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础边坡分阶支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基础边坡分阶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面临各种建设问题。新城区急需扩建,旧城区急需改造。对于处于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下的城市而言,城区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困难重重,城区中仅有少量的平原,多数建筑物存在于边坡之上。坡体多为杂填土、可塑红粘土、中风化白云岩构成的岩土混合质临时性基坑边坡,有的甚至含有溶洞或地下暗河。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基坑边坡的安全直接关乎着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对岩土混合质临时性基坑边坡的支护施工中,主要考虑坡体上方建筑的安全性,即保证施工期间减少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传统的钻孔方式比较粗暴,震动较大,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如果在不影响边坡上方居民生活的情况下进行,显得尤为困难,需要探索更安全的施工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基础边坡分阶支护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基础边坡分阶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挖掘建筑基础边沿土石方,在建筑基础边沿形成具有多个台阶的边坡;
步骤二:选取其中一个台阶对应的边坡坡面作为工作坡面,提供钻机、土体钻头、岩体钻头和组合护管,所述组合护管包括内层套管和套装于所述内层套管外周面上的外层套管,先将土体钻头安装在钻机上,启动钻机使所述土体钻头钻通工作坡面上层土体复合护坡单元并获得前段孔,然后将所述组合护管压入前段孔内;再将岩体钻头安装在钻机上,启动钻机使所述岩体钻头穿过所述组合护管后钻进工作坡面下层岩体复合护坡单元并获得后段孔,使所述前段孔与后段孔连通形成锚孔;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在所述工作坡面上钻攻获得多个锚孔;
步骤四:提供多根锚具,每根锚具包括并列集束在一起的多根锚索,将每根锚具的一端一一对应地插入步骤三中所述锚孔内,并使每根锚具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工作坡面以外,再向锚具与锚孔内间隙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其与该锚具组成抗滑桩;
步骤五:在步骤四中所述抗滑桩顶部布置多根钢筋,使所有抗滑桩连接在一起,然后浇注混凝土覆盖所有钢筋,待混凝土凝固后其与钢筋组成桩间板,并且该桩间板与所述抗滑桩组成复合护坡单元;
步骤六: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选取相应的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作为工作坡面,构筑获得多个复合护坡单元后,施工结束。
步骤二中所述锚孔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为20°。
步骤二中所述锚孔孔径不小于150mm。
步骤四中所述锚索采用公称直径为15-20mm的钢绞线制成。
所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步骤五中所述桩间板中的钢筋公称直径不小于φ14mm,并且分两层、沿着至少两个方向布置。
步骤五中所述桩间板厚度不小于300mm。
步骤二中所述后段孔深度为1.5m至6m。
沿着自上而下的顺序,每个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上构筑的抗滑桩数量逐渐递减。
沿着自上而下的顺序,每个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上构筑的抗滑桩内所包含的锚具,锚具内所包含的锚具数量逐渐递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采用钻孔过程中震动幅度较小的300型履带地质钻机进行施工,而后又在钻机与边坡坡面之间夹塞弹簧垫,用于吸收震动,在钻孔过程中又通过使用双层组合套管对孔壁进行保护,对边坡上层土体与下层岩体进行区别对待,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有效防止了钻孔过程中出现塌孔、掉块以致无法成孔的现象,确保了成孔质量,保障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对边坡土体或岩体的扰动,为保障地面建筑物的稳定和可靠奠定了基础,另外,组合护筒外层套管采用可降解的工程塑料材料制成,避免对土体造成污染,外层套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使组合护筒具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地应力,避免出现塌孔现象,而后在支护过程中,对建筑基础下方土体结构与岩体结构区别对待和区别施工,使上层土体与下层岩体通过抗滑桩、桩间板连接为统一的整体,提升了对建筑基础的支护强度,并且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上层土体的厚度逐渐减少,适时减少抗滑桩以及相应锚具内锚索的数量,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土体,2-下层岩体,3-锚具,4-抗滑桩,5-桩间板,6-排水沟,7-组合护管,8-前段孔,9-后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基础边坡分阶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挖掘建筑基础边沿土石方,在建筑基础边沿形成具有多个台阶的边坡;
步骤二:选取其中一个台阶对应的边坡坡面作为工作坡面,提供钻机、土体钻头、岩体钻头和组合护管7,组合护管7包括内层套管和套装于内层套管外周面上的外层套管,先将土体钻头安装在钻机上,启动钻机使土体钻头钻通工作坡面上层土体1复合护坡单元并获得前段孔8,然后将组合护管7压入前段孔8内;再将岩体钻头安装在钻机上,启动钻机使岩体钻头穿过组合护管7后钻进工作坡面下层岩体2复合护坡单元并获得后段孔9,使前段孔8与后段孔9连通形成锚孔;进一步地,步骤二中锚孔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为20°。步骤二中锚孔孔径不小于150mm。步骤二中后段孔9深度为1.5m至6m。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在工作坡面上钻攻获得多个锚孔;
