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属于导流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化是实现工业化建造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等优点,是国家大力推广的绿色建造技术。预制叠合结构体系兼具工业化程度高和结构整体性好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适合建筑工业化的结构体系。双面叠合混凝土墙板由两侧预制混凝土墙板、桁架钢筋和后浇混凝土层组成,国内针对该结构体系的性能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技术比较成熟,在民用建筑、桥梁、综合管廊等领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于水池工程中的各类构件,由于标准化程度低、使用要求高,目前国内应用及相关研究较少。
池中导流墙的作用是对水体进行分流,以增强水体的流动。现有技术中的导流墙防水要求不高,通常是在底板施工完成后采用砖砌方式施工,导流墙抗震性能差,而且耗费人工,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导流墙按平面外悬臂板设计,为满足强度“等同现浇”的原则,叠合墙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节点为设计的重点,现有技术中底板预留插筋干式连接见图2,该方案是在底板预留插筋,插筋伸入叠合板中间现浇层不小于抗震锚度长度1.2倍。该方案是目前叠合式墙板与底板常用的连接方式,施工简便,但是该方式在墙板与底板连接处墙板截面尺寸削弱,对于平面外受力墙板是薄弱部位,在受力方面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采用双面叠合导流墙的方式施工导流墙,不但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而且由于工业化生产,节省人工,墙体质量好,综合效益较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
包括预埋件、叠合板、u型筋和底板,所述预埋件设置于所述叠合板的背面,所述u型筋与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叠合板的底部,叠合板、u型筋和底板依次从上向下固定连接;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依次从前向后固定连接。
优先地,预制板一内设置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单层双向钢筋网片为φ10@150。
优先地,叠合板上设四道变形缝,叠合板上还开设有六道检修门。
优先地,u型筋和叠合板宽度相同,u型筋采用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叠合板和底板。
优先地,叠合板采用60mm宽度的预制板一、100mm宽度的现浇层和60mm宽度的预制板二。
优先地,叠合板高度3.75m,叠合板长度102.665m,叠合板宽度220mm,叠合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优先地,四道变形缝的长度分别为13.63m、21.80m、23.5m和15m的四段。
优先地,所述叠合板还包括叠合板竖向筋、水平筋以及中部的竖向桁架钢筋,所述叠合板竖向筋与所述水平筋构成钢筋网并位于所述叠合板的两面,叠合板竖向筋和竖向桁架钢筋均竖向固定设置在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内部,叠合板竖向筋下端的外露部分采用弯折锚固形式,叠合板竖向筋下端与u型筋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现浇混凝土高度300mm;水平筋横向固定设置在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内部;
优先地,包括现浇压顶,现浇压顶固定设置在叠合板的顶部,现浇压顶的高度为250mm。
优先地,pcq1的长度×高度为1.0m×3.2m,重510kg;pcq2的长度×高度为2.4m×3.2m,重1200kg;pcq3的长度×高度为2.4m×3.2m,重700kg。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面叠合导流墙的方式施工导流墙,不但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而且由于工业化生产,节省人工,墙体质量好,综合效益较好;叠合板竖向筋外露部分采用弯折锚固形式,与u型筋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叠合板竖向筋外露部分弯折锚固尺寸,竖向锚固长度取抗震锚固长度的60%,该方式有效保证了墙板截面尺寸不被削弱,对于平面外受力墙板较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导流墙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叠合板与底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叠合板与底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导流墙的剖面图;
图5是叠合板和导流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6是叠合墙板预埋件及预留孔布置的正视图;
图7是叠合墙板预埋件及预留孔布置的平剖图;
图8是叠合墙板斜撑布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含义,1-导流墙;2-叠合板竖向筋;3-底板预埋插筋;4-混凝土底座;5-底板;6-u型筋;7-竖向桁架钢筋;8-水平筋;9-固定环;10-现浇压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包括叠合板、u型筋和底板,叠合板、u型筋和底板依次从上向下固定连接;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依次从前向后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预制板一内设置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单层双向钢筋网片为φ10@150。
进一步地,叠合板上设四道变形缝,叠合板上还开设有六道检修门。
进一步地,u型筋和叠合板宽度相同,u型筋采用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叠合板和底板。
进一步地,叠合板采用60mm宽度的预制板一、100mm宽度的现浇层和60mm宽度的预制板二。
进一步地,叠合板高度3.75m,叠合板长度102.665m,叠合板宽度220mm,叠合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进一步地,四道变形缝的长度分别为13.63m、21.80m、23.5m和15m的四段。
进一步地,叠合板还包括叠合板竖向筋、竖向桁架钢筋和水平筋,叠合板竖向筋和竖向桁架钢筋均竖向固定设置在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内部,叠合板竖向筋下端的外露部分采用弯折锚固形式,叠合板竖向筋下端与u型筋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现浇混凝土高度300mm;水平筋横向固定设置在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内部;
