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氧气管等软管在插接使用时,需要人工去拿取,效率较低,也容易污染软管。因此,提供一种可以自动拿取软管的软管用吸取装置非常必要,可以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实现机械化拿取操作,提高效率,减少对软管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可以自动拿取软管,可以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实现机械化拿取操作,提高效率,减少对软管的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包括吸取装置主体、吸取部,吸取装置主体的底部和吸取部的顶部相密封连接,吸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一条以上相独立的真空通道,吸取装置主体的侧壁上开有通孔,通孔与真空通道的上部相连通,真空通道的下端贯穿吸取装置主体的底面,吸取部的底部开有相应的一条以上相间隔的吸取槽,吸取槽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两个以上相间隔的通槽,通槽贯穿吸取部的顶面,真空通道的下端与吸取槽的通槽相对应连通,吸取部的底部在吸取槽的外侧设有引导槽,吸取槽与引导槽相连通,引导槽从外到内逐渐缩小。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引导槽下方的软管,通过通孔对真空通道进行抽真空,将软管吸入到吸取槽中,可以防止软管吸入到真空通道中,接着将吸取了软管的吸取装置移动到设定的位置,停止抽真空,通过通孔对真空通道进行充气,使软管解除吸附状态,从吸取槽中落下,即完成软管的吸取工作,实现机械化吸取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真空通道包括相连通的上部真空通道和下部真空通道,真空通道呈上小下大的台阶状,上部真空通道与侧壁上的通孔相连通,下部真空通道与吸取槽的通槽相对应连通。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大吸取装置对软管的吸取面,增强吸附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吸取槽包括相平行的两个侧面、向内凹的半圆形底面,半圆形底面与两个侧面相连接,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被吸取软管的外径大小,半圆形底面的直径等于被吸取软管的外径大小。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大吸取装置对软管的吸取面,增强吸附能力,使软管与吸取槽更加贴合,防止密封不严漏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引导槽为斜槽,引导槽的引导角度为50-70°,引导槽的深度等于被吸取软管的外径大小。采用这样的结构,使软管容易被吸取,保证软管吸取的成功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部真空通道为圆柱形孔,下部真空通道为长圆形孔,下部真空通道的直径大于上部真空通道的直径,下部真空通道的深度为被吸取软管的外径的1.5到2倍。采用这样的结构,使软管的吸取速度和释放速度相平衡,便于机械化操作。下部真空通道的深度大于被吸取软管的外径的2倍时,软管的释放速度慢。下部真空通道的深度小于被吸取软管的外径的1.5倍时,软管的吸取速度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吸取槽的两个侧面的高度均为被吸取软管的外径的0.3-0.7倍。采用这样的结构,使软管容易被吸取,保证软管吸取的成功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吸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两条相独立的第一真空通道、第二真空通道,吸取装置主体的侧壁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真空通道的上部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二真空通道的上部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一真空通道、第二真空通道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真空通道、第二真空通道在吸取装置主体中并排设置且相平行;所述吸取部的底部开有相应的两条相间隔平行的第一吸取槽、第二吸取槽,第一吸取槽的底部开有两个相间隔的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为长圆形通槽,在第一吸取槽的外侧设有第一引导槽,第二吸取槽的底部开有两个相间隔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为长圆形通槽,在第二吸取槽的外侧设有第二引导槽。采用这样的结构,由第一通孔、第一真空通道、第一吸取槽、第一引导槽组成的第一吸取通道,由第二通孔、第二真空通道、第二吸取槽、第二引导槽组成的第二吸取通道,可以独立使用,互相不干扰,可以选择性的使用其中任一个吸取通道,可以提高吸取装置的吸取软管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吸取装置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在吸取装置主体的相对侧壁上。采用这样的结构,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配合的空气连接管可以设置在吸取装置主体的相对侧壁上,方便空气管的连接,方便安装、操作和维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吸取装置主体的底部和吸取部的顶部相焊接或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吸取装置主体的顶面中部开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为盲孔。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吸取装置与其他配套设备的连接,实现机械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备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可以使引导槽下方的软管,通过通孔对真空通道进行抽真空,将软管吸入到吸取槽中,可以防止软管吸入到真空通道中,接着将吸取了软管的吸取装置移动到设定的位置,停止抽真空,通过通孔对真空通道进行充气,使软管解除吸附状态,从吸取槽中落下,即完成软管的吸取工作,实现机械化吸取操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吸取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吸取装置主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吸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吸取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吸取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的吸取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下面以氧气管为例说明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设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中“上”、“下”可参照图1、图2、图3中的上、下。