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及调蓄方法与流程
2021-01-17 12:01:33|385|起点商标网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建筑小区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面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各种新型做法和新颖材料相继被设计和研发出来,使得海绵城市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目前海绵城市的主要理念首先是通过降低场地内的综合净流系数从而减少雨水径流量,再通过lid蓄水设施降低已经产生径流雨水的排放量,从而依次达到“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但当该理念实用于建筑小区时,却与小区的景观设计发生冲突,原因在于:景观设计要求景观效果的层次感,因此也要求地形的跌宕起伏,但海绵城市为了满足小区蓄水需求,需要更多的低洼地形来制作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这两种理念结合后,小区建设往往导致两个结果,小区海绵指标满足了,但下沉设施过多过深导致景观效果差;或者景观效果满足了,但为了塑造地形导致海绵设施缺乏,因而海绵指标满足不了。中国专利申请cn206667418u公开了一种建筑小区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目的在于使得建筑小区的雨水通过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将雨水净化,然后储存,回用于绿化、洗车、冲洗道路。但该专利有以下4点缺点:1)该方法虽然可以提高雨水的回用率,但性价比太低,每个小区雨水想要回用的话都需要重新建设一套雨水净化系统,不仅提升了一次造价,并且后期需要专人进行维护,极大提升了建设成本及设备运行成本,如果后期没有维护的情况下该套设备很可能会被废弃,不仅导致资金的浪费,也有可能导致现有雨水系统排水不畅。2)该方案并没有按先后顺序实现海绵城市中“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海绵城市建设更主要的使要将雨水有效的渗透入地下,将雨水滞留在小区,才是蓄存,净化,利用和排放,该方案的重点从蓄存开始,抛弃了渗透和滞留的理念,并不完全贴合海绵理念。3)该方案虽然可以利用蓄水设施进行雨水调蓄,但并未有效解决海绵城市中海绵指标与景观设计冲突的问题,如果想有效的滞留足够量的雨水又不影响景观功能的话,就需要增设足够大的蓄水设施,这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并且如此大的地下蓄水设施也降低了小区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4)该方案不适用于南方等降雨时间长,周期长的地区,由于降雨历时长,且降雨连续性高,导致土地一直保持湿润状态,蓄水设施里的雨水无法回用浇花及冲洗道路,长时间的蓄存不仅水体发黑发臭后无法回用,且长时间的水体蓄存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提升维护频率。中国专利申请cn204898855u公布了一种海绵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包括:初期雨水存储罐、地下调节池、储雨池、灌溉水泵、抽水水泵、灌溉管网、抽水管网、中水管网等。通过初期雨水存储罐、地下调节池和储雨池三个蓄水设施分级将雨水进行蓄存,并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通过灌溉水泵、抽水水泵回用于灌溉及中水回用。但该专利存在以下4个缺点:1)缺点一同上一个专利,该专利需要配备一系列的雨水收集系统电控系统,雨水处理系统,管线回用系统,不仅造价高昂,而且某一个环节的损坏会耽误整个系统的使用,雨水排放安全性得不到保障。2)该系统屋面雨水,道路雨水,铺装雨水全部由系统收集后回用,虽然可以解决部分景观地形问题,但是雨水下渗量少,在暴雨相对集中,或者降雨较为连续的地区,雨水回用量少,依然会导致大量雨水被排泄,无法起到有效滞蓄雨水的功效。3)雨水分散化蓄存以后,部分雨水不能被统一进行利用,导致个别位置雨水长时间不能回用,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小区内用户的居住舒适度。