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窨井井盖的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窨井井盖的锁具。
背景技术:
窨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设施,应用非常地广泛,如道路的排水下水道、通讯电缆、通讯光缆等通常都设置有窨井,且窨井上通常设置有窨井盖;窨井盖通常包括井盖座和井盖,其中,井盖座固定安装在窨井口处,井盖活动扣盖在井盖座上,从而实现对窨井的封闭。
为了防盗,现有的窨井盖通常设置有用于锁紧窨井盖的锁具,锁具一般为电控锁,锁具内除相互配合的机械结构(如锁芯)外,在锁具内还安装有电子元件、传感器及电源等,一旦水或泥沙进入锁具内,都将破坏锁具内的电子元件等,使锁具无法正常运行,故需要对井盖锁具进行防水设计。
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井盖锁具,都采用“堵”的方式对防止水和/或泥沙进入锁具,但由于锁具主体结构是机械传动,且机械零部件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必然存在间隙;同时锁具通常处于地平面以下的位置处,常年有污水、泥沙等流经锁具,污水及泥沙等会在相对运动的机械零部件的接合处堆积,污水会通过渗透的方式进入锁具并使锁具内部电子元件失效,而泥沙的堆积会影响各机械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使锁具无法正常运行;从而现有的防水设计不能满足井盖锁具的需求,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更加合理的锁具,无论锁具是处于关闭还是开启状态,都可以将流经锁具的污水和/或泥沙等引流至锁具的外部,且锁具内无任何污水存留之地,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锁具的防水、防潮问题,尤其适用于窨井井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解决锁具的防水、防潮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窨井井盖的锁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内部空腔,且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
锁芯,所述锁芯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锁芯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贯穿锁芯的两端,且所述锁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孔相连通,锁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或锁芯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孔或锁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孔延伸出壳体。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壳体,使得壳体具有封闭的内部空腔,而锁芯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可以利用壳体保护锁芯内的机械结构、电子元件、传感器和/或电源等;由于锁芯具有与之相适配的开锁工具(如钥匙),为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开锁工具控制锁芯的状态,在壳体上构造了第一开孔,并在锁芯上对应所述第一开孔的位置处设置了锁孔,使得开锁工具可以经由第一开孔插入锁孔中,从而可以解决开锁问题;在本方案中,不仅构造了锁孔,且锁孔贯穿锁芯的两端,并在壳体构造第二开孔,使得锁孔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开孔相连通,或锁芯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第二开孔延伸出壳体,从而使得锁孔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外的空间相连通,以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锁具可以有效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引导本锁具周围或上方的水和/或泥沙,经由锁孔和/或第二开孔流到本锁具之外,且锁芯内无任何污水和/或泥沙存留之地,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锁具的防水、防潮问题,尤其适用于窨井井盖。
为解决锁芯的装配问题,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可拆卸的连接为一体,并围成所述内部空腔。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上盖与下盖,既便于围成所述内部空腔,又便于将所述锁芯安装于壳体的内部,从而有效解决锁芯的装配问题。
为解决上盖与下盖的密封问题,优选的,所述上盖构造有环形凹槽,且所述内部空腔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所述下盖构造有与所述环形凹槽相适配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装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之间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并通过螺栓和/或螺钉实现上盖与下盖的可拆卸连接;
或,
所述上盖构造有环形凸起,且所述内部空腔位于所述环形凸起的内侧,所述下盖构造有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适配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装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之间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并通过螺栓和/或螺钉实现上盖与下盖的可拆卸连接。在本方案中,利用环形凹槽与环形凸起的配合实现凹凸配合结构,并在该凹凸配合结构中设置环形密封垫圈,并利用螺栓和/或螺钉压紧环形密封垫圈,从而达到有效密封上盖与下盖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上盖和下盖均为盘形结构。
为解决污水流量大时反灌入锁具内部空腔的问题,优选的,所述上盖设置有环状凹槽,且所述第一开孔位于所述环状凹槽的内侧,
所述锁芯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环状凹槽相适配的环状凸起,且所述锁孔位于所述环状凸起的内侧,
