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收机器人。
背景技术:
送餐机器人已经可以自主地执行配送菜品的任务,机器人可通过驱动轮驱动并且无需借助轨道。机器人不仅徐还要完成菜品配送,还需要完成菜品和餐具的回收,因此需要能够执行回收任务的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的现有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机器人,可实现对菜品或者餐具的回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机器人,包括:
移动底盘、第一回收部、第二回收部和壳体,所述第一回收部和所述第二回收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移动底盘支撑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回收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收部之上,并且所述第一回收部与所述第二回收部连通,所述第二回收部设置抽拉机构,所述抽拉机构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抽拉机构使所述第二回收部能够抽离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回收部设置舱盖。
其中,所述抽拉机构具有滑轨。
其中,所述第二回收部还包括挡板和收容结构,所述挡板暴露于所述壳体外部。
其中,所述收容结构与所述第一回收部连通。
其中,所述收容结构为回收桶。
其中,所述第二回收部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抽拉机构,所述收容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
其中,所述舱盖为翻盖结构。
其中,所述舱盖和所述抽拉机构的拉出方向均朝向所述回收机器人的后方。
其中,还包括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朝向与所述舱盖相背的方向设置。
其中,还包括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机器人,第一回收部和第二回收部可单独放置回收物,也可以通过打开舱盖将回收物通过第一回收部放入第二回收部,实现封闭式回收物存储,并由机器人自动送至回收地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收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收机器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回收机器人1。回收机器人1可用于回收餐具或者餐盘,并自动配送至指定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收机器人1包括:移动底盘10、第一回收部20、第二回收部30和壳体40。所述第一回收部20和所述第二回收部30设置于所述壳体40内部。所述移动底盘10支撑所述壳体40。移动底盘10具有驱动轮。所述第一回收部20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收部30之上,并且所述第一回收部20与所述第二回收部30连通。所述第二回收部30设置抽拉机构32。所述抽拉机构32固定于所述壳体40。所述抽拉机构32使所述第二回收部30能够抽离所述壳体40。所述第一回收部20设置舱盖2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回收部和第二回收部可单独放置回收物,回收物可以是餐具或者回收的菜品;也可以通过打开舱盖将回收物通过第一回收部放入第二回收部,实现封闭式回收物存储,并由机器人自动送至回收地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40可以大体呈桶状。壳体40垂直于移动底盘10设置。壳体40包括前面和后面。前面朝向机器人向前移动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拉机构32具有滑轨。具体而言,滑轨可以对称设置于壳体40的两侧内壁上。在一些示例中,抽拉机构32可以设置于移动底盘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回收部30还包括挡板34和收容结构33。所述挡板34暴露于所述壳体40外部。具体而言,挡板34和壳体40将收容结构33封闭于壳体40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结构33与所述第一回收部20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结构33为回收桶。可以理解的是,回收桶朝向上方设置。由此,可以方便放置回收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回收部30还包括支撑框架35。所述支撑框架35设置于所述抽拉机构32。所述收容结构33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35。所述挡板34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35。在这种情况下,将挡板和收容结构均设置于支撑框架,将支撑框架设置于抽拉机构,使结构更加稳固,从而便于对第二回收部进行抽拉。
在一些示例中,挡板34外部设置拉手341。由此,通过拉手可将第二回收部抽离壳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舱盖21与挡板34朝向相同方向。具体而言,舱盖21与挡板34均朝向机器人1的后方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舱盖21和所述抽拉机构32的拉出方向均朝向所述回收机器人1的后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舱盖21为翻盖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舱盖21可以为外翻结构,也可以为内翻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器人1还包括激光雷达60。所述激光雷达60朝向与所述舱盖21相背的方向设置。具体而言,激光雷达60设置于机器人1的底部。激光雷达60朝向机器人的前方设置。由此,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可及时识别障碍物体,以实现避障。
在本实施方式中,激光雷达60设置于壳体40与移动底盘10之间的空间。由此,可以提升激光雷达的扫描范围,减少扫描的遮挡。
在一些示例中,机器人1还包括视觉组件。视觉组件可以为深度相机。视觉组件可以设置于壳体40的前部。由此,可提升机器人的避障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器人1还包括摄像组件50。所述摄像组件50设置于所述壳体40的顶部。摄像组件50可以识别定位标识。由此,实现机器人的精准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器人1还包括交互组件70。交互组件70可以设置于壳体40的顶部。交互组件70可以用于操作人员输入控制指令或者查询机器人状态信息。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更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