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组件。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单桩承载力高、成桩质量好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受生产因素和运输条件的限制,管桩单节长度一般控制在15m以内,在某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管桩长度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开展接桩作业。
管桩接桩方式主要包括人工焊接和机械连接两种。人工焊接一般先对两个管桩连接处进行对称点焊,然后满焊,为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层数一般在两层以上,待焊缝自然冷却后继续进行沉桩,因此单个接头施工耗时较长;并且人工焊接作业受外界因素影响显著,如施焊人员技能水平、天气环境、焊条质量等因素,因此接桩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了解决人工焊接质量差、耗时长、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各类机械连接应运而生。机械连接主要包括啮合式机械连接和抱箍式连接等连接形式,现有的管桩机械连接普遍存在构造复杂、加工困难、现场安装不便、综合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管桩连接装置,以解决如何快速可靠地连接两个管桩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桩组件,包括:第一管桩;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开设第一盲孔的第一本体和从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面突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本体的与所述端面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桩固定连接;第二管桩;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开设第二盲孔的第二本体和从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面突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面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桩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盲孔用于供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二凸起用于插入所述第一盲孔;第一紧固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连接体;第二紧固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一连接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开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一板体和从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面突出的所述第一凸起;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以形成第一盲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套筒在与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面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一板体组成所述第一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开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二板体和从所述第二板体的端面突出的所述第二凸起;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以形成第二盲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套筒在与所述第二板的端面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板体组成所述第二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体内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二盲孔连通;所述第一凸起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凸起的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和所述第一凸起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筒内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二盲孔连通;所述第一凸起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凸起的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一凸起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体内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一盲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起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凸起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内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一盲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起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凸起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多个并相对所述第一板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多个并相对所述第二板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多个并相对所述第一板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一板