步骤四:提供多根锚具3,每根锚具3包括并列集束在一起的多根锚索,将每根锚具3的一端一一对应地插入步骤三中锚孔内,并使每根锚具3的另一端延伸出工作坡面以外,再向锚具3与锚孔内间隙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其与该锚具3组成抗滑桩4;进一步地,步骤四中锚索采用公称直径为15-20mm的钢绞线制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步骤五:在步骤四中抗滑桩4顶部布置多根钢筋,使所有抗滑桩4连接在一起,然后浇注混凝土覆盖所有钢筋,待混凝土凝固后其与钢筋组成桩间板5,并且该桩间板5与抗滑桩4组成复合护坡单元;步骤五中桩间板5中的钢筋公称直径不小于φ14mm,并且分两层、沿着至少两个方向布置。步骤五中桩间板5厚度不小于300mm。
步骤六: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选取相应的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作为工作坡面,构筑获得多个复合护坡单元后,施工结束。
另外,沿着自上而下的顺序,每个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上构筑的抗滑桩4数量逐渐递减。沿着自上而下的顺序,每个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上构筑的抗滑桩4内所包含的锚具3,锚具3内所包含的锚具3数量逐渐递减。
此外,建筑基础边坡分阶支护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进行步骤一的同时,在每个台阶上挖掘土石方形成排水沟6。步骤二中外层套管材质为工程塑料。内层套管是由材质为合金结构钢的无缝钢管制成。内层套管外径为φ168mmmm,内层套管壁厚为5-8mm。建筑基础边坡分阶支护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将土体钻头安装在钻机上之前,在钻机底部和边坡坡面上夹塞弹簧垫。
进一步地,土体钻头的材质为合金钢材。岩体钻头为无芯钻头。岩体钻头公称外径为φ135mmmm。钻机为300型履带地质钻机。建筑基础边坡分阶支护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使土体钻头或岩体钻头钻进的过程中遭遇溶洞、泥夹石或裂隙密集带时,则应立即取出土体钻头或岩体钻头,向前段孔8或后段孔9内灌入填充料浆进行封堵后,再使土体钻头或岩体钻头继续钻进。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采用钻孔过程中震动幅度较小的300型履带地质钻机进行施工,而后又在钻机与边坡坡面之间夹塞弹簧垫,用于吸收震动,在钻孔过程中又通过使用双层组合套管对孔壁进行保护,对边坡上层土体与下层岩体进行区别对待,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有效防止了钻孔过程中出现塌孔、掉块以致无法成孔的现象,确保了成孔质量,保障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对边坡土体或岩体的扰动,为保障地面建筑物的稳定和可靠奠定了基础,另外,组合护筒外层套管采用可降解的工程塑料材料制成,避免对土体造成污染,外层套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使组合护筒具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地应力,避免出现塌孔现象,而后在支护过程中,对建筑基础下方土体结构与岩体结构区别对待和区别施工,使上层土体与下层岩体通过抗滑桩、桩间板连接为统一的整体,提升了对建筑基础的支护强度,并且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上层土体的厚度逐渐减少,适时减少抗滑桩以及相应锚具内锚索的数量,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节省成本。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建筑基础边坡具有多个台阶;
首先,在施工前,要对边坡上的建筑物进行建筑既有裂缝及缺陷对建筑主体结构安全性影响的等级评定。对即将建设的地铁隧道和地铁出口进行预测。根据评定结果划分等级。并进入建筑物内部逐一检查裂缝及破损状况。以便于对建筑物作出综合评定。确定锚索成孔工艺是否会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如果会产生影响,并在施工期间影响居民的生活,则需制定减震工艺。
其次,为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选用震动幅度较小的300型履带地质钻机进行施工,土层部分采用套管跟进方式钻进,套管为一次性套管,岩石部分采用无芯钻头或取芯钻头方式钻进。采用挖掘机挖土并整平场地,安设钻机,调整钻孔机臂架的水平位置、高度、方位和倾角,使钻杆和套管夹具对准孔位,调整方位和倾角使其符合设计要求。采用φ168mm跟管钻进,跟管为合金结构钢无缝钢管,壁厚5-8mm,单根套管长度1.5m,钻头采用168mm合金钻头,每段钻进长度宜为3-6m,实际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采用ф135mm三角钻头从跟管内钻进,钻杆采用75mm无芯钻杆。钻进过程采用清水回渣,钻进过程水压不能过大,能正常回渣为宜。入岩后不再进行套管跟进,入岩后采用150mm无芯钻头或者150mm取芯钻头钻至终孔。所跟进的套管不再拔出,以确保土体结构的稳定及成孔质量。
再次,锚索采用人工穿索的方法平稳快速地安装锚索,施工分段进行,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防护或支护结构变形等信息,必要时将对本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首先对第一台阶进行施工,第一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采用“抗滑桩+锚具+桩间板”的支护形式。第一台阶高约27.5至29.1m,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11排,最上排锚索距离冠梁顶1.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5m,水平间距为桩距。各排锚索均为1860型7×15.24mm锚索,锚孔直径150mm。各排锚索倾角均为20°,锚固段长度均为5.0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12束,垂直间距2.5m,水平间距同桩间距。设计水平预应力:从上到下,第一、二排为640kn;第三排位800kn;第四至六排为880kn;第七至第十一排为800kn。
