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
背景技术:
:
森林火灾可能由于失火等人为原因,或气候等自然原因引发,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且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其不但可能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还会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引起土壤贫瘠并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目前各国应对森林火灾的方式往往是火灾发生后由消防部门携带装备进行实地灭火。
而在实际消防抢险工作中,火灾往往发生的比较迅速且难以控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尽可能迅速地做出反应,为消防人员准备灭火装备,并通过特定设备如方舱运送到救灾现场。但是由于某些灭火装备重量较大,消防人员在现场取出设备时会遇到较大困难,进而影响救灾进度,容易贻误灾情,造成较大损失。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包括外壳体和内舱,所述内舱设置在外壳体内部,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所述内舱设置有承载槽和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槽中有承载空间,所述承载槽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承载机构设置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与第一轨道相配合,所述承载机构能在所述承载槽中沿第一轨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机构设置有容纳空间。
采用上述方案,灭火装备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内,救灾人员只需要打开承载机构取出灭火装备,所述滚动轮与第一轨道相配合,利用所述滚动轮的滚动减少摩擦力,降低抢险人员打开所述承载机构所需要做的功,减少取出灭火装备所需时间,提高救灾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槽还设置有第二轨道,所述承载机构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与第二轨道相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凸肋与第二轨道相配合,所述凸肋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承载机构与所述承载槽的配合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凸肋能够降低所述滚动轮的压力,避免由于承载机构中的装备过重,破坏所述滚动轮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承载机构还设置有连接轴和手持部,所述连接轴和手持部相连接,所述手持部能以所述连接轴为轴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在实际救灾过程中,救灾人员往往只能将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主体运送到就在现场附近再由救灾人员将救灾装备往救灾现场搬运,所述承载机构能够脱离所述承载槽,使滚动轮能够直接与地面接触,救灾人员能够通过拖动所述手持部,拉动所述承载机构及承载机构中的装备前往救灾现场,降低搬运难度,提高救灾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底部,并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轴和转动轮,所述转动轴和转动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轮能以所述转动轴为轴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移动装置的设置能够方便救援人员对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进行移动,提高方舱移动能力,提升救灾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还设置有连接体,所述移动装置通过所述连接体与外壳体相连接,所述连接体与转动轴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移动装置通过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一方面能提高所述移动装置与外壳体连接稳固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拆卸连接体直接将移动装置拆下,提高修理所述移动装置时的便捷度。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有舱口和舱门,所述舱口和舱门相连接,所述舱门对所述承载机构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舱门与所述承载机构相配合,当所述舱门关闭时,所述舱门能够对所述承载机构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在移动过程中所述承载机构在颠簸中打开,造成装备滑落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开启装置,所述开启装置与所述外壳体和舱门相连接,所述开启装置能控制所述舱门与内舱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开启装置包括支撑杆和转动装置,所述支撑杆能伸长或缩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动装置相配合,所述支撑杆与舱门相连接,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开启装置通过所述支撑杆的伸长或缩短完成所述舱门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支撑杆通过转动装置当所述舱门关闭时所述支撑杆能够完全收回到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内,提高方舱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舱口相配合,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支撑板一方面能够提升所述外壳体支撑性,提高所述外壳体物理强度;另一方面所述支撑板能够分割出多个舱口,舱门也就会有多个,避免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支撑杆需要承受过大的工作压力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还包括通风板,所述通风板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通风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所述通风板使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长期处于稳定的环境中,避免由于长时间不开启舱门导致舱内环境变化损坏舱内装备。
进一步地,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与所述通风板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增强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内外的空气流动性。
进一步地,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包括影像记录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影像记录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影像记录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对方舱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和转盘,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盘相连接,所述影像记录装置与所述连接杆一端相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转盘能够以转盘的重心为轴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影像记录装置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杆的伸长扩大所述影像记录装置的记录范围,所述转盘的设置能够使所述连接杆进行转动,完成对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各个方向的记录任务。