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防护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感染科主要是看一些感染性的疾病,感染性疾病当中,其中以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最为多见。当然还包括了其他的传染性疾病,比如水痘麻疹,疟疾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禽流感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如果出现了上述各类传染性疾病,需要到感染科进行规范的诊治。感染科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可以防治、可以控制、可以根治的疾病。
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其病毒会随着呼吸和说话蔓延到空气中,为了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产生感染,医护人员通常会在面部佩戴隔离防护装置,然而传统的隔离防护装置如口罩,佩戴后与面部紧贴,造成空气不流通,长时间佩戴会导致呼吸不顺畅、空气不流通,且内部温度升高,引起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下方中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罩体上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设置有风扇,所述第二筒体内位于风扇的外侧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罩体的边缘连接有密封软垫,所述罩体的顶端设置有鼻梁条槽,所述鼻梁条槽内设置有鼻梁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内径小于内侧内径,所述第一筒体的内侧向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筒体的外侧内径大于内侧内径,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向四周设置有第二凸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向内开设有把手凹槽,所述固定框与对应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内壁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筒体的内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第一防护板上,所述第二筒体内位于风扇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上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防护板上均匀开设有第四通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罩体的内侧设置为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的外侧设置为隔离过滤层,所述隔离过滤层的外侧设置为抑菌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设置有开关。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罩体上下两侧的左右两端均向外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左侧第一固定带的内侧设置有魔术贴公贴,右侧第一固定带的外侧设置有魔术贴母贴,左侧第二固定带上固定连接有卡扣公扣,右侧第二固定带上固定连接有卡扣母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罩体上设置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内设置风扇,向罩体内进行吹风,使得空气流通,同时对罩体内部进行降温。
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设置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第一过滤层为粗过滤网,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层为活性炭吸附层,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第三过滤层为hepa高效过滤层,对空气中的细小杂质微粒进行过滤。
3.本发明通过在左右两侧的固定带一端均连接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带活动粘接,左右两侧第二固定带活动卡接,使得佩戴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中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中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中罩体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罩体、2密封软垫、3鼻梁条槽、4鼻梁条、5第一通孔、6第一筒体、7第一凸起、8第一过滤层、9第二过滤层、10第三过滤层、11固定框、12把手凹槽、13第二通孔、14第二筒体、15第二凸起、16第一防护板、17第三通孔、18第二防护板、19第四通孔、20风扇、21吸湿层、22隔离过滤层、23抑菌层、24蓄电池、25开关、26固定带、27第一固定带、28第二固定带、29魔术贴公贴、30卡扣公扣、31魔术贴母贴、32卡扣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包括罩体1,罩体1的下方中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内设置有第一筒体6,供内部气体排出,第一筒体6内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避免未过滤的空气从第一筒体6进入罩体1内,罩体1上位于第一通孔5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3,第二通孔13内设置有第二筒体14,第二筒体14的内侧设置有风扇20,风扇20工作对罩体1内部进行吹风,使得空气流通,同时对罩体1内部进行降温,第二筒体14内位于风扇20的外侧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第一过滤层8为粗过滤网,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层9为活性炭吸附层,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第三过滤层10为hepa高效过滤层,对空气中的细小杂质微粒进行过滤。
罩体1的边缘连接有密封软垫2,罩体1的顶端设置有鼻梁条槽3,鼻梁条槽3内设置有鼻梁条4,使得罩体1佩戴时与面部贴合性更好。