本申请中“左”、“右”可参照图2、图9中的左、右。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包括相密封连接的吸取装置主体1和吸取部2,在本实施例中,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部和吸取部2的顶部相焊接。吸取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两条相独立的第一真空通道12、第二真空通道14,吸取装置主体1的侧壁上开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11与第一真空通道12的上部相连通,第一真空通道12的下端贯穿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面,第二通孔13与第二真空通道14的上部相连通,第二真空通道14的下端贯穿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面。吸取部2的底部开有两条相平行间隔的第一吸取槽21、第二吸取槽24。第一吸取槽21的底部开有两个相间隔的第一通槽22,第一通槽22贯穿吸取部2的顶面,两个第一通槽22沿第一吸取槽21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通槽22为长圆形通槽。第一真空通道12的下端与两个第一通槽22相对应。吸取部2的底部在第一吸取槽21的外侧设有第一引导槽23,第一吸取槽21与第一引导槽23相连通,第一引导槽23从外到内逐渐缩小。第二吸取槽24的底部开有两个相间隔的第二通槽25,第二通槽25贯穿吸取部2的顶面,两个第二通槽25沿第二吸取槽24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通槽25为长圆形通槽。第二真空通道14的下端与两个第二通槽25相对应。吸取部2的底部在第二吸取槽24的外侧设有第二引导槽26,第二吸取槽26与第二引导槽26相连通,第二引导槽26从外到内逐渐缩小。优选,第一引导槽23、第二引导槽26为斜槽,第一引导槽23、第二引导槽26的引导角度均为50°-70°,可以对氧气管的吸取进行较好的引导作用,方便氧气管的吸取,并且使吸取部2的大小合适。吸取装置主体1和吸取部2的材质为316不锈钢或者304不锈钢,可以防止吸取装置主体1和吸取部2生锈,使吸取后的氧气管满足医疗卫生安全的要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部和吸取部2的顶部也可以采用连接件连接、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部和吸取部2的顶部之间采用垫片等密封件进行密封。
如图1至图7所示,吸取装置为长方体状,第一真空通道12、第二真空通道14在吸取装置主体1中并排设置,位于吸取装置主体1横截面的中部。第一真空通道12、第二真空通道14位于吸取装置主体1的中下部。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3相反方向设置,第一通孔11位于吸取装置主体1的正面,第二通孔13位于吸取装置主体1的背面。第一真空通道1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上部真空通道121和第一下部真空通道122,第一上部真空通道121为圆柱形孔,第一下部真空通道122为长圆形孔,第一下部真空通道122的直径大于第一上部真空通道121的直径,第一上部真空通道121的上部与第一通孔11相连通,第一下部真空通道122贯穿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面,第一下部真空通道122与吸取部2的两个第一通槽22相对应。第一下部真空通道122的深度为氧气管的外径的1.5到2倍。第二真空通道14包括相连通的第二上部真空通道141和第二下部真空通道142,第二上部真空通道141为圆柱形孔,第二下部真空通道142为长圆形孔,第二下部真空通道142的直径大于第二上部真空通道141的直径,第二上部真空通道141的上部与第二通孔13相连通,第二下部真空通道142贯穿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面,第二下部真空通道142与吸取部2的两个第二通槽25相对应。第二下部真空通道142的深度为氧气管的外径的1.5到2倍。第一下部真空通道122与第二下部真空通道142相平行。
如图12所示,吸取装置主体1的顶面中部开有第一连接孔15,第一连接孔15为盲孔,可以是螺纹孔,也可以是光孔,可通过螺纹杆或者连接杆对吸取装置与其他配套装置进行连接固定,实现吸取氧气管的机械化操作。
如图1、图8至图11所示,吸取部2为矩形平板,吸取部2的横截面形状与吸取装置主体1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吸取部2的底部开有两条相平行间隔的第一吸取槽21、第二吸取槽24。第一吸取槽21包括相平行的第一侧面211、第二侧面212、向内凹的第一半圆形底面213,第一半圆形底面213与第一侧面211、第二侧面212相连接。第一半圆形底面213的直径与氧气管的外径大小相同。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的距离等于氧气管的外径。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的高度为氧气管外径的0.3-0.7倍。第一引导槽23的深度等于氧气管的外径的大小。第二吸取槽24包括相平行的第三侧面241、第四侧面242、向内凹的第二半圆形底面243,第二半圆形底面243与第三侧面241、第四侧面242相连接。第二弧形底面243的直径与氧气管的外径大小相同。第三侧面241、第四侧面242的距离等于氧气管的外径。第三侧面241、第四侧面242的高度为氧气管外径的0.3-0.7倍。第二引导槽26的深度等于氧气管的外径的大小。
上述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的软管吸取操作过程:先将软管用吸取装置移动到需要被吸取的氧气管上方,使第一引导槽21或者第二引导槽26对准氧气管,通过第一通孔11对第一真空通道12进行抽真空或者通过第二通孔13对第二真空通道14进行抽真空,将氧气管吸入到第一吸取槽21或者第二吸取槽24中,接着将吸取了氧气管的软管用吸取装置移动到设定的位置,关闭抽真空阀门,停止抽真空,打开放空阀门,使空气通过第一通孔11进入第一真空通道12或者通过第二通孔13进入第二真空通道14,使吸取装置失去对氧气管的吸力,氧气管靠自身的重力从第一吸取槽21或者第二吸取槽24中落下,即完成氧气管的吸取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