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第一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内有已完工地铁隧道,锚索应严格按规范控制钻孔误差,严密监测钻孔倾斜度和孔深。
抗滑桩:桩顶标高1078m,直径2.0m,间距约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10.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0×1.2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桩间板:厚度为300mm,采用c30混凝土,内布双层双向φ14@200钢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台阶所对应的边坡坡面临近燃气、供水等重要管线缆,抗滑桩施工时必须跳孔开挖,成孔后应及时浇筑,严禁长时间不浇筑。在土层内施工时应采用泥浆护壁或钢护筒防止孔壁垮塌。施工过程应严密监测重要管线缆位移。
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第二台阶高4.25m,宽8m,采用“抗滑桩+锚具+桩间板”的支护形式,抗滑桩:直径1.5m,间距约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6.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1.5×1.0m冠梁相连接,冠梁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桩间岩体支护采用挂网喷射c25细石混凝土,厚80mm,配单层双向φ8@150钢筋网,水平钢筋应锚入抗滑桩内。
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第三台阶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形式,第三台阶高约20.3m,采用“抗滑桩+锚索”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8排,最下排锚索距坡脚1.15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5m,水平间距为桩距,锚在主桩上。锚索采用1860型7×15.24mm锚索,锚孔直径150mm。各排锚索倾角均为20°,锚固段长度均为5.0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12束,垂直间距2.5m,水平间距同桩间距。设计水平预应力:从上到下,第一排为640kn;第二排为720kn;第三排为800kn;第四排为880kn;第五、六排为960kn;第七、八排为880kn。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注意:本段边坡坡体内有已完工地铁隧道,锚索应严格按规范控制钻孔误差,严密监测钻孔倾斜度和孔深。如发现钻孔至图示尺寸仍未达到锚索锚固段要求时,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处理。
抗滑桩:
a.主桩:直径2.0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10.5m。素混凝土桩直径1.5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2.0m。抗滑桩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0×1.2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0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b.素混凝土桩:直径1.5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2.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应嵌入冠梁。
注意:本段边坡坡顶有临近燃气、供水等重要管线,抗滑桩施工时必须跳孔开挖,成孔后应及时浇筑,严禁长时间不浇筑。在土层内施工时应采用泥浆护壁或钢护筒防止孔壁垮塌。施工过程应严密监测重要管线位移。
第四台阶高约10.1m,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5排,最下排锚索距坡脚1.0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0m,水平间距为桩距。本阶边坡锚索采用1860型7×15.24mm锚索,锚孔直径150mm。各排锚索倾角均为20°,锚固段长度均为5.0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锚索均为12束。本阶边坡设计水平预应力:从上到下均为240kn。
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注意:本段边坡坡体内有已完工地铁隧道,锚索应严格按规范控制钻孔误差,严密监测钻孔倾斜度和孔深。如发现钻孔至图示尺寸仍未达到锚索锚固段要求时,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处理。
抗滑桩:直径2.0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6.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0×1.2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0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桩间板:厚度为300mm,采用c30混凝土,内布双层双向φ14@200钢筋。
注意:本段边坡坡顶有临近燃气、供水等重要管线,抗滑桩施工时必须跳孔开挖,成孔后应及时浇筑,严禁长时间不浇筑。在土层内施工时应采用泥浆护壁或钢护筒防止孔壁垮塌。施工过程应严密监测重要管线位移。
