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旋挖桩施工方法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土质类型繁多,其中西南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常见石牙、石林、溶沟等。工程建设选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故西南地区普遍存在拋填形成的工程场地。
建筑物常用的基础形式一般为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桩筏基础。其中独立基础和筏板基础使用前提是土质良好,土体不均匀变形较小,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基础和桩筏基础使用不受工程场地限制,通常在土质较差,持力层较深的场地使用桩基础,地下水较为丰富或指定需要做结构底板时采用桩筏基础。
经过拋填形成的工程场地,岩层埋置深度较深,工程设计时会采用桩径大于等于1.5m的大直径桩。拋填区域桩径大于等于1.5m的工程桩机械开挖时存在较严重的塌孔现象,当前处理机械旋挖桩塌孔的技术措施主要为低标号混凝土回灌重新成孔。
拋填场地块石间空隙较大,低标号混凝土回灌所用混凝土的量较大,从而造成机械成孔的施工成本增加,由于每个桩位塌孔程度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成本不可控。
在低标号混凝土回灌重新成孔的技术措施上,提出一种可以节约成本、改进施工工艺和成本可控的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结构。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普遍存在塌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保证成孔质量前提下,提出一种利用吨袋的方法有效降低大直径机械旋挖桩成孔的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桩孔装填装有泥土的吨袋;低标号(c20)素混凝土沿桩孔周边回灌,形成水泥土护壁;桩孔的上段为桩孔上段保护段,混凝土导管伸出桩孔上段保护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吨袋距离塌孔区边的距离约为300mm,吨袋顶标高略高于塌孔面;吨袋具有吨袋吊耳。
吨袋采用市面上常见的编织袋,单个吨袋体积控制在0.7m3左右(吨袋体积过大会造成吨袋间缝隙加大,增加混凝土用量);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200mm左右,这样混凝土利用自重产生的流动性将塌孔边与吨袋间空隙填满,以保证第二次成孔形成水泥土护壁;主要机理为:未成孔前,回填土虽然空隙较大,但土块间的传力路径仍基本有效,故土体依然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但钻孔后,孔周边有限范围的土体就失去支撑,继而孔壁出现严重的松弛变形,直至塌孔,塌孔后此部分土体又处于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但是桩孔未形成,需继续钻进,要确保继续钻进能够正常成孔,需抑制或避免桩孔周围土体不得继续垮塌;此实用新型就是利用一种廉价的水泥土混合材料,通过旋挖机钻头的转动,在桩孔周围形成一种高粘稠的水泥土护壁,借助水泥土护壁产生的水平推力,与桩孔塌方产生的有限土压力形成一个力学平衡机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结构及方法。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普遍存在塌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保证成孔质量前提下,提出一种利用吨袋的方法有效降低大直径机械旋挖桩成孔的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的优点:
(1)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相比于传统的低标号素混凝土回灌方法能有效减少混凝土土使用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思路,并通过实际项目予以验证,与传统低标号素混凝土回灌相比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且二次钻孔速度明显提升,可有效缩短成孔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械就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吨袋与塌孔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吨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品效果。
图中:1-旋挖机,2-旋挖机钻杆,3-桩位点,4-桩孔,5-桩孔上段保护段,6-塌孔区,7-吨袋,8-混凝土导管,9-低标号素混凝土,10-吨袋吊耳,11-吨袋内泥土,12-水泥土护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结构及方法;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普遍存在塌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保证成孔质量前提下,提出一种利用吨袋的方法有效降低大直径机械旋挖桩成孔的施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如图2所示;在桩孔4装填装有泥土11的吨袋7;低标号(c20)素混凝土9沿桩孔4周边回灌,形成水泥土护壁12;桩孔4的上段为桩孔上段保护段5,混凝土导管8伸出桩孔上段保护段5。
实施时,吨袋7距离塌孔区6边的距离约为300mm,吨袋7顶标高略高于塌孔面;吨袋7具有吨袋吊耳10。
其中;吨袋采用市面上常见的编织袋,单个吨袋体积控制在0.7m3左右(吨袋体积过大会造成吨袋间缝隙加大,增加混凝土用量);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200mm左右,这样混凝土利用自重产生的流动性将塌孔边与吨袋间空隙填满,以保证第二次成孔形成水泥土护壁;主要机理为:未成孔前,回填土虽然空隙较大,但土块间的传力路径仍基本有效,故土体依然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但钻孔后,孔周边有限范围的土体就失去支撑,继而孔壁出现严重的松弛变形,直至塌孔,塌孔后此部分土体又处于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但是桩孔未形成,需继续钻进,要确保继续钻进能够正常成孔,需抑制或避免桩孔周围土体不得继续垮塌;此实用新型就是利用一种廉价的水泥土混合材料,通过旋挖机钻头的转动,在桩孔周围形成一种高粘稠的水泥土护壁,借助水泥土护壁产生的水平推力,与桩孔塌方产生的有限土压力形成一个力学平衡机制。
如图1至图4,一种利用吨袋解决抛填区大直径机械旋挖桩塌孔的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a、施工现场依据施工图定位放线,确保桩位点3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b、旋挖机1就位,在桩位点3成孔;
c、首次成孔过程中暂不处理塌孔,直至旋挖机钻杆2无法继续成孔,取出旋挖机钻杆2;
d、准备体积约为0.7m3的吨袋7,吨袋7内装满泥土11,利用吊车将装填泥土11的吨袋7放入桩孔4内,吨袋7距离塌孔区6边的距离约为300mm,吨袋7顶标高略高于塌孔面;
e、利用低标号(c20)素混凝土9沿桩孔4周边回灌,低标号素混凝土9坍落度控制在200mm以内;
f、根据低标号素混凝土9回灌情况及桩塌孔区6直径放置吨袋,以减少低标号素混凝土9回灌量;
g、待混凝土初凝且达到一定强度(静置12小时),旋挖机1第二次成孔;
h、直至旋挖机钻杆2无法继续成孔,取出旋挖机钻杆2;
i、重复上述d~h步骤(低标号混凝土硬化后在桩孔周边形成水泥土护壁12),直至满足设计及地勘要求为止;
j、按上述方法处理同样塌孔的桩孔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