4)该专利所建成地块由于自控系统多,管网系统多,地下遍布各个控制电路,如维护不当,极易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综上所述,寻求一种造价低廉、维护简易且成本低,并在不影响景观功能前提下切实达到海绵理念的渗透型调蓄型海绵设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从而达到可渗、可滞、可蓄、可排的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建筑小区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包括:路面;lid雨水调蓄设施;建筑楼房;蓄水装置,包括雨水口、雨水管道、沉泥井和蓄水模块,所述雨水口设置在所述路面和/或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上表面,所述雨水管道、沉泥井和蓄水模块均设置在所述路面和/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下方的土壤层内,所述雨水口和沉泥井之间、所述沉泥井和蓄水模块之间均通过所述雨水管道连接;多根穿孔渗排管,设施在所述雨水管道下方的土壤层中并与所述沉泥井连通,该穿孔渗排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向土壤层排水的排水孔;多根竖直设置的雨水立管,其上端与所述建筑楼房的屋顶排水管道连通,下端与所述穿孔渗排管连通。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路面和lid雨水调蓄设施连接,并共同设置在建筑楼房之间。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装置还包括多根蓄水管,所述沉泥井为多个,每根蓄水管连接两个沉泥井并与多根穿孔渗排管连接,所述蓄水管的高度低于所述雨水管道的高度。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雨水立管连接。当降雨时,由于雨水立管的水从屋顶向下往穿孔渗排管流,能够将穿孔渗排管内的泥土冲刷至沉泥井排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通过连接管件与所述蓄水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件垂直地穿过所述蓄水管下部,并在蓄水管内开设有连通蓄水管的开口。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管管径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d为管线直径,单位是m;v为地块需要调蓄雨水水量,单位是m3;s为碎石层铺设面积,单位是m2;h为碎石层厚度,单位是m(一般取0.3-0.4m);n为碎石层孔隙率(一般取0.19-0.32之间);l为地块内蓄水管线长度,单位是m;π为3.1415926。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管的材质包括塑料、混凝土、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包括铸铁、不锈钢或钢。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雨水立管上设有清扫口。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清扫口高于路面0.8-1.2m,优选1m。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的内径大于50mm。穿孔渗排管的管径与建筑小区屋面的汇水面积有关。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采用塑料渗排管。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的周围设有碎石垫层。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路面采用非透水式的铺装材料。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路面包括:人行道、和/或混凝土道路、和/或停车位。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位于路面上表面的雨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路面的最低高度,位于lid雨水调蓄设施上表面的雨水口的高度介于lid雨水调蓄设施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高度。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模块包括蓄水池、排水泵和排水管,所述排水泵设置在蓄水池内,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水泵连接,另一端伸向蓄水管和/或沉泥井。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小区的雨水调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所述建筑小区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下雨时,将建筑楼房屋面的雨水沿着雨水立管排入穿孔渗排管,再通过穿孔渗排管将雨水排入土壤层,未能及时渗排的雨水排入沉泥井中蓄存;将路面的雨水和超出lid雨水调蓄设施调蓄能力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汇聚到沉泥井中;降雨停止后,沉泥井中的雨水通过穿孔渗排管持续将雨水渗入土壤层中;超出沉泥井调蓄能力的雨水排入蓄水模块。