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设置有多个并相对所述第二板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二板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具有中空的第一圆柱空腔,所述第一圆柱空腔的轴线对应与所述第一板体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板体具有中空的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二圆柱空腔的轴线对应与所述第二板体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桩组件,在第一管桩上连接有第一连接体,第二管桩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一盲孔,第二连接体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盲孔,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凸起能够插入第二连接的第二盲孔内,第二连接体的第二凸起能够插入第一连接体的第一盲孔内实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插合连接,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并且现场安装方便;通过设置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插合状态下,将第一凸起和第二连接体固定连接以及将第二凸起和第一连接体固定连接,保证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牢固连接,进而实现了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快速可靠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体与第一管桩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连接体与第一管桩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凸起与第二连接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凸起与第二连接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凸起与第一连接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凸起与第一连接体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管桩,20-第一连接体,30-第二连接体,40-第二管桩,50-第一紧固件,60-第二紧固件,21-第一本体,22-第一凸起,23-第一端板,24-第一套筒,25-第一板体,26-第一连接体的内螺纹孔,27-第一主筋锚孔,28-第一穿筋孔,211-第一盲孔,221-第一凸起的内螺纹孔,241-第一凹槽,242-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孔,251-第一通孔,252-第一圆柱空腔,31-第二本体,32-第二凸起,33-第二端板,34-第二套筒,35-第二板体,36-第二连接体的内螺纹孔,37-第二主筋锚孔,38-第二穿筋孔,311-第二盲孔,321-第二凸起的内螺纹孔,341-第二凹槽,342-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孔,351-第二通孔,352-第二圆柱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具体实施例中,管桩可广泛用于铁道系统,也可以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起到承担建筑荷载的作用。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管桩需要承受载何来设计地下深度。当单节管桩的长度达不到地下深度要求时就需要开展接桩作业。在接桩作业中,需要将已打到地下的第一根管桩的顶端与第二根管桩的底端相连接以实现两根管桩的连接。一次打桩工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次接桩、两次接桩,甚至更多次接桩直至满足地下深度要求。
下面以一次接桩为例进行说明,接桩作业涉及的管桩组件如图1所示,管桩组件包括:第一管桩10,第一连接体20,第二管桩30,第二连接体40,第一紧固件50和第二紧固件60。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体20包括第一本体21和第一凸起22,第一本体21的端面突出有第一凸起22,第一本体21开设有第一盲孔211。具体的,第一本体21的上端面向上突出有第一凸起22,第一本体21的上端面向下开设有第一盲孔211,第一凸起22和第一盲孔211分别用于插入和被插入以实现与其他部件的插合连接。
第一本体21设置有第一凸起22的端面的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桩10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本体21的下端与第一管桩10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本体的下端可以是非平面结构,第一管桩的上端与第一本体的下端相匹配连接,所述相匹配连接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首先安装第一管桩的模具,然后在模具的一端放置所述第一连接体20,接着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本体21设置第一凸起22的端面的相对的一端与混凝土接触,混凝土流动填充至第一本体21的所述相对的一端与第一本体21充分接触,混凝土固化成型形成第一管桩10,实现了第一管桩10与第一本体21的连接处相匹配连接。第一管桩10与第一本体20连接为一体,连接牢固可靠。
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体30包括第二本体31和第二凸起32,第二本体31的端面突出有第二凸起32,第二本体31开设有第二盲孔311。具体的,第二本体21的下端面向下突出有第二凸起32,第二凸起32的结构与第一盲孔211的结构相匹配以使第二凸起32能够插入第一盲孔211内。第二本体31的下端面向上开设有第二盲孔311,第二盲孔311的结构与第一凸起22的结构相匹配以供第一凸起22能够插入第二盲孔311内。第二凸起32和第二盲孔311的位置与第一盲孔211和第一凸起21的位置分别相对应,以使得在第一凸起22插入第二盲孔311内的同时,第二凸起21也能够插入第一盲孔内,实现第一连接体20与第二连接体30的插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体20的结构可以与第二连接体30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并且这种插合连接方式定位准确快速,连接可靠,施工方便,有助于降低加工和施工的综合成本。