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槽。
背景技术:
水槽作为厨房的必须使用品,一般以单一五金产品的形式出现,水槽与水龙头搭配,用来洗碗,洗菜等,不具备其他功能属性。现有的水槽在每次清洗步骤完成后,水槽的底壁和侧壁都会有许多残留水,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需要用户经常性的进行清洁,浪费时间和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槽,通过在水槽上增设烘干功能,来解决水槽在清洗后存有残留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槽,包括:水槽本体,安装在所述水槽本体上的安装架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组件上的热风组件和水龙头组件,以及罩设在所述水槽本体外的分风罩;所述水槽本体的顶壁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边缘;所述分风罩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外边缘密封配合,所述分风罩的内壁与所述水槽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热风腔,所述热风腔连接有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所述热风组件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进风结构相连通,由所述出口吹出的热风经由所述进风结构进入到所述热风腔内,并由所述出风结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腔内包括多个互相隔绝的多个加热空间,多个所述加热空间均与所述出风结构连通;所述进风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出口连通的多个热风分配管;各所述热风分配管的进风端均与所述出口连通,多个所述热风分配管的出风端与多个所述加热空间一一对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腔内设有多个挡条,所述挡条分别与所述分风罩的内壁和所述水槽本体的外壁密封连接,多个所述挡条将所述热风腔内分隔为多个互相隔绝的加热空间。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加热空间包括第一加热空间、第二加热空间和第三加热空间,所述第一加热空间、所述第二加热空间和所述第三加热空间沿着所述水槽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二加热空间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加热空间和所述第三加热空间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一端与所述热风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组件上的烘干盒和烘干选择机构,所述烘干盒内设有烘干腔;所述烘干选择机构分别与所述出口、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烘干选择机构可选择的导通所述出口与所述进风结构或导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烘干腔。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选择机构包括第一选择管路、第一电磁阀、第一出风管路和第二出风管路;所述第一选择管路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路一端与第一选择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路一端与第一选择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一选择管路内,并可选地导通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一出风管路或导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出风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盒还设有容纳腔,所述热风组件和所述烘干选择机构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水龙头组件包括进水管接头、水管和出水臂;所述进水管接头用于连接进水管;所述水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出水臂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水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风选择机构;所述进风选择机构分别与所述进口、所述出风结构和外界连通;所述进风选择机构可选择的导通所述进口与所述出风结构或导通所述进口与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选择机构包括第二选择管路、第二电磁阀、第一进风管路和第二进风管路;所述第二选择管路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路一端与第二选择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二进风管路一端与第二选择管路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二选择管路内,并可选择的导通所述进口和所述出风结构或导通所述进口和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