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如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如厕系统。
背景技术:
卫生间作为人们日常家居生活的主要功能室,其室内面积及空间直接决定了人们使用时的舒适度。
现有的卫生间内一般均为固定式的坐便或蹲便,在人口众多的家庭及公共场所很难满足不同人的如厕需求,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具体地,坐便器与蹲便器以及淋浴同时设置占用大量空间,维护也比较麻烦,单一坐便或蹲便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用途如厕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将平面三种坐便蹲便及淋浴的空间位置垂直整合在一个平面上,大大的节省了卫生间的使用面积、同时也为坐、蹲人群提供了选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多用途如厕系统,包括蹲盆、马桶坐圈和升降机构;上述蹲盆设置于地面,并与上述升降机构传动连接,且其排污口通过软管与下水管连通;上述马桶坐圈设有呈左右分布的两个,并分别转动连接于上述蹲盆的两侧边缘处,两个上述马桶坐圈可分别转动至贴合并覆盖于上述蹲盆的面板上表面,并共同构成环形的坐垫,或分别转动至上述蹲盆的面板两侧或两侧下方;上述升降机构与上述蹲盆连接,用于驱动上述蹲盆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占用空间体积小,易于安装,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更利于不同高度坐便使用的便捷、舒适、干净卫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冲水系统,上述冲水系统与上述蹲盆的进水口连接,用于对上述蹲盆内部冲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易于蹲盆使用后的良好冲洗。
进一步,上述冲水系统包括水箱,上述水箱安装于地面下,上述水箱的冲水口通过管路与上述蹲盆的进水口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简单,不占用地面空间,使用方便。
进一步,上述地面上设有用于容纳上述蹲盆的凹槽区域,上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上述蹲盆向下移动收缩至上述凹槽区域内,且在该状态下,两个上述马桶坐圈可转动至上述凹槽区域的内部两侧,或驱动上述蹲盆向上移动至上述凹槽区域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蹲盆的合理安装使用,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体积,布局比较合理。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第一踩踏板,两个上述第一踩踏板分别转动连接于上述凹槽区域的两侧边缘的上端,并可分别转动至压覆于收缩至上述凹槽区域内的上述蹲盆面板的上端两侧,或分别转动至上述凹槽区域的上端两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使得蹲便时有效的盖住蹲盆,使得蹲盆面板干净、卫生,使用更舒适,易于后续清理打扫。
进一步,每个上述第一踩踏板均通过转轴与上述凹槽区域的对应侧边缘的上端转动连接,且上述转轴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其绕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易于第一踩踏板的翻转使用。
进一步,上述驱动装置为电机,该电机的驱动轴与对应的上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电动控制运行,比较简便。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踩踏板,上述第二踩踏板转动连接于上述蹲盆后方的地面上,其上具有与上述蹲盆的便池空腔对应的孔位,上述第二踩踏板可在外力作用下向前翻转至压覆于收缩至上述凹槽区域内的上述蹲盆的面板上,并遮盖住上述凹槽区域且露出上述蹲盆的便池空腔,或向后翻转靠近墙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比较简单、合理,操作比较方便,使得蹲便时有效的盖住蹲盆,使得蹲盆面板干净、卫生,使用更舒适,易于后续清理打扫。
进一步,上述升降机构包括两根底梁、两根顶梁、两组剪叉臂和伸缩装置,两根上述顶梁分别沿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蹲盆的面板的两侧下端,两根上述底梁分别沿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凹槽区域的底壁上,并一一对应的分布于两根上述顶梁的下方,两根上述底梁及两根上述顶梁的后端或前端分别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滑块,且位于下方的两个上述滑块之间连接有连梁,两组上述剪叉臂分别竖向设置于上下对应的两组上述底梁与顶梁之间,上述剪叉臂由中部相互交接的两根支撑臂构成,其中一根上述支撑臂的上端与对应的上述顶梁上的滑块活动连接,其下端与对应的上述底梁远离滑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另外一根上述支撑臂的上端与对应的上述顶梁远离滑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其下端与对应的上述底梁上的滑块活动连接,上述伸缩装置装配于上述凹槽区域底壁,其伸缩端与上述连梁活动连接,上述伸缩装置用于驱使上述连梁带动下方的两个上述滑块沿对应的上述底梁的对应端前后滑动,从而驱使两组上述剪叉臂移动,以带动上述蹲盆升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机构设计合理,运行平稳。