所述环状凸起装配于所述环状凹槽内,且环状凸起与环状凹槽之间还设置有环状密封圈。在本方案中,通过在上盖设置环状凹槽,可以在环状凹槽的内部形成凸起,而通过在锁芯设置环状凸起,可以在环状凸起的内部形成凹槽,在装配时,通过将下方锁芯上的环状凸起插入环状凹槽内,使得上盖的凸起可以卡入锁芯的凹槽中,并通过在环状凸起与环状凹槽之间设置环状密封圈,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尤其是可以防止水沿锁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从锁芯与上盖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内部空腔,从而有效解决污水流量大时,会反灌入所述内部空腔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下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孔内,且所述锁芯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密封圈。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锁芯外部的污水渗入所述内部空腔中。
为防止锁芯被轻易的解锁,避免窨井井盖丢失,优选的,所述锁芯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以及联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上部和/或内部,且第一转动部转动时的回转中心与第二转动部转动时的回转中心共线,
所述锁孔由构造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第一锁孔及构造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第二锁孔所构成,
所述第一转动部用于在开锁工具的驱动下转动,所述联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一转动部是/否带动第二转动部同步转动。在本方案中,锁芯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其中,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一开孔相连通,以便将开锁工具插入第一转动部的第一锁孔内,驱动第一转动部转动,而联动控制机构可以控制第一转动部是/否与第二转动部连接为一体,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第一转动部是/否与第二转动部同步转动,以便利用第一转动部驱动第二转动部转动达到解锁的目的;采用这样的设计,在联动控制机构未控制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连接为一体的情况下,即便有对应的开锁工具,也只能驱动第一转动部空转,而不能带动第二转动部转动,不能解锁,从而有效提高开锁的难度,避免窨井井盖丢失。
优选的,所述联动控制机构包括构造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侧壁的第一联动孔、构造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侧壁的第二联动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孔内的联轴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联轴销沿第二联动孔移动的动力部,
所述第一联动孔构造于对应所述第二联动孔的位置处,动力部用于驱动联轴销插入/退出所述第一联动孔。当联轴销插入第一联动孔后,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连接为一体,并可以同步转动,当联轴销退出第一联动孔后,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互不相连,不能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联动孔为圆孔,和/或,第二联动孔为阶梯孔。
为解决污水流量大时,污水从第一转动部与上盖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内部空腔的问题,优选的,所述上盖设置有环状凹槽,且所述第一开孔位于所述环状凹槽的内侧,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或第二转动部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环状凹槽相适配的环状凸起,且所述第一锁孔位于所述环状凸起的内侧,
所述环状凸起设置于所述环状凹槽内,且环状凸起与环状凹槽之间还设置有环状密封圈。在本方案中,通过在上盖设置环状凹槽,可以在环状凹槽的内部形成凸起,而通过在第一转动部和/或第二转动部的上部设置环状凸起,可以在环状凸起的内部形成凹槽,在装配时,通过将下方第一转动部上的环状凸起插入环状凹槽内,使得上盖的凸起可以卡入第一转动部的凹槽中,并通过在环状凸起与环状凹槽之间设置环状密封圈,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尤其可以防止水沿锁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从第一转动部与上盖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内部空腔,从而有效解决污水流量大时,会反灌入所述内部空腔的问题。
为便于第一转动部的加工成型,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部为柱状或阶梯轴结构,所述第一转动部内设置有第一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由所述第一锁孔及与所述第一锁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构成,
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用于适配所述上盖,
所述第一锁孔包括至少一段横截面为三角形、矩形或六边形的孔,用于适配解锁工具。
为解决污水流量大时,污水从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内部空腔的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下部构造有阶梯轴,所述第二转动部内构造有与所述阶梯轴相适配的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二锁孔构造于所述第二阶梯孔的下方,并与第二阶梯孔相连通,
