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器及其控制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汽车盖类开合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合器及其控制件。
背景技术:
各类盖子在进行开合时,可用到按压式开合结构,开合简单方便,是传统汽车和新能源车的加油加气口盖与充电口盖的常用机构。但是,现市面上的控制件受拉力都小于170n,导致开合器的适用性较低,使用稳定性不够高,无法应用到新能源双充口盖,国六柴油车加油与加碳素双口盖,及其它较大盖类需要止锁时能受200n以上的强拉力的盖体结构。现市场上的同类开合器大多是用电动马达传动锁死开合器,对防尘要求高,传动机构复杂,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控制件承受拉力较小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合器及其控制件,它使联动件与控制件连接的一端的两侧同时受到第三卡槽与第五卡槽的支撑,大大增加了控制件能够承受的拉力,满足200n以上的强拉力的盖体结构的需求,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稳定性。采用自保持电磁锁锁杆抵住转杆的下压空间对开合器锁死,不需要传动机构,结构简单耐用,电磁锁对防尘要求低,使用寿命也远高过电动马达。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控制件,包括第一控制板和与第一控制板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的中部具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控制板的侧边形成供受力柱移动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中部具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控制板的侧边形成供受力柱移动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沿受力柱移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以及第四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连通,所述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连通,所述第三卡槽与第四卡槽连通,所述第四卡槽与第一卡槽连通,所述第二通路设有与第三卡槽相对应的第五卡槽,所述第一凸块具有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所述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形成第三卡槽,当受力柱由第四卡槽进入第三卡槽时,第一斜边与受力柱碰触并将受力柱切入第三卡槽。
可选的,所述第三卡槽与第四卡槽之间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控制板设有与第一台阶相对应的避空凹槽。控制板第三卡槽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底没有落差。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板的底部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上设有止转凸台,所述第二控制板的底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止转凸台配合的凹槽。所述止转凸台插入第二控制板的凹槽内,使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安装成一体。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开合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杆,联动件以及上文所述的控制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超声波焊接成一体;所述第一壳体供转杆穿过,并与转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筋位;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弹性件,所述立柱通过弹性件与转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筋位;所述转杆一端设有挂台,所述挂台用于与盖子连接,转杆另一端与联动件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件的一端设有受力柱,所述受力柱与控制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转杆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件的两端之间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安装在第一筋位与第二筋位之间;所述控制件一端与联动件的受力柱连接,控制件另一端通过连接柱安装在第一筋位与第二壳体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与车门控制器连接,当车门控制器关闭车门,锁紧结构与转杆底部抵触,当车门控制器打开车门,锁紧结构与转杆底部分离。车门控制器可为钥匙,按下钥匙上的关闭车门键,锁紧结构与转杆底部抵触,按下钥匙上的打开车门键,锁紧结构与转杆底部分离。
可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电磁铁、连接器和与电磁铁连接的锁杆,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电磁铁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与车门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拉线器,所述锁杆远离转杆的一端具有圆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线器的一端穿过圆孔固定在锁杆上,所述拉线器的另一端绕设在拉簧上并延伸到仪表或者机仓的检修口盖内部,并固定在仪表或者机仓的检修口盖内部。