第一筒体6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开口,第一筒体6的外侧内径小于内侧内径,第一筒体6的内侧向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7,通过压环与第一凸起7压紧可将第一筒体6固定设置在罩体1的第一通孔5内。
第二筒体14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开口,第二筒体14的外侧内径大于内侧内径,第二筒体14的内侧向四周设置有第二凸起15,通过压环与第二凸起15压紧可将第二筒体14固定设置在罩体1的第二通孔13内。
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框11,固定框11上向内开设有把手凹槽12,固定框11与对应的第一筒体6和第二筒体14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把手凹槽12旋转固定框11,将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与对应的第一筒体6和第二筒体14进行安装和拆卸。
第二筒体14的内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6,风扇20固定安装在第一防护板16上,第二筒体14内位于风扇20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护板18,第一防护板16上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17,第二防护板18上均匀开设有第四通孔19,供气流通过。
罩体1的内侧设置为吸湿层21,吸湿层21的外侧设置为隔离过滤层22,对空气进行过滤隔离,隔离过滤层22的外侧设置为抑菌层23。
罩体1上设置有蓄电池24,风扇20通过导线与蓄电池24连接,蓄电池24为风扇20工作提供电能,蓄电池24上设置有开关25,控制风扇20工作。
实施例二
为了使得左右两侧的固定带之间连接更稳定,本实施例对此进行如下优化。
请参阅图1-5,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包括罩体1,罩体1的下方中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内设置有第一筒体6,供内部气体排出,第一筒体6内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避免未过滤的空气从第一筒体6进入罩体1内,罩体1上位于第一通孔5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3,第二通孔13内设置有第二筒体14,第二筒体14的内侧设置有风扇20,风扇20工作对罩体1内部进行吹风,使得空气流通,同时对罩体1内部进行降温,第二筒体14内位于风扇20的外侧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第一过滤层8为粗过滤网,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层9为活性炭吸附层,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第三过滤层10为hepa高效过滤层,对空气中的细小杂质微粒进行过滤。
罩体1的边缘连接有密封软垫2,罩体1的顶端设置有鼻梁条槽3,鼻梁条槽3内设置有鼻梁条4,使得罩体1佩戴时与面部贴合性更好。
第一筒体6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开口,第一筒体6的外侧内径小于内侧内径,第一筒体6的内侧向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7,通过压环与第一凸起7压紧可将第一筒体6固定设置在罩体1的第一通孔5内。
第二筒体14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开口,第二筒体14的外侧内径大于内侧内径,第二筒体14的内侧向四周设置有第二凸起15,通过压环与第二凸起15压紧可将第二筒体14固定设置在罩体1的第二通孔13内。
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框11,固定框11上向内开设有把手凹槽12,固定框11与对应的第一筒体6和第二筒体14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把手凹槽12旋转固定框11,将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与对应的第一筒体6和第二筒体14进行安装和拆卸。
第二筒体14的内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6,风扇20固定安装在第一防护板16上,第二筒体14内位于风扇20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护板18,第一防护板16上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17,第二防护板18上均匀开设有第四通孔19,供气流通过。
罩体1的内侧设置为吸湿层21,吸湿层21的外侧设置为隔离过滤层22,对空气进行过滤隔离,隔离过滤层22的外侧设置为抑菌层23。
罩体1上设置有蓄电池24,风扇20通过导线与蓄电池24连接,蓄电池24为风扇20工作提供电能,蓄电池24上设置有开关25,控制风扇20工作。
罩体1上下两侧的左右两端均向外固定连接有固定带26,固定带26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固定带27和第二固定带28,左侧第一固定带27的内侧设置有魔术贴公贴29,右侧第一固定带27的外侧设置有魔术贴母贴31,左侧第二固定带28上固定连接有卡扣公扣30,右侧第二固定带28上固定连接有卡扣母扣32,左侧第一固定带27的魔术贴公贴29与右侧第一固定带27的魔术贴母贴31粘合连接,对左右两侧的固定带26进行固定,左侧第二固定带28的卡扣公扣30与右侧第二固定带28的卡扣母扣32卡接,对左右两侧的固定带26进行进一步固定,使得连接更稳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罩体1置于面部,将左侧第一固定带27的魔术贴公贴29与右侧第一固定带27的魔术贴母贴31粘合连接,左侧第二固定带28的卡扣公扣30与右侧第二固定带28的卡扣母扣32卡接,对左右两侧的固定带26进行固定,从而将罩体1固定佩戴于面部,风扇20工作向罩体1内进行吹风,使得空气流通,同时对罩体1内部进行降温,并且气体依次通过第二筒体14的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第一过滤层8为粗过滤网,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层9为活性炭吸附层,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第三过滤层10为hepa高效过滤层,对空气中的细小杂质微粒进行过滤,供医护人员吸气,呼出的空气通过第一筒体6排出,通过在第一筒体6内设置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避免未过滤的空气从第一筒体6进入罩体1内。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