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力平衡的下肢助力外骨骼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外骨骼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重力平衡的下肢助力外骨骼。
背景技术:
目前,外骨骼助力装置的研究逐渐兴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助老助残,医疗康复,工业生产,地震救援,单兵作战等领域。一般的助力外骨骼具有以下特点:可以检测人体的运动意图;和人体类似的关节自由度和关节转动空间;具有必要的关节主动驱动以辅助出力;自带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机制。助力外骨骼按照动力传递的目的,可分为两种情况:外骨骼带动人体运动和人体带动外骨骼运动,其主要区别体现在“人-机”连接信息交互装置的设计和系统控制策略的制定上。
对于助老助残或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的目的是辅助人体自身肌肉的运动,以达到帮助老人抬腿,或帮助病人做肌肉功能恢复训练等目的。需要外骨骼设定好各关节的运动规划,或检测人体的肌电信号、肢体运动方向等方法判断人体的运动意图,带动穿戴者运动,或者减小穿戴者运动所需要的消耗,此时人体和外骨骼之间需要动力的传递,因此“人-机”之间紧密固连;对于工业生产,地震救援或单兵作战等应用领域,面对的是正常的健康工人或消防战士,外骨骼的目的不是辅助人体自身肌肉的运动,而是增强放大人体的出力效果,此时,人机连接机制的设计中,“人-机”之间需要传递的不是动力,而仅仅是检测到的人体运动信息。此时,“人-机”之间的捆绑连接是一种弹性连接,传递的是微小的交互力信息。
现有的外骨骼设计基本上都采取电机或者液压对髋关节,膝关节进行独立控制,实现外骨骼机构的高自由度,高适应性。但是不同的人群对外骨骼的需求有所不同,所以高适应性会带来的功能浪费,不能很好的降低成本。因此,设计可依据人体重心偏移来控制行动、实现超高强度的跳跃和短暂滑翔减缓冲击的基于重力平衡的下肢助力外骨骼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重力平衡的下肢助力外骨骼,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重力平衡的下肢助力外骨骼,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背壳,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重力驱动机构,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辅助前行机构,所述辅助前行机构的底端设置有超级弹跳机构,所述背壳的内侧设置有二级弹跳机构,所述背壳的内部设置有滑翔漂浮机构和背脊机构;重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在于通过使用者重心位置的偏移来实现控制装置的运动,辅助前行机构的作用在于不依靠人力驱动自运行带动使用者前行,超级弹跳机构的作用在于实现极限弹跳,二级弹跳机构的作用在于利用空气带动装置以及使用者在空中实现二次上升,滑翔漂浮机构的作用在于当使用者跳到空中后在下落过程中自行展开实现滑翔同时减缓下降速度避免使用者受较大冲击,背脊机构的作用在于感受使用者的行动意图,实现收缩聚合成板供使用者依靠。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与背壳固定,所述重力驱动机构与辅助前行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辅助前行机构与超级弹跳机构固定,所述二级弹跳机构与背壳固定,所述滑翔漂浮机构与背壳传动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重力驱动机构包括转轮,所述转轮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转轮的中央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圆柱内齿轮,所述圆柱内齿轮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齿轮位于圆柱内齿轮的轴线下方,所述圆柱内齿轮的轴线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央焊接有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圆柱内齿轮封闭的一端内侧,所述第一驱动杆长度大于圆柱内齿轮;通过第一齿轮与不同齿轮啮合实现正反转从而驱动装置前行或后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圆柱内齿轮封闭的一端外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焊接有涡轮,所述涡轮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涡轮的上方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上方设置有c型槽,所述蜗杆焊接在c型槽的内侧两端,所述c型槽与壳体滑动连接;通过使用者重心的偏移实现第一连接杆的伸出从而实现将第一齿轮与不同齿轮啮合实现转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前行机构包括对应设置在转轮两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转轮的连接位于位于连接面轴线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央通过轴承连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轴承连接有三角连接块,所述三角连接块的第二角