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呼吸设备。
背景技术:
呼吸设备一般包括呼吸器和与呼吸器相连的进气管,在现有技术中,进气管一般自呼吸器的下部接入,这样,对于需要卧床休息的病患人群而言,一旦其转动头部,就容易造成进气管的变形,甚至可能造成进气管缠绕脖颈,带来危险情况;而且,进气管除了与呼吸器相连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固定点,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晃动,影响进气管与呼吸器的可靠连接。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式呼吸设备,其进气管与呼吸器的连接处不易被拉扯,连接可靠性较高,且进气管相对呼吸器为向上延伸,释放了佩戴者的面部,不易出现管带绕颈等危险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呼吸设备,包括呼吸器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自所述呼吸器的上端部接入,并向上延伸;还包括头带,所述头带与所述呼吸器的横向两个侧部相连,以将所述呼吸器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且所述头带还包括管系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进气管向上延伸的管段。
采用这种结构,进气管为向上延伸、并可通过头带的管系固定结构进行固定,这样,进气管的延伸路径大致为眉心至额头、乃至头顶的面部中心区域上,这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现有技术中管带绕颈的危险情况;而且,由于进气管的延伸路径在面部的中心区域,佩戴者面部的其他区域可以得到解放,佩戴者在卧床时,即便采用侧躺的姿势,也不会压到进气管、而影响进气回路的畅通,使用更为便捷。
此外,通过管系固定结构对于进气管进行固定后,进气管不易发生晃动,进气管与呼吸器的连接可靠性可以较高,二者的连接处不易受到拉扯,使用寿命可以较长。
基于上述设置,呼吸器实际上可以存在头带与横向两个侧部的直接连接点以及头带通过进气管与上端部的间接连接点,也就是说,呼吸器可以存在三个连接点与佩戴者的头部相连,这种三点固定结构的可靠性可以较高。
可选地,所述头带包括环形带段和与所述环形带段相连的两个连接带段,所述头带能够以所述环形带段与佩戴者的头部箍接,所述呼吸器的横向两个侧部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带段与所述连接孔相连。
可选地,所述连接带段间隔设有魔术贴的子部和母部,所述连接带段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以所述母部与所述子部相连。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向上延伸的管段安装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固定孔,所述管系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带段,所述第一固定带段的一端部与所述环形带段相连,另一端部与所述固定孔相连。
可选地,所述管系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固定带段,所述第二固定带段与所述环形带段相连,用于包裹、固定所述进气管。
可选地,所述管系固定结构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三固定带段和第四固定带段,所述第三固定带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固定带段、所述环形带段相连,所述第四固定带段用于包裹、固定所述进气管。
可选地,所述呼吸器还设有出气孔和转动设置的气片,在吸气过程中,所述气片能够自外侧覆盖所述出气孔,在呼气过程中,所述气片能够向外翻转、以暴露所述出气孔。
可选地,所述气片与所述呼吸器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沿远离所述气片与所述呼吸器相接位置的方向,所述气片的厚度逐渐变薄;和/或,所述出气孔的孔壁形成有挡座,所述挡座设有缺口槽,覆盖状态下,所述气片的外缘部置于所述缺口槽内。
可选地,所述气片为独立部件,其一端部通过铰轴与所述呼吸器相连;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气片,所述气片向外翻转的过程为所述弹性件变形量增大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图1中头戴式呼吸设备的一种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适用于图1中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另一种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适用于图4中头戴式呼吸设备的一种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适用于图4中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另一种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气片与出气孔处的连接结构图。
图1-9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呼吸器、11出气孔、111挡座、111a缺口槽、12气片、13连接孔;
2进气管、21固定部;