进一步,上述蹲盆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两侧的上述马桶坐圈分别灭菌处理的紫外线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紫外线灯的照射能够对马桶坐圈进行灭菌消杀处理,使得用户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中蹲盆上升使用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中设有第一踩踏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中设有第一踩踏板时蹲盆上升使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中第一踩踏板盖住蹲盆时第一辅助盖板遮盖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中设有第二踩踏板时蹲盆作为蹲便使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中设有第二踩踏板时蹲盆作为坐便使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中第二踩踏板盖住蹲盆时第二辅助盖板遮盖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蹲盆,2、马桶坐圈,3、升降机构,4、水箱,5、第一踩踏板,6、第二踩踏板,7、第一辅助盖板,8、第二辅助盖板,31、底梁,32、顶梁,33、剪叉臂,34、滑块,35、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用途如厕系统包括蹲盆1、马桶坐圈2和升降机构3;上述蹲盆1设置于地面,并与上述升降机构3传动连接,且其排污口通过软管与下水管连通;上述马桶坐圈2设有呈左右分布的两个,并分别转动连接于上述蹲盆1的两侧边缘处,两个上述马桶坐圈2可分别转动至贴合并覆盖于上述蹲盆1的面板上表面,并共同构成环形的坐垫,或分别转动至上述蹲盆1的面板两侧或两侧下方;上述升降机构3与上述蹲盆1连接,用于驱动上述蹲盆1上下移动。
使用时,包括以下方式:
1)如图2所示,蹲便使用,具体地,升降机构3驱使蹲盆1移动下降至卫生间地面上,并使得两个马桶坐圈2翻转至蹲盆1两侧,使用者踩踏在蹲盆1的面板两侧即可蹲便如厕即可;
2)如图3所示,坐便使用,具体地,升降机构3驱使蹲盆1移动上升至卫生间地面上方适配的高度,并使得两个马桶坐圈2翻转贴合于蹲盆1的面板上端,并露出蹲盆1的便池空腔(此状态下,两个马桶坐圈2构成一个环形的整圈,并完全遮盖住蹲盆1的面板上端,使用者坐在两个马桶坐圈2构成的坐垫上坐便如厕即可。
整个实施例设计使得蹲盆1能够满足坐便和蹲便的需求,并且,在坐便使用时,坐垫与蹲盆1一体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使用比较灵活、方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蹲盆1的面板是指常规蹲盆的上端环形的板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冲水系统,上述冲水系统与上述蹲盆1的进水口连接,用于对上述蹲盆1内部冲水。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冲水系统能满足蹲盆1正常如厕使用后的冲洗需求,使用比较方便、舒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冲水系统包括水箱4,上述水箱4安装于地面下,上述水箱4的冲水口通过管路与上述蹲盆1的进水口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采用现有的水箱4结合整个系统,使得蹲盆1如厕后的冲洗比较方便,并且不占用地上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马桶坐圈2靠近上述蹲盆1的一端设有橡胶圈。
该实施方式中,在马桶坐圈2抵靠在蹲盆1的面板两侧上端时,能够确保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较好,坐便时不易压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地面上设有用于容纳上述蹲盆1的凹槽区域,上述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上述蹲盆1向下移动收缩至上述凹槽区域内,且在该状态下,两个上述马桶坐圈2可转动至上述凹槽区域的内部两侧,或驱动上述蹲盆1向上移动至上述凹槽区域的上方。
该实施方式中,凹槽区域的宽度应大于蹲盆1的宽度,并且能够满足马桶坐圈2的翻转位置需求,使其翻转时不会受凹槽区域的影响而无法使用,具体的说,马桶坐圈2在蹲盆1处于低位时(收缩至凹槽区域内时)能够翻转至凹槽区域的内部两侧区域内,易于收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5所示,还包括两个第一踩踏板5,两个上述第一踩踏板5分别转动连接于上述凹槽区域的两侧边缘的上端,并可分别转动至压覆于收缩至上述凹槽区域内的上述蹲盆1面板的上端两侧,或分别转动至上述凹槽区域的上端两侧。
该实施方式使用时,包括以下方式:
1)如图4所示,蹲便使用,具体地,升降机构3驱使蹲盆1移动下降收缩至凹槽区域内(一般下降至蹲盆1的面板高度与地面齐平),并使得两个马桶坐圈2翻转至蹲盆1两侧,再将两个第一踩踏板5转动至压覆于蹲盆1的面板上端两侧(该状态下,两个第一踩踏板5的尺寸可以是完全遮盖住凹槽区域以及蹲盆1的面板,并使得蹲盆1的便池空腔露出),使用者踩踏在两个第一踩踏板5上即可蹲便如厕即可,能够很好的确保蹲盆1的面板的洁净程度,并且,有效的遮盖住凹槽区域;
2)如图5所示,坐便使用,具体地,将两个第一踩踏板5翻转至凹槽区域的上端两侧,再通过升降机构3驱使蹲盆1移动上升至卫生间两个第一踩踏板5地面上方适配的高度,并使得两个马桶坐圈2翻转贴合于蹲盆1的面板上端,并露出蹲盆1的空腔(此状态下,两个马桶坐圈2构成一个环形的整圈,并完全遮盖住蹲盆1的面板上端,使用者坐在两个马桶坐圈2构成的坐垫上坐便如厕即可。