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中央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与第六连接杆均为磁性杆且磁性相同,所述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三角连接块的第三角上;通过辅助前行组件,利用机械传动实现装置自运行带动使用者自主前行无需人力驱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超级弹跳机构包括弧形脚踏板,所述弧形脚踏板的一端固定在第六连接杆与三角连接块轴承连接的一端上,所述弧形脚踏板的内部底端分为脚前、脚掌和脚跟三个部分,所述弧形脚踏板位于脚前、脚掌和脚跟三部分的下方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关大于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仓,所述第一液压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板,所述第一液压板与第一液压仓底端的间隙为t,所述第二开关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管,所述第一液压管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一液压仓的内部底端位于第一液压板的下方右侧,所述第一开关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压仓,所述第二液压仓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液压仓相同,所述第二液压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二液压板,所述第二液压板的底端左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管,所述第二液压管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一液压仓的底端位于第一液压板的底端左侧,所述第二液压板的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三液压管;通过设置有三个长度不同的开关以及液压仓来实现必须出发指定条件才可打开驱动电源,避免误触而意外启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弧形脚踏板的内部中央设置有电源,所述第三液压管的另一端与电源开关套接,所述电源的上方设置有空气轨道,所述空气轨道内滑动连接有弧形空压板,所述空气轨道的外侧设置有磁场,所述空气轨道的一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空气轨道的另一端贯穿弧形脚踏板位于弧形脚踏板的外部;超级弹跳机构的作用在于利用电磁将空气压出增大使用者对地面的反作用力而实现更高的跳跃。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二级弹跳机构包括引风板,所述引风板契合在背壳的外侧,所述引风板靠近背壳的一侧上方两端对应设置有拉力绳,所述迎风板的下方通过轴承与背壳连接,所述引风板的内侧位于背壳的内部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套接有气囊,所述进风管与气囊套接的端口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气囊的下方固定有二阶排气管,所述二阶排气管与气囊接触的端口内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收集空气并且瞬间挤压来实现在空中弹射上升的更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翔漂浮机构包括两块翼子板,凉快所述翼子板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背壳的两侧,两块所述翼子板的下端位于背壳的两侧焊接有一介排气管,两块所述翼子板的中央可分离,两块所述翼子板中央可分离的两端均设置有收缩绳,所述背壳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风刀,所述弧形风刀靠近背壳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齿轮杆,所述旋转齿轮杆上固定有螺旋桨,所述旋转齿轮杆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背壳的内部,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短杆,所述第一短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从动内齿轮,所述从动内齿轮固定在背壳的内部,所述主动齿轮远离第一短杆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c型连接杆,所述c型连接杆的短轴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折叠杆,所述c型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七连接杆,所述第七连接杆的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央滑动连接有驱动球,所述驱动球的内部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两侧通过轴承连接在驱动球的内部,所述驱动球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强磁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焊接有扇风板,所述背壳内部设置有多组扇风板;利用高速上升以及自由落体时所遇到到的空气阻力来驱动装置实现产生反作用力与空气阻力相