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转动件、电子解闭锁机构及防误电控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转动件、电子解闭锁机构及防误电控锁。
〖
背景技术:
〗
目前,电控锁通常使用锁钩和锁栓配合进行闭锁以及解锁,通过电力驱动元件控制锁栓移动。解锁时,需要使用读卡器发出解锁指令给电控锁,控制锁栓移动来达到解锁的目的。为了防止锁栓执行移动,通常的做法是在锁栓与锁体之间设置弹簧,一是可以防止锁栓自行移动。二是电控锁解锁后再进行闭锁时,弹簧可以提供弹力给锁栓,使得锁栓朝向锁钩移动,与锁钩卡合,实现自动闭锁。
上述电控锁虽然可以利用弹簧的弹力在一定限度内保证锁栓不能自行移动,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当外界震动提供给锁栓的力刚好是锁栓解锁时移动的方向,且大于弹簧的弹力时,锁栓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误解锁。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转动件,通过转动切换驱动功能和限位功能,在部件需要移动时提供驱动力,在部件需要限制移动时,提供机械限位作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转动件,用于驱动/限制第一部件移动,包括连接部、驱动部以及限位部;所述连接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一方位和第二方位之间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部以及限位部转动;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限位部释放对所述第一部件的限位,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部件移动。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部包括沿着垂直于所述连接部轴向设置的第一凸出部;所述限位部包括沿着垂直于所述连接部轴向设置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从离开所述第一部件的位置转动到与所述第一部件接触的位置,推动所述第一部件移动;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第二凸出部从远离所述第一凸出部推动所述第一部件移动方向的位置转动到靠近所述第一凸出部推动所述第一部件移动方向的位置,释放对所述第一部件的限位。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的夹角等于90°。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多功能转动件的第一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相比所述第一内侧壁远离所述第一凸出部推动所述第一部件移动方向;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外侧壁从离开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位置转动到与所述第一内侧壁接触的位置,推动所述第一内侧壁移动;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外侧壁从靠近所述第二内侧壁的位置转动到远离所述第二内侧壁的位置。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当所述连接部转动到第一方位时,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凸出部推动所述第一部件移动的距离。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多功能转动件还包括定位部;当所述连接部移动到第一方位或第二方位时,所述定位部限制所述连接部继续转动;所述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当所述连接部转动到第一方位时,所述第一凸出部转动到限制第一凸出部继续转动的位置或与控制连接部转动的一个行程开关接触;当所述连接部转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第二凸出部转动到限制第二凸出部继续转动的位置或转动到与控制连接部转动的另一个行程开关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转动件还包括定位部;当所述连接部移动到第一方位或第二方位时,所述定位部限制所述连接部继续转动。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部包括沿着平行于所述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三凸出部,当所述连接部移动到第一方位时,所述第三凸出部转动到一个限制第三凸出部继续转动的位置或转动到与控制连接部转动的一个行程开关接触,当所述连接部移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第三凸出部转动到另一个限制第三凸出部继续转动的位置或转动到与控制连接部转动的另一个行程开关接触。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沿着轴向开设有与驱动部配合的槽/孔;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连接部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解闭锁机构,通过转动切换多功能转动件的驱动功能和限位功能,在锁栓需要移动时由驱动部提供驱动力,在锁栓需要限制移动时由限位部提供机械限位作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解闭锁机构,包括电机、锁栓以及上述多功能转动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部连接,驱动所述连接部转动;所述锁栓采用上述第一部件;当所述电子解闭锁机构闭锁时,所述多功能转动件通过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锁栓移动;当所述电子解闭锁机构解锁时,所述多功能转动件通过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锁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解闭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锁栓朝向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移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二方位转动到第一方位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通过弹力推动所述锁栓向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防误电控锁,通过转动切换多功能转动件的驱动功能和限位功能,在电控锁需要解锁时释放限位部对锁的限位,并由驱动部提供驱动力驱动锁栓移动完成解锁,在电控锁需要闭锁时,由第一弹性元件提供相反方向的驱动力给锁栓,完成闭锁,并由限位部对锁栓进行限位,防止锁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后误解锁。