第五台阶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及坡脚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1~3排,最上排锚索距坡顶1.9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5m,水平间距为3.0m。本阶边坡锚索采用1860型7×15.24mm锚索,锚孔直径150mm。各排锚索倾角均为20°,锚固段长度均为5.0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锚索均为10束为5束)。本阶边坡设计水平预应力:从上到下均抗滑桩上均为560kn。
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抗滑桩:直径1.5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1.5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0×1.2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0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桩间板:厚度为300mm,采用c30混凝土,内布双层双向φ14@200钢筋。
注意:本段边坡坡顶有临近燃气、供水等重要管线,下部邻近已暗挖1号出入口扶梯段,应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施工。施工时必须跳孔开挖,成孔后应及时浇筑,严禁长时间不浇筑。施工过程应严密监测重要管线位移。
第六台阶采用“分阶放坡+网喷+格构锚杆”的支护方案。坡面及坡脚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边坡分三阶放坡:第一阶高度5.5m,放坡坡比为1:2;第二阶高度4m,放坡坡比1:1.75;第三阶高度20.2m,放坡坡比1:0.15,分阶处设置一道2m宽马道平台。
挂网喷砼:坡面采用单层双向钢筋网片,挂ф8@150钢筋,喷射c25混凝土,厚100mm;每20m设置30mm伸缩缝,缝内填充沥青麻丝。坡面设置泄水孔,间距为2×2m,最下排泄水孔距离坡脚高度不大于0.3m,泄水孔采用φ110mmpvc排水管制作。
第七台阶采用“格构+锚杆+网喷”支护:
格构:格构断面尺寸为400×400mm,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为4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格构柱脚应嵌入中风化白云岩0.5m。
锚杆:锚杆水平和垂直间距均为2m,采用hrb400级φ25钢筋,锚杆长度和布置详图纸。沉沙段长度均为0.5m。成孔直径80mm,倾角20°。灌注m30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锚杆每隔1.5~2.0m设一定位支架。
挂网喷砼:坡面采用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挂ф8@150钢筋,喷射c25混凝土,厚120mm;加强筋采用1ф12钢筋,与锚索头焊接。每20m设置30mm伸缩缝,缝内填充沥青麻丝。坡面设置泄水孔,间距为2×2m,最下排泄水孔距离坡脚高度不大于0.3m,泄水孔采用φ110mmpvc排水管制作,尺寸详图纸。
第八台阶采用“咬合抗滑桩+锚索”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抗滑桩:a.主桩:直径2.5m,间距3.5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9.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5×1.5m冠梁相连接,冠梁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b.素混凝土桩:直径1.5m,间距3.5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2.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应嵌入冠梁。
注意:本段边坡坡体内有已完工1号风亭组地下室,抗滑桩施工时必须跳孔开挖,成孔后应及时浇筑,严禁长时间不浇筑。在土层内施工时应采用泥浆护壁或钢护筒防止孔壁垮塌。施工过程应严密监测1号风亭组地下室位移。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8排,最下排锚索距离坡脚2.0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5m,水平间距为3.5m,锚在主桩上。锚索采用1860型7×15.24mm锚索,锚孔直径150mm。设计水平预应力:从上到下,第一至四排为480kn;第五至八排为400kn。。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12束,锚索倾角30°,锚固段长度均为5.0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注意:本段边坡坡体内有已开挖1号出入口扶梯暗挖隧道,锚索应严格按规范控制钻孔误差,严密监测钻孔倾斜度和孔深。如发现钻孔至图示尺寸仍未达到锚索锚固段要求时,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处理。
第九台阶采用“咬合抗滑桩+角撑(15)”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抗滑桩:a.主桩:直径2.5m,间距3.5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20.0m。其中通风井位置抗滑桩应底于能通风井底标高=1034m,故此处抗滑桩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20.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5×1.5m冠梁相连接,冠梁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b.素混凝土桩:直径1.5m,间距3.5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2.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应嵌入冠梁。
注意:本段边坡坡体内有已完工1号风亭组地下室,抗滑桩施工时必须跳孔开挖,成孔后应及时浇筑,严禁长时间不浇筑。在土层内施工时应采用泥浆护壁或钢护筒防止孔壁垮塌。施工过程应严密监测1号风亭组地下室位移。