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第一凸起22和第一盲孔211的结构,现给出了图1的a-a剖面图,如图2所示,图2示例出第一凸起22的数量为两个,形状为圆柱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起22还可以为三个或更多个,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或棱台等其他具体结构;同样,第一盲孔211的数量和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设置。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第二凸起32和第二盲孔311的结构,现给出了图1的b-b剖面图,如图3所示,图3示例出第二凸起32和第二盲孔311的形状和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凸起32和第二盲孔31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并且需要满足第二凸起32能够插入第一盲孔内,并且第二盲孔311能够被第一凸起31插入,以实现第一连接体20与第二连接体30的插合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本体31设置有第二凸起32的端面的相对面与第二管桩40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本体31的上端与第二管桩40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管桩40与第二本体31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一管桩40与第二本体31的连接方式相同以实现第二管桩40的上端与第二本体31的下端相匹配连接。第二管桩40与第一本体31连接为一体,在第二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可靠连接的同时,能够保证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1所示,第一紧固件50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凸起22和第二连接体30;第二紧固件60用于固定连接第二凸起32和第一连接体20。具体的,在第一连接体20与第二连接体30插合状态下,通过第一紧固件50固定连接第一凸起22和第二连接体30,第二紧固件60固定连接第二凸起32和第一连接体20,使第一连接体20与第二连接体30始终保持插合状态,防止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受到冲击载荷时发生纵向移动,保证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为一个整体,进一步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第一紧固件可以为任何能够固定连接第一凸起和第二连接体的结构,第二紧固件可以为任何能够固定连接第二凸起和一连接体的结构,第一紧固件的位置与第一凸起和第二连接体的结构有关,第二紧固件的位置与第二凸起和第一连接体的结构有关,下面分别结合图1和图4对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位置进行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以下所示的两种位置外,第一紧固件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凸起和第二连接体的其他位置,第二紧固件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凸起和第一连接体的其他位置。
如图1所示,第一本体21包括设置第一通孔251的第一板体25和第一凸起22,第一板体25的下端固定连接开设有第一凹槽241的第一套筒24,第一板体25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第一套筒24为具有第一凹槽的筒状,第一通孔251与第一凹槽241连通形成较深的第一盲孔211,第二凸起32插入第一盲孔211。在插合状态下,第二紧固件60插入第一套筒24和第二凸起22内以固定连接第二凸起22和第二套筒24。第一套筒24的外周壁连接有第一管桩,第一管桩不仅能够与第一本体的下端连接,而且能够与第一套筒的周侧连接,增加了第一管桩与第一连接体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第一管桩与第一连接体的牢固连接;同时第二凸起贯穿第一本体并插入至与第一管桩具有相同截面第一套筒内,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凸起,进一步加强了第二凸起与第一连接体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本体21包括设置第一盲孔211的第一板体25和所述第一凸起22,第一盲孔211可供第二凸起32插入。在插合状态下,第二紧固件60横向插入第一板体25和第二凸起32内以固定连接第二凸起32和第一板体25,实现了第二凸起与第一连接体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第二连接体与第一连接体的固定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连接可靠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桩组件,在第一管桩上连接有第一连接体,第二管桩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一盲孔,第二连接体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盲孔,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凸起能够插入第二连接的第二盲孔内,第二连接体的第二凸起能够插入第一连接体的第一盲孔内实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插合连接,连接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并且连接速度快,降低管桩机械连接的难度,减少现场接桩作业的时间,有助于降低了加工和施工的综合成本;通过设置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插合状态下,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凸起和第二连接体以及第二凸起和第一连接体,防止在冲击载荷下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发生偏移和纵向脱离,保证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整体性,实现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牢固可靠连接,进一步实现了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的可靠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体20包括第一端板23和第一套筒24,第一端板23包括开设有第一通孔251的第一板体25和从第一板体25的端面突出的第一凸起22,第一套筒24开设有与第一通孔251连通以形成第一盲孔211的第一凹槽241,第一套筒24在与第一端板23的端面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一端板23固定连接,第一套筒24和第一板体25组成所述第一本体21。