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误电控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钩、锁体、电控模块以及上述电子解闭锁机构;所述锁钩活动地安装在锁体上,可以处于闭锁位置或解锁位置,所述锁钩上与所述锁体配合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电子解闭锁机构安装在锁体内,限制所述锁钩的移动或释放对所述锁钩的限位;所述电控模块安装在锁体内,控制所述电子解闭锁机构的动作;所述锁钩处于闭锁位置时,所述锁栓与所述限位槽相对,并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卡入所述限位槽;当所述连接部在电机的带动下从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时,所述限位部释放对所述锁栓的限位,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锁栓朝向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移动,使得所述锁栓移出所述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转动件通过转动切换驱动功能和限位功能,在第一部件需要移动时提供驱动力,在第一部件需要限制移动时,提供机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部件在需要限制移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或移动的距离超过设定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凹口的第二内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第一凸出部推动第一部件移动的距离,防止第一部件在外力的作用移动超过第一凸出部推动第一部件移动的距离,使得限位部丧失限位功能。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转动件通过定位部,控制第一部件在转动到所需角度后停止继续转动。本实用新型电子解闭锁机构通过转动切换多功能转动件的驱动功能和限位功能,在锁栓需要移动时由驱动部提供驱动力,在锁栓需要限制移动时由限位部提供机械限位作用,防止锁栓在需要限制移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或移动的距离超过设定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防误电控锁通过转动切换多功能转动件的驱动功能和限位功能,在电控锁需要解锁时释放限位部对锁栓的限位,并由驱动部提供驱动力驱动锁栓移动完成解锁,在电控锁需要闭锁时,由第一弹性元件提供相反方向的驱动力给锁栓,完成闭锁,并由限位部对锁栓进行限位,防止锁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后错误解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电控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电控锁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电控锁(连接部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电控锁(连接部转动到第一方位,且卸掉锁壳盖和电机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电控锁(连接部转动到第一方位,卸掉锁体和电机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电控锁(连接部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电控锁(连接部转动到第二方位,且卸掉锁壳盖和电机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电控锁(连接部转动到第二方位,卸掉锁体和电机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栓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转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锁体,11-锁壳组件,111-锁壳,112-锁壳盖,12-安装座,121-第一安装室,122-第二安装室,123-第三安装室,124-第二安装孔,1212-第一开口,12121-第一突出部,12122-第二突出部,1223-第二开口,2-锁钩,21-锁钩连接端,22-锁钩自由端,221-第一限位槽,222-第一滑槽,223-限位销钉,3-电子解闭锁机构,31-电机,32-多功能转动件,321-连接部,3211-第一装配孔,322-驱动部,3221-第一凸出部,323-限位部,3231-第二凸出部,324-定位部,3241-第三凸出部,33-锁栓,331-第一凹口,3311-第一内侧壁,3312-第二内侧壁,34-第一弹性元件,4-防盗机构,41-第一螺钉,42-接头,421-第一安装孔,6-第二弹性元件,61-滑动件,7-铭牌,8-防水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中定义了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该方位的定义旨在结合附图和文字描述确定相对的位置关系,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所涉及的装置、组件、零件在生产、使用、销售等过程中实际方位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11所示,一种防误电控锁,包括锁体1、锁钩2、电子解闭锁机构3、防盗机构4以及电控模块(未图示);锁体1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锁壳组件11以及安装在锁壳组件11内部的安装座12;锁壳组件11包括锁壳111以及锁壳盖112;锁壳111在一个方向设有开口,锁壳盖112遮挡锁壳111上的开口,与锁壳111组成封闭的壳体;安装座12用于安装防误电控锁内部各个元件。
在本实施中,锁壳111以及锁壳盖112采用材质比较坚硬的材料,降低从电控锁外部损坏电控锁的风险。安装座12采用比较柔软的材料,方便设置安装孔/安装槽。
如图1至8所示,锁钩2包括被限定于锁体1内的锁钩连接端21及可以插入或脱离锁体1上端锁孔的锁钩自由端22。锁钩自由端22可以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来回移动。锁钩自由端2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21。