角撑:共设置四道,第一道为混凝土结构,下面三道为型钢支撑。第一道斜撑标高为1069.75m;第二道斜撑标高为1063.3m;第三道斜撑标高为1057.3m;第四道斜撑标高为1051.3m。
斜撑竖向支撑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管直径610mm,壁厚16mm,高23.85m,管中填筑c30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同抗滑桩。
混凝土斜撑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尺寸详大样图;
型钢支撑采用钢管支撑,gc-1采用两根φ580钢管联合,gc-2采用单根φ610钢管。中设联系杆采用拼接双22a槽钢。腰梁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断面尺寸为高0.8m,宽1.2m,配筋及平面设置详图纸。腰梁与抗滑桩间空隙应与腰梁一起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密实。
第十台阶采用“分阶设置,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第十台阶高约5.6m,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2排,最下排锚索距坡脚1.0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3.0m,水平间距为桩距。锚索采用1860型7×15.24mm锚索,锚孔直径150mm。各排锚索倾角均为30°,锚固段长度均为5.0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6束,垂直间距3.0m,水平间距同桩间距。设计水平预应力:从上到下,第一排为240kn;第二排为320kn。
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抗滑桩:直径1.5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3.0m。抗滑桩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1.5×1.0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0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注意:本段边坡坡顶有临近燃气、供水等重要管线,抗滑桩施工时必须跳孔开挖,成孔后应及时浇筑,严禁长时间不浇筑。在土层内施工时应采用泥浆护壁或钢护筒防止孔壁垮塌。施工过程应严密监测重要管线位移。
桩间板:厚度为300mm,采用c30混凝土,内布双层双向φ14@200钢筋。
第十一台阶高约24.2m,采用“咬合抗滑桩+斜撑”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8排,最下排锚索距坡脚0.5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详剖面图,水平间距为桩距,锚在主桩上。本阶边坡锚索采用1860型7×15.24mm锚索,锚孔直径150mm。各排锚索倾角均为30°,锚固段长度均为5.0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锚索均为12束。设计水平预应力:从上到下,第一排为200kn;第二排为660kn;第三排为580kn;第四排为100kn;第五排为60kn;第六排为150kn;第七排为390kn;第八排为480kn。
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注意:本段边坡作为d1-e段边坡角撑的对侧边坡,锚索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调整角撑上的推力。本段边坡预应力设计值仅为根据勘察报告计算的理论值,实际施工时应根据设置在各道角撑两端的位移监测情况控制预应力张拉值,并根据开挖过程动态调整。严禁出现d1-e侧角撑向坡体内位移,立柱支撑点处位移不得大于5mm。本段边坡锚索施工应有专项方案,对锚索的张拉、补张拉应有详细的施工措施。
抗滑桩:a.主桩:直径2.2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10.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2×1.4m冠梁相连接,冠梁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b.素混凝土桩:直径1.5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2.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应嵌入冠梁。
角撑:共设置四道,第一道为混凝土结构,下面三道为型钢支撑。第一道斜撑标高为1069.75m;第二道斜撑标高为1063.3m;第三道斜撑标高为1057.3m;第四道斜撑标高为1051.3m。
斜撑竖向支撑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管直径610mm,壁厚16mm,高23.85m,管中填筑c30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同抗滑桩。
混凝土斜撑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型钢支撑采用钢管支撑,gc-1采用两根φ580钢管联合,gc-2采用单根φ610钢管。中设联系杆采用拼接双22a槽钢。腰梁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断面尺寸为高0.8m,宽1.2m,配筋及平面设置详图纸。腰梁与抗滑桩间空隙应与腰梁一起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密实。
第十二台阶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2排,最下排锚索距坡脚1.0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3.0m,水平间距为桩距。锚索采用1860型7×15.24mm锚索,锚孔直径150mm。各排锚索倾角均为30°,锚固段长度均为5.0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6束,垂直间距3.0m,水平间距同桩间距。设计水平预应力:从上到下,第一排为240kn;第二排为320kn。