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转盘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转动机构能够使所述连接杆改变竖直和平放的状态,一方面所述连接杆平放时能避免影像记录装置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损坏;另一方面所述连接杆处于竖直状态时能扩大所述影像记录装置的记录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凸耳,所述凸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凸耳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当火情发生时,需要对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整体进行移动,所述凸耳能够提高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的移动效率,提升救援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灭火装备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内,救灾人员只需要打开承载机构取出灭火装备,所述滚动轮与第一轨道相配合,利用所述滚动轮的滚动减少摩擦力,降低抢险人员打开所述承载机构所需要做的功,减少取出灭火装备所需时间,提高救灾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在实际救灾过程中,救灾人员往往只能将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主体运送到就在现场附近再由救灾人员将救灾装备往救灾现场搬运,所述承载机构能够脱离所述承载槽,使滚动轮能够直接与地面接触,救灾人员能够通过拖动所述手持部,拉动所述承载机构及承载机构中的装备前往救灾现场,降低搬运难度,提高救灾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所述舱门与所述承载机构相配合,当所述舱门关闭时,所述舱门能够对所述承载机构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在移动过程中所述承载机构在颠簸中打开,造成装备滑落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承载机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记录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移动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通风板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一种使用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0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外壳体;11、舱口;12、舱门;13、支撑板;15、通风板;151、通风孔;16、托台;2、内舱;21、承载槽;211、第一轨道;212、第二轨道;22、承载机构;221、滚动轮;222、凸肋;223、连接轴;224、手持部;3、移动装置;31、转动轴;32、转动轮;33、连接体;4、开启装置;41、支撑杆;42、转动装置;5、通风装置;6、记录装置;61、影像记录装置;62、连接装置;621、连接杆;6211、转动机构;622、转盘;7、凸耳;8、照明装置;9、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和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包括外壳体1和内舱2,所述内舱2设置在外壳体1内部,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接,所述内舱2设置有承载槽21和承载机构22,所述承载槽21中有承载空间,所述承载槽21设置有第一轨道211,所述承载机构22设置有滚动轮221,所述滚动轮221与第一轨道211相配合,所述承载机构22能在所述承载槽21中沿第一轨道211移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承载机构22设置有容纳空间。
采用上述方案,灭火装备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22内,救灾人员只需要打开承载机构22取出灭火装备,所述滚动轮221与第一轨道211相配合,利用所述滚动轮221的滚动减少摩擦力,降低抢险人员打开所述承载机构22所需要做的功,减少取出灭火装备所需时间,提高救灾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机构22中有灭火设备,所述灭火装备可以为干粉灭火器或灭火毯。其中,干粉灭火器或灭火毯可以选用具有如下参数的产品:干粉灭火器剂量≥4kg;常温下工作压力≥1.2mpa;灭火级别为4a、144b;充装压力≥1.2mpa;灭火毯材质为石棉防火布,具有阻燃、绝缘、耐油、耐高温等作用;尺寸≥1m*1m;厚度≥1.5mm。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灭火设备用于日常储存及紧急情况下灭火使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外壳体1参数可以为长*宽*高(mm)≥3000*1500*15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1参数为长*宽*高(mm)=4000*2000*200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外壳体1可以为钢板、铝合金板和铁板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1为钢板,钢板厚度≥2mm。采用上述方案,在保证外壳体1物理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所述外壳体1重量,降低移动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的难易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的质量(含森林灭火装备)≤1800kg。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承载槽21还设置有第二轨道212,所述承载机构22设置有凸肋222,所述凸肋222与第二轨道212相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凸肋222与第二轨道212相配合,所述凸肋222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承载机构22与所述承载槽21的配合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凸肋222能够降低所述滚动轮221的压力,避免由于承载机构22中的装备过重,破坏所述滚动轮221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机构22还设置有连接轴223和手持部224,所述连接轴223和手持部224相连接,所述手持部224能以所述连接轴223为轴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在实际救灾过程中,救灾人员往往只能将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主体运送到就在现场附近再由救灾人员将救灾装备往救灾现场搬运,所述承载机构22能够脱离所述承载槽21,使滚动轮221能够直接与地面接触,救灾人员能够通过拖动所述手持部224,拉动所述承载机构22及承载机构22中的装备前往救灾现场,降低搬运难度,提高救灾效率。
如图1、6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移动装置3,所述移动装置3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底部,并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接,所述移动装置3还包括转动轴31和转动轮32,所述转动轴31和转动轮32相连接。
所述转动轮32能以所述转动轴31为轴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移动装置3的设置能够方便救援人员对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进行移动,提高方舱移动能力,提升救灾速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转动轮32的直径为150-250mm。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轮32的直径为200mm。采用上述方案,避免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重量过大,导致的转动轮32难以承受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移动装置3还设置有连接体33,所述移动装置3通过所述连接体33与外壳体1相连接,所述连接体33与转动轴31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移动装置3通过所述连接体33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接,一方面能提高所述移动装置3与外壳体1连接稳固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拆卸连接体33直接将移动装置3拆下,提高修理所述移动装置3时的便捷度。
如图1-4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外壳体1上还设置有舱口11和舱门12,所述舱门11对所述承载机构12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舱门12与所述承载机构22相配合,当所述舱门12关闭时,所述舱门12能够对所述承载机构2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在移动过程中所述承载机构22在颠簸中打开,造成装备滑落损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开启装置4,所述开启装置4与所述外壳体1和舱门12相连接,所述开启装置4能控制所述舱门12与内舱2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启装置4包括支撑杆41和转动装置42,所述支撑杆41能伸长或缩短,所述支撑杆41与所述转动装置42相配合,所述支撑杆41与舱门12相连接,所述转动装置42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开启装置4通过所述支撑杆41的伸长或缩短完成所述舱门12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支撑杆41通过转动装置42当所述舱门12关闭时所述支撑杆41能够完全收回到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内,提高方舱保护作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支撑杆41可以为液压杆、弹簧支撑杆和牵引式支撑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41为液压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外壳体1还包括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舱口11相配合,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支撑板13一方面能够提升所述外壳体1支撑性,提高所述外壳体1物理强度;另一方面所述支撑板13能够分割出多个舱口11,舱门12也就会有多个,避免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支撑杆41需要承受过大的工作压力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1为长方体,在所述外壳体1三侧设置有舱口11结构。