抵消减缓下落速度避免使用者受较大冲击同时实现增加跳跃距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背脊机构包括若干组脊板,若干组所述脊板的内部对应设置有两个转向球,所述转向球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块,转向球上位于滑槽两端开设有深孔,所述弧形块的一端焊接有限位球,所述深孔与限位球的大小相等,所述纵向弧形块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转向杆,所述第一转向杆上设置有轴承,所述横向弧形块的一端焊接有第二转向杆,所述第二转向杆上设置有轴承;背脊机构通过贴合使用者背部感知肌肉活动方向实现跟随运动不会阻碍使用者的同时可以合并为整体靠板供使用者依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重力驱动机构利用使用者重心位置的偏移来实现控制装置的运动;通过设置有辅助前行机构不依靠人力驱动自运行带动使用者前行;通过设置有超级弹跳机构实现极限弹跳;通过设置有二级弹跳机构利用空气带动装置以及使用者在空中实现二次上升;通过设置有滑翔漂浮机构当使用者跳到空中后在下落过程中自行展开实现滑翔同时减缓下降速度避免使用者受较大冲击,若滑翔漂浮机构损坏可自行更换备用配件保证机构顺利运行;通过设置有背脊机构感受使用者的行动意图,实现收缩聚合成板供使用者依靠。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辅助前行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转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圆柱内齿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重力驱动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超级弹跳机构驱动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5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超级弹跳机构工作远离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背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滑翔漂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背脊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背脊机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二级弹跳机构第一、第二工作状态原理图;
图中:100、壳体;101、转轮;102、第二连接杆;103、第三连接杆;104、三角连接块;105、弧形脚踏板;106、第一齿轮;107、圆柱内齿轮;108、第二齿轮;109、涡轮;110、第一连接杆;111、第三开关;112、第二开关;113、第一开关;114、第一液压仓;115、第二液压仓;200、背壳;201、弧形风刀;202、引风板;203、翼子板;204、一介排气管;205、二阶排气管;206、脊板;207、第一转向杆;208、第二转向杆;209、转向球;210、驱动轴;211、主动齿轮;212、第一支撑杆;213、驱动球;214、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基于重力平衡的下肢助力外骨骼,包括壳体100,其特征在于:壳体100的上方设置有背壳200,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重力驱动机构,壳体100的下方设置有辅助前行机构,辅助前行机构的底端设置有超级弹跳机构,背壳200的内侧设置有二级弹跳机构,背壳200的内部设置有滑翔漂浮机构和背脊机构;重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在于通过使用者重心位置的偏移来实现控制装置的运动,辅助前行机构的作用在于不依靠人力驱动自运行带动使用者前行,超级弹跳机构的作用在于实现极限弹跳,二级弹跳机构的作用在于利用空气带动装置以及使用者在空中实现二次上升,滑翔漂浮机构的作用在于当使用者跳到空中后在下落过程中自行展开实现滑翔同时减缓下降速度避免使用者受较大冲击,背脊机构的作用在于感受使用者的行动意图,实现收缩聚合成板供使用者依靠。
壳体100与背壳200固定,重力驱动机构与辅助前行机构传动连接,辅助前行机构与超级弹跳机构固定,二级弹跳机构与背壳200固定,滑翔漂浮机构与背壳200传动连接。
重力驱动机构包括转轮101,转轮101与壳体100的内壁滑动连接,转轮101的中央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固定有第一齿轮106,第一齿轮106的一侧设置有圆柱内齿轮107,圆柱内齿轮107的一端封闭,第一齿轮106位于圆柱内齿轮107的轴线下方,圆柱内齿轮107的轴线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08,第二齿轮108的中央焊接有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圆柱内齿轮107封闭的一端内侧,第一驱动杆长度大于圆柱内齿轮107。
圆柱内齿轮107封闭的一端外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110,第一连接杆110上设置有弧形滑道,弧形滑道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焊接有涡轮109,涡轮109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100的内部,涡轮109的上方啮合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上方设置有c型槽,蜗杆焊接在c型槽的内侧两端,c型槽与壳体100滑动连接;当使用者重心前移时,带动c型槽在壳体100上滑动前移同时蜗杆正向旋转带动涡轮109顺时针旋转限位杆在弧形滑动内旋转使得第一连接杆110伸出,此时旋转圆柱内齿轮107使得内圆柱齿轮110与第一齿轮106啮合带动第一齿轮106逆时针旋转,当使用者重心后移时蜗杆反向旋转带动涡轮109逆时针旋转则第一连接杆收回将圆柱内齿轮107与第一齿轮106脱离啮合第一驱动杆的长度大于圆柱内齿轮107,当圆柱内齿轮107做顺时针旋转时带动第一驱动杆以及其顶端的第二齿轮108做顺时针旋转,当第二齿轮108与第一齿轮106啮合时,使得第一齿轮反向顺时针旋转。
