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轴承拉拔器的制作方法

2021-01-19 15:01:38|228|起点商标网
轴承拉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拉拔器,应用在轴承拉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市面上传统的轴承拉拔器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在拉拔的过程中锚固端容易脱落,另一方面拉拔器与轴承的受力接触面小,容易破坏轴承中间的钢珠轨道,再者就是针对不同尺寸的轴承,需要使用不同大小的拉拔器;以上几点使得轴承的拆卸非常的麻烦,而且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给设备的维修工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轴承拉拔器,能够针对不同规格的轴承在保证拉拔效果的同时快速高效地完成轴承的拆卸,提高了维修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轴承拉拔器,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固定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连接板、从连接板上插入的螺杆、活动套设在第一横杆上的第一套杆和第三套杆、活动套设在第二横杆上的第二套杆和第四套杆,所述第一套杆和第二套杆分别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分别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称设置且配合使用。

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为圆柱型结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直径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中部不可拆卸地设有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为长方型结构,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杆的侧壁面上,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杆的侧壁面上,连接板的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通孔内设有螺纹。

所述通孔内活动设有螺杆,螺杆外壁面上的螺纹与通孔内部的螺纹相适配,螺杆的顶部面上不可拆卸地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外部套设有转动盘。

所述转动盘为圆环型结构,转动盘以固定杆为圆心,转动盘与固定杆之间通过设置若干个支撑杆进行连接。

所述支撑杆为圆柱型或棱柱型结构,支撑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转动盘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杆呈散射状均匀分布在转动盘的内部。

所述第一套杆、第二套杆、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均为圆柱型管状结构,第一套杆、第二套杆、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的内径相同且均大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外径,第一套杆、第二套杆、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套杆和第二套杆的底部面分别与第一限位块的顶部面不可拆卸连接,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的底部面分别与第二限位块的顶部面不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为“u”型结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开口相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套杆和第二套杆配合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移动,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配合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移动,进而实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距离调整,以针对不同尺寸的轴承使用。

2、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底部共同将轴承夹持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u”型结构使得轴承的受力面增大,进而使得轴承在拉拔的过程中不易损坏,而且使得轴承的拉拔更加省时省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杆与转动盘配合使用,通过拨动转动盘使得螺杆在通孔内向下移动,进而在螺杆的推力下将卡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轴承拉拔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转动盘;2、固定杆;3、支撑杆;4、第一套杆;5、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7、第二套杆;8、第一限位块;9、螺杆;10、第三套杆;11、第四套杆;12、第二限位块;13、通孔;1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轴承拉拔器,包括第一横杆5、第二横杆6、固定在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之间的连接板14、从连接板14上插入的螺杆9、活动套设在第一横杆5上的第一套杆4和第三套杆10、活动套设在第二横杆6上的第二套杆7和第四套杆11,所述第一套杆4和第二套杆7分别与第一限位块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杆10和第四套杆11分别与第二限位块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对称设置且配合使用。

所述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均为圆柱型结构,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直径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之间的中部不可拆卸地设有连接板14。

所述连接板14为长方型结构,连接板1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杆5的侧壁面上,连接板1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杆6的侧壁面上,连接板14的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13,通孔13内设有螺纹。

所述通孔13内活动设有螺杆9,螺杆9外壁面上的螺纹与通孔13内部的螺纹相适配,螺杆9的顶部面上不可拆卸地设有固定杆2,固定杆2的外部套设有转动盘1。

所述转动盘1为圆环型结构,转动盘1以固定杆2为圆心,转动盘1与固定杆2之间通过设置若干个支撑杆3进行连接。

所述支撑杆3为圆柱型或棱柱型结构,支撑杆3的一端与固定杆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转动盘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呈散射状均匀分布在转动盘1的内部。

所述第一套杆4、第二套杆7、第三套杆10和第四套杆11均为圆柱型管状结构,第一套杆4、第二套杆7、第三套杆10和第四套杆11的内径相同且均大于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的外径,第一套杆4、第二套杆7、第三套杆10和第四套杆11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套杆4和第二套杆7的底部面分别与第一限位块8的顶部面不可拆卸连接,第三套杆10和第四套杆11的底部面分别与第二限位块12的顶部面不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均为“u”型结构,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的开口相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第一套杆4和第二套杆7分别套在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上,再将第三套杆10和第四套杆11分别从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的另一端套上,使得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的开口相向,且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位于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中部的下方,然后将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的底板夹在轴承的后方,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之间的距离可根据轴承的直径大小进行调整,最终使得轴承位于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的开口之间且被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的底板卡合,进一步将螺杆9从连接板14上的通孔13插入,旋转转动盘1,使得转动盘1和固定杆2带动螺杆9旋转,进而使得螺杆9在通孔13内转动并慢慢向轴承方向靠近,最终在螺杆9的推动力下,使得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12与螺杆9反向运动,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12块共同带动轴承,最终将轴承拉拔出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