该实施方式使得蹲便时有效的盖住蹲盆1,使得蹲盆1的面板干净、卫生,使用更舒适,易于后续清理打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上述第一踩踏板5均通过转轴与上述凹槽区域的对应侧边缘的上端转动连接,且上述转轴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其绕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转轴连接第一踩踏板5和凹槽区域对应处,连接比较简单,第一踩踏板5转动也比较平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驱动装置为电机,该电机的驱动轴与对应的上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电机驱使转轴旋转,从而驱动第一踩踏板5翻转,电动化控制比较方便、简单。
当然,驱动装置也可以是与第一踩踏板5外侧连接的液压杆等伸缩杆,相应的,在卫生间内设计用于控制驱动装置运行的控制器,便于使用者一键控制。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还包括第一辅助盖板7,两个第一踩踏板5在翻转盖住蹲盆1上断面板时,二者之间具有对应蹲盆1的便池空腔的缺口,第一辅助盖板7转动连接于蹲盆1后方的地面上,该第一辅助盖板7可前后翻转,并在第一踩踏板5盖住位于凹槽区域内的蹲盆1上端面板的时候,该第一辅助盖板7可向前翻转遮盖住两个第一踩踏板5之间的缺口,从而使得地面上没有缺口或孔位,方便人们在洗浴时站立,充分节省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7所示,还包括第二踩踏板6,上述第二踩踏板6转动连接于上述蹲盆1后方的地面上,其上具有与上述蹲盆1的便池空腔对应的孔位,上述第二踩踏板6可在外力作用下向前翻转至压覆于收缩至上述凹槽区域内的上述蹲盆1的面板上,并遮盖住上述凹槽区域且露出上述蹲盆1的便池空腔,或向后翻转靠近墙面。
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踩踏板6采用上下开合的方式操作使用,其结构简单,操作比较方便、快捷。
更具体的,第二踩踏板6后端转动连接于水箱4上方的地面上。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二踩踏板6上设有对应蹲盆1的便池空腔的缺口,该缺口延伸至第二踩踏板6的后端端部,在蹲盆1后方的地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盖板8,该第二辅助盖板8可前后翻转,并在第二踩踏板6盖住位于凹槽区域内的蹲盆1上端面板的时候,该第二辅助盖板8可向前翻转遮盖住第二踩踏板6上的缺口,从而使得地面上没有缺口或孔位,方便人们在洗浴时站立,充分节省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7所示,上述升降机构3包括两根底梁31、两根顶梁32、两组剪叉臂33和伸缩装置35,两根上述顶梁32分别沿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蹲盆1的面板的两侧下端,两根上述底梁31分别沿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凹槽区域的底壁上,并一一对应的分布于两根上述顶梁32的下方,两根上述底梁31及两根上述顶梁32的后端或前端分别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滑块34,且位于下方的两个上述滑块34之间连接有连梁,两组上述剪叉臂33分别竖向设置于上下对应的两组上述底梁31与顶梁32之间,上述剪叉臂33由中部相互交接的两根支撑臂构成,其中一根上述支撑臂的上端与对应的上述顶梁32上的滑块34活动连接,其下端与对应的上述底梁31远离滑块34的一端活动连接,另外一根上述支撑臂的上端与对应的上述顶梁32远离滑块34的一端活动连接,其下端与对应的上述底梁31上的滑块34活动连接,上述伸缩装置35装配于上述凹槽区域底壁,其伸缩端与上述连梁活动连接,上述伸缩装置35用于驱使上述连梁带动下方的两个上述滑块34沿对应的上述底梁31的对应端前后滑动,从而驱使两组上述剪叉臂33移动,以带动上述蹲盆1升降。
更具体地,以两根底梁31以及两根顶梁32的后端分别滑动设有滑块34为例,两根底梁31的前端之间也连接有一根横梁,伸缩装置35安装与该横梁上,其伸缩端向后延伸至与连梁活动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3整体支撑结构较好,受力稳定,运行平稳,非常利于蹲盆1的升降操作,以及坐便时的良好支撑。
上述伸缩装置35优先选用液压杆及油缸,使用时连接油泵及液压站即可,其运行比较平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气缸、电动推杆以及其他具有同类似作用的产品或结构。
最佳的,卫生间内设有用于控制升降机构3升降运行的控制装置,该控制控制可以与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器集成设计,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一键式控制蹲盆1的上升使用,当然,整个控制系统采用市面上的常规控制系统即可满足需求,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5、6、7所示,上述蹲盆1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两侧的上述马桶坐圈2分别灭菌处理的紫外线灯7。
该实施方式中,两侧的紫外线灯7可在马桶坐圈2分别翻转至蹲盆1两侧时开启进行灭菌消杀,一般的,在蹲盆1下降至凹槽区域内后开启紫外线灯7进行消杀。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紫外线灯7可以通过悬吊的架子装配于蹲盆1两侧,或者通过其他支架连接均可,只要满足紫外线灯7能够良好照射翻转至蹲盆1两侧的马桶坐圈2即可,一般使用蓄电电源(该蓄电电源直接安装与蹲盆1侧方即可,外置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紫外线灯7的点亮与熄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