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把手装备的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汽车的汽车门拉手均是裸露外凸式设计,设计时一方面需要考虑汽车门拉手的造型需要与车身侧面相匹配,以保证有良好的外观,因此造成诸多局限;而另一方面,由于门外拉手整体外露,门外拉手内外侧很容易被污染,驾驶人员打开车门时很容易弄脏手。并且,门外拉手外凸,不仅破坏整车侧面外观,同时造成了一定的风阻,增加了汽车行驶阻力,增大了风噪。为此,许多厂商改进拉手结构,制造出了可伸缩的隐藏式拉手。
由于隐藏式拉手的位置要变化,且涉及到电动和机械的双路结构,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固定式拉手,零部件增多,结构要复杂许多。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现有的隐藏式拉手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例如:1、电动结构复杂,零部件众多,成本高,实际使用时故障率较高,导致把手整体可靠性下降;2、目前的机械式把手开启时需要一只手按住把手,另一只手开门,开启时需要双手同时操作才能完成,带来操作的不便;3、电动结构开启时需要提前启动车内电路,且运行时有电机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包括:
把手主体,其与车门外表面齐平设置;
把手底座,其安装在车门内,所述的把手主体安装在所述的把手底座中;
解锁装置,其活动设置在车门内,该解锁装置与所述的把手主体传动连接并与汽车门锁连接,所述的把手主体带动解锁装置运转并实现汽车门锁的解锁功能;还包括:
push开关,至少具有初始状态、启动压缩状态和释放伸出状态;
传动部和解锁部,push开关通过传动部与把手主体传动连接,把手主体通过解锁部与解锁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的把手主体至少具有缩回至车门内的隐藏位置、按压激活位置、伸出至该车门外的预展开位置、以及打开车门时的解锁位置;其中,把手主体的隐藏位置与push开关的初始状态相对应,把手主体的按压激活位置与push开关的启动压缩状态相对应,把手主体的预展开位置与push开关的释放伸出状态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的push开关包括一开关壳体、位于开关壳体内并与把手底座活动连接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以及设置在第二滑块中的push开关本体,其中,所述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活动设置在开关壳体中,所述的push开关本体与第一滑块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把手底座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的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导向筋,所述的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二导向筋,所述的第一导向筋和第二导向筋均滑设在所述的导向滑槽中;
所述的把手底座上还设有两个限位凸台,该两个限位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的两侧,且两个限位凸台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开关壳体前后移动的活动空间,所述限位凸台的靠近导向滑槽的一侧均开设有防脱槽,所述开关壳体的两侧均凸设有限位筋,所述的限位筋插入至所述的防脱槽中并能沿着防脱槽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部和解锁部与把手主体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push开关通过一杆臂与所述的传动部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杆臂呈y字型,所述杆臂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销与所述的push开关和传动部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把手底座中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的把手主体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尼器为齿轮式阻尼器,所述的把手主体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式阻尼器相互啮合的齿轮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把手主体通过第二轴销与所述的把手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的第二轴销上套设有第一复位扭簧23,所述复位扭簧的其中一端与把手底座抵接,另一端与把手主体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解锁装置与所述的把手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的解锁装置与把手底座之间设有第二复位扭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纯机械的隐藏式摆出结构,零部件较少,结构合理且简单,成本低,实际使用时稳定性好,故障率大大降低,使得把手整体更加可靠;2、通过push开关的设置,用户单手操作即可将车门轻松打开,即把手主体在预展开时无需持续按住把手主体尾端,在push开关的作用下即能够持续保持在同一位置中;3、取消了电动结构,开启时无需提前启动车内电路,且打开把手主体时不会有电机的噪音;4、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靠性高,有效减小风阻及风噪,提高整车的高端科技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轴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把手主体处于隐藏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把手主体处于隐藏位置时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把手主体处于隐藏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7是把手主体处于按压激活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把手主体处于按压激活位置时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把手主体处于按压激活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0是把手主体处于预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把手主体处于预展开位置时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把手主体处于预展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3是把手主体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把手主体处于解锁位置时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把手主体处于解锁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6是push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把手底座上各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17,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包括:
把手主体1,其与车门外表面齐平设置;
把手底座2,其安装在车门内,所述的把手主体1安装在所述的把手底座2中;
解锁装置3,其活动设置在车门内,该解锁装置3与所述的把手主体1传动连接并与汽车门锁连接,所述的把手主体1带动解锁装置3运转并实现汽车门锁的解锁功能;还包括:
push开关6,至少具有初始状态、启动压缩状态和释放伸出状态;
传动部4和解锁部5,push开关6通过传动部4与把手主体1传动连接,把手主体1通过解锁部5与解锁装置3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的传动部4和解锁部5与把手主体1一体成型,可靠性更强,加工方便且无需人工装配;
所述的把手主体1至少具有缩回至车门内的隐藏位置、按压激活位置、伸出至该车门外的预展开位置、以及打开车门时的解锁位置;其中,把手主体1的隐藏位置与push开关6的初始状态相对应,把手主体1的按压激活位置与push开关6的启动压缩状态相对应,把手主体1的预展开位置与push开关6的释放伸出状态相适配。
为了实现push开关6的各种功能,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push开关6的具体结构:包括一开关壳体7、位于开关壳体7内并与把手底座2活动连接的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以及设置在第二滑块9中的push开关本体10,其中,所述的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活动设置在开关壳体7中,所述的push开关本体10与第一滑块8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的push开关本体10与第二滑块9分体成型并在后期装配在一起;当然,也可以定做生产模具以实现加工,实现push开关本体10与第二滑块9也可一体成型。
为了实现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能够相对把手底座2发生移动,所述的把手底座2上开设有导向滑槽11,所述的第一滑块8上设有第一导向筋12,所述的第二滑块9上设有第二导向筋13,所述的第一导向筋12和第二导向筋13均滑设在所述的导向滑槽11中。通过第一导向筋12和导向滑槽11的配合,使得第一滑块8能够沿着导向滑槽11的轨迹实现规律运动,同时通过第二导向筋13和导向滑槽11的配合,使得第二滑块9能够沿着导向滑槽11的轨迹实现规律运动。
为了防止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在移动的过程中脱离把手底座2而导致各部件配合失效而无法正常运行,在所述的把手底座2上还设有两个限位凸台14,该两个限位凸台14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11的两侧,且两个限位凸台14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开关壳体7前后移动的活动空间15,所述限位凸台14的靠近导向滑槽11的一侧均开设有防脱槽16,所述开关壳体7的两侧均凸设有限位筋17,所述的限位筋17插入至所述的防脱槽16中并能沿着防脱槽16移动。通过限位筋17与防脱槽16的配合,能够对开关壳体7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从而对开关壳体7内的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9、以及push开关本体10起到同样的限位作用,保证push开关6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push开关6通过一杆臂18与所述的传动部4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杆臂18呈y字型,所述杆臂18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销21与所述的push开关6和传动部4铰接。通过y字型杆臂18的设置,实现了push开关6与把手主体1的传动,且能够使得把手主体1具有摆出式开启的动作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底座2中设有阻尼器19,所述阻尼器19与所述的把手主体1传动连接。通过阻尼器19的设置,能够使得用户在操作把手主体1时具有更好的手感,同时对各个配件起到有效的缓冲保护作用。优选的,所述的阻尼器19为齿轮式阻尼器,所述的把手主体1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式阻尼器相互啮合的齿轮部2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把手主体1通过第二轴销22与所述的把手底座2转动连接,且所述的第二轴销22上套设有第一复位扭簧23,所述复位扭簧的其中一端与把手底座2抵接,另一端与把手主体1抵接,所述的解锁装置3与所述的把手底座2转动连接,且所述的解锁装置3与把手底座2之间设有第二复位扭簧24。通过第一复位扭簧23和第二复位扭簧24的设置,在把手主体1使用完之后,能够自动地将把手主体1和解锁装置3恢复到初始位置(隐藏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push开关6,至少有初始状态、启动压缩状态和释放伸出状态三种位置状态,通过按压(即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的相对位置变化)即能够实现三种状态之间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中把手主体1具有至少4个不同位置,即缩回至车门内的隐藏位置、按压激活位置、伸出至该车门外的预展开位置、以及打开车门时的解锁位置。把手主体1使用时即在4个不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把手主体1从隐藏位置切换至按压激活位置时,先按压把手主体1的尾端使得尾端向车门内方向运动,另一端(前端)起翘向车门外方向运动,此时把手主体1上的传动部4通过杆臂18驱动开关壳体7向前运动,并带动第一滑块8朝向第二滑块9一侧运动使得两者之间更加接近,然后第一滑块8与第二滑块9内的push开关主体10抵接并触发激活push开关6(即push开关6从初始状态切换为启动压缩状态)。
把手主体1从按压激活位置切换至预展开位置时,push开关6正处于启动压缩状态,此时用户在按压把手主体1尾端后松开把手主体1,外界的压力因此消失,从而push开关6能够自动从启动压缩状态转变至释放伸出状态,此过程中push开关主体10上的推杆25推动第一滑块8并使得第一滑块8与第二滑块9远离,同时带动开关壳体7相对把手底座2向后滑动,进而通过杆臂18带动把手主体1转动并实现起翘(尾端弹出至车门外)摆出功能。
把手主体1从预展开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时,此时把手主体1已经处于预展开位置,把手主体1的尾端凸出并与车门呈现一定夹角以方便手部伸入,接着用户握住把手主体1并向外轻轻一拉,使得把手主体1上的解锁部5与解锁装置3接触并驱动解锁装置3运转,从而实现汽车门锁的解锁功能;与此同时,把手主体1上的传动部4通过杆臂18驱动开关壳体7进一步地向后移动,这时第一滑块8上的第一导向筋12运动至导向滑槽11的末端并被限位后不再后退,第二滑块9带着push开关主体10做靠近第一滑块8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块8与push开关主体10抵接并触发push开关6,使得push开关6具有从释放伸出状态回复至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
把手主体1从解锁位置切换至隐藏位置时,打开车门后用户松开把手主体1,把手主体1在第一复位扭簧23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的隐藏位置,解锁装置3也在第二复位扭簧24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同时由于松开把手主体1后把手主体1和push开关6不再受外力影响,使得push开关6也从释放伸出状态回复至初始状态,进而把手主体1隐藏入把手底座2中,与车门外表面齐平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结构不仅仅局限于车门外把手,也可以应用在车内或者其它场景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