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及内夯沉管灌注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注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及内夯沉管灌注桩。
背景技术:
内夯沉管灌注桩是利用打桩锤将内管、外管同步沉入土层中,然后向管内灌注混凝土,向上拔外管时,用内桩管和桩锤压顶在管内混凝土面上,使桩身密实成桩。所以在内管、外管入土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泥水不得进入外管,以避免对混凝土灌注质量形成不利影响。目前,在外管底部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阻水阻泥处理,第一种方式为:按国家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做法,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封底,经过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高度约为100mm;第二种方式为:采用平底钢板封底,钢板与外管之间点焊,钢板与外管之间间隙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充,待沉管至设计标高后,利用内夯管冲击封底钢板,使封底钢板与外管脱落再灌注混凝土。采用第一种方式时,当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为松散细颗粒填土或高液限饱和软粘土时,干硬性混凝土极易在沉管过程中与土层混合,不能形成有效管塞,阻水阻泥效果差。采用第二种方式时阻水阻泥效果虽然较好,但是封底钢板通过内夯锤击与外管脱落后,无法回收,不可重复使用,较为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水阻泥效果好,且可重复使用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包括连接部、桩头体,桩头体的形状为倒锥形,桩头体的上部与连接部的下部相连接,连接部的周向上设置有转轴,桩头体由多块桩头板围合而成,每块桩头板与转轴相连接,且桩头板可绕转轴旋转。
进一步的是,桩头体由4块桩头板围合而成。
进一步的是,桩头板的两侧设置有锯齿,相邻两块桩头板之间的锯齿可相互啮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连接部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是,连接部上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连接沉头螺栓,连接部上部设置有连接螺纹孔,连接沉头螺栓匹配穿过连接螺纹孔设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水阻泥效果好,且桩头可重复使用的内夯沉管灌注桩。
内夯沉管灌注桩,包括外管,还包括上述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可拆卸连接设置在外管的下部。
优选的是,外管下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上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外管下部与连接部上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外管下部设置有螺纹沉孔,还包括连接沉头螺栓,连接部上部设置有连接螺纹孔,连接沉头螺栓匹配穿过连接螺纹孔、螺纹沉孔将外管下部与连接部上部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中装有干性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包括连接部、桩头体,桩头体的形状为倒锥形,桩头体的上部与连接部的下部相连接,连接部的周向上设置有转轴,桩头体由多块桩头板围合而成,每块桩头板与转轴相连接,且桩头板可绕转轴旋转,使得桩头体可以收拢和张开。使用时,将该桩头可拆卸连接设置在外管的下部,外管、内管向下沉管时,在桩头体自身结构和土压力的作用,桩头体处于收拢闭合状态,起到阻水阻泥的效果,降低水、泥进入外管中的可能性,同时,倒锥形桩头体也更加便于进行向下沉管;在外管、内管向下沉管至设计高程后,向外管内灌注混凝土,待外管内的混凝土到一定量时,向上提外管,在外管内混凝土压力作用下,桩头体处于张开状态,使混凝土落入桩孔中并成桩。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和内夯沉管灌注桩的结构简单,阻水阻泥效果好,桩头可以回收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夯沉管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管、内管向下沉管时的示意图;
图4刚向内管中灌注混凝土时的示意图;
图5是向上提外管时的示意图;
标记为:连接部1、桩头体2、桩头板21、转轴3、连接沉头螺栓4、外管5、内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包括连接部1、桩头体2,桩头体2的形状为倒锥形,也即是锥形的锥尖在最下部,桩头体2的上部与连接部1的下部相连接,连接部1的周向上设置有一圈转轴3,桩头体2由多块桩头板21围合而成,每块桩头板21与转轴3相连接,且桩头板21可绕转轴3旋转,使得桩头体2可以收拢和张开。
使用时,将该桩头可拆卸连接设置在外管5的下部,外管5、内管6向下沉管时,在桩头体自身结构和土压力的作用,桩头体处于收拢闭合状态,如图3所示,起到阻水阻泥的效果,降低水、泥进入外管中的可能性,同时,倒锥形桩头体也更加便于进行向下沉管;在外管5、内管6向下沉管至设计高程后,向外管5内灌注混凝土,如图4所示,待外管5内的混凝土到一定量时,向上提外管5,在外管5内混凝土压力作用下,桩头体处于张开状态,如图5所示,使混凝土落入桩孔中并成桩。
具体的,构成桩头体2的桩头板21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的桩头体2优选由4块桩头板21围合而成,每块桩头板21的形状为三角形。为了保证并提高桩头体2的阻水阻泥效果,再如图2所示,桩头板21的两侧设置有锯齿,相邻两块桩头板21之间的锯齿可相互啮合在一起。
为了便于桩头与外管5可拆卸连接操作,本实用新型优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连接部1为中空结构,连接部1上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外管5下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外管5下部与连接部1上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二种方式为:外管5下部设置有螺纹沉孔,连接部1上部设置有连接螺纹孔,连接沉头螺栓4匹配穿过连接螺纹孔、螺纹沉孔将外管5下部与连接部1上部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内夯沉管灌注桩,包括外管5、内管6,内管6设置在外管5的内部,还包括上述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可拆卸连接设置在外管5的下部。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内夯沉管灌注桩的阻水阻泥效果,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中装有干性混凝土,干性混凝土与桩头体2起阻水阻泥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和内夯沉管灌注桩的结构简单,阻水阻泥效果好,桩头可以回收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利于推广。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