辅助前行机构包括对应设置在转轮101两侧的第二连接杆102,第二连接杆102的一端与转轮101通过轴承连接,第二连接杆102与转轮101的连接位于位于连接面轴线的左侧,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03,第三连接杆103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100上,第二连接杆102的中央通过轴承连接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轴承连接有三角连接块104,三角连接块104的第二角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三连接杆103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杆103的中央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六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与第六连接杆均为磁性杆且磁性相同,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三角连接块104的第三角上;当转轮101在第一齿轮106的带动下做顺时针运动时,其右侧的第二连接杆102做顺时针运动,第二连接杆102旋转带动其末端的第三连接杆103和第二连接杆102中央的第四连接杆不断伸出收回,第三连接杆103的长度大于第四连接杆,在两连接杆不断移动的过程中使得下方的三角连接块104的第三角做往复来回的弧形运动,第五连接杆以及第六连接杆作为小腿部分的辅助支撑杆使得装置运行更加稳定,同理因为左侧的第二连接杆102安装的位置与右侧第二连接杆102相同,在转轮101顺时针旋转时左侧的第二连接杆102带动左侧的部件做与右侧部件相反的运动以此驱动装置不断前行,当转轮101逆时针旋转的时候装置反向运行实现后退,通过磁性物质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五连接杆与第六连接杆在走动过程中相贴近时产生斥力抵消地面对装置使用者的冲击,使得行走更加轻松。
超级弹跳机构包括弧形脚踏板105,弧形脚踏板105的一端固定在第六连接杆与三角连接块104轴承连接的一端上,弧形脚踏板105的内部底端分为脚前、脚掌和脚跟三个部分,弧形脚踏板105位于脚前、脚掌和脚跟三部分的下方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开关113、第二开关112和第三开关111,第二开关112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关113大于第三开关111,第三开关11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仓114,第一液压仓114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板,第一液压板与第一液压仓114底端的间隙为t,第二开关11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管,第一液压管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一液压仓的内部底端位于第一液压板的下方右侧,第一开关1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压仓115,第二液压仓115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液压仓114相同,第二液压仓115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二液压板,第二液压板的底端左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管,第二液压管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一液压仓114的底端位于第一液压板的底端左侧,第二液压板的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三液压管;人在正常行走的过程中脚跟受力最多,脚前受力其次,脚掌受力最少,将第一开关113、第二开关112和第三开关111的长度安其受力大小设计,当第三开关111下压后由于第一液压仓114内有第一液压板存在装置无反应,当第一开关113下压后由于第二液压仓115内的第二液压半的存在装置无反应,当第二开关下压后将第一液压管内的液压油推至第一液压仓112的下方将推板推开移动至第一液压仓与推板之间的t间隙内,第三开管11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液压管进入第二液压仓115内推开第二液压板,第二液压仓115内的液压油进入第三液压管内。
弧形脚踏板105的内部中央设置有电源,第三液压管的另一端与电源开关套接,电源的上方设置有空气轨道,空气轨道内滑动连接有弧形空压板,空气轨道的外侧设置有磁场,空气轨道的一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空气轨道的另一端贯穿弧形脚踏板105位于弧形脚踏板105的外部;电源的驱动开关与第三液压管套接,电源通电后空气轨道内通电与穿过空气轨道的磁场反应产生电磁,在轨道内滑动连接的弧形空压板受道电磁压力被推出,将原本在空气轨道内的空气高速压出产生巨大的推力实现超级弹跳。