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实施方式,穿孔渗排管通过蓄水管将雨水排入沉泥井中,并在蓄水管和/或沉泥井中蓄存;沉泥井和/或蓄水管中的雨水通过蓄水管排入穿孔渗排管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海绵系统的下渗和储蓄功能,利用贯穿建筑群之间沉泥井的蓄水管来最大限度的替代了下沉式雨水调蓄池,可完全解决海绵城市设计中雨水调蓄池与景观地形冲突的问题,使雨水调蓄池的设计高度不用过低,可同时满足调蓄雨水流入雨水口和布置植物景观。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海绵系统的下渗功能。蓄水管最大限度的替代了下沉式绿色lid雨水调蓄设施所需调蓄的水量,经计算,该方式调蓄水量的能力高于下沉式绿色lid雨水调蓄设施所需调蓄的水量,可减少或替代地上绿色lid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因此可完全解决海绵城市设计中海绵设施与景观地形冲突的问题。(2)造价低廉。穿孔渗排管可采用技术成熟的pvc-u渗排管,蓄水管可采用扩大管径的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管线的埋设方式与正常排水管线的埋设方式相同,相比于正常的雨水管网布设,不会提升过度的造价。由于本发明仅采用雨水管网布设的方式就能够实现海绵工程,不需要再另外铺设高造价的海绵材料和重新设置一套覆盖整个地形的雨水调蓄池,省去大量成本。(3)后期维护简便容易,维护成本低。降雨过程中,雨水通过雨水立管后排入穿孔渗排管内,由于水力的冲刷,穿孔渗排管内不易被雨水的淤泥堵塞,保证了穿孔渗排管的水力通畅;非降雨时期,蓄水管内蓄存的雨水用来补充穿孔渗排管的雨水,雨水属于自然下渗,所以也免于人工维护;需要人工控制的部分只有蓄水模块的排空泵组,泵组排放的污水可以回用浇花,或者回灌到蓄水管内,或者排放;因此该系统操作简便易行,无需专用人员维护,也可以保持长时间稳定运行。(4)降低绿化成本。通过水系的渗透压,穿孔渗排管向外渗透的雨水可以为深根系的树木及灌木提供充足的供水保障,提升了苗木的成活率,从而降低绿化的浇灌成本和养护成本。(5)解决了蓄水模块内雨水黑臭问题。蓄水模块内水体长时间储存没有回用的话需及时排放掉,如不排放,长时间蓄积后会导致水体发黑发臭。经历长时间降雨后,绿地内土壤含水率较高,蓄水模块内的水无法立即回用到绿地浇灌,导致长时间蓄存,回用浇灌的时候会产生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小区居住舒适度,如果蓄水模块内的水体长时间蓄存且没有及时使用,可以反灌回蓄水管内,继续通过该系统的穿孔渗排管进行下渗,不仅提高了水体的利用率,实现了海绵功能,更解决了雨水黑臭后无法利用的问题。(6)解决了北方透水硬化冻融的问题。北方地区使用透水材料进行海绵改造,冬季透水材料极易发生冻胀、冻融现象,可以说某些透水设施并不适用于北方设施;如果采用该系统制作海绵,路面的地表铺装及硬化部分完全可以采用传统硬化做法,利用穿孔渗排管地下渗排的功能替代原有海绵透水地表硬化地表渗透的功能,不仅起到了渗透作用,更加大了渗透量;且随着海绵城市的推进,海绵施工材料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但本发明硬化部分利用原有成熟的非透水硬化路面做法进行施工降低了场地硬化路面的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了一次建设费用。(7)正是因为本系统对雨水管网进行改进,结构不复杂,维护简单,还能实现可渗、可滞、可蓄、可排的目的,更能够凸显海绵功能。附图说明图1给出了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图2给出了a-a断面的部分示意图。图3给出了b-b断面的部分示意图。图4给出了一段蓄水管和管件接口的立体图。图5给出了一段蓄水管和管件接口的俯视图。图6给出了多段蓄水管拼接的示意图。其中,1—路面,11—人行道,12—混凝土道路,13—停车位,2—lid雨水调蓄设施,3—建筑楼房,41—雨水口,42—雨水管道,43—沉泥井,44—蓄水模块,45—蓄水管,451—插口入口端,452—插口出口端,46—连接管件,5—穿孔渗排管,6—雨水立管,7—清扫口,8—碎石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为解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遇到的技术壁垒,降低海绵城市运行维护成本,提供一种建筑小区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路面1、lid雨水调蓄设施2、蓄水装置、多根穿孔渗排管4、和多根雨水立管6,该雨水管网系统主要应用在建筑物较多的场景,例如住宅小区、办公区等。