可选的,所述挂台的顶面有用于抵住盖子的圆凸台,所述转杆下端设有环形槽,所述联动件与转杆连接的一端设有与环形槽配合的卡柱。
可选的,所述转杆设有旋转槽,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供转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上端设有软胶圈,所述通孔的内侧壁设有与旋转槽配合的导向柱。
可选的,所述电磁铁外设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壁设有卡扣,所述第三壳体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孔。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控制件,转杆与盖子相连接,联动件的一端与控制件连接,另一端与转杆连接,当联动件的一端位于第三卡槽时,处于锁止状态,盖子闭合;第一次按压转杆,联动件的一端由第三卡槽进入第四卡槽,松开转杆,联动件的一端由第四卡槽进入第一卡槽,此时,转杆与控制件之间的相对高度增加且旋转一定角度,盖子打开;第二次按动转杆,联动件的一端由第一卡槽进入第二卡槽,松开转杆,联动件的一端由第二卡槽回到第三卡槽,转杆与控制件之间的相对高度减小,盖子闭合;当联动件处于锁止状态时,联动件与控制件相连一端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三卡槽与第五卡槽,使联动件的一端的两侧均受到支撑,在增强联动件稳定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控制件能够承受的拉力,满足200n以上的强拉力的盖体结构的需求。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开合器,当车门打开,连接器产生正向电压,使电磁铁产生正向磁力,推动锁杆向着远离转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锁杆与转杆底部分离,当车门关闭时,连接器产生负向电压,使电磁铁产生反向磁力,推动锁杆向着靠近转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锁杆与转杆底部抵触。当断电时,锁杆依靠着电磁铁的磁力保持住,从而维持在原来的地方。从而实现按钥匙开车门健后开合器可实现解锁,按钥匙关车门健后开合器锁死,不能被按压解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控制件的第一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控制件的第二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的控制件的第一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的控制件的第二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开合器在关闭锁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开合器在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开合器在关闭锁死状态下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开合器在解锁状态下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开合器在关闭锁死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开合器在关闭锁死状态下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开合器在关闭锁死状态下的第三角度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联动件与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一种控制件,包括第一控制板11和与第一控制板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控制板12,所述第一控制板11的中部具有第一凸块15,所述第一凸块15与第一控制板的侧边14形成供受力柱移动的第一通路111,所述第二控制板12的中部具有第二凸块16,所述第二凸块16与第二控制板的侧边17形成供受力柱移动的第二通路121,所述第一通路111沿受力柱32移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卡槽1111,第二卡槽1112,第三卡槽1113以及第四卡槽1114,所述第一卡槽1111与第二卡槽1112连通,所述第二卡槽1112与第三卡槽1113连通,所述第三卡槽1113与第四卡槽1114连通,所述第四卡槽1114与第一卡槽1111连通,所述第二通路121设有与第三卡槽1113相对应的第五卡槽1211,所述第一凸块15具有第一斜边151、第二斜边152、第三斜边153和第四斜边154,所述第一斜边151和第二斜边152形成第三卡槽1113,当受力柱32由第四卡槽1114进入第三卡槽1113时,第一斜边151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三卡槽1113,所述第一控制板的侧边14具有第五斜边141、第六斜边142、第七斜边143和第八斜边144,所述第五斜边141和第六斜边142形成第四卡槽1114,所述第七斜边143和第八斜边144形成第二卡槽1112,当受力柱32由第三卡槽1113进入第二卡槽1112时,第七斜边143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二卡槽1112,当受力柱32由第二卡槽1112进入第一卡槽1111时,第四斜边154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一卡槽1111,当受力柱32由第一卡槽1111进入第四卡槽1114时,第三斜边153把受力柱32切入第五斜边141,第五斜边141