叠合板竖向筋上端直径为10mm,叠合板竖向筋末端90度弯钩长度12dm、内径4dm。
进一步地,包括现浇压顶,现浇压顶固定设置在叠合板的顶部,现浇压顶的高度为250mm。
进一步地,pcq1的长度×高度为1.0m×3.2m,重510kg;pcq2的长度×高度为2.4m×3.2m,重1200kg;pcq3的长度×高度为2.4m×3.2m,重700kg。
导流墙高度3.75m,综合考虑到叠合板受力、制作、施工等要求,叠合板采用60mm预制板+100mm现浇层+60mm预制板的方案,总厚度2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叠合板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叠合板的内力按悬臂板进行计算,叠合板的配筋按等厚板进行配置,并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经计算,叠合板的最大弯矩设计值为28.5kn·m,预制板内实配单层双向10@150钢筋网片可满足受力要求,具体配筋见图4。
单层双向钢筋网片是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分别以一定的间距排列且互成直角、全部交叉点均焊接在一起的网片。
单层双向钢筋网片φ10@150,表示单层双向钢筋网片直径10mm,单层双向钢筋中的钢筋间距150mm。
为保证预制构件尺寸尽量统一,并满足吊装重量要求,叠合板分为三种规格:pcq1平面尺寸1.0m×3.2m,重510kg;pcq2平面尺寸2.4m×3.2m,重1200kg;pcq3平面尺寸2.4m×3.2m,重700kg。
底板、预制板一、预制板二、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变形缝、检修门、水平筋、叠合板竖向筋和竖向桁架钢筋均属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底板预留u型筋现浇连接,见图3。在底板预留u型筋,u型筋与墙板同宽,叠合板竖向筋外露部分采用弯折锚固形式,与u型筋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叠合板竖向筋外露部分弯折锚固尺寸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6]8.3.3条,钢筋末端90度弯钩长度12d、内径4d,竖向锚固长度取抗震锚固长度的60%。该方式有效保证了墙板截面尺寸不被削弱,对于平面外受力墙板较为可靠。
叠合板竖向筋直径为10mm,现浇混凝土高度为300mm,可满足锚固长度要求。此外为增强导流墙整体性,同时对因预制拼装施工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和补偿,保证导流墙顶部平整、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叠合板之间采用现浇层连接,叠合板顶部设置现浇压顶,高度250mm,见图4。
叠合板安装固定:导流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步骤包括叠合板的安装固定、混凝土浇筑及安装精度控制。为满足安装固定要求,单块预制导流墙预埋件进行了针对性设计,预埋件为制作叠合板前预埋的构件,叠合板制作完成后与叠合板混凝土整体连接在一起,预埋件可以作为吊装点和支撑点等用途,导流墙安装完成后,预埋件不撤走。主要包括:
(1)6个斜撑连接预埋件js1,用于斜撑固定。
(2)2个直径14mm吊环js2,用于起吊,吊环顶和预制板上边缘平齐。
(3)4个板底m30可调节螺栓js3+cb3,用于支撑预制板。
(4)预埋件的四周沿边预留直径20mm对拉螺栓孔,现浇段施工时不再另行搭设模板支撑架。
各预埋件埋设位置及预留孔位置见图6,导流墙安装施工前核对已施工完成的底板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确认混凝土强度和预留预埋符合设计要求。导流墙的吊装采用25t汽车吊,垂直两点起吊,吊运至导流墙安装部位,达到安装精度要求后将叠合板竖向筋的底部外露筋和底板预留的u型筋进行点焊,同时设置4根斜撑,斜撑一段固定在js2预埋件上,另一段固定在底板固定环上,底板固定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见图7。斜撑安装结束后松钩,进行下一步施工。
混凝土浇筑:(1)支模
由于现浇段尺寸较小,现浇段模板固定可利用导流墙四边预留的直径20mm的通孔,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压顶和底部现浇段除利用导流墙本身预留孔以外还需额外加设对拉螺杆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跑模。
(2)混凝土材料
由于叠合板中间的现浇层厚度仅为100mm,且有架立筋间隔布置,导流墙自身高度较高,为防止浇筑过程中发生空鼓现象,混凝土制备过程中选用的粗骨料粒径不宜过大,要求采用商品细石混凝土。另外为防止混凝土离析的发生,严格控制减水剂的用量及用水量,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进行混凝土制备。
(3)混凝土振捣
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避免出现蜂窝麻面,需对现浇段进行充分振捣,可选用30mm直径振捣棒。
(4)浇筑后处理
构件连接部位后浇棍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措施。预制板预留孔洞采用防水水泥砂浆封堵,预制板表面采用防水水泥砂浆粉刷。
3.3安装精度控制
水池导流墙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针对现浇底板表面精度、预制板构件精度及本身安装精度等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了避免因底板浇筑不平整导致导流墙安装时标高偏差较大的情况发生,预制板标高和垂直度通过事先预埋的可调节螺栓以及垫片进行调节。导流墙斜撑安装前需用激光铅垂仪对墙体垂直度进行检测。预制板构件尺寸与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见表1。
表1预制板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导流墙施工完成后的如图8所示,各项控制指标均满足精度要求,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均较现浇导流墙有所提高,实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1.水池墙板主要为平面外受力结构,采用双面叠合板形式,按“等同现浇”的原则进行设计,各部位连接节点设计是关键。
2.导流墙内力及配筋主要由地震工况控制。对于叠合墙板与底板连接方式,本工程采用了新型底板预留u型筋现浇连接方案,同时预制板竖向筋外露部分采用弯折锚固方式,长度满足规范要求,保证了连接可靠性。
3.叠合墙板连接节点设计既应保证结构整体性,也应考虑对于预制拼装施工产生的误差能够进行修正和补偿。
4.叠合墙板的安装固定、混凝土浇筑及安装精度控制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应综合考虑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整体施工质量。
本工程对双面叠合混凝土墙板在水池主体结构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下一步还需对连接节点及防水构造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