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枢纽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导流方式大体分为两种基本方式,即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全段围堰法的基本特点是主河床被全段围堰一次拦断,水流被导向旁侧的泄水建筑物,导流洞就是常用的一种泄水建筑物之一,在拦河大坝施工前,导流洞需建成,并将河道的水流从拦河大坝的上游河道导向拦河大坝的下游河道,因此,导流洞的总体走向是与河道平行的。拦河大坝是水利枢纽工程的永久挡水建筑物,为了建筑物自身的安全和防止水库的水通过坝基向下游大量的渗漏,坝基下往往设置有防渗的帷幕灌浆,帷幕灌浆需要在灌浆洞内施工完成,为了防止绕坝渗漏,帷幕灌浆及灌浆洞需要向山体延长一定的长度,灌浆洞总体走向是垂直河流的。
平行河道导流洞与垂直河流的灌浆洞如果高程相同或相近,就形成了两条隧洞的平面交叉。平行河道导流洞与垂直河流的灌浆洞平行交叉时,两条隧洞的施工会相互影响,大大延长工期,拖慢施工进度,如何处理好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时的施工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包括上层灌浆洞、下层灌浆洞、导流洞和交通洞,所述下层灌浆洞中设置有位于所述导流洞下方的下穿段,所述交通洞穿过所述导流洞且所述交通洞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穿段的两端连通,所述交通洞位于所述导流洞中的部分为交通廊道;所述上层灌浆洞位于所述导流洞的上方,所述下层灌浆洞的高程与所述导流洞的高程相同。
优选的,所述上层灌浆洞内设置有第一灌浆帷幕和第一排水孔,所述下穿灌浆洞内设置有第二灌浆帷幕、第三灌浆帷幕和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三灌浆帷幕水平。
优选的,所述下穿段通过第三排水孔与所述交通廊道连通,所述第三排水孔竖直,所述第三排水孔通过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流洞的四周设置有环形灌浆帷幕,所述第一灌浆帷幕与所述环形灌浆帷幕搭接;所述第三灌浆帷幕水平与所述环形灌浆帷幕的底部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灌浆帷幕与所述环形灌浆帷幕搭接的长度、所述第三灌浆帷幕水平与所述环形灌浆帷幕的底部搭接的长度均≥5m。
优选的,所述下穿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坡段、水平段和第二斜坡段,所述第一斜坡段和所述第二斜坡段远离所述水平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下层灌浆洞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坡段和所述第二斜坡段远离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洞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导流洞的宽度,所述第一斜坡段和所述第二斜坡段的坡度均≤4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权上述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的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导流洞建成后,使导流洞过水;上层灌浆洞施工从导流洞上部水平通过,下层灌浆洞施采用下穿方式从导流洞下部通过;
(2)在所述上层灌浆洞内设置第一灌浆帷幕和第一排水孔,在所述下穿灌浆洞内设置第二灌浆帷幕、第三灌浆帷幕和第二排水孔;
(3)所述导流洞封堵期时,在所述下层灌浆洞的下穿段增设水平的交通洞,所述交通洞的高程与所述下层灌浆洞一致,在所述导流洞的两侧壁上开凿出灌浆洞水平交通洞相同的断面,使水平交通洞穿过导流洞;
(4)在所述下穿段向上垂直钻第三排水孔,所述第三排水孔伸入所述交通洞内,用排水管将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接;
(5)在所述导流洞四周做环形灌浆帷幕,所述环形灌浆帷幕的顶部帷幕深度为10-15m,并伸入到所述第一灌浆帷幕,所述第一灌浆帷幕与所述环形灌浆帷幕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m,所述环形灌浆帷幕的两侧边墙的帷幕深度为10-15m;所述环形灌浆帷幕的底部帷幕深度伸入到所述第三灌浆帷幕,所述环形灌浆帷幕与所述第三灌浆帷幕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m;
(6)用混凝土封堵所述下穿灌浆洞;