即,第一连接体20包括第一套筒24,第一板体25和第一凸起22,第一板体25的上端面突出第一凸起22,第一板体2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4,第一板体25和第一套筒24共同开设形成所述第一盲孔2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套筒24的侧壁连接有第一管桩10,也就是图5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通过设置第一套筒24,有助于增大第一连接体20与第一管桩10的接触面积,不仅第一板体的下端面能够与第一管桩连接,而且第一套筒24的侧壁也能够与第一管桩连接,增强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一管桩的连接可靠性;另外,第一套筒的设置,使得第一盲孔能够延伸至第一板体的下端面以下,进而使得第一凸起能够贯穿第一板体并与第一管桩处于同一横截面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第一凸起与第一管桩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套筒24为具有第一凹槽241的圆筒状,第一管桩10为中空的圆筒状,第一套筒24的直径等于第一管桩10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第一套筒24的侧壁连接有第一管桩10,也就是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连接有第一管桩10。第一套筒24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套筒24的直径小于第一管桩10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套筒24的周侧包围填充有第一管桩10,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第一连接体与第一管桩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体30包括第二端板33和第二套筒34,第二端板33包括开设有第二通孔351的第二板体35和从第二板体35的端面突出的第二凸起32;第二套筒34开设有与第二通孔351连通以形成第二盲孔311的第二凹槽341,第二套筒34在与第二端板33的端面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33固定连接,第二套筒34和第二板体35组成所述第二本体。即,第二连接体30包括第二套筒34,第二板体35和第二凸起32,第二板体35的下端面突出第二凸起32,第二板体23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34,第二板体35的第二通孔351和第二套筒34的第二凹槽341共同开设形成有第二盲孔3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套筒34形状可以是具有凹槽341的圆柱状、长方体或其他具体形状,只要满足第二套筒开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凹槽并且其外壁不突出于第二管桩的外壁和内壁即可。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体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连接体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通过设置第二套筒,不仅使得第二板体的上端面能够与第二管桩连接,而且第二套筒的周侧也能够与第二管桩连接,有助于增大第二连接体与第二管桩的接触面积,增强第二连接体与第二管桩的连接可靠性;另外,第二套筒的设置,使得第二盲孔能够延伸至第二板体的上端面以上,进而使得第一凸起能够贯穿第二板体并与第二管桩处于同一横截面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第一凸起与第二管桩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体30内开设有内螺纹孔36,内螺纹孔36与第二盲孔311连通;第一凸起22开设有内螺纹孔221;第一紧固件50设置有外螺纹,第一紧固件50穿过第二连接体的内螺纹孔36和第一凸起的内螺纹孔221,与第二连接体30和第一凸起22螺纹连接。即,第一凸起22插入第二连接体的第二盲孔311内,第一凸起22与第二连接体均开设有内螺纹孔并与第一紧固件的外螺纹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和第二连接体的内螺纹的位置可以是能够供第一紧固件拧入的任何位置。例如,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体30包括第二凸起32和第二板体35,第一紧固件50从第二板体35的外侧壁拧入第二板体35和第一凸起22的内螺纹中;或者第二连接体包括与第二板体的上端连接的第二套筒,第一紧固件拧入第二套筒和第一凸起的内螺纹中。第二连接体与第一凸起通过第一紧固件进行螺纹连接,操作简单方便,连接可靠,施工速度快。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套筒34内开设有内螺纹孔342,内螺纹孔342与第二盲孔311连通;第一凸起22开设有内螺纹孔221;第一紧固件50设置有外螺纹,第一紧固件50穿过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孔342和第一凸起的内螺纹孔221,与第二套筒34和第一凸起22螺纹连接。即,第二连接体30包括与第二板体连接的第二套筒34,第一凸起22贯穿第二板体并插入至第二套筒24内,第二套筒34和第一凸起22均设置有连通的内螺纹孔以供与第一紧固件50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第二套筒的设置,增大了第二管桩与第二连接体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连接牢固性;并且第二套筒的设置,使得第一凸起能够贯穿第二板体并延伸至较深的第二套筒的凹槽内,配合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二套筒和第一凸起,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凸起与第二连接体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体20内开设有内螺纹孔26,内螺纹孔26与第一盲孔211连通;第二凸起32开设有内螺纹孔321;第二紧固件60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紧固件60穿过第一连接体的内螺纹孔26和第二凸起的内螺纹孔321,与第一连接体20和第二凸起32螺纹连接。