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技术领域,特指车位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车位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有的车位锁,它的主机与挡车器一般采用竖直叠加或者左右相连的两种结构。第一种竖直叠加的结构,增加了产品凸出于地面的高度,对行人或其他物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二种左右相连的结构,由于主机也凸出于地面并且高于挡车器,也会对行人或其他物体造成影响。
因此,基于上述现有的车位锁的缺陷,需要对现有的车位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车位锁,该车位锁解决了现有的车位锁所存在的:主机凸出于地面对行人或其他物体造成影响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车位锁,包括挡车器,挡车器固定连接转轴,转轴穿入主机内,主机的中心位于转轴的下方,主机内安装有蜗轮蜗杆机构、电机,转轴穿设于蜗轮上,蜗杆由电机驱动,蜗杆位于蜗轮的下方。
具体的,所述的挡车器呈板状,挡车器的底面凸出形成有下凸块,转轴上套设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表面开设有下凹槽,下凸块嵌设于下凹槽内,下凹槽开设有安装通孔,螺栓穿过下凹槽与挡车器固定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的挡车器的底面前端形成有前挡块,连接杆的连接杆端面与前挡块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机内具有安装座,蜗轮蜗杆机构位于安装座内,电机位于安装座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主机位于挡车器的侧面,由于主机的中心位于转轴的下方,所以主机的大部分可以埋设于地面以下,不会凸出于地面,从而不会对汽车、行人或者其他移动物体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挡车器1、转轴2、主机3、连接杆4、下凸块5、前挡块6、连接杆端面7、下凹槽8、安装座9、电机10、第一蜗杆11、第一蜗轮12、第二蜗杆13、第二蜗轮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车位锁包括:挡车器1,挡车器1的侧面具有主机3,挡车器1固定连接转轴2,转轴2穿入主机3内,主机3的中心位于转轴2的下方,主机3内安装有蜗轮蜗杆机构、电机10,转轴2穿设于蜗轮上,蜗杆由电机10驱动,蜗杆位于蜗轮的下方,当电机10工作时,驱动蜗轮旋转,从而使转轴2旋转并带动挡车器1旋转,实现车位锁的功能。由于主机3的中心位于转轴2的下方,所以主机3可以埋设于地面以下,不会凸出于地面,从而不会对汽车、行人或者其他移动物体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挡车器1呈板状,挡车器1的底面凸出形成有下凸块5,挡车器1的底面前端形成有前挡块6,转轴2上套设固定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连接杆端面7与前挡块6相抵,连接杆4上表面开设有下凹槽8,下凸块5嵌设于下凹槽8内,下凹槽8开设有安装通孔,螺栓穿过下凹槽8与挡车器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机3内具有安装座9,蜗轮蜗杆机构位于安装座9内,电机10位于安装座9下端。
进一步的,安装座9内具有z向安装的第一蜗杆11,第一蜗杆11配合有第一蜗轮12,第一蜗杆11位于第一蜗轮12的侧面,第一蜗轮12穿设有y向安装的第二蜗杆13,第二蜗杆13配合有第二蜗轮14,第二蜗杆13位于第二蜗轮14的下方,转轴2沿x向设置,转轴2穿设于第二蜗轮14上。通过前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大的自锁功能,不需另外做刹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9具有安装槽,用于容纳第一蜗杆11、第一蜗轮12、第二蜗杆13、第二蜗轮14,安装座9具有侧板用于支撑转轴2。
本实用新型的挡车器1配合的地面安装板、主机3的外壳、电源、线路板等等在此不作赘述。本实用新型整体露出地面的高度可以做到40mm以下,形成超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机可以埋设于地面之下,不会对地面的人或物体造成影响,使用性能较好,可以实现较好的自动控制。
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