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四卡槽1114,转杆2与盖子相连接,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与控制件1连接,另一端与转杆2连接,当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位于第三卡槽1113时,处于锁止状态,盖子闭合;第一次按压转杆2,第七斜边143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二卡槽1112,受力柱32由第三卡槽1113进入第二卡槽1112,松开转杆2,第四斜边154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一卡槽1111,受力柱32由第二卡槽1112进入第一卡槽1111,此时转杆2伸出第一壳体端面的高度增加,转杆2的环形槽21受第一壳体4侧面的导向柱42的切力转动一定角度,盖子被转杆2推开的同时转杆2上端部的挂台23脱离盖子,盖子打开;第二次按动转杆2,第三斜边153把受力柱32切入第五斜边141,第五斜边141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四卡槽1114,受力柱32由第一卡槽1111进入第四卡槽1114,松开转杆2,第一斜边151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三卡槽1113,受力柱32由第四卡槽1114回到第三卡槽1113,转杆2伸出第一壳体4端面的高度减少,转杆2的环形槽21受第一壳体4侧面的导向柱42的切力回转一定角度,转杆2上端部的挂台23扣住盖子,盖子闭合;当联动件3处于锁止状态时,联动件3与控制件1相连一端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三卡槽1113与第五卡槽1211,卡槽底没有落差,止锁状态联动件3为自然状态不需要变形,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的两侧均受到支撑,在增强联动件3稳定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控制件1能够承受的拉力,满足200n以上的强拉力的盖体结构的需求。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控制件,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三卡槽1113与第四卡槽1114之间设有第一台阶1115,所述第二控制板12设有与第一台阶1115相对应的避空凹槽1212,为联动件3位于台阶上面变形时避让受力柱32。控制板第三卡槽1113底部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底没有落差,止锁状态联动件3为自然状态不需要变形。第一台阶1115的设置减小了联动件3由第三卡槽1113向第二卡槽1112运动所需按压转杆2的行程,当转杆2朝地侧方向时可防止受力柱32受重力而无法切到下一次序,使控制件1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实施例3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控制件,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控制板11的底部设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设有定位台阶131,所述定位台阶131上设有止转凸台132,所述第二控制板12的底部设有圆孔122,所述圆孔122的内侧壁设有与止转凸台132配合的凹槽123。连接柱13插入圆孔122,定位台阶131限制了第一控制板11和第二控制板12之间的距离,止转凸台132与凹槽123配合,防止连接柱13在圆孔122中发生转动,使第一控制板11和第二控制板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开合器,包括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转杆2,联动件3以及实施例1~2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件1,其中:所述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通过超声波焊接成一体,所述第一壳体4供转杆2穿过,并与转杆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设有第一筋位44;所述第二壳体5具有立柱6,所述立柱6上设有弹性件7,所述立柱6通过弹性件7与转杆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5设有第二筋位53;所述转杆2一端设有挂台23,所述挂台23用于与盖子连接,转杆2另一端与联动件3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件3的一端设有受力柱32,所述受力柱32与控制件1活动连接,联动件3另一端与转杆2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件3的两端之间设有转动轴33,所述转动轴33安装在第一筋位44与第二筋位53之间;所述控制件1一端与联动件3的受力柱32连接,控制件1另一端通过连接柱13安装在第一筋位44与第二壳体5之间。所述联动件3一端与控制件1活动连接,联动件另一端与转杆2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件3的两端之间与第二壳体5连接;所述控制件1一端与联动件3连接,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4上。