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地埋式给水装置及便器的制作方法

2021-01-18 11:01:33|231|起点商标网
一种地埋式给水装置及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埋式给水装置及便器。



背景技术:

给水装置被广泛应用于便器、冲洗及冲淋设备中,其用于将预定量的水快速地供给至目标物所在位置,以实现对目标物的冲洗、冲淋。

现有的各种给水装置装置一般需要与外部的供水系统(如市政供水管路系统)连接,由外部的供水系统将水输送至给水装置的存水腔内以实现对给水装置装置的补水,设置在存水腔内的自动给水机构则将存水腔内的水经给水管道压出。

现有的给水装置装置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必须与供水系统连接才能完成补水,难以满足农村、野外等环境下的给水应用;2、通过自动给水机构将水经给水管道压出,导致给水装置的成本偏高。3、周围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给水装置内的水容易上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埋式给水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埋式给水装置,其包括:

存水池;

设置于所述存水池内的给水池,所述给水池的顶部向上延伸出所述存水池,所述给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存水池和所述给水池的补水孔;

给水机构,所述给水机构设置在所述给水池内,所述给水机构在所述给水池内限定出一容积可变的给水腔,所述给水腔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止回阀,所述第一单向止回阀用于使水由所述给水腔的外侧经所述进水口单向流入至所述给水腔内;

给水管,所述给水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给水机构上并与所述给水腔连通,所述给水管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所述给水池,所述给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止回阀,所述第二单向止回阀用于使水由所述给水腔单向通过所述给水管并经所述给水管的上端流出;和

中空的注水压杆,所述注水压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给水机构上,所述注水压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所述给水池,所述注水压杆的上端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压杆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注水压杆和所述给水池的出水口,所述注水压杆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

在所述注水压杆向下移动压迫所述给水机构时,所述给水腔收缩,所述给水腔内的水经所述给水管流出,在所述注水压杆向上移动时,所述给水腔扩张,所述给水腔外侧的水经所述进水口流入至所述给水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给水机构包括设置于在所述给水池内的伸缩桶,所述伸缩桶的内腔构成所述容积可变的给水腔,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伸缩桶的底部。所述注水压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伸缩桶的顶壁上,所述给水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伸缩桶的顶壁上并向下穿入至所述伸缩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桶回弹复位的复位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给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给水池内并位于所述补水孔下方的活塞,所述活塞紧贴所述给水池的侧壁并能沿所述给水池的侧壁上下滑动,所述活塞、所述给水池的侧壁及所述给水池的底部合围成所述容积可变的给水腔,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给水池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活塞的下方。所述注水压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活塞上,所述给水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活塞上并向下穿过所述活塞进入至所述给水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塞向上移动复位的复位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给水池的顶部敞开以形成取放口,所述取放口处覆盖有可分离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注水压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供所述给水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给水管与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装配,所述给水管位于所述盖体下方的部分为可拉伸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水压杆顶部敞开形成所述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水池填埋于地下,所述给水池的顶部暴露出地面。

通过设置与给水池连通并能驱动给水机构动作的注水压杆,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给水装置具有如下显著的技术优势:1、不需要与外部的给水系统连接,经暴露出地面的注水压杆即能将水补入至存水池内,从而满足农村、野外等环境下的给水应用。2、不需要配置专门的自动给水机构,通过人工下压注水压杆即能将存水池内的水压出,从而显著地降低了给水装置的成本。3、给水装置的主体结构被填埋于冻土层以下后,不需要防冻措施即能防止上冻。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便器,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器,其包括:

便器本体,所述便器本体上设置有便池;

给水装置,所述给水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仍一项所提供的地埋式给水装置,所述地埋式给水装置的所述给水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便器本体上并与所述便池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埋式给水装置的所述给水管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便器本体上,所述第二单向止回阀可拆卸地设置在给水管内并靠近所述给水管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便器,其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给水装置作为给水部件,其非常适合农村、野外、低温环境下的应用需要,且能显著降低便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给水装置在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给水装置在另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给水装置在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给水装置在另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便器在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便器在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关于地埋式给水装置的介绍