如图1和图2所示,路面1包括人行道11、混凝土道路12和停车位13。路面1均为硬化路,采用非透水式的铺装材料,例如:非透水式沥青或非透水式混凝土。人行道11高度较高,下雨时水流向混凝土道路13。停车位13为斜坡结构,其与混凝土道路12相连处的高度较低,下雨时水流向混凝土道路12;停车位13在与lid雨水调蓄设施2相连处的高度较高。lid雨水调蓄设施2与路面1整体高度相当,采用下沉式绿色入lid雨水调蓄设施,设施内种植有植物,用于调蓄部分雨水。建筑楼房3之间铺设路面1和lid雨水调蓄设施2。如图2所示,路面1和lid雨水调蓄设施2下方为土壤层。如图1-3所示,蓄水装置包括雨水口41、雨水管道42、沉泥井43、蓄水模块44和蓄水管45。雨水口41设置在路面1的混凝土道路12和lid雨水调蓄设施2的上表面,设置在混凝土道路12上的雨水口41的高度位于路面1的最低处,使得路面1表面的雨水流入雨水口41;设置在lid雨水调蓄设施2上的雨水口41为溢流式雨水口,其高度高于lid雨水调蓄设施2的最高的高度并低于其最低的高度,使得超出lid雨水调蓄设施2调蓄能力的、高出该雨水口的雨水流入雨水口41内。当lid雨水调蓄设施2无法调蓄雨水时,雨水会在lid雨水调蓄设施2的上表面堆积,当达到雨水口41的高度时,雨水会流入雨水口41。雨水管道42、沉泥井43、蓄水模块44和蓄水管45均设置在路面1和/或lid雨水调蓄设施2下方的土壤层内。雨水口41和沉泥井43之间、沉泥井43和蓄水模块44之间均通过雨水管道42连接,每两个沉泥井43之间通过蓄水管45连接。雨水管道42可以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4.2章节进行管径计算。沉泥井43为多个,上方设有与路面1连通的人工通道,下方设有用于沉泥的沉泥槽,可以定期清理沉泥井43中的淤泥,保持雨水管网的通畅。蓄水模块44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雨水管道42与市政雨水管网系统连接。蓄水模块44包括蓄水池、排水泵和排水管。排水泵可以采用潜水泵,贴近蓄水模块44内壁并安装于蓄水池池底。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水泵连接,另一端向蓄水管45和/或沉泥井43延伸,如有必要,还可以开设连接lid雨水调蓄设施2和/或连接市政雨水管网的端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积蓄的雨水浇灌lid雨水调蓄设施2的植被、回放至蓄水管45中使雨水通过穿孔渗排管5渗入土壤层或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中,防止雨水积蓄导致发黑发臭。只要在地面上的合适位置或者物业控制室设置泵启停控制装置,使用时接通电源即可,维护方便。必要时可设置多个蓄水模块44。由于蓄水管45起到了雨水排泄、积蓄的作用,因此蓄水管45管径应足够大、承载力足够强。管径应与该地块计算后的雨水管道42的管径相比对。蓄水管45的管径大于雨水管道42的管径,且蓄水管45的高度低于雨水管道42的高度。蓄水管45的管径比雨水管道42管径大200-400mm或满足以下公式:其中,d为蓄水管的直径,单位是m;v为地块需要调蓄雨水水量,单位是m3;s为碎石层铺设面积,单位是m2;h为碎石层厚度,单位是m,通常选择0.3-0.4m厚度的碎石层;n为碎石层孔隙率,通常为0.19-0.32;l为地块内蓄水管线长度,单位是m;π为3.1415926;当该上述公式计算出的直径小于雨水管道42的管径时,蓄水管45的管径数值取值为雨水管道42的管径。蓄水管45的施工安装需满足国家对建筑小区排水管技术要求规定,车行道下埋蓄水管45时,管道上表皮覆土不得小于0.7m(即蓄水管45位于车行道下方至少0.7m处),人行道或绿植下方埋设蓄水管45时,管道上表皮覆土不得小于0.6m(即蓄水管45位于人行道或绿植下方至少0.6m处)。蓄水管45沿水流方向布设时需要布置有一定坡度,蓄水管45的两端高度不一样,保证雨水对管道内壁有足够的水力冲刷,蓄水管45内的泥沙可被雨水冲刷至蓄水罐45低处的一端并冲入沉泥井43的井底,防止拥堵。通常沉泥井43的深度不同,蓄水管45与沉泥井43的连接处均高于沉泥井43的井底。dn300管道坡度不小于0.3%,dn400管道坡度不小于0.25%,dn500管道坡度不小于0.2%,dn600及dn700管道坡度不小于0.15%,dn800管径以上管道坡度不小于0.1%。dn表示管道通径,dn300表示管道的通称公经为300mm,其他的管道以此类推。蓄水管45的材料可使用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hdpe双壁波纹管道,使蓄水管45不仅有连通沉泥井43的功能,还有强大的蓄水、承载功能。蓄水管45也可以采用塑料、混凝土、金属或钢筋混凝土的材质。金属材质包括铸铁、不锈钢或钢。路面1、雨水管道42、沉泥井43、蓄水模块44和蓄水管45的材料成本低,不需要频繁维修和更换,还能达到良好的调蓄雨水的效果,更适用于人流较大的小区。如图1-3所示,多根穿孔渗排管5设置在雨水管道41下方的土壤层中并通过蓄水管45与沉泥井43连通,穿孔渗排管5水平地设置在路面1和/或lid雨水调蓄设施2下方,一端与蓄水管45连接,另一端与雨水立管6连接。