即,第二凸起32插入第一连接体20的第一盲孔211内,第二凸起32与第一连接体20均开设有内螺纹孔并与第二紧固件60的外螺纹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32起和第二连接体20的内螺纹的位置可以是能够供第二紧固件拧入的任何位置。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体20包括第一凸起22和第一板体25,第二紧固件60从第一板体25的外侧壁拧入第一板体25和第二凸起32的内螺纹中;或者第一连接体包括与第一板体的下端连接的第一套筒,第二紧固件拧入第一套筒和第二凸起的内螺纹中。通过螺纹连接,实现了第二凸起32与第一连接体20固定连接,操作简单方便,连接可靠,施工速度快。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套筒24内开设有内螺纹孔242,内螺纹孔242与第一盲孔211连通;第二凸起32开设有内螺纹孔321;第二紧固件60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紧固件60穿过第一套筒的内螺纹孔242和第二凸起的内螺纹孔321,与第一套筒24和第二凸起22螺纹连接。即,第一连接体包括与第一板体25连接的第一套筒24,第二凸起32贯穿第一板体25并插入至第一套筒24内,第一套筒24和第二凸起32均设置有连通的内螺纹孔以供与第二紧固件60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第一套筒的设置,增大了第一管桩与第一连接体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连接牢固性;并且第一套筒的设置,使得第二凸起能够贯穿第一板体并延伸至较深的第一套筒的凹槽内,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凸起,进一步加强了第二凸起与第一连接体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板体25为轴对称结构,第一凸起22设置有多个并相对第一板体25的轴线对称设置。具体的,第一板体25为轴对称结构,第一板体25的端面突出有多个第一凸起22,多个所述第一凸起22相对于第一板体25的轴线对称。结合图3所示,第二板体35为轴对称结构,第二盲孔311设置有多个并相对第二板体35的轴线对称设置。具体的,第二板体35为轴对称结构,第二板体35开设有多个第二盲孔311并且第二盲孔相对于第二板体的轴线对称,保证了多个对称第二盲孔能够供多个对称的第一凸22起插入。多个对称第一凸起和第二盲孔的设置保证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传力对称平稳,并且增强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连接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盲孔211设置有多个并相对第一板体25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盲孔211和第一凸起22沿所述第一板体25的周向间隔设置。结合图3所示,第二凸起32设置有多个并相对第二板体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二盲孔311和第二凸起32沿第二板体35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一板体25开设有多个第一盲孔211并且第一盲孔211相对于第一板体25的轴线对称,第二板体35的端面突出有多个第二凸起32,多个所述第二凸起22相对于第二板体25的轴线对称,保证了多个对称的第二凸起22能够插入对应的多个第一通孔内,多个对称第二凸起32和第一盲孔211的设置加强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受力对称平稳性,从而加强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连接可靠性。多个第一通盲孔211与多个第一凸起22沿第一板体25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及多个第二盲孔311与多个第二凸起32沿第二板体35的周向间隔设置,保证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受力均匀,加强了传力的均匀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第一连接体与第二来连接体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板体25具有中空的第一圆柱空腔252,第一圆柱空腔252的轴线对应与第一板体25的轴线重合;如图3所示,第二板体35具有中空的第二圆柱空腔352,第二圆柱空腔352的轴线对应与第二板体25的轴线重合。具体的,第一板体25为中空结构并具有中空的第一圆柱空腔252,第一圆柱空腔252的轴线与第一板体25的轴线重合,保证了第一圆柱空腔位于第一板体的中部,加强了第一板体的结构稳定性;第二板体35为中空结构并具有中空的第二圆柱空腔352,第二圆柱空腔352的轴线与第二板体35的轴线重合,保证了第二圆柱空腔位于第二板体的中部,加强了第二板体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管桩10的中部具有圆柱空腔,第一板体25的第一圆柱空腔与第一管桩10的圆柱空腔同轴连通,并且第一管桩10的外壁与第一板体25的外壁对齐连接,第一管桩10的内壁与第一板体25的内壁对齐连接,加强了第一管桩与第一板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管桩40的中部具有圆柱空腔,第二板体35的第二圆柱空腔与第二管桩40的圆柱空腔同轴连通,并且第二管桩40的外壁与第二板体35的外壁对齐连接,第二管桩40的内壁与第二板体35的内壁对齐连接,加强了第二管桩与第二板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打桩的平稳性。
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体20开设有第一主筋锚孔27和与第一主筋锚孔连通的第一穿筋孔28,第一主筋锚孔27的直径大于第一穿筋孔28的直径,第一主筋锚孔27与第一穿筋孔28的同周向设置,并且与第一凸起22和第一盲孔211均同周向设置,加强了该周向的牢固性,保证了第一凸起和第一盲孔的在插合状态下的连接可靠性。第一凸起和第一盲孔的在周向上的两侧可以均设置有两个邻近的第一主筋锚孔27和第一穿筋孔28,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凸起和第一盲孔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体30开设有第二主筋锚孔37和与第二主筋锚孔37连通的第二穿筋孔38,第二主筋锚孔37的直径大于第二穿筋孔38的直径,第二主筋锚孔37与第二穿筋孔38以及第二凸起32和第二盲孔311同周向设置,第二凸起32和第二盲孔311的在周向上的两侧可以均设置有两个邻近的第二主筋锚孔37和第二穿筋孔38,加强了该周向方向的牢固性,并且进一步加强了第二凸起32与第二盲孔311在插合状态的连接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