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排污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一般通过地漏可以通过漏芯有效防止排污管道中的异味涌到地面上来,从而防止室内空气受到污染。然而,由于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因此难免会与生活污水接触,而在漏芯在长时间与生活污水接触的过程中,就必然会被水汽所腐蚀,并由此造成漏芯的机构失灵,甚至地漏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臭地漏,通过隔绝漏芯与水的接触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漏芯被水汽所腐蚀而导致的漏芯的机构失灵,甚至地漏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地漏主体、漏芯和挡水板,所述地漏主体内固定安装有漏芯,所述漏芯上插设有所述挡水板;
所述漏芯包括固定座、支撑座、配重机构和内沿内缘,所述地漏主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心处活动插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配重机构的一端铰接,所述配重机构的另一端与固定座铰接,所述固定座上方固定设置有内沿内缘。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支杆、连杆和配重块,所述支撑座与支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且所述支杆的中部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座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架和基座,所述地漏主体的内部水平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心处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基座的中心处插设有支撑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基座的中心处活动插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座的中心处,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所述挡水板。
进一步的,所述地漏主体包括安装板、壳体和出水口,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壳体的内壁,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壳体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挡水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所述内沿内缘。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板包括挡盖和插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端部固定设置在挡盖底面的中心处,所述挡盖的顶面与内沿内缘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挡盖的顶面为圆弧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机构的个数为两个或四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篦子,所述挡盖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篦子,所述过滤篦子嵌入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沿内缘内侧设置有向内的倾斜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当水流进入到壳体时,首先会与挡盖接触,挡盖会把水流分散到壳体内壁上,而在挡盖在抵抗水流压迫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漏芯,防止漏芯与水直接接触的作用,同时由于配重块展开后不会超出挡盖的外沿范围,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漏芯被污水腐蚀,造成漏芯的机构失灵,甚至地漏堵塞的问题。
2.漏芯采用配重杠杆机构设计,理论上通过使配重块的力矩的总和大于挡水板与支撑座力矩的总和,就可以使得挡水板得到稳定的支撑力,相比较漏芯通过弹性机构设计实现地漏闭合的设计方式,可以不受弹簧或扭簧形变量的限制,从而有效提高了本装置内漏芯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的漏芯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的地漏主体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的挡水板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的配重机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的固定座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的立体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的漏芯俯视图;
图中:1地漏主体;11安装板;12壳体;13出水口;2漏芯;21固定座;211固定架;212基座;22支撑座;221底座;222支撑杆;23配重机构;231支杆;232连杆;233配重块;24内沿内缘;3挡水板;31挡盖;32插杆;4过滤篦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地漏主体1、漏芯2和挡水板3,地漏主体1内固定安装有漏芯2,漏芯2上插设有挡水板3;设置漏芯2可以给挡水板3提供稳定向上的支撑力,在没有水流经过的情况下,使得挡水板3能够与内沿内缘24相抵,从而封闭壳体12的进水口,继而起到阻隔异味、幼虫或污水的技术效果。一般来讲建筑预留下水50管过水面积为1962.5平方毫米。而现有地排水30管过水面积为706.5平方毫米。如果地漏内沿内缘24内缘直径为60毫米,那么当挡盖31与内沿内缘24之间缝隙开启3.75毫米时的过水面积与30直径水管的过水面积706.5平方毫米相同。因此,本地漏的设计指标是以过水面积为建筑预留50管过水面积1962.5平方毫米来实现的。
