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18 16:01:46|220|起点商标网
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cn109208496a公开了一种防逆行减速带,该专利中底座具备左右两个斜坡,底座中间设置通槽,倾斜的单向板可在通槽中上下移动,车辆从左向右行驶时,可将单向板压下从而防止车辆颠簸。无车辆压在单向板上时,弹簧会将单向板顶起,从而使得单向板右端与底座右侧斜坡具备一个高度差,从而阻止车辆从右向左行驶,实现防逆行作用。该专利中,单向板的倾斜度可调,进而可以调节这一高度差的大小。而如果增大高度差必然会使得单向板倾斜度增加,虽然可以防止车辆逆行,但不便于车辆正向驶过。而为了使车辆行驶更省力,需要使单向板的倾斜度较小,这样高度差也会很小,如果车辆尝试强行逆行依然可以很容易的通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斜板倾斜度的前提下增加防逆行高度差的减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斜坡、第一凹槽和第二斜坡,所述两个斜坡均向着所述第一凹槽倾斜,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支承有可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运动的第一滑块,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斜坡之间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支承有可在所述第二凹槽中运动的第二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滑块包括底板以及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斜坡的一侧,而另一端向着所述第二斜坡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板;

所述斜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支承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滑块为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柱,构成其截面直角边的表面位于其靠近所述第一斜坡的一侧,与该侧相对的一侧表面为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完全压缩状态而所述第二弹簧未压缩时,所述第一滑块中的斜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二凹槽槽底的表面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斜坡、所述斜板、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二凹槽槽底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滑块中的所述斜面上均设有螺旋状的防滑纹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移动范围为7cm,而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凹槽中的移动范围为3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柱的截面为规则布置且紧密排列的六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在底座上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一滑块的基础上,在第一凹槽与第二斜坡之间再设置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同样设置第二弹簧以及支承在第二弹簧上可在第二凹槽中上下移动的第二滑块。如此,在车辆尝试逆行时,会首先下压第二滑块,进而增大了原有的高度差,可以更有效的防止车辆逆行。而斜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斜板的倾斜角度可直接设置为便于车辆正向驶过的角度,从而既保证了斜板的倾斜度可以使得车辆最省力的通过,又可有效的防止车辆逆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第一斜坡、斜板、第二滑块远离第二凹槽槽底的表面以及第二滑块中的斜面上均设有螺旋状的防滑纹理。如此可以防止车辆行驶在减速装置上时发生打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第一弹簧处于完全压缩状态而第二弹簧未压缩时,第一滑块中的斜板远离底板的一端与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二凹槽槽底的表面齐平。如此使得车辆正向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高度落差,使得车辆驶过减速装置时更加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支承在斜板远离底板的一端与底板之间的支承柱的截面呈蜂窝状,从而既保证了支承柱的支撑效果,又使得使用的物料最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的断裂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中的支承柱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减速装置的长度适应于路宽,因此图1以断裂视图的形式仅示出了减速装置的任意一段的结构。图1中从左至右的方向为正向行驶方向,反之为逆向行驶方向。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速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斜坡2和第二斜坡4,这两个斜坡从底座1的底面向上延伸并相对的倾斜,使得底座1整体形成梯形结构。位于第一斜坡2两个斜坡之间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沿底座1的宽度贯穿,形成矩形通槽。第一凹槽3的槽底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且均匀分布的第一弹簧5。而第一滑块6则支承在这些第一弹簧5上。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滑块6包括底板61和斜板62,为使第一滑块6可在第一凹槽3中上下滑动,底板61的形状也为矩形,且宽度适应于第一凹槽3的宽度。斜板62的一端固定在底板61的左侧,另一端向着第二斜坡4的方向且又向着远离底板61的方向延伸,形成倾斜的状态。本实用新型中斜板62的倾斜角度可直接设置为便于车辆通过的角度。斜板62远离底板61的一端(即图1中的右端)与底板61之间设有间隔排列的支承柱63,以便在车辆驶上斜板62时为其提供支撑。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承柱63的截面如图2所示,由规则布置且紧密排列的六边形组成,形成蜂窝状,从而既保证了支承柱63的支撑效果,又使得使用的物料最少。

为了更有效的防止车辆逆行,本实用新型还在底座1上设置了第二凹槽7。如图1所示,第二凹槽7位于第一凹槽3与第二斜坡4之间。第二凹槽7也为沿底座1宽度贯穿的矩形槽,但深度较第一凹槽3深。同样,第二凹槽7的槽底设有间隔排列且均匀分布的第二弹簧8,而第二弹簧8上支承有可在第二凹槽7中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9。如图1所示,第二滑块9为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柱,其左侧表面(即构成其截面直角边的表面)面向第一斜坡2,而右侧表面为斜面,而其上下两个表面即为构成其截面上、下两底的表面,且下表面支承在第二弹簧8上。为了使第二滑块9能够在第二凹槽7中上下移动,第二滑块9的下表面宽度应适应于第二凹槽7的宽度。

而为了使车辆通过减速装置是更加平稳,斜板62远离底板61的一端(即图1中的右端)在第一弹簧5处于完全压缩状态而第二弹簧8未被压缩时应与第二滑块9的上表面齐平,以至于车辆通过时不会有高度落差而出现颠簸(本实用新型将两个滑块未受压力时的弹簧状态视为未被压缩)。本实用新型中,允许第一滑块6在第一凹槽3中的移动范围为7cm。为了保证上述齐平的限定,在弹簧未压缩时,斜板62远离底板61的一端与第二滑块9上表面的距离也为7cm。而第二滑块9在第二凹槽7中的移动范围为3cm。如上述设置,当车辆从左侧第一斜坡2驶上减速装置,随后驶上斜板62逐渐将第一滑块6向下压,第二滑块9向下移动7cm后到达极限位置,此时斜板62远离底板61的一端与第二滑块9上表面齐平。随后车辆驶向第二滑块9上表面,逐渐将第二滑块9向下压,第二滑块9向下移动3cm后到达极限位置。最后车辆从第二斜坡4驶离减速装置。这一过程车辆经历两个下降过程,起到防止颠簸的作用。而如果车辆尝试从右向左行驶,会从第二斜坡4驶上减速装置,随后驶上第二滑块9的右侧表面(即斜面),逐渐将第二滑块9向下压,同样向下移动3cm后到达极限位置。由于第一滑块6并未受到压力而向下移动,因此此时斜板62远离底板61的一端与第二滑块9的上表面的距离为10cm,相当于增加了原有7cm的高度差。可见,本实用新型在未改变斜板62的倾斜度的前提下也增加了高度差,因此既保证了斜板62的倾斜度可以使得车辆正向通过时最省力,又可有效的防止车辆逆行。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车辆驶过减速装置时发生打滑,在减速装置中车辆轮胎接触的表面均设置了防滑纹理10。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第一斜坡2、斜板62、第二滑块9的上表面(即远离第二凹槽7槽底的表面)以及第二滑块9的右侧表面上均设置防滑纹理10。由于第二凹槽7的存在,第二斜坡4的面积很小,因此本实用新型未在第二斜坡4上设置防滑纹理10,当然,实际设计时也可根据实际尺寸选择是否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滑纹理为螺旋状的花纹,且间隔分布在这些表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防滑纹理10还可设置为其他能起到增大摩擦力的形状,例如波浪形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