所述阶梯轴装配于所述阶梯孔内,且阶梯轴与阶梯孔之间还设置有环状密封圈。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分别构造阶梯轴和第二阶梯孔,并利用阶梯轴与第二阶梯孔的配合实现多级凹凸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密封效果,尤其是在阶梯轴与第二阶梯孔之间设置环状密封圈,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性能,可以有效防止水沿锁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从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的间隙进入锁具的内部空腔,从而有效解决污水流量大时,污水从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内部空腔的问题。
为解决污水流量大时,污水从第二转动部与下盖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内部空腔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下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孔内,且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密封圈。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污水从第二转动部与下盖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的内部空腔中。
为实现解锁,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解锁的解锁部件,所述解锁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用于在第二转动部的驱动下转动并实现解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窨井井盖的锁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锁具,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锁芯为空心结构,无论锁具是关闭还是开启,都能有效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将流经锁具的污水引流至锁具外部,且锁具内无任何污水存留之地,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锁具的防水、防潮问题,尤其适用于窨井井盖。
2、本锁具,采用上零件向下凸出装入下零件凹孔内的方式进行装配,并在装配间隙中设置环状密封圈,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污水流量大时反灌入锁具内部空腔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锁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锁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上盖101、下盖102、内部空腔103、第一开孔104、第二开孔105、环形凹槽106、环形凸起107、连接孔或螺纹孔108、环状凹槽109、环状凸起110、环状密封圈111、解锁部件112、
锁芯200、锁孔201、第一转动部202、第二转动部203、第一联动孔204、第二联动孔205、联轴销206、第一锁孔207、第一通孔208、阶梯轴209、第二阶梯孔210、第二锁孔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窨井井盖的锁具,包括壳体和锁芯200,其中,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内部空腔103,且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内部空腔103相连通的第一开孔104及第二开孔105,
如图1所示,所述锁芯200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103中,锁芯200设置有锁孔201,所述锁孔201贯穿锁芯200的两端,且所述锁孔2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孔104相连通,锁孔2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孔105相连通、或锁芯200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孔105、或锁芯20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孔105延伸出壳体,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壳体,使得壳体具有封闭的内部空腔103,而锁芯200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103中,可以利用壳体保护锁芯200内的机械结构、电子元件、传感器和/或电源等;由于锁芯200具有与之相适配的开锁工具(如钥匙),为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开锁工具控制锁芯200的状态,在壳体上构造了第一开孔104,并在锁芯200上对应所述第一开孔104的位置处设置了锁孔201,使得开锁工具可以经由第一开孔104插入锁孔201中,从而可以解决开锁问题;在本方案中,不仅构造了锁孔201,且锁孔201贯穿锁芯200的两端,并在壳体构造第二开孔105,使得锁孔201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开孔105相连通,或锁芯20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第二开孔105延伸出壳体,从而使得锁孔201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外的空间相连通,以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锁具可以有效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引导本锁具周围或上方的水和/或泥沙,经由锁孔201和/或第二开孔105流到本锁具之外,且锁芯200内无任何污水和/或泥沙存留之地,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锁具的防水问题,尤其适用于窨井井盖。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01和下盖102,所述第一开孔104设置于所述上盖101,所述第二开孔105设置于所述下盖102,所述上盖101与下盖102可拆卸的连接为一体,并围成所述内部空腔103;现有技术中,具有多种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分别在上盖101和下盖102设置连接孔或螺纹孔108,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上盖101与下盖102,既便于围成所述内部空腔103,又便于将所述锁芯200安装于壳体的内部,从而有效解决锁芯200的装配问题。
