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钢钉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坡道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钢钉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河道边坡系统的稳定,通常采用柔性面层土钉加固技术,利用钢筋混凝土钉、木钉、竹钉等对河道边坡进行加固。其中,由于木钉和竹钉的强度较低且容易腐蚀,使得其应用面相对较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损坏或者失效,且上述结构的抗拉拔力较弱,往往无法满足实际抗拉拔的要求。虽然钢筋混凝土钉具有强度高、抗拉拔能力强等特点,但是,由于钢筋混凝土钉需要进行钻孔、注浆、加筋等一系列施工作业,工序繁琐,施工效率低下,施工成本较高;而且,在进行钢筋混凝土钉施工时,往往还需要将钢筋头部进行镀锌磨圆处理,以此来延缓钢筋的锈蚀,导致整体工艺进一步复杂化,并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鉴于此,钢筋混凝土钉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钢钉加固结构,用以解决现有坡道防护结构施工困难,抗拉拔力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钢钉加固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耐腐蚀并且抗拉拔力大,能有效提高河道边坡系统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钢钉加固结构,包括筒体和辅助打孔机构;所述筒体的中部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筒体的外周环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条;所述加强条沿轴向设置,且该加强条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辅助打孔机构包括打孔柱,该打孔柱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并可同轴嵌入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打孔柱的一端同轴设置有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径的帽盖,以及所述打孔柱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使得所述帽盖限位抵接于所述筒体一端时,所述打孔柱的一端可从该筒体的另一端穿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条与所述筒体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外周壁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帽盖与所述打孔柱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孔柱背离所述帽盖的一端设置为锥体结构或者锥台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靠近所述筒体端部的外周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限位孔,并对应所述限位孔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一端可从一个限位孔中穿入并从另一个限位孔中穿出,并使得该限位条的至少一端伸出于所述筒体的外周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加强条上和/或所述筒体的筒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全部或者部分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筒体的同一个横截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孔柱背离所述帽盖的端部对应所述限位条开设有凹槽,使得所述限位条伸入所述第一通孔的部分可以穿过所述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外周横截面呈多边形或者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条的端部设置为楔形结构。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塑钢钉加固结构,其利用辅助打孔机构带动筒体来进行打孔,能够有效避免筒体在打孔过程中的破损情况,并且通过加强条加厚筒体侧壁,使得筒体侧壁上的第二通孔具有更长的横向进程,在筒体埋置在泥土中后,筒体内的第一通孔和筒体侧壁上的第二通孔填充满泥土,并通过第二通孔处将筒体内外的泥土连为一个整体,大大增加了筒体的抗拉拔能力。
(2)本实用新型的塑钢钉加固结构,其通过在筒体打入泥土的一端设置限位孔,并通过在限位孔内穿设限位条,利用限位条在筒体打入泥土过程中进行破土,使得筒体周边泥土更为松动,方便后续泥土更快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筒体内部,便于筒体在打入泥土后能快速固定。