3头带、31第一固定带段、32第二固定带段、33第三固定带段、34第四固定带段、35环形带段、36连接带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适用于图1中头戴式呼吸设备的一种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适用于图1中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另一种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适用于图4中头戴式呼吸设备的一种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适用于图4中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另一种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气片与出气孔处的连接结构图。
如图1、图4、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呼吸设备,包括呼吸器1和进气管2,进气管2自呼吸器1的上端部接入,并向上延伸;还包括头带3,头带3与呼吸器1的横向两个侧部相连,以将呼吸器1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且头带3还包括管系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进气管2向上延伸的管段。
采用这种结构,进气管2为向上延伸、并可通过头带3的管系固定结构进行固定,这样,进气管2的延伸路径大致为眉心至额头、乃至头顶的面部中心区域上,这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现有技术中管带绕颈的危险情况;而且,由于进气管2的延伸路径在面部的中心区域,佩戴者面部的其他区域可以得到解放,佩戴者在卧床时,即便采用侧躺的姿势,也不会压到进气管2、而影响进气回路的畅通,使用更为便捷。
此外,通过管系固定结构对于进气管2进行固定后,进气管2不易发生晃动,进气管2与呼吸器1的连接可靠性可以较高,二者的连接处不易受到拉扯,使用寿命可以较长。
基于上述设置,呼吸器1实际上可以存在头带3与横向两个侧部的直接连接点以及头带3通过进气管2与上端部的间接连接点,也就是说,呼吸器1可以存在三个连接点与佩戴者的头部相连,这种三点固定结构的可靠性可以较高。
在具体的方案中,头带3可以包括环形带段35和与环形带段35相连的两个连接带段36,环形带段35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其可以为方形环,也可以为圆形环、椭圆环或者其他的异形环状结构,头带3能够以环形带段35与佩戴者的头部(大致为后脑勺部,可参照图7、图8)箍接,呼吸器1的横向两个侧部均可以设有连接孔13,连接带段36可以与该连接孔13相连。
连接带段36和连接孔13的连接方式并不做限定,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只要能够保证连接带段36和呼吸器1的可靠连接即可。
举例说明,连接带段36穿过连接孔13的部分与未穿过连接孔13的部分可以通过打绳结的方式系在一起;或者,连接带段36可以间隔设有子母扣的子扣和母扣,连接带段36能够穿过连接孔13、并以母扣与子扣相连;再或者,连接带段36可以间隔设有魔术贴的子部和母部,连接带段36能够穿过连接孔13,并以母部与子部相连;又或者,连接带段36穿过连接孔13的部分与未穿过连接孔13的部分中,一者可以设有挂孔,另一者可以设有挂钩,然后可以通过挂钩与挂孔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魔术贴的方案,这种方案结构简单,通过延长母部和子部的长度和/或设置位置即可以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使用,而且,对于松紧度的调节也较为方便。
以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管系固定结构与进气管2的连接方式进行描述。
在第一种方案中,如图1-3所示,进气管2向上延伸的管段可以安装有固定部21,该固定部21可以为环形,也可以为u形等,其上可以设有固定孔(图中未示出),管系固定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固定带段31,第一固定带段31的一端部可以与环形带段35相连,另一端部可以与固定孔相连,进而对进气管2进行固定。
第一固定带段31与固定孔的连接结构可以参照前述连接带段36与连接孔13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在第二种方案中,管系固定结构可以包括第二固定带段32,第二固定带段32可以与环形带段35相连,用于包裹、固定进气管2。这种方案在图1、图4、图7、图8中均有示出。
第二固定带段32与环形带段35之间连接方式可以为魔术贴,以图1为参照:第二固定带段32的两端部与环形带段35之间可以均通过魔术贴进行连接;或者,第二固定带段32的两端部中,一者可以通过缝合、粘结、一体形成等方式与环形带段35固定连接,另一者可以通过魔术贴与环形带段35进行连接,这样,由于第二固定带段32的一端部固定,第二固定带段32不易丢失;再或者,第二固定带段32的两端部与环形带段35之间均可以通过缝合、粘结、一体形成等方式与环形带段35固定连接,此时,第二固定带段32与环形带段35可以围合形成进气管2的安装空间,在安装时,进气管2可以穿插在该安装空间内。
在第三种方案中,如图4-7所示,管系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三固定带段33和第四固定带段34,第三固定带段3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四固定带段34、环形带段35相连,第四固定带段34可用于包裹、固定进气管2。