漏芯2包括固定座21、支撑座22、配重机构23和内沿内缘24,地漏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21,由此使得固定座21在地漏主体1的位置保持不动。而固定座21中心处活动插设有支撑座22,并在支撑杆222的作用下,使得底座221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支撑座22与四个配重机构23的一端铰接,四个配重机构23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1铰接,由此配重机构23可以通过利用杠杆原理撬动底座221,使得底座221上下运动。固定座21上方固定设置有内沿内缘24。进一步的,挡盖31直径大于内沿内缘24的内径,并且内沿内缘24与固定座21是固定成一体的,同时内沿内缘24与地漏主体1的内壁可以拆卸,由此当漏芯2中任意一个部件损坏时,即可以将整个漏芯2替换,从而便于地漏的维修或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配重机构23包括支杆231、连杆232和配重块233,支撑座22与支杆231的一端铰接,且支杆231的中部与连杆232的一端铰接,连杆232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1铰接。所以客观上,连杆232与支杆231的铰接处即为支杆231的原点。而支杆231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233,所以原点两侧的支杆231就是分别连接配重块233与支撑座22的力臂,由于内力所做的功之和为零,因此当若干配重块233的力矩之和大于支撑座22与挡水板3的力矩之和时,就可以为挡盖31提供给稳定向上的支撑力。相比较弹性机构的漏芯,采用配重机构23的漏芯不会受到形变量的限制,因此会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同时也不必考虑金属的疲劳破坏问题,从而有效延长了漏芯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固定座21包括固定架211和基座212,地漏主体1的内部水平安装有固定架211,固定架211的中心处设置有基座212,固定架211用来固定基座212的位置,而基座212与四个连杆232的另一端铰接,而连杆232的一端与支杆231的中部铰接,由此为支杆231提供拉力,并为支杆231提供稳定的支点,而由于基座212的中心处插设有支撑座22。因此使得支杆231可以将底座221翘起,从而使得底座221实现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支撑座22包括底座221和支撑杆222,基座212的中心处活动插设有支撑杆222,支撑杆222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座221的中心处,从而使得支撑杆222起到为底座221导向的作用。底座221与四个支杆231的一端铰接,通过四个支杆231共同作用,可以使得底座221实现上下移动。支撑杆22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水板3,更进一步的,也可以采用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将挡水板3固定在支撑杆222的上端。支撑杆222的作用在于定位作用能使水和配重块产生的动力在交换过程中使动力能够更好的沿着设计的方向释放;支撑杆222在固定座21内孔上下滑动使支撑座22形成灵活升降从而实现挡盖31的闭合和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地漏主体1包括安装板11、壳体12、和出水口13,固定架211固定设置在壳体12的内壁上,壳体12一端设置有安装板11,设置安装板11的作用使得为了便于将防臭地漏安装到房间地面上,壳体12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13,出水口13连通污水管道,以便于排放污水。挡水板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内沿内缘24。内沿内缘24的出口内径小于挡盖31的外径,由此可以使得挡盖31在漏芯的作用下与内沿内缘24相抵,从而防止异味、废气和废水外泄。内沿内缘24与挡盖31的相抵方式为,挡盖31边缘与内沿内缘24下部相抵,内沿内缘24内边缘要与挡盖31上部留有间隙,便于水的流入使挡盖31更容易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挡水板3包括挡盖31和插杆32,支撑杆22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插杆32,插杆32的端部固定设置在挡盖31底面的中心处,挡盖31的顶面与内沿内缘24相抵。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插杆32设置螺纹,并将插杆32螺接固定在支撑杆222的上端,从而将挡盖31固定在支撑杆222上,从而提高挡水板3与支撑杆222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挡盖31的顶面为圆弧曲面。挡盖31形状为圆状,外沿低,中心高。且内沿内缘24形状为圆环状,外沿高,内缘低。由此可以分散水流的冲击力,并使的水流分散到壳体12的内壁上,从而提高水流通过地漏的流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配重机构23的个数为两个或四个,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包括过滤篦子4,挡盖31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篦子4,过滤篦子4嵌入在安装板11上。过滤篦子4用来过滤水流,从而避免大块的杂物进入防臭地漏,造成阻碍到漏芯机构活动的问题。在过滤篦子下,内沿内缘24和挡盖31之间设有一层细过滤网,用来阻挡毛发和絮状物,形状为圆片,外沿高,圆心高外沿与圆心中间圆环区域下沉(不容易被絮状物封死影响过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内沿内缘内侧设置有向内的倾斜角。当水流进入地漏主体上部时,容易使得水流聚集产生正压,从而使挡水板开启,将污水流入地漏主体内部,继而排入排污管道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臭地漏,内部设置的漏芯采用杠杆配重机构,具体适用时,需要将地漏主体1埋设在建筑物的内,并使的出水口13与排污管道连通,壳体12内部设置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与连杆232铰接,连杆232与支杆231的中部铰接,从而为支杆231提供支点,支杆231的一端与底座21铰接,所述支杆231的另一端安装配重块233,当没有水流进入时,配重块233通过支杆231撬动支撑杆222,使得挡盖31与内沿内缘24相抵,从而防止异味和废水上涌;当有水流进入时,水流经过挡盖31分散到壳体12的内壁上,同时支撑杆222向下移动,促使挡盖31与内沿内缘24分离,由此使得水流可以快速从出水口13流入排污管道。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反应灵活,不仅可以防止异味涌向室内,同时在排水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漏芯与水流直接接触,从而避免漏芯被污水腐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漏芯被水汽所腐蚀而导致的漏芯的机构失灵,甚至地漏堵塞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