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子锁。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出行都会携带行李箱以便携带物品,而在使用行李箱时,较为流行的是使用电子锁进行管理,使用手机等就可以直接进行解锁,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的电子锁的电子驱动机构通过正转来实现锁具的解锁,反转来实现的上锁,使得电子驱动机构使用频繁,寿命减少,且电子驱动机构内的线路板设置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电子锁,该电子锁的电子驱动机构单方向转动就能够实现电子锁的解锁和自动上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智能电子锁,包括壳体和锁扣,壳体内部设有:
开闭锁机构,其包括与活动片和与锁扣配合的锁钩,活动片移动能够带动锁钩移动实现锁钩与锁扣的上锁或解锁;
能够带动活动片移动的推制;
能够限制推制移动的挡块;
电子驱动机构,电子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块;
能够转动的离合块,离合块设有上锁凸块和解锁凸块,离合块的上锁凸块能够与挡块抵住并限制挡块的移动,转动块能够通过解锁凸块推动离合块转动至上锁凸块与挡块错开,以解除对挡块移动的限制;
复位块,所述活动片通过复位块带动转动块从解锁位转动复位至上锁位;
解锁时,电子驱动机构转动并带动转动块从上锁位转动至解锁位,转动块转动通过解锁凸块带动离合块转动,使得离合块的上锁凸块与挡块错位,挡块解除对推制移动的限制,推动推制朝向解锁方向移动,并带动活动片使得锁钩能够与锁扣脱离实现解锁;
推制朝向解锁方向移动并带动活动片移动解锁时,活动片移动并通过复位块推动转动块从解锁位转动复位至上锁位,离合块能够转动复位至上锁凸块重新抵顶挡块,以实现电子锁的上锁。
其中,所述转动块的中心轴线与推制的解锁移动方向平行,转动块的圆周外侧面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齿,一个凸齿能够与离合块配合,另一个凸齿能够与复位块配合。
其中,所述挡块与壳体通过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挡块上设有第一斜面,推制上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其中,所述挡块的移动方向与推制的移动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活动片设有便于复位块的端部插入的导引斜槽。
其中,壳体内还设有密码锁机构,所述密码锁机构包括轮轴、套设在轮轴上的调码轮和套设在调码轮上的密码轮,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轮轴的端部与挡块的离合块抵住,解锁时,输入正确的数字密码至密码轮,推动推制朝向解锁方向移动,推制移动带动挡块一同移动并抵住轮轴使得轮轴朝向远离推制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活动片设有长腰型槽,长腰型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活动片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壳体内还包括钥匙机构,所述推制内设有中空的空腔,所述钥匙机构安装在空腔内,所述钥匙机构包括锁芯,所述锁芯的底部向下凸伸有插入长腰型槽内的凸块。
其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识别操控是否合法并控制电子驱动机构运动的电子识别装置,电子识别装置与电子驱动机构电连接,电子识别装置包括配对模块和pcb板,配对模块用于与操作者的触发模块匹配,pcb板设置在壳体内,当操作者的触发模块与配对模块匹配成功时,pcb板向电子驱动机构发出信号并使得电子驱动机构启动。
其中,所述触发模块为蓝牙模块、指纹模块或nfc模块。