如图2,3,6所示,电子解闭锁结构3包括电机31、多功能转动件32、锁栓33以及第一弹性元件34;安装座1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室121,左下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室122,右下部开设有第三安装室123,第一安装室121的底部与第二安装室122的顶部通过第一开口1212连通,第二安装室122的右侧与第三安装室123的左侧通过第二开口1223连通;锁栓33和第一弹性元件34装配在第一安装室121内,第一弹性元件34抵设在锁栓33的一端与安装座12的一侧内壁之间,锁栓33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座12的另一侧内壁上的通孔与锁钩自由端22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槽221对应;电机31装配在第二安装室122内;电控模块装配在第三安装室123内;锁栓33靠近下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多功能转动件32的第一凹口331(如图9所示),多功能转动件32装配在第一凹口331内;电机31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开口1212与多功能转动件32连接,带动多功能转动件32转动;多功能转动件32在防误电控锁处于闭锁状态时限制锁栓33移动,在防误电控锁需要解锁时推动锁栓33移动。
如图5,8,10所示,多功能转动件32包括连接部321、驱动部322、限位部323以及定位部324;连接部321包括与电机31的输出轴配合的第一装配孔3211;驱动部322包括沿着垂直于第一装配孔3211轴向设置的第一凸出部3221,限位部323包括沿着垂直于第一装配孔3211轴向设置的第二凸出部3231,定位件334包括沿着平行于第一装配孔3211轴向设置在第一装配孔3211外围的第三凸出部33411;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第一开口1212与第一装配孔3211配合,带动连接部321;连接部321在电机31的带动下,在第一方位(与锁钩自由端22的闭锁位置对应)与第二方位(与锁钩自由端22的解锁位置对应)之间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部322、限位部323以及定位部324转动;当连接部321从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时,限位部323从限制锁栓33移动的位置转动到释放对锁栓33进行限制的位置,驱动部322从停止驱动锁栓33进行移动的位置转动到驱动锁栓33移动的位置;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或第二方位时,定位部324限制连接部321继续转动。
如图9所示,第一凹口331包括沿着垂直于轴向设置的第一内侧壁3311和第二内侧壁3312;如图3,4,5所示,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第一凸出部3221朝向与第二内侧壁3312错开的方向,锁栓33在第一弹性元件34的弹力推动下卡入锁钩自由端22上的第一限位槽221,防误电控锁处于闭锁状态;如图6,7,8所示,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第一凸出部3221在连接部321的带动下转动到与第二内侧壁3312接触,通过推动第一内侧壁3311,推动锁栓33向靠近第一弹性元件34的方向移动,使锁栓33远离第一弹性元件34的一端移出第一限位槽221,锁钩自由端22从闭锁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即可实现解锁。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3221和第二凸出部3231以90°夹角设置;如图3所示,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第二凸出部3231与锁栓33的第二内侧壁3312接触或过渡配合(即第二凸出部3231与第二内侧壁3312以一定间隙相对设置,且该间隙小于可以使锁栓33移出到锁钩自由端22可以移动解锁时的距离,即第二凸出部3231与第二内侧壁3312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第一凸出部3221推动锁栓33移动的距离),第二凸出部3231限制锁栓33在防误电控锁处于闭锁状态时的移动,即使外力的方向,且大于第一弹性元件34的弹力,由于第二凸出部3231的限位作用,锁栓33无法移动到锁钩自由端22可以移动的位置,防止错误解锁;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第二凸出部3231在连接部321的带动下转动到与第二内侧壁3312错开的方向,释放对第二内侧壁3312的限位,进而释放对锁栓33移动的限制。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3221和第二凸出部3231之间的夹角可以采用大于0°,小于180°的其它夹角。
如图4,7,11所示,第一开口121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突出部12121和第二突出部12122;第三凸出部3341设置在连接部321下侧,位于第一开口1212内部;如图4所示,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第三凸出部3341的第一侧壁3341与第一突出部12121的一个侧壁接触,电机31停止转动;如图7所示,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第三凸出部3341的第二侧壁3342与第二突出部12122的一个侧壁接触,电机31停止转动。
如图3,5,6,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误电控锁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6;第二弹性元件6安装在安装座12内部的左下侧,底部抵靠在安装座12上,顶部连接有滑动件61;当锁钩自由端22处于闭锁位置时,锁钩自由端22与滑动件61接触,通过滑动件61施加压力给第二弹性元件6,使第二弹性元件6处于压缩状态;当锁栓33移出第一限位槽221,释放对锁钩自由端22的限制后,滑动件61在第二弹性元件6的弹力作用下移动,推动锁钩自由端22从闭锁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34和第二弹性元件6采用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34和第二弹性元件6采用其它具有弹性的元件,比如弹片等。
