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钳,应用在留尿管夹持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尿液标本采集是一项为了明确病因和病情轻重的常规检查,在医疗检测中广泛使用,尿液通常由医护人员或患者自行采集后导入留尿管,盖上盖子放置到标本区等待检测,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没有专用的操作装置,用手直接拿取留尿管非常的不方便也不卫生,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杯钳,能够针对不同直径的留尿管进行夹持,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和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杯钳,包括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两侧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活动卡接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之间通过设置调节块咬合,调节块上固定的转轴穿过支撑板与操作柄连接;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
所述支撑板为边缘平滑的长方型板状结构,支撑板板面的中部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支撑板两条侧边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为弧型结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一端与支撑板的边缘一体连接,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另一端向支撑板板面的中心方向延伸,第一限位块的内侧壁与第一卡条连接,第二限位块的内侧壁与第二卡条连接。
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均为边缘平滑的长条型结构,第一卡条与第一连接条一体连接,第二卡条与第二连接条一体连接,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均为“l”型板状结构,第一卡条和第一连接条形成“u”型结构,第二卡条和第二连接条形成“u”型结构,第一卡条和第一连接条所形成的“u”型开口与第二卡条和第二连接条所形成的“u”型开口相向设置,第一卡条和第二连接条重叠交错,第二卡条和第一连接条重叠交错,第一卡条设置在第二连接条的下方,第二卡条设置在第一连接条的下方。
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一连接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卡条和第二连接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长方型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卡条的板面呈垂直结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卡条的板面呈垂直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上方分别固定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为弧型板状结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向且对称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上均设有防滑层,第一夹持部和第一连接部为一体结构,第二夹持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第一卡齿在第一卡条的内侧边上等距间隔设置,第二卡齿在第二卡条的内侧边上等距间隔设置,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之间活动设有调节块。
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支撑板板面的中心,调节块的周围设有与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相适配的齿,调节块背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圆柱型的转轴,转轴从支撑板上的通孔穿出并与操作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块来实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而针对不同型号的留尿管进行夹持和使用。
2、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设置的防滑层可以增大在使用时与留尿管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留尿管掉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随着调节块的转动进行伸缩,调节块停止转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停止不变,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块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第一夹持部;2、第一连接部;3、第一卡条;4、第一限位块;5、第二连接条;6、第二连接部;7、第二夹持部;8、第一连接条;9、第二限位块;10、调节块;11、支撑板;12、第二卡条;13、通孔;14、第一卡齿;15、第二卡齿;16、转轴;17、操作柄;18、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所述的杯钳,包括支撑板11、固定在支撑板11两侧的第一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块9、活动卡接在第一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块9之间的第一卡条3和第二卡条12,所述第一卡条3和第二卡条12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条8和第二连接条5,第一卡条3和第二卡条12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卡齿14和第二卡齿15,第一卡齿14和第二卡齿15之间通过设置调节块10咬合,调节块10上固定的转轴16穿过支撑板11与操作柄17连接;所述第一卡条3和第二卡条12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6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
所述支撑板11为边缘平滑的长方型板状结构,支撑板11板面的中部开设有圆形的通孔13,支撑板11两条侧边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块9。
所述第一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块9均为弧型结构,第一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块9的一端与支撑板11的边缘一体连接,第一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块9的另一端向支撑板11板面的中心方向延伸,第一限位块4的内侧壁与第一卡条3连接,第二限位块9的内侧壁与第二卡条12连接。
所述第一卡条3和第二卡条12均为边缘平滑的长条型结构,第一卡条3与第一连接条8一体连接,第二卡条12与第二连接条5一体连接,第一连接条8和第二连接条5均为“l”型板状结构,第一卡条3和第一连接条8形成“u”型结构,第二卡条12和第二连接条5形成“u”型结构,第一卡条3和第一连接条8所形成的“u”型开口与第二卡条12和第二连接条5所形成的“u”型开口相向设置,第一卡条3和第二连接条5重叠交错,第二卡条12和第一连接条8重叠交错,第一卡条3设置在第二连接条5的下方,第二卡条12设置在第一连接条8的下方。
所述第一卡条3和第一连接条8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连接部2,第二卡条12和第二连接条5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6均为长方型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2与第一卡条3的板面呈垂直结构,第二连接部6与第二卡条12的板面呈垂直结构,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6的上方分别固定有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
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均为弧型板状结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相向且对称设置,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的夹持面上均设有防滑层18,第一夹持部1和第一连接部2为一体结构,第二夹持部7和第二连接部6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卡条3和第二卡条1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齿14和第二卡齿15,第一卡齿14在第一卡条3的内侧边上等距间隔设置,第二卡齿15在第二卡条12的内侧边上等距间隔设置,第一卡齿14和第二卡齿15之间活动设有调节块10。
所述调节块10设置在支撑板11板面的中心,调节块10的周围设有与第一卡齿14和第二卡齿15相适配的齿,调节块10背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圆柱型的转轴16,转轴16从支撑板11上的通孔13穿出并与操作柄17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操作人员一手持支撑板11,另一只手在支撑板11的背部面旋转操作柄17,操作柄17的旋转带动转轴16和固定在转轴16上的调节块10进行旋转,调节块10与第一卡齿14和第二卡齿15咬合,进而使得第一卡条3和第二连接条5、第二卡条12和第一连接条8在调节块10的转动下逐渐分离或合并,当第一卡条3和第二连接条5、第二卡条12和第一连接条8逐渐合并时,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的距离越来越近,将第一加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的夹持面放置在留尿管的两侧,操作人员可根据留尿管的直径大小来调整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之间的距离,最终通过旋转操作柄17使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将留尿管夹紧拿起,然后将留尿管移动到标本区放置好之后反向旋转操作柄17,使得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逐渐分离;防滑层18可以有效增大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7与留尿管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移动的过程中留尿管掉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