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刀模具自动区域预折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行业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圆刀模具自动区域预折弯。
背景技术:
模切行业涉及方面很广,笔记本手机汽车等及电子产品都有用模切产品;
现在普遍生产制造模切的企业采用的都是手工预折弯,而且生产效率低,容易造成产品预折角度过大或者损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材料及模具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圆刀模具自动区域预折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圆刀模具自动区域预折弯,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机体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辊,且第一压辊远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与机体的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辊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凸模,所述第一压辊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压辊的底侧设置有第二压辊,且第二压辊的两端均与机体的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压辊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模,所述第二压辊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机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驱动电机位于第一驱动电机的底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机体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所述第一传动辊的外表面设置有运输带,所述运输带的内侧远离第一传动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传动辊远离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且第一支杆与机体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机体的外表面对应运输带的位置开设有排件槽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传动辊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机体的外表面对应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缝隙处的位置均匀开设有三个防护槽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机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圆刀模具自动区域预折弯,通过该装置可避免因为手工折弯角度过大或者角度不够,降低了生产损耗,减少了生产成本,该装置只需一个工人操作,工人只需看守模切设备运作,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该装置采用机械与电机的配合,在速度方面有很大提升,一台该装置一天的产量可达到普通手工排废的数倍,在产能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例说明:1、机体;2、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齿轮;4、第一压辊;5、固定支脚;6、凸模;7、第二齿轮;8、第二压辊;9、凹模;10、第二驱动电机;11、运输带;12、第一支杆;13、第一传动辊;14、第二传动辊;15、排件槽口;16、第二支杆;17、防护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圆刀模具自动区域预折弯,包括机体1,机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2,且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机体1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辊4,且第一压辊4远离第一驱动电机2的一端与机体1的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第一压辊4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凸模6,第一压辊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第一压辊4的底侧设置有第二压辊8,且第二压辊8的两端均与机体1的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第二压辊8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模9,第二压辊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且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3之间啮合连接,机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0,且第二驱动电机10位于第一驱动电机2的底侧,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机体1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13,第一传动辊13的外表面设置有运输带11,运输带11的内侧远离第一传动辊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辊14。
第一传动辊13远离第二驱动电机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12,且第一支杆12与机体1之间固定连接,便于对第一传动辊13进行固定支撑;机体1的外表面对应运输带11的位置开设有排件槽口15,便于加工完成的工件排出机体1;第二传动辊1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16,便于对第二传动辊14进固定支撑;机体1的外表面对应第一压辊4与第二压辊8之间缝隙处的位置均匀开设有三个防护槽口17,便于工作人员放置加工件,同时起着保护工作人员安全的作用;机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脚5,便于提升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圆刀模具自动区域预折弯时,通过机体1上的第一驱动电机2带动第一压辊4转动,同时第一压辊4上的第一齿轮3也随之转动,相应的第一齿轮3带动第二齿轮7以及第二压辊8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二驱动电机10也带动机体1内的第一传动辊13在第一支杆12上转动,第一传动辊13相应的带动运输带11转动,并通过运输带11带动第二传动辊14在第二支杆16上转动,接下来,工作人员将需要加工折弯的工件通过防护槽口17伸入第一压辊4与第二压辊8之间,随着第一压辊4与第二压辊8的转动工件的表面部分被第一压辊4上的凸模6压入第二压辊8上的凹模9内,从而完成工件的预加工,并且完成预加工的工件随着第一压辊4与第二压辊8的转动会落至运输带11上,随之运输带11的转动而逐渐从排件槽口15排出机体1,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收取,自动化的加工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实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