安全可靠,且可供多个逃生人员同时使用,提高救援效率,逃生通道3包括阻拦网11,阻拦网11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阻拦网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并固定连接,各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9,滑道9在阻拦网11内倾斜设置,且滑道9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阻拦网单元以编结缝合的方式连接,从而方便逃生人员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平稳移动,且相邻的滑道9朝向相反,多个滑道9组成“之”字形通道,防止逃生人员在下滑过程中出现互相碰撞,影响逃生的安全性,滑道9的两端均固定在阻拦网11的内壁上,且使用时,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滑道的上端,更优的,为了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还节省材料,生产时,使滑道9的下端与下层滑道9的上端平齐,且滑道9的下端与下层滑道9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入下层阻拦网单元内,保证各层阻拦网单元能够互相连通,且方便逃生人员进入下一阻拦网单元,逃生通道3在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出口连通逃生通道3内腔与外界,逃生人员在逃生通道3内移动至靠近地面后,从出口钻出到达地面,逃生通道3可折叠,方便收纳与展开,更优的,逃生斗2底面的长度为1.5米~1.7米,宽度为1米~1.2米,逃生斗2的侧面安装有不低于1米的护栏。

具体地,升降组件4包括至少一个剪叉升降单元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救援高度选择剪叉升降单元6的数量,以保证该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满足救援需要,相邻的剪叉升降单元6之间通过连接平台7固定,更优的,剪叉升降单元6即普通的剪叉支架,相邻的剪叉支架之间,位于上方的剪叉支架的底座与位于上方的剪叉支架的升降平台均固定在连接平台7上,通过工作台将剪叉支架固定在逃生斗上或连接平台7上,且连接平台7上靠近高层建筑1的一侧用于固定在高层建筑1的墙壁上,防止由于升降组件4整体长度过长而导致发生倾倒,影响救援的安全性,更优的,每个升降单元的最大抬升高度≥20米,额定升降速度为0.2~0.5m/s。

升降组件4为两个,且两个升降组件4分别固定在逃生斗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从而在逃生斗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逃生斗2进行支撑,防止由于逃生通道3内逃生人员过多,导致逃生斗2和升降组件4发生倾斜,每组升降组件4上的剪叉升降单元6数量相同,保证逃生斗2底面的水平,从而提高救援的安全性。

逃生通道3安装在逃生斗2下底面中部,且两个升降组件4分别位于逃生通道3的两侧,从而在逃生通道3的两侧进行平衡,防止由于逃生通道3内逃生人员过多导致逃生斗2倾倒。

移动元件5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升降组件4的下端,且移动元件5为可移动式底座,保证移动的稳定性,且移动元件5能够提供横向、纵向以及旋转移动,并配有可伸缩的水平支撑腿进行平面固定,更优的,移动元件5的最小负载≥600kg。

连接平台7与高层建筑1的墙壁通过锚固固定,安装方便,连接稳定,且能够有效节省救援准备时间。

阻拦网11内设有多个支撑环12,每个阻拦网单元的上下两端各连接一支撑环12,相邻的阻拦网单元之间共用一支撑环12,阻拦网单元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承重绳10,,更优的,承重绳10为四根,预张力为90kg,围绕支撑环12均匀周向设置,每根承重绳10断裂强度≥9000kg,阻拦网11能够防止逃生人员逃生过程中从阻拦网11坠落,同时阻拦网11能够提供一定缓冲,防止逃生人员逃生过程中受伤,阻拦网11为柔性材质,支撑环12能够提供一定支撑力,保证阻拦网11内部有通道,且支撑环12能够提高整体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提高承重效果,且各个所述阻拦网单元上的承重绳10的位置一一对应,相邻的阻拦网单元上的承重绳10固定连接,更优的,各个承重绳10的两端均与支撑环12固定,且承重绳10与支撑环12的滑移≤3mm,从而防止阻拦网11被损坏,靠近逃生斗2的阻拦网单元的上端固定在逃生斗2的下端面,保证逃生斗2与逃生通道3的稳定连接,滑道9上端贴紧阻拦网11的内壁固定在上层相邻的支撑环12上,滑道9的下端固定在本层支撑环12上,更优的,支撑环12的形状不限于圆环形,也可以为长方形,长宽比介于1.3:1~1.7:1之间,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铝合金、碳纤维等密度≤3g/cm3的材料,单个支撑环12的重量不超过2.5kg,该逃生通道3的最小工作载荷≥1000kg。

每个滑道9的下端固定一缓冲绳13,且缓冲绳1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滑道9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缓冲绳13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拉簧,该层支撑环12在对应每个拉簧的位置固定一连接环,拉簧能够勾住连接环,当逃生人员从滑道9的上端移动至滑道9下端,缓冲绳13能够对逃生人员提供一定缓冲,防止逃生人员直接滑出,同时,也保证阻拦网单元结构的稳定性,提高逃生的安全性,缓冲绳13的断裂强力≥650kg,拉簧线径3.5mm~5mm。

每个承重绳10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张力传感器,每个张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逃生斗2的外底面,且各张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还电连接一超重警示灯8,控制器和超重警示灯8均安装在逃生斗2的内底面,且控制器内存储一预设值,该预设值接近承重绳10的最大张力值,每个张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不同的承重绳10的张力值,并分别将张力值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将各张力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至少有一个张力值不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超重警示灯8亮起,实现实施监测,防止救援过程中,由于该逃生通道3内逃生人员过多,超出承重绳10的承重范围,影响救援的安全性。

阻拦网11进行阻燃处理,能够有效用于火灾救援,且滑道9与支撑环12所在平面之间所夹锐角为50°~70°,更优的,该逃生通道3可沿其长度方向将多个阻拦网单元平分为三部分,位于上部的各个阻拦网单元(一般为高空45米到60米范围内),滑道9与支撑环12所在平面之间所夹锐角为60°~70°,优选为65°,有助于逃生人员快速逃离危险区域,位于中部的各个阻拦网单元(一般为高空25米到45米范围内),滑道9与支撑环12所在平面之间所夹锐角为55°~65°,优选为60°,中间的倾角较小,有助于稳定逃生人员心态,避免通道内造成混乱,位于下部的各个阻拦网单元(0米~25米),滑道9与支撑环12所在平面之间所夹锐角为60°~70°,优选为65°,最后倾角增大提升逃生速度,此时逃生人员已适应该方式,且地面缓冲措施可有效保证人身安全。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高层建筑张力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