如图3,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钩自由端22在第一限位槽221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滑槽222;安装座12的左下方与锁钩自由端22的闭锁位置相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销钉223,用于限制锁钩自由端22移动到闭锁位置之后继续向下移动。
如图2所示,锁壳盖112包括内层盖113以及外层盖114,内层盖113包括第一盖板1131以及第二盖板1132,第一盖板1131遮挡第一安装室121的开口,第二盖板1132遮挡第二安装室122和第三安装室123的开口;外层盖114安装在内层盖113外侧;如图3,6所示,防盗机构4包括第一螺钉41以及接头42,接头42设置在外层盖114内侧壁上,接头4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21(如图2所示);安装座12的顶部开设有从顶部通入第三安装室123的第二安装孔124(如图11所示);第一螺钉41依次穿过安装座12上的第二安装孔124以及外层盖114上的第一安装孔421,将外层盖114与安装座12固定连接;在外层盖114与安装座12固定连接后,锁钩固定端21穿过锁壳111上的锁孔,伸入安装座12内的第一安装孔421,遮住第一螺钉41,能够很好地将电子解闭锁机构3以及电控模块固定在安装座12内,提高了防误电控锁的防拆、防盗性能。
如图2所示,防误电控锁还包括贴设在外层盖114外部侧壁上的铭牌7,铭牌7上记载有生产厂家及额定情况下的一些技术数据,以供使用者正确使用防误电控锁。
如图1至8所述,锁钩自由端22与锁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盖8,提高防误电控锁的防水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电控模块包括控制电路、id码芯片、通信电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以及储能电路;通信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与nfc读卡器连通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与储能电路连接,用于以无线的方式接收nfc读卡器传输的能量,并将接收的能量存储在储能电路;储能电路与控制电路和电机连接,用于给控制电路和电机供电;id码芯片与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储存防误电控锁的数字身份编号;控制电路与电机31连接,用于控制电机31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nfc天线、谐振电路以及整流电路;nfc天线接收nfc读卡器发送的电磁波,并将电磁波发送给谐振电路,谐振电路与电磁波发生谐振,输出高频电流给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将谐振电路输出的高频电流转换成直流电能,存储在储能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nfc读卡器实施解锁的具体操作如下:
解锁时,解锁器通过无线方式将能量传送给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将解锁指令传给通信电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接收到能量后给控制电路和电机供电,通信电路将解锁指令发送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给电机31,控制电机31转动,带动连接部321由第一方位转动到第二方位,锁栓33释放对锁钩自由端22的限位,锁钩自由端22在第二弹性元件6的弹力作用下由闭锁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实现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31控制智能锁完成解锁操作后,电机31自动复位,由第二方位转回到第一方位,向下按压锁钩33,锁栓33卡入锁钩自由端22上的第一限位槽221,完成闭锁。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锁解锁后,控制电路31控制电机31自动复位,便于闭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定位部324不包括第三凸出部3341,包括第一凸出部3221和第二凸出部3231;第一开口1212的侧壁上设置的第一突出部12121与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第一凸出部3221所处的位置对应;第二突出部12122与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第二凸出部3231所处的位置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第一凸出部3221与第一突出部12121接触,电机31停止转动;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第二凸出部3231与第二突出部12122接触,电机31停止转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开口1212的侧壁上未设置第一突出部12121和第二突出部12122;第一开口121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与控制电路连接;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第三凸出部3341与第一行程开关接触,第一行程开关输出信号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电机31停止转动;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第三凸出部3341与第二行程开关接触,第二行程开关输出信号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电机31停止转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定位部324不包括第三凸出部3341,包括第一凸出部3221和第二凸出部3231;第一行程开关与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第一凸出部3221所处的位置对应;第二行程开关与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第二凸出部3231所处的位置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一方位时,第一凸出部3221与第一行程开关接触,第一行程开关输出信号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电机31停止转动;当连接部321转动到第二方位时,第二凸出部3231与第二行程开关接触,第二行程开关输出信号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电机31停止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