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外壳体1的另一侧为牵引侧,避免牵引过程中破坏所述外壳体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舱门12和舱口11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所述舱门12和舱口1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铰接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舱门12和舱口11的连接方式为铰接。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舱门12的打开更加便捷。
如图4、7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外壳体1还包括通风板15,所述通风板15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接,所述通风板15上设置有通风孔151。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所述通风板15使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长期处于稳定的环境中,避免由于长时间不开启舱门12导致舱内环境变化损坏舱内装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通风孔151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菱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孔151为圆形。
采用上述方案,在周长相等的几何图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提高通风效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通风装置5,所述通风装置5与所述通风板15相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通风装置5可以为离心式风机或轴流式风机。
采用上述方案,增强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内外的空气流动性。
如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记录装置6,所述记录装置6包括影像记录装置61和连接装置62,所述影像记录装置61与所述连接装置62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62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影像记录装置61通过所述连接装置62对方舱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影像记录装置61可以为摄像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62包括连接杆621和转盘622,所述连接杆621与所述转盘622相连接,所述影像记录装置61与所述连接杆621一端相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转盘622能够以转盘622的重心为轴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影像记录装置61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杆621的伸长扩大所述影像记录装置61的记录范围,所述转盘622的设置能够使所述连接杆621进行转动,完成对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各个方向的记录任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连接杆621还包括转动机构6211,所述转动机构6211与所述转盘622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转动机构6211能够使所述连接杆621改变竖直和平放的状态,一方面所述连接杆621平放时能避免影像记录装置61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损坏;另一方面所述连接杆621处于竖直状态时能扩大所述影像记录装置61的记录范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外壳体1还设置有托台16,所述托台16与所述连接杆621相配合。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连接杆621平放时,所述托台16能够对所述连接杆62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所述连接杆621长时间悬空,在重力作用下形变弯曲情况。
如图1、2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凸耳7,所述凸耳7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凸耳7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当火情发生时,需要对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整体进行移动,所述凸耳7能够提高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的移动效率,提升救援速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照明装置8,所述照明装置8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壳体1内部和外部均有照明装置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8设置为2个。
具体的,所述照明装置8可以为led照明灯,且功率≥5w,能够持续照明时间≥8小时,以为夜间救援行动提供充足的照明。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还包括电源9。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源9可以为电瓶。具体的,所述电瓶可以为不小于12v、105a的电解液电瓶,为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进行供电。
如图8、9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可以通过救援拖车进行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救援拖车参数可以是,总质量(kg):≥9100,整备质量(kg):≥4690;排量:≥2.8(l);平均油耗(l/100km):≤21;驾驶室准乘人数(人):3;外形尺寸(mm):≥7400*2300*2420;接近角/离去角(°):≥21/12;前悬/后悬(mm):≥1130/2470;轴数:2;轴距(mm):≥3308;轴荷(mm):≥3300/5800;最高车速(km/h):≥103;轮胎数量(个):6;燃料种类:柴油;排放标准:gb3847-2005,gb17691-2018国ⅵ。采用上述救援拖车,可以与所述森林消防灭火装备方舱在体积、重量上进行配合,提升救援效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拖车吊臂、托臂技术参数为额定托举质量(kg):3500-4500;托臂伸缩行程(mm):1100-1300;托臂最大有效长度(mm):1200-1400;最高牵引车速(km/h):30-50;平板尺寸长(mm):5500-5700;宽(mm):2200-2400;平板最小倾斜角(°):8-12;平板工作行程(mm):2600-2800;平板最大承质量(kg):2900-3100;绞盘数量(只):1-2;液压翻转版(mm):600-1000;钢丝绳长度(m):22-24;绞绳速度(m/min):7-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拖车吊臂、托臂技术参数可以是额定托举质量(kg):4000;托臂伸缩行程(mm):1200;托臂最大有效长度(mm):1300;最高牵引车速(km/h):40;平板尺寸长*宽(mm):5600×2300;平板最小倾斜角(°):10;平板工作行程(mm):2700;平板最大承质量(kg):3000;绞盘数量(只):1;液压翻转版(mm):800;钢丝绳长度(m):23;绞绳速度(m/min):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外壳体1内侧显著位置注明必要的维护知识、一般故障的识别与解决方法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内舱2共装备有17类450-500套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风力灭火机8-12台;高压细水雾15-25台;油锯8-12台;割灌机8-12台;点火器35-45台;往复式灭火水枪8-12台;二号工具35-45个;加油器35-45台;组合工具15-25套;移动式高扬程水泵2-4台;背负式便携式水泵4-6台;森林消防水带(双层)50-70条;森林消防水带(单层)40-60条;蓄水池(2吨)3-5个;蓄水池(1吨)3-5个;水带背包35-45个;手投式干粉灭火弹80-120个。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