第四固定带段34对于进气管2的固定方式也可以为绳结、子母扣、魔术贴、挂孔与挂钩的配合结构等。
上述的三种方案均可以实现对于进气管2的固定,在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择一使用、或者采用多种方案进行组合使用。需要指出,上述的三种方案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管系固定结构如何固定进气管2的示例性描述,并不能够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的实施范围的限定,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进气管2进行固定。
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上述头戴式呼吸设备中所使用呼吸器1的种类,该呼吸器1可以为鼻枕、鼻氧管、鼻罩以及口鼻罩中的任一,而当作为鼻枕、鼻罩以及口鼻罩使用时,佩戴者呼吸的气流会在同一个腔体内,为了将佩戴者呼出的废气及时排除,还可以在呼吸器1上设置出气孔11。
如图7、图8所示,出气孔11可以位于呼吸器1的下端部,当然,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具体可以结合一定的模拟实验而定,优选的设置位置为与呼出气流所正对的位置。
结合图9,呼吸器1还可以存在转动设置的气片12,在吸气过程中,气片12能够自外侧覆盖出气孔11,在呼气过程中,气片12能够向外翻转、以暴露出气孔11。
采用上述结构,呼吸器1上设有能够随着佩戴者呼气、吸气而自行转动的气片12,在吸气时,受大气压作用(或者,还可以有其他作用力,具体参见后文描述),气片12能够自外侧覆盖住出气孔11,这一方面可以避免进气泄漏,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外界空气的混入,以较好地保证佩戴者吸入气体的纯度,而在呼气时,呼吸器1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可以迫使气片12向外翻转,进而将出气孔11暴露出来,以便将佩戴者呼出的气体排出。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头戴式呼吸设备既可以有效避免进气在出气孔11处的泄露,又能够及时地将呼出气体排出,以尽可能地避免呼出气体与进气混合而造成废气二次吸入的现象。
气片12与呼吸器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此时,气片12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无外力作用时,气片12可以自然覆盖出气孔11。
在呼气时,呼吸器1内的气体压强可以增大,以克服气片12自身的弹性和外界大气压,并迫使气片12进行翻转,进而暴露出气孔11;而在吸气时,气片12所集聚的弹性力可以释放,以配合外界大气压,来驱使气片12进行复位。
当然,气片12也可以为独立部件,其一端部可以通过铰轴115a与呼吸器1相连。
此时,为保证常态下气片12对于出气孔11是处于覆盖状态,还可以设置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以对气片12进行作用,且气片12向外翻转的过程即为弹性件的变形量增大的过程,以集聚弹性力。
具体而言,该弹性件可以为拉簧或者拉力绳等,其一端可以与气片12相连,另一端可以与呼吸器1相连;或者,该弹性件也可以为扭簧,扭簧的一个伸出端可以与呼吸器1相作用,另一个伸出端可以与气片12相作用;再或者,该弹性件还可以为与呼吸器1一体成型的弹性压片等,该弹性压片可以设在气片12的上方,并与气片12相接触。
这样,在呼气时,呼吸器1内的气体要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和外界大气压,才能够使得气片12翻转,以暴露出气孔11;而在吸气时,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以及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片12可以自然翻转,以重新覆盖出气孔11。
实际上,弹性件在常态下即可以处于预变形状态,这样,可以保证气片12对于出气孔11的压紧效果,也更有利于保证气密性。
比较而言,不论是气片12与呼吸器1一体成型的方案,还是气片12为独立部件的方案,均可以实现气片12的自动外翻和复位,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作为优选地,可以采用气片12与呼吸器1一体成型的方案,这种方案的结构相对简单。
需要指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气片12和出气孔11的对应关系,二者之间可以为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气片12仅覆盖一个出气孔11,或者,气片12和出气孔11之间也可以为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气片12可以同时覆盖多个出气孔11。
请继续参考图9,沿远离气片12与呼吸器1相接位置的方向,气片12的厚度逐渐变薄,这样,在呼气时,气片12更容易向外翻转、以暴露出气孔11,而气片12与呼吸器1的连接部位的厚度较大,又能够保证气片12与呼吸器1的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出气孔11的孔壁还可以形成有挡座111,挡座111可以设有缺口槽111a,覆盖状态下,气片12的外缘部可以置于缺口槽111a内,以对出气孔11进行封堵。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