(7)用混凝土封堵所述导流洞;在所述导流洞封堵段,预留一个交通廊道,所述交通廊道的轴线与所述交通洞的轴线一致,所述交通廊道的断面与水平交通洞的断面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提高了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时的施工进度。本实用新型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在导流洞运行期间,灌浆洞采用下穿通过,不影响灌浆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导流洞封堵期,对交叉部位进行改造,增设交通洞水平穿过导流洞,有利于工程运行期灌浆洞的排水和交通。在导流洞设置环形帷幕,形成了封闭的防渗体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导流洞,101-导流洞封堵,2-灌浆洞,201-上层灌浆洞,202-下层灌浆洞,3-水流,4-第一斜坡段,5-水平段,6-第二斜坡段,7-交通洞,8-交通廊道,9-端面,10-第一灌浆帷幕,11-第二灌浆帷幕,12-第三灌浆帷幕,13-第一排水孔,14-第二排水孔,15-环形灌浆帷幕,16-下穿段,17-第三排水孔,1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时的施工进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包括灌浆洞2、导流洞1和交通洞7,灌浆洞2包括上层灌浆洞201和下层灌浆洞202、下层灌浆洞202中设置有位于导流洞1下方的下穿段16,交通洞7穿过导流洞1且交通洞7的两端分别与下穿段16的两端连通,交通洞7位于导流洞1中的部分为交通廊道8;上层灌浆洞201位于导流洞1的上方,下层灌浆洞202的高程与导流洞1的高程相同。导流洞1中的水流3的方向参见图1。
上层灌浆洞201内设置有第一灌浆帷幕10和第一排水孔13,下穿灌浆洞2内设置有第二灌浆帷幕11、第三灌浆帷幕12和第二排水孔14,第三灌浆帷幕12水平。
下穿段16通过第三排水孔17与交通廊道8连通,第三排水孔17竖直,第三排水孔17通过排水管18与第二排水孔14连通。
导流洞1的四周设置有环形灌浆帷幕15,第一灌浆帷幕10与环形灌浆帷幕15搭接;第三灌浆帷幕12水平与环形灌浆帷幕15的底部搭接。
第一灌浆帷幕10与环形灌浆帷幕15搭接的长度、第三灌浆帷幕12水平与环形灌浆帷幕15的底部搭接的长度均≥5m。
下穿段1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坡段4、水平段5和第二斜坡段6,第一斜坡段4和第二斜坡段6远离水平段5的一端分别与下层灌浆洞202连通。
第一斜坡段4和第二斜坡段6远离水平段5的一端与导流洞1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导流洞1的宽度,第一斜坡段4和第二斜坡段6的坡度均≤4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权上述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结构的导流洞与灌浆洞的平面交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导流洞1建成后,使导流洞1过水;上层灌浆洞201施工从导流洞1上部水平通过,下层灌浆洞202施采用下穿方式从导流洞1下部通过;
(2)在上层灌浆洞201内设置第一灌浆帷幕10和第一排水孔13,在下穿灌浆洞2内设置第二灌浆帷幕11、第三灌浆帷幕12和第二排水孔14;
(3)设置导流洞封堵101,在导流洞1封堵期时,在下层灌浆洞202的下穿段16增设水平的交通洞7,交通洞7的高程与下层灌浆洞202一致,在导流洞1的两侧壁上开凿出灌浆洞2水平交通洞7相同的断面,使水平交通洞7穿过导流洞1;
(4)在下穿段16向上垂直钻第三排水孔17,第三排水孔17伸入交通洞7内,用排水管18将第二排水孔14和第三排水孔17接;
(5)在导流洞1四周做环形灌浆帷幕15,环形灌浆帷幕15的顶部帷幕深度为10-15m,并伸入到第一灌浆帷幕10,第一灌浆帷幕10与环形灌浆帷幕15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m,环形灌浆帷幕15的两侧边墙的帷幕深度为10-15m;环形灌浆帷幕15的底部帷幕深度伸入到第三灌浆帷幕12,环形灌浆帷幕15与第三灌浆帷幕12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m;
(6)用混凝土封堵下穿灌浆洞2;
(7)用混凝土封堵导流洞1;在导流洞1封堵段,预留一个交通廊道8,交通廊道8的轴线与交通洞7的轴线一致,交通廊道8的端面9与水平交通洞7的断面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笫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