水槽本体相对两侧的支架;所述水槽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插槽,所述进风结构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所述支架内部中空形成内腔,所述支架的内腔分别与所述出口和所述进风结构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槽本体的顶壁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边缘,所述第一外边缘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分风罩的顶壁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外边缘,所述第二外边缘设有多个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插接配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水槽,通过分风罩与水槽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热风腔,并且新增了与该热风腔连通的热风组件,热风组件能够产生热风,热风经由热风腔的进风结构进入到热风腔内,使得热风与水槽本体发生充分的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空气由热风腔的出风结构排出;由于通过热风实现了对水槽的烘干加热,能够加速水槽内的残留水的烘干蒸发,避免由于残留水带来的细菌滋生等问题,无需用户自行清理,降低用户清理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槽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风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风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烘干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组件、烘干选择机构、进风选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槽处于第一烘干状态且处于第一进风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槽处于第二烘干状态且处于第二进风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标:
1-水槽本体;11-第一外边缘;111-第一连接结构;12-进风结构;121-热风分配管;13-出风结构;131-出风管;14-下水器;15-插槽;
2-安装架组件;21-支架;
3-热风组件;31-进口;32-出口;33-壳体;34-发热丝;35-风扇;
4-分风罩;41-第二外边缘;411-第二连接结构;42-挡条;421-第一加热空间;422-第二加热空间;423-第三加热空间;
5-水龙头组件;51-出水臂;52-水管;53-进水管接头;
6-烘干盒;61-烘干腔;62-容纳腔;
7-烘干选择机构;71-第一选择管路;72-第一电磁阀;721-第一阀芯;7211-第一通孔;73-第一出风管路;74-第二出风管路;
8-控制盒;
9-进风选择机构;91-第二选择管路;92-第二电磁阀;921-第二阀芯;9211-第二通孔;93-第一进风管路;94-第二进风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实现对水槽的烘干加热,避免水槽内的残留水滋生细菌异味,减轻用户的清理负担,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槽,在现有水槽的基础上增设了安装架组件2、热风组件3、分风罩4等结构,来实现水槽的自烘干。
上述组件中,安装架组件2安装在水槽本体1后侧的顶部,其作为多个部件的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热风组件3和水龙头组件5等;本实施例的分风罩4罩设在水槽本体1外,并且与水槽本体1之间形成一个热风腔。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安装架组件2包括位于水槽本体1两侧的支架21;水槽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插槽15,进风结构12位于所述插槽15内,支架21的下端与插槽15插接配合;支架21内部中空形成内腔,支架的内腔分别与出口32和进风结构12连通。通过支架21与插槽15的插接配合不仅能够实现安装架组件2的安装,而且能够通过支架21的内腔能够分别连通热风组件3的出口和插槽15内的进风结构12。
结合附图2和3所示,该水槽包括水槽本体1,水槽本体1呈一个槽型结构,水槽底部设有下水口,下水口连接有下水器14;水槽本体1的顶壁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边缘11,第一外边缘11水平设置,在第一外边缘11上安装或者开设有与热风腔连通的进风结构12和出风结构13,并且在第一外边缘11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连接结构111;其中,本实施例的热风组件3产生的热风通过进风结构12进入热风腔内,并由出风结构13排出热风腔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结构111用于连接分风罩4。