穿孔渗排管5布设高度比蓄水管45管底高100mm,使穿孔渗排管5中的淤泥可以被屋面雨水有效冲刷至蓄水管45中,并能保证淤泥不在穿孔渗排管5进行堆积进而导致管道堵塞。现有技术中的穿孔排管通常用来将地表渗透雨水排至雨水管网中,而本申请穿孔渗排管5则是深埋地下并利用其将雨水渗透入地下,能够使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穿孔渗排管5的内径大于50mm,穿孔渗排管5的管径优选范围是50mm-400mm,具体管径数值可以根据建筑屋面雨水量(包括重力流最大泄水量或压力流最大泄水量)进行确定,如表1-1所示:管径重力流最大泄水量(l/s)压力流最大泄水量(l/s)dn504.26.0dn757.118.6dn1007.441.0dn15013.753.7dn20042.0-表1-1重力流与压力流穿孔渗排管5最大泄水量与管径对照表如果采用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则通过压力流最大泄水量判断管径;如果采用重力屋面排水系统,则通过重力流最大泄水量判断管径。例如:屋面雨水计算出来排泄量是10l/s,选择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时,则选用dn75的穿孔渗排管5,选择重力排水系统时,则选用dn150的穿孔渗排管5。建筑物面屋面雨水流量应按下式计算:其中,qy表示设计雨水流量,单位为l/s;qj表示设计暴雨强度,单位为l/(s·hm2),由于每个城市的暴雨强度不同,因此根据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其中一般性建筑屋面暴雨强度重现期不得小于5年,重要公共建筑屋面暴雨强度重现期不得小于10年;ψ表示径流系数;fw表示汇水面积,单位为m2。穿孔渗排管5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向土壤层排水的排水孔,有利于雨水缓慢、均匀下渗。穿孔渗排管5可采用pvc-u材质排水管或金属管,造价低廉。穿孔渗排管5的周围设有碎石垫层8,能够使排水孔更好地排出雨水,还能积蓄部分雨水,同时为穿孔渗排管5提供支撑的力,有效分散穿孔渗排管5上方所承受的力,使穿孔渗排管5不容易损坏。穿孔渗排管5的一端与蓄水管45连接,另一端与雨水立管6的下端连接。穿孔渗排管5通过连接管件46与蓄水管45连接,连接方式采用国标04s520-25方式进行连接。如图4-6所示,蓄水管45有多段,多段蓄水管45首尾相接,每段包括两个端口,分别是插口入口端451和插口出口端452,一段蓄水管45的插口入口端451与另一段蓄水管45的插口出口端452连接。连接管件46垂直地穿过蓄水管45的下部并在蓄水管45内开设有连通蓄水管45的开口,优选地位于两段蓄水管45的连接处,使连接更牢固。蓄水管45与连接管件46的连接方式采用国标04s520-21方式进行连接。穿孔渗排管5与伸出蓄水管45外部的连接管件46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雨水立管6为多根,竖直设置于建筑楼房3的外表面,其上端与建筑楼房3的屋顶的散水坡连接,用于建筑楼房3屋顶的排水;其下端伸入土壤层与穿孔渗排管5的一端连接。雨水立管6的管径的计算方法和穿孔渗排管5的管径的计算方法相同。雨水立管6的管壁上设有清扫口7,清扫口7高于路面1的高度为0.8-1.2m,优选1m,采用这样的高度更适合清掏。清扫口7可便于使用清扫装置疏通清扫口7至蓄水管45之间的拥堵。降雨初期,由于屋顶和土壤层存在高度差,水流从雨水立管6流入穿孔渗排管5,并经穿孔渗排管5的排水孔流入土壤层或进入蓄水管45;同时利用水力的作用,对穿孔渗排管5内的淤泥进行冲刷,冲至沉泥井43内,防止穿孔渗排管5堵塞。雨水过多时,雨水顺地表坡度流入道路上的雨水口41或排入lid雨水调蓄设施2,雨水调蓄设施2上的植被可吸收部分雨水,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口41流入雨水管道42,雨水管道42将雨水排入沉泥井43中。雨水首先会在沉泥井43和蓄水管45中蓄集,部分雨水通过穿孔渗排管5渗入地下,当沉泥井43中雨水蓄集满以后,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42流入蓄水模块44进行储存。如果雨水超过了蓄水模块44的调蓄能力,将会从蓄水模块44的溢流口流至市政雨水管网系统排出。非降雨时期,蓄水模块44的排水泵将积蓄的雨水回放至蓄水管45,雨水通过穿孔渗排管5的排水孔自然下渗至土壤层的深处,补给地下水,免于人工维护以及防止蓄水模块44的水积蓄时间过长导致发黑发臭。还可以将积蓄的雨水回用至lid雨水调蓄设施2,浇灌植被。由于使用蓄水装置,既可以蓄水、又可以排水,路面1可以直接使用硬化路面,不需要海绵建设时使用的透水砖,防止北方的透水砖硬化冻融问题。穿孔渗排管5的地下渗排功能替代了原有海绵透水地表的功能,不仅起到了渗透作用,更加大了渗透量,避免了海绵系统需要大面积占用地面来设置低于地面较多的下沉式雨水调蓄池,可完全解决海绵城市设计中海绵设施与景观地形冲突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