(3)本实用新型的塑钢钉加固结构,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并且无需后处理工艺对筒体进行加固,直接通过对辅助打孔机构施加压力即可将筒体打入泥土内,并且第二通孔的设置能够将筒体内外的泥土联结为整体,增加筒体的抗拉拔性能;同时辅助打孔机构上的凹槽或缺口使得限位条穿设在筒体侧壁上后不会阻碍辅助打孔机构的插入和拔出,限位条在筒体打入泥土中后周边泥土还会阻止筒体的拔出,大大提高了筒体的抗拉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体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体打入泥土中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塑钢钉加固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塑钢钉加固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辅助打孔机构的一种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辅助打孔机构的另一种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辅助打孔机构的端部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限位条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筒体;2、辅助打孔机构;3、限位条;
101、第一通孔;102、加强条;103、第二通孔;104、限位孔;
201、打孔柱;202、帽盖;203、锥体结构;204、锥台结构;20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塑钢钉加固结构包括筒体1、辅助打孔机构2,其中,筒体1用于打入泥土并对周边泥土进行加固;辅助打孔机构2用于携带筒体1并将筒体1打入泥土中。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筒体1中部沿其轴线开设有第一通孔101,且筒体1的外周侧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多根加强条102,加强条102上开设有多个将筒体1贯穿的第二通孔103。实际设置时,通过将辅助打孔机构2穿入第一通孔101中,由辅助打孔机构2的端部完成破土过程,并带动筒体1打入泥土中。同时,通过在筒体1外周设置加强条102,并在加强条102上设置第二通孔103,一方面增加了筒体1的结构强度,增加了筒体1径向上的抗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泥土经由第二通孔103向第一通孔101中的灌注,增加了泥土的横向运动进程,进而增加了筒体1在轴向上的抗拉拔性能。
进一步地,筒体1整体采用硬质塑料制成,例如在优选实施例中,筒体1采用聚丙烯和聚乙烯混合配置,得到的筒体1兼具聚乙烯的刚性和聚乙烯的柔性及耐候性,使得筒体1具备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并且相对于钢筋混凝土钉、木桩等具备较好的抗腐蚀性。实际设置时,筒体1内部的第一通孔101为圆形通孔,相应地,辅助打孔机构2的主体结构呈圆柱形结构,辅助打孔机构2的主体结构可同轴伸入第一通孔101内并与之组合装配。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辅助打孔机构2使用过程中对筒体1内周壁的磨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地,筒体1的外周横截面呈多边形或者圆形,优选地,筒体1的外周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结构,如图3中所示,即筒体1的外周壁面上存在多个转角。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筒体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进而防止筒体1的松动,增加筒体1的抗拉拔能力。同时,通过筒体1的多边形设置,也为其外周壁面上加强条102的设置提供了便利,使得加强条102的一侧可与筒体1外壁紧密贴合后固定连接。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加强条102可在筒体1成型后再设置,也可以是在筒体1成型过程中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加强条102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贯穿第一通孔101的第二通孔103,在将筒体1打入泥土中后,筒体1四周的泥土可沿着第二通孔103逐渐灌入筒体1的第一通孔101内,随着筒体1在泥土中的埋置时间增加,筒体1内外的泥土逐渐堆积,各第二通孔103内的泥土与筒体1内外的泥土逐渐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进而当筒体1受到外部的拉拔力时,贯穿各个第二通孔103处的泥土能够给到筒体1一个向下的牵扯力,避免筒体1被拔出。另外,加强条102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二通孔103在筒体1径向上的延伸距离,使得更多的泥土可在横向上堆积,增加筒体1的抗拉拔能力。优选地,加强条102的两端均设置为楔形结构,在将筒体1的其中一端朝向泥土打入时,加强条102端部的楔形结构有助于泥土的破开。