再结合附图2所示,在装配时,本实施例的分风罩4由下至上罩设在水槽本体1外,分风罩4的形状与水槽本体1相似,只是尺寸略大于水槽本体1,分风罩4的顶壁设有第二外边缘41,第二外边缘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结构411,具体的,第一连接结构111可以是图中的一个柱状凸块结构,第二连接结构411为一个套管结构,第一连接结构111插入到第二连接结构411内,并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实现两者的连接固定;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结构111和第二连接结构411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于此,任意一种两个侧壁间的密封连接方式均可以应用到本实施例中,对此不进行过多描述。
在分风罩4装配完成后,分风罩4的内壁与水槽本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热风腔,本实施例的热风组件3具有进入空气的进口31和排出热风的出口32,出口32通过进风结构12与热风腔相连通,当需要进行烘干作业时,本实施例的热风组件3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热风,热风由出口32吹出,并经由进风结构12进入到热风腔内,水槽本体被加热,在完成换热后,空气由出风结构13排出,以便于后续热风的进入。该结构实现了对水槽的烘干加热,避免由于残留水带来的细菌滋生等问题,降低用户清理负担。
基于上述结构,发明人发现,由于热风腔为一个整体空腔,因此热风的流动具有随机性,容易出现未经过充分热交换便通过出风结构13排出,烘干效率低下,浪费能源,因此,本实施例对热风腔和进风结构12的具体结构形式做出了改进。
结合附图3、4和5所示,本实施例在热风腔内安装有多个挡条42,多个挡条42分别与分风罩4的内壁和水槽本体1的外壁密封连接,具体的,该挡条42与分风罩4一体连接,多个挡条42将热风腔内分隔为多个互相隔绝的加热空间,多个加热空间均与出风结构13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加热空间的数量可以是图示中的三个,即第一加热空间421、第二加热空间422和第三加热空间423,考虑到水槽的积水大部分位于水槽的中部,因此,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加热空间421、第二加热空间422和第三加热空间423沿着水槽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并且,在水槽的宽度方向上,第二加热空间422的宽度尺寸大于两侧的第一加热空间421和第三加热空间423的宽度尺寸,使得水槽本体1的中间区域烘干效果更好。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进风结构12包括多个热风分配管121,可以是图示中的三个热风分配管121,每个热风分配管121均与上述的出口32连通,多个热风分配管121的出风端与多个加热空间一一对应连通,以将热风分配至各个加热空间。具体的,关于多个热风分配管121与出口32的连通,是通过上述插槽15实现,出口32的热风直接导入到该插槽15内,然后进入到插槽15内的各个热风分配管121的进风端或者说是进风口,当然也可以通过多通管路来将热风分配至各个热风分配管121内。
上述结构将热风腔分割成多个加热空间,确保了热风流向,避免部分热风未经过热交换便通过出风结构13排出,也避免了热风进入热风腔内出现堆积流通不畅的问题。
另外,由于热风停留在热风腔内的时间有限,因此热风无法与水槽本体1的侧壁进行完全的热交换,热气中部分热量仍会直接通过出风结构13排出,因此,本实施例对出风结构13的出风方式进行改进,结合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出风结构13包括至少一个出风管131,本实施例的上述多个挡条42经过设计后,能够确保各个加热空间的出风处汇聚到一个区域,该区域与出风管131的下端连通,并且本实施例的出风管131上端与上述进口31相连通,使得未完全热交换的热气能够再次回到热风组件3中,实现了热风的收集与循环,通过原有热风的部分余热再次对水槽本体1进行烘干加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基于上述结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餐具厨具在清洗后也缺乏烘干处理,残留水附着在上面,留下水渍,滋生细菌,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实施例的水槽新增了烘干盒6和烘干选择机构7,烘干盒6安装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支架21上,烘干盒6用于烘干餐具和厨具,烘干选择机构7用于切换水槽的烘干模式。
结合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烘干盒6内设有烘干腔61;烘干选择机构7分别与上述的出口32、进风结构12和烘干腔61连通,或者可以理解为进风结构12可以通过该烘干选择机构7与出口32连通,以进行水槽烘干作业,烘干腔61也可以通过该烘干选择机构7与出口32连通,以进行烘干盒6内厨具和餐具的烘干作业。
而本实施例的烘干选择机构7的作用便体现于此,在控制盒8内的控制器的控制下,本实施例的烘干选择机构7可选择的导通出口32与进风结构12或导通出口32与烘干腔61。可以理解为水槽可以在第一烘干状态和第二烘干状态下切换;处于第一烘干状态下,烘干选择机构7导通出口32与进风结构12,并关闭出口32与烘干腔61之间的连通;处于第二烘干状态下,烘干选择机构7导通出口32与烘干腔61,并关闭出口32与进风结构12之间的连通。
进一步的,结合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烘干选择机构7包括第一选择管路71、第一电磁阀72、第一出风管路73和第二出风管路74;第一选择管路71与出口32连通;第一出风管路73一端与第一选择管路71连通,另一端与进风结构12连通;第二出风管路74一端与第一选择管路71连通,另一端与烘干腔61连通;本实施例的第一电磁阀72安装在第一选择管路71内,并可选地导通出口32和第一出风管路73或导通出口32与第二出风管路74。