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抗滑桩:直径1.5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3.0m。抗滑桩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1.5×1.0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0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注意:本段边坡坡顶有临近燃气、供水等重要管线,抗滑桩施工时必须跳孔开挖,成孔后应及时浇筑,严禁长时间不浇筑。在土层内施工时应采用泥浆护壁或钢护筒防止孔壁垮塌。施工过程应严密监测重要管线位移。
第十三台阶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9-12排,最下排锚索距离坡脚1.0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5m,水平间距为桩距,锚孔直径150mm,锚索入射角30°。各排锚索均为1860型1×7φ15.2锚索,锚固段长度均为5.5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12束。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抗滑桩:直径2.0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7.5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0×1.0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桩间板:厚度为300mm,采用c30混凝土,内布双层双向φ14@200钢筋。
第十四台阶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9排,最下排锚索距离坡脚1.0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5m,水平间距为桩距,锚孔直径150mm,锚索入射角30°。各排锚索均为1860型1×7φ15.2锚索,锚锚固段长度均为5.5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13束。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抗滑桩:直径2.0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7.5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0×1.0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桩间板:厚度为300mm,采用c30混凝土,内布双层双向φ14@200钢筋。
第十五台阶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9-11排,最下排锚索距离坡脚1.0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5m,水平间距为桩距,锚孔直径150mm,锚索入射角30°。各排锚索均为1860型1×7φ15.2锚索,锚固段长度均为5.5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12束。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抗滑桩:直径2.0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7.5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0×1.0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桩间板:厚度为300mm,采用c30混凝土,内布双层双向φ14@200钢筋。
第十六台阶采用“抗滑桩+锚索+桩间板”的支护方案。坡面设泄水孔,泄水孔应用排水管将水引入建筑设计排水系统。并在坡脚、坡顶设置排水沟,边坡工程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严禁超挖。
锚索设计:设置预应力锚索12排,最下排锚索距离坡脚1.0m,各排锚索垂直间距为2.5m,水平间距为桩距,锚孔直径150mm,锚索入射角30°。各排锚索均为1860型1×7φ15.2锚索,锚固段长度均为5.5m,且应穿过层面不小于1.5m。锚索束数:从上到下,各排锚索均为12束,轴向预张拉力详图纸。锚固段灌注m30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压力宜在0.6-3.0mpa,沉砂段长为0.5m。锚索体每隔1.5m设一定位支架,各排锚具为设计束数选择。
抗滑桩:直径2.2m,间距3.0m,嵌固段嵌入完整中风化岩不少于7.5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如遇到水下浇筑,混凝土须提高一个等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桩顶设置2.2×1.0m冠梁相连接,锚索位置设置0.4*0.3m系梁相连接,冠梁和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钢筋笼每2m设置φ28加强筋,加强筋搭接长度300mm,单面焊接;纵向筋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桩间板:厚度为300mm,采用c30混凝土,内布双层双向φ14@200钢筋。下锚过程注意保护锚索附件,保证在将锚束体推至预定深度后,注浆管畅通完好。如若注浆管不通时应拔出锚索体处理畅通后重新安放。锚固段注浆采取一次注浆进行。锚索安装后,通过与锚索捆绑在一起φ20mmpvc灌浆管,采用sub8.0a型砂浆泵进行灌浆,灌浆压力0.25mpa~0.8mpa。灌浆过程中,当孔口返浆比重与灌浆进浆比重后结束注浆,进浆必须连续。
张拉前先对对拟投入使用的张拉千斤顶和压力表必须进行配套标定,并绘制出油表压力与千斤顶张拉力的关系曲线图。张拉设备和仪器标定间隔期控制在6个月内,超过标定期或遭强烈碰撞的设备和仪器,必须重新标定后方可投入使用。安装锚具及千斤顶,连接液压系统,仔细检查各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无误后开始进行张拉。使用砂轮切割机切除钢绞线,锚具外留存15cm。并用黄油保护锚具及外留钢铰线,浇筑c20砼封闭锚头,砼保护厚度不小于10cm。预应力锚索施工前需进行锚索抗拉拔试验。具体选点和试验装置及相关要求由设计、监理协商后,按相关规范执行。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