农村、野外等环境下,没有配套专门的供水系统(如市政供水管线),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难以实现补水。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地埋式给水装置,该地埋式给水装置能够实现人工补水,并能够通过人工将预定量的水快速地供给至目标物。

本实用新型的给水装置尤其适合于作为便器的给水部件,当然其也能作为其他种类的冲洗、冲淋设备的给水部件。

下文将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给水装置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地埋式给水装置10在两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10包括存水池11、给水池12、伸缩桶13、给水管14及注水压杆15等组件。其中:

给水池12设置于存水池11内,给水池12的顶部向上延伸出存水池11,给水池1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存水池11和给水池的补水孔16。

伸缩桶13设置在给水池内,伸缩桶13的内腔即构成容积可变的给水腔,伸缩桶13的底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止回阀17,该第一单向止回阀17用于使水由伸缩桶13的外侧经进水口单向流入至伸缩桶13的内腔内。

给水管14的下端连接在伸缩桶13的顶壁向下穿入至伸缩桶13的内腔,给水管14的上端向上延伸出给水池12,给水管14上设置有第二单向止回阀18,第二单向止回阀18用于使水由伸缩桶13的内腔单向通过给水管14并经给水管14的上端流出以实现给水。

注水压杆15为中空结构,注水压杆15的下端连接在伸缩桶13的顶壁上,注水压杆15的上端向上延伸出给水池12,注水压杆1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补水的注水口,注水压杆15的侧壁上则设置有连通注水压杆15和给水池12的出水口,注水压杆15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伸缩桶13的压迫。

可见,本实施例中,伸缩桶13构成了地埋式给水装置10的给水机构,注水压杆15则构成了给水驱动机构,其能驱动伸缩桶13压缩,从而实现给水,具体的:

伸缩桶13的内腔内存满水时,当向下压迫注水压杆15时,注水压杆15受压向下移动并向下压迫伸缩桶13,使得伸缩桶13收缩至图2所示的收缩状态。在此过程中,伸缩桶13内的水向外冲开第二单向止回阀18,并经过给水管14的第二端快速流出,从而实现给水。当然,给水过程中,第一单向止回阀17始终保持闭合。

完成给水后,释放注水压杆15,伸缩桶13回弹至图1所示的复位状态。在此过程中,伸缩桶13的内腔内为负压,第一单向止回阀17被冲开,伸缩桶13外侧的水经进水口进入至伸缩桶13的内腔并最终充满伸缩桶13。

可见,通过人工压迫或释放注水压杆15即能实现给水操作,从而降低了给水装置的实施成本。

此外,释放注水压杆15的瞬间,伸缩桶13内瞬间变为负压,第二单向止回阀18瞬间关闭,因此,第二单向止回阀18和伸缩桶13之间的给水管14内的水来不及回到伸缩桶13内,从而被保持在给水管14内。如此,下次给水操作中,在伸缩桶13受压收缩的同时,保存在给水管14内的水即能够立即经给水管14的第二端冲出,如此,相当于缩短了给水管14的给水水程,即缩短了给水响应时间。由此可见,设置在给水管14上的第二单向止回阀18不仅能够实现水的单向流动,还缩短了给水管14的给水水程。

优选的,为了保证伸缩桶13在失压后能够顺利地回弹至复位状态,可以在伸缩桶13内安装复位弹簧(未图示),该复位弹簧的上端连接在伸缩桶13的顶壁上,下端连接在伸缩桶13的底部。当伸缩桶13受压收缩时,复位弹簧同步收缩,当伸缩桶13失压时,复位弹簧回弹复位从而带动伸缩桶13回弹复位。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复位弹簧设置在伸缩桶13外侧。