如图5、6、7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辅助打孔机构2呈“t形”结构,其优选采用钢材制作,在施工过程中,辅助打孔机构2的两端会直接受到泥土和施压装置的冲击力,为了避免辅助打孔机构2在将筒体1送入泥土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破裂问题,故辅助打孔机构2采用钢材等硬度较高的材料来制作。
具体地,辅助打孔机构2包括外径不大于第一通孔101内径的打孔柱201,在打孔柱201的一端设有帽盖202,用于承担施压装置的冲击力,并将压力传递到筒体1上。帽盖202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101的内径,使得打孔柱201同轴穿入第一通孔101时,帽盖202可以限位于筒体1的端部。同时,打孔柱201的长度大于筒体1长度,使得帽盖202限位于筒体1端部时,打孔柱201的另一端能够从第一通孔101穿出,且打孔柱201背离帽盖202的端部设置为锥体结构203或者锥台结构204,优选为圆锥体或圆锥台,如图5、6中所示。在利用辅助打孔机构2将筒体1打入泥土的过程中,打孔柱201伸出筒体1的一端用于破开下方的泥土,降低筒体1打入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缩短筒体1打入泥土中的时间,减少筒体1的磨损。
进一步地,帽盖202设置形式不唯一,可采用圆盘状,也可采用多边形结构,还可以采用与施压装置端部相配合的形式。优选的,帽盖202与打孔柱201设置为可拆卸形式,比如螺纹配合形式,在针对不同施压装置将筒体1打入不同深度时,可将帽盖202更换为与施压装置相配合的帽盖202结构。此外,帽盖202的外周不突出于筒体1的外周壁面,使得辅助打孔机构2在带动筒体1打入泥土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帽盖202而额外增加与泥土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减小打孔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筒体1的抗拉拔能力,在至少两个加强条102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贯穿第一通孔101的限位孔104,各限位孔104优选处于同一个横截面内。相应地,对应限位孔104设置有限位条3,如图3、8中所示。当然,在实际设置时,限位孔104的开设位置也不局限于开设在加强条102上,其也可以根据需要开设在筒体1环向上的任意位置,且组合工作的两限位孔104可以开设在相邻的两筒体1侧壁上,也可以开设在之间间隔有多个侧壁的对应侧壁上。
实际设置时,限位条3的一端从一个限位孔104中穿入,并从环向相邻的另一个限位孔104中穿出,并使得限位条3的两端分别穿出筒体1的外周壁面。通过限位条3的设置,使得在将筒体1打入泥土的过程中,限位条3的端部能够增大筒体1破开泥土的面积,避免筒体1外壁面与泥土完全紧贴,减少筒体1破开泥土的粘滞阻力。同时,限位条3在松动筒体1周边的泥土后不仅能够方便筒体1打入泥土中,还能促使筒体1周边泥土更快通过第二通孔103涌入筒体1内部,方便筒体1内外的泥土联结为整体,增加筒体1的抗拉拔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限位条3设置后对辅助打孔机构2的干扰,在打孔柱201端部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05,使得打孔柱201的端部可以在穿出第一通孔101的同时不对限位条3的设置产生干扰,即限位条3穿过凹槽205。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限位条3穿设在筒体1上,可以将加强条102设置在筒体1相互背离的两外周壁上,并在两加强条102上同轴开设对应的限位孔104,使得限位条3可在笔直状态下同轴穿过两限位孔104。相应地,在打孔柱201的端部中间沿轴向开设有凹槽205,使得打孔柱201在匹配筒体1工作时限位条3可以穿过凹槽205,以此避免打孔柱201对限位条3的干涉及影响。当然,同轴设置的两限位孔104也可以一个开设在加强条102上,另一个直接开设于筒体1的壁面上,如图4中所示。简言之,筒体1上限位孔104的开设可以根据打孔柱201的端部结构、限位条3的结构形式对应调整,只要满足实际施工作业要求即可。
在限位条3随着筒体1打入泥土且辅助打孔机构抽出后,随着第一通孔101中泥土的不断沉积,限位条3周围的泥土逐渐填实,实现限位条3的限位设置,在筒体1受到外部的拉拔力时,限位条3在周边泥土的作用下会阻止筒体1从泥土中拔出,进而大大提高了筒体1的抗拉拔力。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在需要将筒体1打入泥土中时,将辅助打孔机构2沿第一通孔101套设在筒体1上,辅助打孔机构2的帽盖202抵接在筒体1一端,在筒体1远离帽盖202一端的限位孔104上插入限位条3,利用施压装置冲击帽盖202,整个筒体1与辅助打孔机构2结构向下伸入泥土中,打孔柱201远离帽盖202一端不断破开泥土,在将筒体1打入到设定位置后将辅助打孔机构2拔出,辅助打孔机构2拔出后,筒体1周边的泥土逐渐通过第二通孔103灌入筒体1的第一通孔101内,形成稳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塑钢钉加固结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并且施工过程方便,在筒体1打入泥土中后能够有效增加筒体1内外泥土的联结性,使得塑钢钉加固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拉拔性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