其中,所述推制的旁侧设有限位块,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导引板,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导引板底部的下方,所述导引板靠近推制的一侧为平滑面;所述导引板朝向推制的后侧延伸有挡止其过度移动的连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电子驱动机构只需要进行单方向的转动即可,无需再次驱动反转,电子驱动机构单方向转动后,推动离合块的一端移动,则离合块的另一端解除对挡块的限位,挡块能够移动并解除了对推制的限位,推动推制朝向解锁的方向移动,并通过带动活动片移动,而活动片移动带动复位块的一端移动,复位块的另一端则推动转动块进行复位,实现电子驱动机构的复位,而电子驱动机构复位后离合块也复位,离合块重新限位挡块的移动,实现电子锁的自动上锁,即只需要启动一次电子驱动机构(即电子驱动机构单方向转动)就能够实现电子锁开锁和自动上锁,同时也能够简化电子驱动机构的线路板,且节省用电并能够延长电子驱动机构的寿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子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子锁的隐藏了壳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子锁的推制和挡块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子锁的活动片、挡块、离合块和电子驱动机构之间连接的正向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子活动片、挡块、离合块和电子驱动机构之间连接的背向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包括:
壳体1,面壳11,锁孔111,底壳12,容纳空间13,导引板14,连板141,pcb板15,开闭锁机构2,锁钩21,钩部211,转轴212,压块,活动片23,导引斜槽231,长腰型槽232,移动斜槽233,推制3,第二斜面31,空腔32,限位块33,挡块4,第一弹性件41,第一斜面42,电子驱动机构5,转动块51,凸齿52,上锁凸齿521,解锁凸齿522,离合块6,上锁凸块61,解锁凸块62,复位块7,连接端71,推动端72,密码锁机构8,轮轴81,调码轮82,密码轮83,第二弹性件84,钥匙机构9,锁芯91,凸块9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电子锁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包括面壳11和底壳12,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3,容纳空间13内设有开闭锁机构2、推制3、挡块4、电子驱动机构5、离合块6、复位块7、密码锁机构8和钥匙机构9。箱包上设有锁扣(未图示),面壳11上设有锁孔111,锁扣插入锁孔111内并与锁孔111内的开闭锁机构2的锁钩21上锁或解锁。
如图2所示,开闭锁机构2包括锁钩21、压块和活动片23,锁钩21包括钩部211、限位部、连接部和转轴212,连接部位于钩部211和限位部之间,转轴212设于连接部的侧面,锁钩21可绕自身的转轴212转动。活动片23与壳体1弹性连接,压块位于活动片23的上方,压块的下端面设有锁块(未图示)、与锁块相配合的滑动槽(未图示),锁块、弹性件对应位于滑动槽内,锁块的底部伸入活动片23的移动斜槽233内,锁块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限位部穿过的通孔,当活动片23朝向解锁的方向移(向左)移动时,活动片23移动能够带动锁块移动,锁块向下压缩弹簧,并使得通孔与限位部对应,限位部进入到通孔内,则锁钩21的钩部211离开锁孔111,锁扣能够与锁钩21解锁。
如图3和图4所示,挡块4位于推制3和密码锁机构8之间,且挡块4的移动方向与推制3的移动方向垂直,挡块4与壳体1通过第一弹性件41弹性连接,挡块4上设有第一斜面42,挡块4的自由端被离合块6限位。推制3安装在活动片23的端部,且能够带动活动片23朝向解锁的方向移动,推制3上设有与第一斜面42配合的第二斜面31,当离合块6解除对挡块4的移动限制时,则推动推制3朝向解锁的方向移动,推制3移动使得挡块4在第一斜面42与第二斜面31配合下,挡块4压缩第一弹性件41,当推制3解除抵推挡块4的力时,挡块4在第一弹性件41的弹力恢复下回复到原位。第一斜面42与第二斜面31的配合,能够将推制3在x轴的移动方向转换成挡块4的y轴方向的移动,两个结构之间配合紧密,设计巧妙。
如图5和图6所示,电子驱动机构5和离合块6均位于活动片23的侧边,电子驱动机构5的中心轴轴线与活动片23的移动方向平行,电子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块51,转动块51的圆周外侧面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齿52,凸齿52包括上锁凸齿521和解锁凸齿522;离合块6通过扭簧与壳体1铰接,离合块6设有上锁凸块61和解锁凸块62,离合块6的上锁凸块61与挡块4抵住并限制挡块4的移动,转动块51的解锁凸齿522能够推动离合块6的解锁凸块62移动,则离合块6转动使得离合块6的上锁凸块61与挡块4错位,使得离合块6解除对挡块4的限位。