具体的,是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的第一阀芯72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结合附图9所示,当第一阀芯721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电磁阀72的第一阀芯721不会阻挡出口32和第一出风管路73的连通,并且第一阀芯721会阻隔出口32和第二出风管路74之间的连通,使得热风组件3的热风只能进入第一出风管路73,并经由上述的进风结构12进入到热风腔内,实现对水槽本体1的加热烘干。
结合附图10所示,当第一阀芯721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阀芯721会阻隔出口32与第一出风管路73,并且第一阀芯721的第一通孔7211分别连通出口32与第二出风管路74,使得出口32与第二出风管路74相连通,此时热风组件3的热风只能进入第二出风管路74,并且经由第二出风管路74进入到烘干盒6的烘干腔61内,对厨具和餐具进行烘干作业。当然,还可以将第一阀芯721设计成可以运动至第三位置(图中未示出此种结构),处于第三位置时,出口32可以分别与第一出风管路73和第二出风管路74连通,进而实现向热风腔和烘干腔61同时通入热风,同时进行水槽烘干和烘干盒6烘干。
上述结构增加了厨具餐具烘干功能,使得水槽烘干、厨具餐具烘干一体化,使得水槽功能更加实用和多样化,而且能够在两个状态间自由切换,供用户自行选择,用户无需单独购买相应的功能产品,节约购买成本。
再结合附图8所示,为了使得热风流通更顺畅,本实施例的热风组件3包括壳体33、发热丝34和风扇35;本实施例的壳体33内设有密闭的发热腔,壳体33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述的进口31和出口32,进口31和出口32均与该发热腔连通;本实施例的发热丝34和风扇35位于发热腔内,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发热,风扇35用于将进口31进入的气流加热后由出口32吹出,通过风扇35的导流作用,使得热空气能够直接进入到热风腔或者烘干腔61进行加热烘干作业。
基于上述热风组件3以及控制盒8等结构,为了提高水槽上方结构的紧凑性和一体化,本实施例的烘干盒6还设有容纳腔62,热风组件3、控制盒8、烘干选择机构7以及下述的进风选择机构9均置于该容纳腔62内。
并且,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水龙头组件5部分位于该容纳腔62内,水龙头组件5的出水结构位于容纳腔62外,结合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水龙头组件5包括进水管接头53、水管52和出水臂51;本实施例的进水管接头53用于连接进水管(图中未示出);水管52一端与进水管接头53连接;本实施例的出水臂51即上述的出水结构,出水臂51可转动的安装在水管52的另一端。
在不需要放水清洗时,将水龙头组件5的出水臂51转动至烘干盒6的正下方,在需要放水时,通过手动或控制器电动将水龙头组件5的出水结构转动至烘干盒6所在的区域外,使得出水臂51放出的水体落入水槽的中间区域;该结构在水槽不使用时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外观美感,也降低了水龙头组件5在空间上的占用。
另外,发明人发现,仅通过出风结构13为热风组件3提供空气不能完全满足热风的进气需求,因此本实施例的水槽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架组件2上的进风选择机构9,进风选择机构9优选的安装在上述的容纳腔62内,并且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烘干选择机构7、热风组件3和进风选择机构9依次连接呈一个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进风选择机构9分别与进口31、出风结构13和外界连通,具体的是出风结构13可以通过该进风选择机构9与进口31连通,并且进口31可以通过该进风选择机构9与外界连通,进风选择机构9可选择的导通进口31与出风结构13或导通进口31与外界,即进风选择机构9使得水槽可在第一进风状态和第二进风状态下切换;处于第一进风状态,进风选择机构9导通进口31和出风结构13,并关闭进口31与外界之间的连通;处于第二进风状态,进风选择机构9导通进口31与外界,并关闭进口31与出风结构13的连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进风选择机构9包括第二选择管路91、第二电磁阀92、第一进风管路93和第二进风管路94;与上述烘干选择机构7的管路结构相似,为了便于装配,本实施例的各个管路均可以通过连接件与管体拼接而成。本实施例的第二选择管路91与进口31连通;第一进风管路93一端与第二选择管路91连通,另一端与出风结构13连通;本实施例的第二进风管路94一端与第二选择管路91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本实施例的第二电磁阀92安装在第二选择管路91内,并可选择的导通进口31和出风结构13或导通进口31和外界。
具体的,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本实施例的第二电磁阀92的第二阀芯921可在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之间动作;结合附图9所示(图中箭头为空气流通方向),处于第四位置,第二电磁阀92的第二阀芯921不会阻隔进口31和出风结构13的导通,但是第二阀体的第二阀芯921会阻隔进口31与外界的连通,以使得水槽处于上述的第一进气状态;再结合附图10所示,处于第五位置,第二阀芯921的第二通孔9211会导通进口31和外界,并且第二阀芯921会阻隔进口31和出风结构13的连通,以使得水槽处于第二进气状态。当然,还可以将第二阀芯921设计为可以移动至第六位置(图中未示出),使得进口31同时连通外界和出风结构13,使得两者同时对热风组件3进气。
通过上述进风选择机构9的设置,能够使得热风组件3与外界连通,满足进气要求,并且可以在两个进气模式中自由切换,确保进气状态处于最优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