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砖、生态墙及生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砖、生态墙及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现有生态修复工艺中,通常会在河道的两边分别增设边坡,在边坡上种植各式各样的绿草和花,并且还在边坡和河道之间增设人行道,让经过的人可以饭后散步,欣赏河道生态,为了防止边坡泥土滑落至人行道,会在人行道和边坡之间设置隔离墙。
但该隔离墙与河道生态的绿色环境相冲突,如何将该隔离墙与当前河道生态修复融为一体,成为目前河道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砖、生态墙及生态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砖,包括前板、底板和两块侧板,所述前板和两块侧板围合形成u型板,所述底板封住u型板的底面,两块所述侧板端部均朝外延伸形成外耳,朝内延伸形成内耳,所述前板内壁、两块侧板内壁和两块内耳内壁围合形成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用于种植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流生态修复的施工人员可以将该生态砖铺于河道两侧的隔离墙上,并在种植区内种植绿色植物,让隔离墙不会显得与修复后的河道生态环境格格不入,并且能够让路过的行人在隔离墙上感受到绿色的生态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前板的宽度大于两倍的外耳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态砖铺设形成生态墙时,上层的生态砖的前板可以支撑在下层的两个生态砖的前板上,如此可提高铺设形成的生态墙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外耳或内耳开设有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的固定孔并非是预先在生态砖烧制时就开设的,而是在生态砖铺设形成生态墙之后,再整体地打出固定孔,并贯穿钢筋达到提高结构强度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前板、底板、侧板、外耳和内耳为一体烧制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拼接形成的生态砖,一体烧制形成的可以使种植区不存在有间隙,避免种植区内的泥土流失,导致植物萎靡的情况发生。
一种河道修复生态墙,包括隔离墙,以及贴合于隔离墙的种植墙,所述种植墙由若干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砖呈矩形阵列形成,所述种植墙中的任一生态砖均位于该生态砖的上层两个生态砖或下层两个生态砖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生态砖按照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布,并且上一层的每一个生态砖均设置于在下一层的两个生态砖之间,这样子分布的方式可以让每个生态砖的种植区无不干扰,留出足够的空间给予种植区内的植物生长。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墙由若干根竖向设置的钢筋固定,所述钢筋贯穿生态砖的外耳或内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若干生态砖按照上述分布的方式铺设在隔离墙后,由顶层依次向下开设固定孔,由于错位的关系,某些生态砖的固定孔会开设在外耳,而某些生态砖的固定孔会开设在内耳,不论开设在外耳或内耳,只要在纵向方向上固定孔是对齐的即可,对齐后贯穿钢筋并往固定孔内浇灌混凝土以固定各列的生态砖。
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系统,包括河道、设置于河道两侧的人行道、设置于人行道外侧的边坡,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墙,所述生态墙设置于人行道和边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的生态墙置于现有的河道修复生态系统的隔离墙上,并在生态墙的每个生态砖的种植区内均种植上植物,便可让隔离墙绿意盎然,令路人能感受到修复后的河道的良好生态环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砖、生态墙及生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河流生态修复的施工人员可以将该生态砖铺于河道两侧的隔离墙上,并在种植区内种植绿色植物,让隔离墙不会显得与修复后的河道生态环境格格不入,并且能够让路过的行人在隔离墙上感受到绿色的生态环境;
2、将生态砖按照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布,并且上一层的每一个生态砖均设置于在下一层的两个生态砖之间,这样子分布的方式可以让每个生态砖的种植区无不干扰,留出足够的空间给予种植区内的植物生长;
3、将生态墙置于现有的河道修复生态系统的隔离墙上,并在生态墙的每个生态砖的种植区内均种植上植物,便可让隔离墙绿意盎然,令路人能感受到修复后的河道的良好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生态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生态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生态砖与钢筋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生态砖;101、前板;102、底板;103、侧板;104、外耳;105、内耳;106、固定孔;107、种植区;
2、生态墙;201、隔离墙;202、种植墙;203、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现有生态修复工艺中,通常会在河道的两边分别增设边坡,在边坡上种植各式各样的绿草和花,并且还在边坡和河道之间增设人行道,让经过的人可以饭后散步,欣赏河道生态,为了防止边坡泥土滑落至人行道,会在人行道和边坡之间设置隔离墙201。
为解决现有的隔离墙201与河道生态的绿色环境相冲突,不符合生态环境宗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分别提供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砖、一种河道修复生态墙、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系统,以解决该问题。
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砖,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前板101、底板102和两块侧板103,前板101和两块侧板103围合形成u型板,底板102封住u型板的底面,两块侧板103端部均朝外延伸形成外耳104,朝内延伸形成内耳105,前板101内壁、两块侧板103内壁和两块内耳105内壁围合形成种植区107,种植区107用于种植植物。
河流生态修复的施工人员可以将该生态砖1铺于河道两侧的隔离墙201上,并在种植区107放置泥土和肥料用以种植绿色植物,让隔离墙201不会显得与修复后的河道生态环境格格不入,并且能够让路过的行人在隔离墙201上感受到绿色的生态环境。
前板101的宽度大于两倍的外耳104的宽度;在生态砖1铺设形成生态墙2时,上层的生态砖1的前板101可以支撑在下层的两个生态砖1的前板101上,如此可提高铺设形成的生态墙2的结构强度。
外耳104或内耳105开设有固定孔106;开设的固定孔106并非是预先在生态砖1烧制时就开设的,而是在生态砖1铺设形成生态墙2之后,再整体地打出固定孔106,并贯穿钢筋203达到提高结构强度的效果。
前板101、底板102、侧板103、外耳104和内耳105为一体烧制形成;相比于拼接形成的生态砖1,一体烧制形成的可以使种植区107不存在有间隙,避免种植区107内的泥土流失,导致植物萎靡的情况发生。
一种河道修复生态墙,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隔离墙201,以及贴合于隔离墙201的种植墙202,种植墙202由若干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生态砖1呈矩形阵列形成,种植墙202中的任一生态砖1均位于该生态砖1的上层两个生态砖1或下层两个生态砖1之间。
将生态砖1按照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布,并且上一层的每一个生态砖1均设置于在下一层的两个生态砖1之间,这样子分布的方式可以让每个生态砖1的种植区107无不干扰,留出足够的空间给予种植区107内的植物生长。
种植墙202由若干根竖向设置的钢筋203固定,钢筋203贯穿生态砖1的外耳104或内耳105;利用若干生态砖1按照上述分布的方式铺设在隔离墙201后,由顶层依次向下开设固定孔106,由于错位的关系,某些生态砖1的固定孔106会开设在外耳104,而某些生态砖1的固定孔106会开设在内耳105,不论开设在外耳104或内耳105,只要在纵向方向上固定孔106是对齐的即可,对齐后贯穿钢筋203并往固定孔106内浇灌混凝土以固定各列的生态砖1。
一种河道修复生态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河道、设置于河道两侧的人行道、设置于人行道外侧的边坡,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生态墙2,生态墙2设置于人行道和边坡之间。
将上述的生态墙2置于现有的河道修复生态系统的隔离墙201上,并在生态墙2的每个生态砖1的种植区107内均种植上植物,便可让隔离墙201绿意盎然,令路人能感受到修复后的河道的良好生态环境。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