为使得上盖101与下盖102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如图1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上盖101构造有环形凹槽106,且所述内部空腔103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06的内侧;相应的,所述下盖102构造有与所述环形凹槽106相适配的环形凸起107,所述环形凸起107装配于所述环形凹槽106内,且环形凸起107与环形凹槽106之间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如图1所示,并可以通过螺栓和/或螺钉实现上盖101与下盖102的可拆卸连接,如图1所示,利用环形凹槽106与环形凸起107的配合实现凹凸配合结构,并在该凹凸配合结构中设置环形密封垫圈,并利用螺栓和/或螺钉压紧环形密封垫圈,从而达到有效密封上盖101与下盖102的目的;
同理,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01构造有环形凸起107,且所述内部空腔103位于所述环形凸起107的内侧,所述下盖102构造有与所述环形凸起107相适配的环形凹槽106,所述环形凸起107装配于所述环形凹槽106内,且环形凸起107与环形凹槽106之间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并通过螺栓和/或螺钉实现上盖101与下盖102的可拆卸连接,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上盖101和下盖102具有多种形状,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01和下盖102都可以采用圆盘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芯2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锁芯200,为防止污水流量大时反灌入锁具内部空腔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01设置有环状凹槽109,且所述第一开孔104位于所述环状凹槽109的内侧,如图1所示,
所述锁芯200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环状凹槽109相适配的环状凸起110,且所述锁孔201位于所述环状凸起110的内侧,如图1所示,
所述环状凸起110装配于所述环状凹槽109内,且环状凸起110与环状凹槽109之间还设置有环状密封圈111,以便增强密封,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101设置环状凹槽109,可以在环状凹槽109的内部形成凸起,而通过在锁芯200设置环状凸起110,可以在环状凸起110的内部形成凹槽,在装配时,通过将下方锁芯200上的环状凸起110插入环状凹槽109内,使得上盖101的凸起可以卡入锁芯200的凹槽中,并通过在环状凸起110与环状凹槽109之间设置环状密封圈111,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尤其是可以防止水沿锁芯20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从锁芯200与上盖101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内部空腔103,从而有效解决污水流量大时,会反灌入所述内部空腔103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更完善的方案中,所述锁芯200下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孔105内,且所述锁芯200与所述第二开孔105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密封圈111;作为列举,如图所示,锁芯200下端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环状卡槽,所述两个环状卡槽内分别设置有环状密封圈111,用于填充锁芯200与下盖102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锁芯200外部的污水渗入所述内部空腔103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锁芯200结构不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锁芯200具有更好的防盗功能,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芯200包括第一转动部202、第二转动部203以及联动控制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部202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部203的上部和/或内部,且第一转动部202转动时的回转中心与第二转动部203转动时的回转中心共线,以便在解锁时可以同步转动;
所述锁孔201由构造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第一锁孔207及构造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第二锁孔211所构成,如图2所示,
所述第一转动部202用于在开锁工具的驱动下转动,所述联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一转动部202是/否带动第二转动部203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锁芯200包括第一转动部202和第二转动部203,其中,第一转动部202与所述第一开孔104相连通,以便将开锁工具插入第一转动部202的第一锁孔207内,驱动第一转动部202转动,而联动控制机构可以控制第一转动部202是/否与第二转动部203连接为一体,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第一转动部202是/否与第二转动部203同步转动,以便利用第一转动部202驱动第二转动部203转动达到解锁的目的;采用这样的设计,在联动控制机构未控制第一转动部202与第二转动部203连接为一体的情况下,即便有对应的开锁工具,也只能驱动第一转动部202空转,而不能带动第二转动部203转动,不能解锁,从而有效提高开锁的难度,避免窨井井盖丢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控制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联动控制机构,作为举例,如图2所示,所述联动控制机构可以包括构造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02侧壁的第一联动孔204、构造于所述第二转动部203侧壁的第二联动孔205、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孔205内的联轴销20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联轴销206沿第二联动孔205移动的动力部,其中,