二级弹跳机构包括引风板202,引风板202契合在背壳200的外侧,引风板202靠近背壳200的一侧上方两端对应设置有拉力绳,迎风板202的下方通过轴承与背壳200连接,引风板202的内侧位于背壳200的内部设置有进风管214,进风管214的一端套接有气囊,进风管214与气囊套接的端口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气囊的下方固定有二阶排气管205,二阶排气管205与气囊接触的端口内设置有单向阀;当使用者跳入空中在上升过程中时空气对装置产生阻力推开引风板202,将空气引入背壳200内部的进风管214,通过进风管214与气囊连接端的单向阀对气囊进行充气,当上升至顶端受重力自由落体时,下板块翼子板203闭合挤压气囊,将气囊内贮存的空气瞬间通过二阶排气管205的单向阀排出,对空气再次施加作用力实现二次抬升。
滑翔漂浮机构包括两块翼子板203,两块翼子板203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背壳200的两侧,两块翼子板203的下端位于背壳200的两侧焊接有一介排气管204,两块翼子板203的中央可分离,两块翼子板203中央可分离的两端均设置有收缩绳,背壳200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风刀201,弧形风刀201靠近背壳200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齿轮杆,旋转齿轮杆上固定有螺旋桨,旋转齿轮杆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驱动轴210,驱动轴210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背壳200的内部,驱动轴210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短杆,第一短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齿轮211,主动齿轮211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从动内齿轮,从动内齿轮固定在背壳200的内部,主动齿轮211远离第一短杆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c型连接杆,c型连接杆的短轴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折叠杆,c型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七连接杆,第七连接杆的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折叠杆,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12,第一支撑杆212的中央滑动连接有驱动球213,驱动球213的内部设置有凸轮,凸轮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驱动板,驱动板的两侧通过轴承连接在驱动球的内部,驱动球213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为强磁性,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焊接有扇风板,背壳200内部设置有多组扇风板;当使用者跳入空中在上升过程中时空气流过弧形风刃产生负压打开翼子板203使其形成v字状,当上升至顶端受重力自由落体时,再次受空气阻力的影响,翼子板203的下端闭合而上端受阻力持续展开,当翼子板203展开的同时拉动驱动球213在第一支撑杆212上旋转打开,风阻吹动螺旋桨带动螺旋桨以及旋转齿轮杆进行旋转,旋转齿轮杆与驱动轴210啮合使得驱动轴210进行旋转,驱动轴210顶端的第一短杆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与其轴承连接的主动齿轮211在从动内齿轮的内壁上啮合旋转实现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主动齿轮211另一端的c型连接杆跟随主动齿轮进行自传以及公转,轴承连接在c型连接杆短轴两侧的第一折叠杆以及轴承连接在第七连接杆两侧的第二折叠杆进行交错上下运动带动连接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的第一支撑杆212实现围绕驱动球213进行左右上下运动使得扇风板不断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行快速扇风,扇出的风通过一介排气管向下喷出形成反作用力实现漂浮滑翔,同时能减小使用者下落坠地的冲击力,若使用者在下落过程中受风阻过大导致扇风板断裂后,旋转凸轮压动驱动板进行偏移,带动驱动球213进行旋转,强磁性第二支撑杆偏移90°吸引背壳200内部备用的扇风板再进行复位扇风。
背脊机构包括若干组脊板206,若干组脊板206的内部对应设置有两个转向球209,转向球209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块,转向球209上位于滑槽两端开设有深孔,弧形块的一端焊接有限位球,深孔与限位球的大小相等,纵向弧形块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转向杆207,第一转向杆207上设置有轴承,横向弧形块的一端焊接有第二转向杆208,第二转向杆208上设置有轴承;当使用者穿戴背壳200后,脊板206贴合在使用者背部,第一转向杆207感应纵向偏移,第二转向杆感受横向偏移,二者通过弧形块与转向球滑动连接,能够实现跟随使用者的背部肌肉的收缩放松进行运动从而减小对使用者的影响,当使用者站力劳累时,放松背部肌肉肩背自然下垂,下压最顶端的脊板206,第一转向杆207与第二转向杆208两端的弧形块在滑槽内滑动,使得限位球卡入深孔内,同时第一转向杆207与第二转向杆208实现收缩将若干组脊板206相互吸引贴合组成一块整板供使用者依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