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在城市中一般都是将雨水收集在一起,然后让雨水自然沉降、过滤以形成可二次使用的水资源,通过对雨水进行收集并进行储备,能够有效的缓解旱灾带来的压力,并且雨水收集以及二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节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其中经过自然沉降的雨水能够在沉降点附近形成水质较好的地下水,可供人们开采使用,但是,这种沉降处理方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具有以下缺点:
(1)、自然沉降雨水的速率较慢,经过的时间较长,容易造成积水发臭;
(2)、自然沉降在地下储水地点单一,极易造成储水点饱和,降低了储水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通过使用沉降池,并且在沉降池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吸水层、第一过滤层、第二吸水层以及第二过滤层,其中两层吸水层的存在起到过渡作用并能够提升雨水沉降的速率,而且还在沉降池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阻挡板,其中阻挡板搭接在沉降池的内部,能够起到阻挡杂质和便于清理杂质的目的,同时在沉降池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能将经过过滤的雨水排流到沉降池的四周,进而可以在沉降池的周围形成多个储水点,增加了储水量,且在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挡板,能够防止其他物质进入管道,造成管道堵塞,而且经延伸管排流出的水,还会经过土壤层的再次过滤,有效的保证了水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包括沉降池,所述沉降池底面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沉降池远离第一通槽底面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二通槽,两个所述第一通槽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管,两个所述第二通槽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延伸管,两个所述第二延伸管外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沉降池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面设置有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吸水层,所述第二吸水层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吸水层,所述沉降池内壁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扣环,所述沉降池远离第一扣环内壁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扣环,所述沉降池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顶面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搭扣,所述阻挡板远离第一搭扣顶面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搭扣。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延伸管外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若干所述挡板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固定连接。
可选的,若干所述支撑杆均匀分布在沉降池的内部,若干所述支撑杆的高度均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扣环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搭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扣环的位置分别与第二搭扣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阻挡板的长度与两个第一扣环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阻挡板的宽度与两个第二扣环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吸水层的厚度与第二吸水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吸水层的厚度小于第二过滤层的厚度。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延伸管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一通槽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延伸管的位置分别与第而通槽的位置相对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通过使用沉降池,并且在沉降池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吸水层、第一过滤层、第二吸水层以及第二过滤层,其中两层吸水层的存在起到过渡作用并能够提升雨水沉降的速率,而且还在沉降池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阻挡板,其中阻挡板搭接在沉降池的内部,能够起到阻挡杂质和便于清理杂质的目的,从而解决了自然沉降速率较慢,容易造成积水发臭的问题。
2、该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通过在沉降池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能将经过过滤的雨水排流到沉降池的四周,进而可以在沉降池的周围形成多个储水点,增加了储水量,且在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挡板,能够防止其他物质进入管道,造成管道堵塞,而且经延伸管排流出的水,还会经过土壤层的再次过滤,有效的保证了水质,从而解决了储水点位置单一、储水量较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降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降池、2-第一延伸管、3-挡板、4-第二延伸管、5-阻挡板、6-第一扣环、7-第一搭扣、8-第二扣环、9-第二搭扣、10-第一通槽、11-支撑杆、12-第二过滤层、13-第二吸水层、14-第一过滤层、15-第一吸水层、16-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包括沉降池1,沉降池1底面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一通槽10,沉降池1远离第一通槽10底面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二通槽16,两个第一通槽10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管2,两个第二通槽1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延伸管4,两个第二延伸管4外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沉降池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顶面设置有第二过滤层12,第二过滤层12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吸水层13,第二吸水层13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4,第一过滤层14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吸水层15,沉降池1内壁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扣环6,沉降池1远离第一扣环6内壁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扣环8,沉降池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阻挡板5,阻挡板5顶面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搭扣7,阻挡板5远离第一搭扣7顶面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搭扣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两个第一延伸管2外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若干挡板3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延伸管2和第二延伸管4固定连接,使第一延伸管2和第二延伸管4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其中挡板3的存在,能够防止其他物质进入管道,造成管道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若干支撑杆11均匀分布在沉降池1的内部,若干支撑杆11的高度均相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杆11,主要起到支撑过滤层和吸水层的目的,保证过滤层和吸水层能平稳放置在沉降池1的内部,使过滤层和吸水层的放置不会出现倾斜,以达到空间均匀分布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第一扣环6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搭扣7的位置相对应,第二扣环8的位置分别与第二搭扣9的位置相对应,位置相对应的搭扣和扣环,能够实现阻挡板5的搭接,便于阻挡板5的安装和卸载,进而能够方便操作工人对阻挡板5的杂物进行清理,减少杂物在沉降池1底部堆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阻挡板5的长度与两个第一扣环6之间的距离相等,阻挡板5的宽度与两个第二扣环8之间的距离相等,使阻挡板5能够顺利置入沉降池1的内部,其中阻挡板5的存在能够起到阻挡杂物,并且统一起捞水面杂物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工作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第一吸水层15的厚度与第二吸水层13的厚度相等,第二吸水层13的厚度小于第二过滤层12的厚度,其中两层吸水层的存在起到过渡作用,并能够提升雨水沉降的速率,且厚度较小的第一吸水层15和第二吸水层13可使吸水层内部的水快速的与过滤层接触,以增加过滤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两个第一延伸管2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一通槽10的位置相对应,两个第二延伸管4的位置分别与第而通槽16的位置相对应,使第一延伸管2和第二延伸管4均与沉降池1相连通,便于过滤水的排流,能将经过过滤的雨水排流到沉降池1的四周,进而可以在沉降池1的周围形成多个储水点,增加了储水量,而且经延伸管排流出的水,还会经过土壤层的再次过滤,有效的保证了水质。
综上所述,该海绵城市用雨水沉降排水结构,使用时,通过使用沉降池1,并且在沉降池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吸水层15、第一过滤层14、第二吸水层13以及第二过滤层12,其中两层吸水层的存在起到过渡作用并能够提升雨水沉降的速率,而且还在沉降池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阻挡板5,其中阻挡板5搭接在沉降池1的内部,能够起到阻挡杂质和便于清理杂质的目的,从而解决了自然沉降速率较慢,容易造成积水发臭的问题,通过在沉降池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管2和第二延伸管4,能将经过过滤的雨水排流到沉降池1的四周,进而可以在沉降池1的周围形成多个储水点,增加了储水量,且在第一延伸管2和第二延伸管4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能够防止其他物质进入管道,造成管道堵塞,而且经延伸管排流出的水,还会经过土壤层的再次过滤,有效的保证了水质,从而解决了储水点位置单一、储水量较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