如图5和图6所示,活动片23设有导引斜槽231,复位块7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71和推动端72,连接端71设有凸部(未图示),该凸部插入导引斜槽231内并能够在导引斜槽231内移动,复位块的推动端72能够与上锁凸齿521配合,当电子驱动机构5单方向转动时,电子驱动机构5转动能够带动转动块51正转从上锁位转动至解锁位,即转动块51上的解锁凸齿522推动离合块6的解锁凸块62,由于离合块6可转动,则使得离合块6的上锁凸块61与挡块4的自由端错位,离合块6解除了对挡块4的限制,此时推动推制3移动,推制3移动并抵推挡块4压缩第一弹性件41,推制3移动也带动活动片23移动实现解锁,活动片23移动并带动与其连接的复位块7移动,则复位块7的连接端71的凸部沿着活动片23导引斜槽231移动,复位块7推动转动块51从解锁位转动至上锁位,即复位块7的推动端72推动转动块51的上锁凸齿521转动,使得转动块51转动,转动块51转动到上锁位则解锁凸齿522与离合块6脱开,以使得离合块6在其内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并使得上锁凸块61重新挡止挡块4的自由端,挡块4限位则使得推制3不能移动,以实现电子锁的自动上锁。本实施例中,电子驱动机构5只需要进行单方向的转动即可,无需使得电子驱动机构5启动并反转,电子驱动机构5只转动一次,电子驱动机构5单方向转动后,推动离合块6的解锁凸块62移动,则离合块6的上锁凸块61解除对挡块4的限位,挡块4能够移动并解除了对推制3的限位,推动推制3朝向解锁的方向移动,并通过带动活动片23移动,而活动片23移动带动复位块7的连接端71移动,复位块7的推动端72则推动转动块51进行复位,实现电子驱动机构5的转动块51复位,而电子驱动机构5的转动块51复位后离合块6也复位,离合块6的上锁凸块61重新限位挡块4的移动,实现电子锁的自动上锁,即只需要启动一次电子驱动机构5(即电子驱动机构5单方向转动)就能够实现电子锁开锁和自动上锁,能够简化电子驱动机构5的线路板,且节省用电并能够延长电子驱动机构5的寿命。
如图3所示,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识别操控是否合法并控制电子驱动机构5运动的电子识别装置,电子识别装置与电子驱动机构5电连接,电子识别装置包括配对模块和pcb板15,配对模块用于与操作者的触发模块(触发模块可以为蓝牙模块、指纹模块或nfc模块)匹配,pcb板设置在壳体1内,当操作者的触发模块与配对模块匹配成功时,pcb板15向电子驱动机构5发出信号并使得电子驱动机构5启动。
如图2所示,壳体1内的密码锁机构8包括轮轴81、套设在轮轴81上的调码轮82和套设在调码轮82上的密码轮83,轮轴81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件84,轮轴81的端部与挡块4的离合块6抵住,解锁时,输入正确的数字密码至密码轮83,推动推制3朝向解锁方向移动,推制3移动带动挡块4一同移动并抵住轮轴81使得轮轴81朝向远离推制3的方向移动,采用密码锁机构加上电子驱动机构5来进行解锁,即使电子驱动机构5的电池耗尽后,也能通过密码锁来进行开锁,不会存在钥匙丢失或者电池耗尽后无法开锁的情况。
如图2所示,活动片23设有长腰型槽232,长腰型槽23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活动片23的移动方向垂直,推制3内设有中空的空腔32,钥匙机构9安装在空腔32内,钥匙机构9包括锁芯91,锁芯91的底部向下凸伸有插入长腰型槽232内的凸块92,当插入钥匙至锁芯91内时,转动锁芯91并使得凸块92转动,凸块92在长腰型槽232内转动并抵住长腰型槽232的侧壁,使得活动片23朝向解锁的方向移动。凸块92与长腰型槽232的配合,能够将锁芯91的转动转换成活动片23的直线移动。
推制3的旁侧设有限位块33,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导引板14,限位块33位于导引板14底部的下方,导引板14靠近推制3的一侧为平滑面,则推制3移动时,导引板14引导推制3的两侧边沿着导引板14的平滑面移动。导引板14朝向推制3的后侧延伸有连板141,连板141用于挡止推制3在复位的过程中过度移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