转杆2与盖子相连接,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与控制件1连接,另一端与转杆2连接,当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位于第三卡槽1113时,处于锁止状态,盖子闭合;第一次按压转杆2,第七斜边143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二卡槽1112,受力柱32由第三卡槽1113进入第二卡槽1112,松开转杆2,第四斜边154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一卡槽1111,受力柱32由第二卡槽1112进入第一卡槽1111,此时转杆2伸出第一壳体端面的高度增加,转杆2的环形槽21受第一壳体4侧面的导向柱42的切力转动一定角度,盖子被转杆2推开的同时转杆2上端部的挂台23脱离盖子,盖子打开;第二次按动转杆2,第三斜边153把受力柱32切入第五斜边141,第五斜边141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四卡槽1114,受力柱32由第一卡槽1111进入第四卡槽1114,松开转杆2,第一斜边151与受力柱32碰触并将受力柱32切入第三卡槽1113,受力柱32由第四卡槽1114回到第三卡槽1113,转杆2伸出第一壳体4端面的高度减少,转杆2的环形槽21受第一壳体4侧面的导向柱42的切力回转一定角度,转杆2上端部的挂台23扣住盖子,盖子闭合;当联动件3处于锁止状态时,联动件3与控制件1相连一端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三卡槽1113与第五卡槽1211,卡槽底没有落差,止锁状态联动件3为自然状态不需要变形,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的两侧均受到支撑,在增强联动件3稳定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控制件1能够承受的拉力,满足200n以上的强拉力的盖体结构的需求。
实施例5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开合器,与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锁紧结构8,所述锁紧结构8用于与车门控制器连接,当车门打开,锁紧结构8与转杆2底部抵触,当车门关闭,锁紧结构8与转杆2底部分离。当需要打开盖子时,本实施例中,车门控制器为钥匙,按下钥匙上的打开车门键,锁紧结构8与转杆2底部分离,按压转杆2的一端,转杆2发生移动并旋转,同时带动联动件3运动,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由第三卡槽1113进入第二卡槽1112,松开转杆2的一端,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由第二卡槽1112回到第一卡槽1111,弹性件7复位,转杆2的一端与立柱6的距离增大,当需要闭合盖子时,再次按压转杆2的一端,转杆2发生移动并旋转,同时带动联动件3移动,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由第一卡槽1111进入第四卡槽1114,松开转杆2的一端,联动件3的一端的受力柱32由第四卡槽1114进入第三卡槽1113,此时,转杆2被锁止,弹性件7再次被压缩,转杆2的一端与立柱6的距离减小。通过改变转杆2一端到立柱6的距离,达到盖子开合的目的。按下钥匙上的关闭车门键,锁紧结构8与转杆2底部相抵触,这时即使按压转杆2的一端,也无法使转杆2发生移动,不能打开盖子,起到了电控锁死盖子的效果。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开合器,与实施例3或4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锁紧结构8包括电磁铁81、连接器82和与电磁铁81连接的锁杆83,所述连接器82的一端与电磁铁81连接,所述连接器82的另一端与车门连接。当按下钥匙上的打开车门键,连接器82产生正向电压,使电磁铁81产生正向磁力,推动锁杆83向着远离转杆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锁杆83与转杆2底部分离,当按下钥匙上的关闭车门键,连接器82产生负向电压,使电磁铁81产生反向磁力,推动锁杆83向着靠近转杆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锁杆83与转杆2底部抵触。当断电时,锁杆83依靠着电磁铁81的磁力保持住,从而维持在原来的地方。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开合器,与实施例4-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拉线器84,所述锁杆83远离转杆2的一端具有圆孔,所述第二壳体5上设置有拉簧52,所述拉线器84的一端穿过圆孔固定在锁杆83上,所述拉线器84的另一端绕设在拉簧52上并延伸到仪表或者机仓的检修口盖内部。当车子没电时,无法通过电磁铁81来控制锁杆83,此时可以手动拉动拉线器84,实现锁杆83与转杆2底部的分离,实现解锁开合器。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开合器,与实施例4-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挂台的顶面有用于抵住盖子的圆凸台24,所述转杆2设有环形槽21,所述联动件3与转杆2连接的一端设有与环形槽21配合的卡柱31。当转杆2移动时,转杆2通过环形槽21带动卡柱31移动,卡柱31移动带动联动件3的另一端在控制件1中移动,实现转杆2一端与立柱6之间距离的改变,进而实现盖子的开合。
实施例9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开合器,与实施例4-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转杆2设有旋转槽22,所述第一壳体4设有供转杆2穿过的通孔41,所述通孔上端设有软胶圈43,软胶圈43防止灰尘落入第一壳体4内部,所述通孔41的侧壁设有与旋转槽22配合的导向柱42。当转杆2受弹性件7的弹力作用在通孔41中旋转移动,卡柱42与旋转槽22的配合起到了转杆2在不同的高度时旋转的角度也不同的作用,通过转杆2上端面的挂台22在不同的位置实现与盖子的锁止与分离。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14,本实施例的开合器,与实施例4-8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电磁铁81外设有第三壳体9,所述第二壳体5外侧壁设有卡扣51,所述第三壳体9设有与卡扣51配合的卡孔91。第二壳体5和第三壳体9通过卡扣51与卡孔91配合,用于固定电磁铁,且便于拆卸。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