由于注水压杆1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补水的注水口,注水压杆15的侧壁上则设置有连通注水压杆15和给水池12的出水口152。且给水池1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存水池11和给水池12的补水孔16。因此,当存水池11内的存水量不足时,可以经注水压杆15上端的注水口将水注入至注水压杆15内,被注入的水经出水口152、补水孔16进入至存水池11内,从而实现对存水池11的补水。如此,在没有供水系统的前提下,本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10也能够实现快速补水,从而满足农村、野外等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优选的,注水压杆15的顶部敞开以形成所述注水口,注水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151。当需要补水时,打开顶盖15,即能暴露出注水口。

一般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10的存水池11填埋于地下并位于冻土层以下,给水池22的顶部、注水压杆15的上部则暴露出地面。存水池11、给水池22及注水压杆15的具体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由于地埋式给水装置10的主体机构被填埋于地下,为了方便安装及维护,优选的,给水池12的顶部敞开以形成取放口,取放口处覆盖有可分离的盖体121,该盖体121上设置有供注水压杆15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供给水管14穿过的第二通孔。供注水压杆15的外径略小于第一通孔的孔。

通过设置取放口,当需要对伸缩桶13、注水压杆15、第一单向止回阀17、给水管18等部件进行维护时,打开盖体121,暴露取放口,即能将上述各部件从给水池12中取出。完成维护后,经取放口,则能将上述各部件放回给水池12内。如此,极大地方便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及维护工作。

由于给水管14的下端连接在伸缩桶13的顶壁上,给水过程中,随着伸缩桶13的收缩,给水管14势必会受到伸缩桶13的拉拽。而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给水管14的上端被连接固定至待给水的目标物上。为了防止给水管14的上端在给水过程中被拉脱,优选的,给水管14与第二通孔固定装配,如此,给水管14位于盖体121上方的部分不会受到伸缩桶13的拉拽。

而为了防止给水管14位于盖体121下方的部分被拉损,给水管14位于盖体121下方的部分则被配置为可拉伸。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给水管14采用可弯折的柔性管道,在装配给水管14时,给水管14位于盖体121下方的部分的长度被设置为至少等于在伸缩桶13处于完全压缩状态时伸缩桶13的顶壁距离盖体121的距离。如此,当伸缩桶13处于回弹复位状态时,给水管14位于盖体121下方的部分为图1中所示的弯折状态,而当伸缩桶13处于压缩状态时,给水管14位于盖体121下方的部分为图2所示的拉伸状态。即:给水管14位于盖体121下方的部分能够随着伸缩桶13的压缩、回弹实现自由拉伸、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地埋式给水装置20,

图3至图4示出了该地埋式给水装置20在两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中,本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20包括存水池21、给水池22、活塞23、给水管24及注水压杆25等组件。其中:

给水池22设置于存水池21内,给水池22的顶部向上延伸出存水池21,给水池2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存水池21和给水池的补水孔26。

活塞23设置在给水池22内并位于补水孔26的下方,活塞23紧贴给水池22的侧壁并能沿给水池22的侧壁上下滑动。活塞23、位于活塞23下方的给水池22的侧壁及给水池22的底部即合围成容积可变的给水腔。给水池22的侧壁设置有位于活塞23下方的进水口,优选的,该进水口靠近给水池22的底部设置。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止回阀27,该第一单向止回阀27用于使水由存水池21经进水口单向流入至给水腔内。

给水管24的下端连接在活塞23上并向下穿过活塞23进入至给水腔内,给水管24的上端向上延伸出给水池22,给水管24上设置有第二单向止回阀28,第二单向止回阀28用于使水由给水腔单向通过给水管24并经给水管24的上端流出。

注水压杆25为中空结构,注水压杆25的下端连接在活塞23上,注水压杆25的上端向上延伸出给水池22,注水压杆2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补水的注水口,注水压杆25的侧壁上则设置有连通注水压杆25和给水池22的出水口252,注水压杆25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塞23同步上下移动。

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2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10的结构基本相同,存在的主要区别是,本实施例中,活塞23构成了地埋式给水装置20的给水机构。具体的:

当向下压迫注水压杆25时,注水压杆25受压向下移动并向下压迫活塞23从而带动活塞23同步下移。在此过程中,活塞23下的给水腔内的水向外冲开第二单向止回阀28,并经过出水管24的第二端快速流出,从而实现给水。当然,该给水过程中,第一单向止回阀27始终保持闭合。

完成给水后,向上牵拉注水压杆25,带动活塞23向上移动至复位位置。在此过程中,活塞23下的给水腔内变为负压,第一单向止回阀27被冲开,存水池21内的水经进水口进入至活塞23下的给水腔内,以备下次给水。

为了实现活塞23的顺利复位,优选的,可以在给水腔内安装一复位弹簧(未图示),该复位弹簧的上端连接在活塞23上,下端连接在给水池22的底部。当受压活塞23向下移动时,复位弹簧同步收缩。当活塞23失压时,复位弹簧回弹复位从而带动活塞23向上移动复位。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复位弹簧设置在给水腔的外侧,如设置在活塞23和给水池22的顶壁之间。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由于注水压杆2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补水的注水口,注水压杆25的侧壁上则设置有连通注水压杆25和给水池22的出水口252。且给水池2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存水池21和给水池22的补水孔26。因此,当存水池21内的存水量不足时,可以经注水压杆25上端的注水口将水注入至注水压杆25内,被注入的水经出水口252、补水孔26进入至存水池21内,从而实现对存水池21的补水。

优选的,注水压杆25的顶部敞开以形成所述注水口,注水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251。当需要补水时,打开顶盖25,即能暴露出注水口。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优选的,给水池22的顶部敞开以形成取放口,取放口处覆盖有可分离的盖体221,该盖体221上设置有供注水压杆25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供给水管24穿过的第二通孔。供注水压杆25的外径略小于第一通孔的孔。

经取放口能够实现对活塞23、注水压杆25、第一单向止回阀27、给水管24等部件的安装及维护。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给水管24的上端在给水过程中被拉脱,优选的,给水管24与第二通孔固定装配,如此,给水管24位于盖体221上方的部分不会受到伸缩桶13的拉拽。而为了防止给水管24位于盖体221下方的部分被拉损,给水管24位于盖体221下方的部分则被配置为可拉伸。

关于便器的介绍

如前文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地埋式给水装置特别适合于作为便器的给水部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即提供一种便器,其中即集成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地埋式给水装置。

下文将通过两个实施例来描述该便器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便器包括便器本体30和给水装置。其中,便器本体30上设置有便池。给水装置用于实现对便池的给水,以冲洗便池内的污物,或是在便池内存水封。

本实施例中的给水装置即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10,地埋式给水装置10的出水管14的第二端连接至便池本体30并与便池连通。

当需要对便池给水时,向下压迫地埋式给水装置10的注水压杆15,地埋式给水装置10即将水冲入至便池内。具体的给水过程请参考上文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如前文中所描述的,对于地埋式给水装置10,释放注水压杆15的瞬间,伸缩桶13内即变为负压,第二单向止回阀18瞬间关闭,因此,第二单向止回阀18和伸缩桶13之间的给水管14内的水来不及回到伸缩桶13内,从而被保持在给水管14内。如此,下次给水操作中,保存在给水管14内的水能够首先经给水管14的第二端冲出,相当于缩短了给水管14的给水水程,即缩短了给水响应时间。

然而,当便器所在的周围环境的温度低于零度时,出水管14暴露在地面上,其内保持的水很容易上冻,导致给水失效。鉴于此,优选的。出水管14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至便池本体30上,第二单向止回阀18可拆卸地设置在给水管14内并靠近给水管14的第二端。

当周围环境的温度较低时,在完成对便池的给水后,将给水管14的第二端从便器本体30上拔出并取出第二单向止回阀18,待给水管14内的水回流至伸缩桶13后再将第二单向止回阀18装回至给水管14内,并将给水管14的第二端重新接回至便器本体3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便器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20作为便池的给水装置。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便器,该便器采用第二实施例中的地埋式给水装置20作为给水部件,该地埋式给水装置20的结构及给水过程请参考前文中第二实施例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