所述第一联动孔204可以优先采用圆孔或方孔,和/或,所述第二联动孔205可以优先采用阶梯孔,如图2所示,
所述第一联动孔204构造于对应所述第二联动孔205的位置处,即构造于同一高度处,动力部用于驱动联轴销206插入/退出所述第一联动孔204;所述动力部可以是电磁驱动部件、电推杆或电机等动力设备,在动力部的驱动下,当联轴销206插入第一联动孔204后,第一转动部202与第二转动部203可以连接为一体,并可以在开锁工具(如钥匙)的驱动下同步转动,从而达到解锁的目的,当联轴销206退出第一联动孔204后,第一转动部202与第二转动部203互不相连,不能同步转动,此时,即便有开锁工具,也只能驱动第一转动部202转动,而不能带动第二转动部203转动,从而有效防盗。
为使得第二转动部203的转动可以实现解锁,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的外部(如下部)还设置有用于解锁的解锁部件112,所示解锁部件112可以为转盘等,所述解锁部件112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部203,用于在第二转动部203的驱动下转动,以便实现解锁功能。
由于上盖101与第一转动部202之间存在间隙,为防止污水从第一转动部202与上盖101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的内部空腔103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01设置有环状凹槽109,且所述第一开孔104位于所述环状凹槽109的内侧,
所述第一转动部202的上部和/或第二转动部203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环状凹槽109相适配的环状凸起110,且所述第一锁孔207位于所述环状凸起110的内侧,
所述环状凸起110设置于所述环状凹槽109内,且环状凸起110与环状凹槽109之间还设置有环状密封圈111,可以有效增强密封效果。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凸起110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02的上部,通过在上盖101设置环状凹槽109,可以在环状凹槽109的内部形成凸起,而通过在第一转动部202设置环状凸起110,可以在环状凸起110的内部形成凹槽,在装配时,通过将下方第一转动部202上的环状凸起110插入环状凹槽109内,使得上盖101的凸起可以卡入第一转动部202的凹槽中,并通过在环状凸起110与环状凹槽109之间设置环状密封圈111,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尤其可以防止水沿锁芯20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从第一转动部202与上盖101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内部空腔103,从而有效解决污水流量大时,会反灌入所述内部空腔103的问题。
为便于第一转动部202的加工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202可以为柱状或阶梯轴209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转动部202内设置有第一阶梯孔,且所述第一阶梯孔可以是由所述第一锁孔207及与所述第一锁孔207相连通的第一通孔208所构成,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208为圆孔,用于适配所述上盖101,以便第一转动部202可以相对于上盖101转动,
所述第一锁孔207包括至少一段横截面为三角形、矩形或六边形的孔,用于适配解锁工具,以便解锁工具插入第一锁孔207内后具有着力点,从而可以利用解锁工具驱动第一转动部202转动。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锁芯200采用第一转动部202与第二转动部203的分体设计,导致第一转动部202与第二转动部203之间必然存在间隙,为防止污水从第一转动部202与第二转动部203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的内部空腔103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下部构造有阶梯轴209(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如图所示),所述第二转动部203内构造有与所述阶梯轴209相适配的第二阶梯孔210(包括至少台阶,如图所示,第二阶梯孔210的台阶数与阶梯轴209的台阶数相同),所述第二锁孔211构造于所述第二阶梯孔210的下方,并与第二阶梯孔210相连通,如图2所示,
所述阶梯轴209装配于所述阶梯孔内,且阶梯轴209与阶梯孔之间还设置有环状密封圈111,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转动部202和第二转动部203分别构造阶梯轴209和第二阶梯孔210,并利用阶梯轴209与第二阶梯孔210的配合实现多级凹凸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密封效果,尤其是在阶梯轴209与第二阶梯孔210之间设置环状密封圈111,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性能,可以有效防止水沿锁芯20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从第一转动部202与第二转动部203之间的间隙进入锁具的内部空腔103,从而有效解决污水流量大时,污水从第一转动部202与第二转动部203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内部空腔103的问题。
在更完善方案中,为防止污水从第二转动部203与下盖102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的内部空腔103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转动部203的下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孔105内,且所述第二转动部203与所述第二开孔105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密封圈111,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污水从第二转动部203与下盖102之间的间隙反灌入锁具的内部空腔103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